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版权保护

搜索文档
五百亿微短剧市场迎版权战,像素级抄袭与AI换脸侵权频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09:2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5亿元 [1] - 创作者和观众数量持续增长 [1] 行业版权侵权现状 - 剧本抄袭、盗版泛滥、AI换脸等版权侵权现象屡禁不止 [1] - 盗版、未经授权的复制、洗稿和抄袭现象频繁发生 [2] -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导致洗稿和剽窃现象普遍 [2] - 侵权手段不断翻新,包括全片盗录、低门槛洗稿、未经授权翻拍等 [5] - AI技术被用于版权侵权,包括换脸、声音克隆、剧本翻译等 [5] 侵权对行业的影响 - 严重扰乱行业生态,挫伤原创者和投资者信心 [1] - 打击原创积极性,抑制行业创新动力 [2] - 破坏影视投资信心,商业预期被严重破坏 [3] - 可能导致中国短剧企业国际声誉受损,影响"出海"进程 [3] - 中小型影视公司面临"越维权越亏损"的困境 [4] 具体侵权案例 - 听花岛文化公司《家里家外》被"像素级"抄袭剧本 [3] - 国外头部短剧平台对作品进行AI换脸式抄袭 [3] - 华策集团独家改编权形同虚设,类似作品抢先上线 [3] - 嘉兴九州文化遭遇以售卖课程为幌子传播盗版全集 [4] - 于今无量作品未上线盗版已满天飞 [4]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委员会成立,行业保护力度有望加大 [4] - 出台《关于强化微短剧领域"通知-删除"规则的工作指南》 [6] - 平台建设版权保护中心,支持作品确权、监测和投诉处理 [7] - 平台拓展内容来源渠道,开放版权库提供改编便利 [7] - 尝试建立"长期分成"与"老剧回流"激励机制 [7] 专家建议 - 需在制度与技术层面构建新的版权识别与授权体系 [5] - 提前布局面向AIGC环境的版权确权机制 [5] - 推动建立数据库级别的内容保护系统 [5] - 行业内部通过平台主导的自治机制探索路径 [6] - 参考电商行业对假货治理的经验 [6]
北美微短剧第一平台ReelShort一日之内连遭两次侵权指责 版权成行业新问题
中国经营报· 2025-07-30 06:44
核心事件 - 国内微短剧头部公司听花岛与点众科技于7月25日先后公开指责ReelShort平台侵犯其版权 [1][4][5] - 点众科技指控枫叶互动旗下ReelShort未经许可发布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 包括《出走后 两个竹马梅疯了》《女王》《尊老爱幼》《游子归家》等 [1][4] - 听花岛指控ReelShort一比一抄袭其版权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 并称枫叶互动作为侵权方各种推诿 [3][5][9] 涉事公司背景 - ReelShort是枫叶互动(Crazy Maple Studio)推出的超短真人剧集平台 每集1~2分钟 2022年8月推出 2023年11月其App在美国iOS免费榜从402名跃升至第2名 娱乐榜位列第1名 被视为"北美第一微短剧平台" [7] - 点众科技是国内微短剧行业头部玩家 旗下主要平台为河马剧场 [7] - 听花岛是国内头部制作公司 曾推出《我在80年代当后妈》《家里家外》《引她入室》等多部爆款微短剧 [7] - 枫叶互动于2023年4月完成董事会改组 中文在线不再控制其董事会及股东会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7] 行业背景与市场数据 - 海外市场已涌现200多款短剧应用 内购收入约7.13亿美元 三年内有望突破50亿美元 五年内可能达百亿美元 [10] - 2024年中国海外微短剧内购收入达5.7亿美元 较2023年增长超12倍 下载量达3.7亿次 较2023年增长1157% [11] - 出海短剧App中约90%是国内译制剧 本土短剧仅占10% 但约10%的本土剧贡献了75%~83%的内购收入 [11] - 微短剧出海已从"野蛮生长"的1.0阶段迈入"精耕细作"的2.0阶段 [11] 侵权争议细节 - ReelShort涉嫌通过改剧名、内容复刻等进行"换皮抄袭" 如将《卖菜大妈竟是皇嫂》改编为《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 剧中演员从中国演员换成欧美演员 [9][11] - 判定微短剧内容抄袭的难点包括表达相似性界定模糊和侵权形式隐蔽化 如利用AI换脸、二创剪辑规避检测等手段 [12] 国际维权挑战 - 出海维权面临法律适用与管辖权冲突 各国版权保护标准不一 举证规则复杂 [13] - 跨境维权成本高 在美国诉讼程序通常在1年以上 律师费用往往在几十万美元以上 [14] - 判决执行成功率低 如被告在中国境内无可供执行的资产 执行需依赖涉案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判决互认条约或互惠实践 [13]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映宇宙执行总裁夏晓晖:微短剧版权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2:02
