技术安全

搜索文档
美芯巨头,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比尔盖茨预言已成真
搜狐财经· 2025-08-25 05:22
H20芯片安全争议 - H20芯片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硬件层面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远程关闭电路可实现芯片远程瘫痪 软件层面通过CUDA架构可实现追踪定位 数据收集和屏幕截取功能[10] - 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三大后果 关键数据中心地理坐标暴露 AI集群系统远程瘫痪 训练数据和模型参数长期泄露[10] - 网信办就安全问题约谈H20芯片 引发对技术设备后门的担忧[8][10] 中美技术博弈影响 - 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中国供应H20芯片 但3个月后又重新发放出口许可[8] - 美国在技术设备中植入后门已有先例 包括2013年棱镜门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 2025年3月德国披露F-35战机可通过美方系统远程瘫痪[12] - 技术武器化做法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可信度赤字[12] 中国市场格局变化 - 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大幅下降至50%[13] - 国产芯片在AI算力中心采购占比从2022年5%跃升至2025年40%[13] - 华为昇腾 寒武纪等国产芯片成熟为企业提供更多替代选择[13] H20芯片商业价值 - 专供中国市场的特供版芯片基于Hopper架构但性能大幅缩水 既满足需求又符合美国技术管制[6] - 英伟达通过H20在中国市场年营收达两百多亿美元[5] - 该芯片原本实现双赢 中国获得性能够用的AI芯片 为国产企业自主研发争取时间[5] 产业自主化趋势 - 安全争议成为中国科技产业摆脱外部依赖的催化剂[16] - 技术安全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安全的基石[16] - 需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 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6]
严查泄密:稀土停令后中国多名专家神秘离职,直接就职外国机构?
搜狐财经· 2025-06-27 23:57
中国稀土行业现状 - 中国在稀土开采、提炼和加工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反制西方制裁的重要筹码 [1] - 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储备和精湛的技术,长期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 [1] - 美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渗透和人才争夺削弱中国稀土优势,近期多名高管集体辞职并加入西方竞争对手 [3] 人才流失与技术泄露 - 中国稀土集团副总经理廖春生(重稀土萃取技术权威专家)加入离职潮,对行业造成重大损失 [3] - 2023年南方稀土集团一位副总因向境外非法提供"温度梯度控制法"工艺参数被判刑11年6个月 [4] - 部分离职高管将关键技术拆解后分别提供给多家境外企业,导致技术外流 [4] - 美国企业新研发的钕铁硼磁材性能与中国最新专利高度相似,证实技术已被利用 [4] 国际竞争格局 - 日本自2010年实施"去中国化"战略,通过囤积、回收、替代技术等手段降低依赖 [4] - 日本对中国稀土依赖度从90%以上降至60%以下,但在重稀土加工领域仍严重依赖中国技术 [4] - 日本与印度等国达成稀土合作协议(如2012年中日稀土协议),但效果有限 [4] 中国应对措施 - 中国政府要求稀土企业提交员工名单,建立专业人员名录以防范技术泄露 [6] - 江西赣州部署区块链溯源系统覆盖核心工艺文件,加强技术保护 [8] - 国家稀土技术研究院开发AI工艺自毁系统、量子加密传输等新一代防御技术 [8] - 推动"数字双胞胎"模拟产线等创新手段构建技术护城河 [8] 行业未来挑战 - 需平衡人才流动与技术安全,既要提供优厚待遇又要建立严格监管机制 [8] - 稀土技术和人才是中国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资产,必须重点保护 [8]
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热议反内卷、共谋新出路
观察者网· 2025-06-07 11:24
行业竞争现状 - 价格战持续加剧,去年全国降价车型超过200款,今年前4个月达60多款,5月头部车企带动下出现百余款车型大幅降价 [3] - 行业利润被挤压至4%以下极低水平,无底线价格战和盲目技术竞赛带来电池起火、自动驾驶失控等安全隐患 [3] - 多家车企高管公开反对恶性竞争,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称降价是"饮鸩止渴",长安朱华荣批评无道德底线竞争,吉利李书福指部分企业竞争方式"难以启齿" [5] 企业高管观点交锋 - 吉利杨学良批评"卷王"行为可能破坏产业生态,并力挺长城举报比亚迪常压油箱事件,呼吁公开结论 [5] -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争议,称部分品牌"不拉踩别人就不自在",强调比亚迪坚持技术创新,去年研发投入超540亿元,技术员工达12万名 [6][8] - 奇瑞李学用持相对中立态度,认为内卷是优胜劣汰过程,车企应专注技术、用户沟通等"正道" [8] 技术安全议题 - 行业共识强调安全为第一要义,王侠呼吁坚守质量安全、商业道德、可持续发展三条底线 [9] - 长安朱华荣承诺不以损害用户利益方式竞争,赛力斯张兴海提出智能电动车安全实现三维度跃迁 [9][10] - 地平线余凯以"铁轨"比喻技术规范重要性,奇瑞李学用强调新技术上车需充分验证 [12] 海外市场战略 - 奇瑞李学用认为世界市场空间巨大,中国车企需向更高维度发展 [13] - 吉利李书福主张利用全球过剩产能而非新建工厂,强调以友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 [15] - 比亚迪李云飞建议设置出口门槛,避免影响中国品牌形象;长安朱华荣呼吁加强ESG和本地化合作 [15] - 王侠警告勿将内卷风气带至海外,可能将增量市场转为红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