行业盗版侵权现状 - 整个大文娱行业因盗版年损失超200亿元 微短剧为盗版重灾区[3] - 2023年平均每部短剧面临1224条侵权链接 总计达40.53万条[3] - 盗版形成"搬运-引流-变现"黑色产业链 部分案件夹杂涉赌涉黄内容威胁青少年健康[3] - 2025年上半年映宇宙旗下短剧公司数百部作品遭非法传播 单家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3] 具体侵权案例 - 2023年映宇宙短剧《人到中年》《我在古代当王爷》被多家小程序以"2.9元解锁全集"模式盗版传播[3] - 2024年武汉某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非法传播映宇宙爆款短剧 涉案金额超千万元[3] - 网文IP侵权改编 电商渠道售卖盗版 跨国侵权等问题层出不穷[3] - 映宇宙2023-2024年因盗版造成直接收入损失达数千万元[3] 版权保护实践措施 - 组建多部门专业版权保护团队 构建"AI初筛+人工复核+用户举报"三级审核体系[4] - 月均处理下架侵权链接超千条 版权管理流程贯穿创作至发行全环节[4] - 综合运用民事起诉 行政举报 刑事报案等手段 截至2025年6月办理近10起侵权案件[4] - 与主流平台建立版权保护合作机制 共享侵权信息 协助清理侵权内容[6] 技术赋能与行业协作 - 引入AI识别系统通过图像比对 音频分析提升侵权内容自动识别能力[6] - 探索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版权归属可查可证可追溯[6] - 积极参与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 推动行业标准建设与自律公约[6][7] 政策监管与行业倡议 - 国家版权局2025年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短剧盗版问题[7] - 广电总局发布《促进微短剧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内容审核与版权管理[7] - 倡议创作者增强版权意识 平台优化技术审核 监管机构细化立法加强执法[7] 公司合规体系建设 - 映宇宙获颁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 标志其构建系统化国际化合规管理体系[8][9] - 认证为微短剧等核心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合规基础[9] - 集团执行总裁当选中国互联网协会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
百余款微短剧APP“出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5 23:28
微短剧行业出海现状 - 中国已有百余款微短剧APP出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微短剧类目下载量前三名均来自中国应用程序,领跑海外市场 [2] - 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 [1] 海外市场表现 - 中国电影人高峰在海外拍摄的微短剧累计票房达7000万美元 [2] - 《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成本不足20万美元,创下3500万美元收入 [2] - 《一梦枕星河》在新加坡热映,通过数字化演绎苏州非遗元素展现中华文化 [2] - 《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人格化叙事唤醒全球华人文化记忆 [2] 内容创作策略 - 微短剧以"短叙事革命"打破文化壁垒,依托本土题材实现国际转译 [3] - 采用"AI制作+全球分发"全链条生态高效触达用户 [3] - 创作底层逻辑为"社会性话题+情绪价值" [5] - 创作方向包括扎根现实、多元形态、AI辅助、主流媒体入局、国际传播 [5]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北京微短剧产值规模约336.2亿元,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二 [6] - 北京市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单项目提供百万级扶持力度 [6] - 政策聚焦译制传播、版权输出、平台建设、效能提升四大方向 [6] 版权保护措施 - 微短剧出海面临版权交易不畅、海外维权较难等问题 [7] - 微短剧版权保护联合专家小组成立,深入研究版权保护关键问题 [8] - 微短剧版权服务平台应用区块链、AI等技术提供全生命周期版权服务 [8] 行业发展建议 - 提案建议通过政策扶持给予微短剧出海补助和创作补贴 [4] - 鼓励拓展国际市场,加大跨国合作和内容输出 [4] - 鼓励直接生产具有跨文化传播潜力的内容 [4]
短剧《家里家外》被烛影心光抄袭,听花岛发声明坚决维权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0:14
公司动态 - 听花岛发布声明称旗下短剧《家里家外》遭南京烛影心光科技抄袭,对方未经授权将抄袭内容用于商业获利,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 [1] - 《家里家外》于3月14日首播,全网播放量预计已超50亿,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抖音热榜,成为短剧行业现象级作品 [1] - 听花岛发现《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在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等多方面与《家里家外》高度相似,相似度远超合理借鉴范畴 [2] - 听花岛已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声明》,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 - 公司此前已采取过交涉、投诉、发律师函等措施应对侵权,但版权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 [3] 行业现状 - 微短剧发行阶段存在网盘盗版、搬运、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盗版售卖等侵权行为 [3] - 《家里家外》在快手平台上曾出现大量盗版视频合集和话题,侵权者通过篡改片名逃避维权追查 [3] - 监管机构已高度重视微短剧版权问题,"剑网2025"专项行动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列为重点任务 [3] - 中国版权协会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致力于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行业版权生态 [3] - 行业呼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从业者需自觉抵制侵权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创作和市场环境 [3]
5月微短剧月报:大盘消耗超22亿;73部新剧闯入百强;榜首连续24期上榜
36氪· 2025-06-04 03:15
微短剧市场概况 - 5月微短剧大盘总消耗达22.62亿,环比增长8%,2025年累计消耗110.29亿 [1] - 热力榜TOP2《那年阳光正好》《出手》热力值分别超4200W和3800W,41部新剧进入TOP50 [2] - 端原生热播榜178部微短剧播放增量破亿,榜首《曾逢君时花照眼》11日内达7亿播放量 [9] 头部公司表现 - 番茄、河马、麦芽、九州占据热力榜百强77席,关联热力值均破亿(番茄2.7亿/河马2.4亿/麦芽1.7亿/九州1.4亿) [3][6] - 河马包揽新品榜TOP2,番茄与河马各占新品TOP20中5席,女频题材热力值2.58亿显著高于男频1.43亿 [12] - 男频热投榜TOP20热力总额2.7亿(+17%),女频达3.5亿,新剧占比均超85% [20][21][23] 内容题材特征 - 情感题材投放554万组居首,逆袭/都市题材分别投放408万/367万组,TOP6题材投放均超百万组 [15][16] - 女频题材投放512万组远超男频203万组,情感/都市/逆袭题材在女频TOP20中占比达85% [15][23] - 端原生热播新品榜TOP20以情感(14席)、逆袭(13席)、都市(9席)题材为主 [14] 渠道与产品形态 - 抖音小程序投放796万组(占比67%)连续3月下滑,APP投放292万组(25%)持续增长 [25][26][27] - 红果免费短剧APP月活达1.73亿,仅次于主流长视频平台 [28] 行业动态 - IP化进程加速:芒果发布IP改编片单,晋江授权《折腰》,咪咕开放2万册IP库 [29][30][35] - 版权保护升级:抖音成立短剧版权中心,统一管理合作与供给 [32] - 国家队入场:新华网推出短剧剧场频道,总台献礼剧《奇迹》上线,广电总局启动百部精品计划 [33] - 小说平台入局:七猫设立现金激励,咪咕提供2000万扶持资金 [35][36]
1块钱解锁2万部微短剧还能日更 侵权难题怎么破?
央视新闻· 2025-05-18 12:17
微短剧行业现状 - 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贴近生活、传播迅速等优势深受观众喜爱,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1] - 行业面临严重的版权保护问题,剧本抄袭、搬运盗播等侵权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1] - 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盗版微短剧资源,仅需1元即可购买2万部盗版剧集并可每日更新 [1] 盗版问题严重性 - 盗版现象泛滥,通过网盘传播盗版内容,极大降低内容制作方生产创新的积极性 [4] - 微短剧采用前几集免费、后续付费或看广告解锁的模式盈利,但新剧上线当天甚至几小时内就被盗版搬运 [6] - 盗版流量影响的产值可达200亿元,占去年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的约四成 [8] 盗版对行业的影响 - 微短剧拍摄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播出平台完全开放,技术上极易被盗版复制 [10] - 盗版几乎零成本,而制作方拍摄一部剧需投入50万至几百万成本 [12] - 微短剧核心收益期集中在上线前三天至首周,盗版打击对收益具有毁灭性影响 [15] 维权难点 - 维权取证困难且消耗精力,制作方和剧本方难以承担时间成本 [17] - 微短剧收益期短,维权流程耗时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维权尚未完成 [15] - 盗版源头难以寻找,维权时间成本高 [13] 行业应对措施 - 呼吁电商平台、短剧播出平台等加强合作,阻断盗版内容传播路径 [17] - 大平台具备技术和人力审核能力拦截盗版,需主动治理盗版内容 [19] -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加大微短剧版权保护力度 [20] -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成立,开展版权保护与维权工作 [20]
盗版横行吞噬产值,微短剧版权保护如何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4-27 10:40
微短剧行业现状 - 5G普及和短视频内容爆发推动微短剧成为新晋"顶流",制作周期仅需几周,更新快、爆发快、收益回收快 [1] - 盗版问题严峻,导致潜在产值流失约200亿元人民币,严重扰乱行业秩序 [1] - 盗版手段隐蔽,包括改剧名、改主演名、切片播放规避监测,给维权带来巨大挑战 [2] 微短剧版权困境 - 盗版渠道多样化:视频平台UGC合集盗版、搜索平台导流至盗版网站、网盘黑产兜售资源,甚至出现9.9元打包上万部短剧的现象 [2] - 微短剧热度集中在上线前几天,盗版传播速度几乎同步,传统事后追责模式失效 [2] - 版权人即便打赢侵权官司,也难以挽回损失,侵权治理加速迫在眉睫 [2] 平台责任与技术解决方案 - 平台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即时处理能力,与权利人加强合作 [3] - 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母本比对系统、人工智能比对技术,实现"事前拦截"与"事中快速处理" [3] - 平台面临"两难困境":删除太快可能误伤正常内容,删除太慢可能放纵盗版并承担连带责任 [3] - 引入可信举报人机制和"好撒玛利亚人条款",优化处理优先级并保护主动筛查盗版的平台 [3] 侵权认定与法律挑战 - "二创剪辑"和"影视解说"具有高侵权风险,发布者法律意识淡薄 [4] - 短剧侵权认定需要更细致、专业的判断体系,精准划定合理使用与侵权的界限 [4] - 事后救济有滞后性,需寻求前置处理方式,提供事前保护和救济 [4] AI技术与新兴挑战 - AI辅助内容创作提升生产效率,但加大侵权识别难度 [5] - 微短剧原创性和叙事连贯性不输长剧,应享受完整著作权保护 [5] - 需警惕新兴技术对版权保护体系提出的新挑战 [5] 行业共治与生态构建 - 版权保护需行业团结,显著提升侵权赔偿标准,打击盗版经济动机 [5][6] - 平台需履行主动预防和快速处理侵权责任,内容方加强作品备案登记和溯源技术建设 [6] - 行业协会推动制定短剧版权保护行业标准,司法与行政机构开设快速处理机制 [6] - 版权保护目标是铺设创新和秩序同行的路,助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影视产业链 [6]
狂飙504亿微短剧行业撞上盗版暗礁,年损200亿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4-26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 微短剧行业发展迅速但盗版问题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内容生态风险,同时存在内容低质化、同质化问题,需构建版权保护体系并重塑内容生态以实现持续发展 [1][4][11] 微短剧行业现状 - 微短剧凭借“短、快、便”优势迅速走红,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日活跃用户约4亿人 [1][4] - 微短剧行业存在盗版、内容低质化和同质化等问题,盗版使行业年损失超200亿元,约20%用户观看盗版剧集 [1][3][4] 应对盗版问题的举措 - 2025年4月24 - 25日,权威机构和研究会举办研讨会,探讨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和挑战,寻找突破困境的新航道 [2] - 建立以“快速响应 + 多方联动”为核心的版权保护体系,平台应在24小时内完成版权投诉处理并下架侵权内容 [7] - 平台建立完善审核机制,提高审查标准,履行内容安全审核和高危版权过滤责任 [9] - 借鉴YouTube版权保护模式,让创作者与平台合作,平台过滤侵权内容,处理权交还给创作者 [9][10] - 引入欧盟“可信举报者”制度,运用技术追踪侵权者,推动版权保护从事后举报向事前筛查转变 [10] - 成立群体组织帮助维权,整合行业资源开展统一监测、证据收集与诉讼流程,加大宣传和加快立法 [10] 内容生态重塑方向 - 微短剧从粗制滥造向精品化升级,题材和价值表达不断丰富,专业机构和人才加入,AIGC技术提供支持 [11] - 播出平台强化内容安全审核与版权治理,创新与制作方、版权方的合作模式,保障创作者权益 [11] - 微短剧行业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注重内容深度、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进行IP长期规划与系列开发 [11][12]
重拳打击短剧盗版!映宇宙快创维权案迎新进展,多名嫌疑人被逮捕
中国新闻网· 2025-04-22 11:06
案件核心进展 - 微短剧领域重大著作权侵权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 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多名嫌疑人被依法逮捕[2] - 武汉两家涉案公司被查处 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超千万元[2] - 犯罪团伙通过2.9元低价解锁全集模式构建盗版搬运-流量收割-私域变现黑色产业链[3] 侵权手段与影响 - 侵权手段包括盗取正版内容、改名搬运、剪辑引流 构建覆盖多平台的侵权网络[3] - 2023年平均每部短剧面临1224条侵权链接挑战 盗版者利用抖音、微信、淘宝等平台账号游击式传播[4] - 截至2024年底 映宇宙集团旗下快创、美光盛世等团队已有数百部作品被盗版并非法流通[4] - 侵权行为造成版权公司巨大经济损失 打击创作者积极性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4] 企业应对措施 - 快创法务团队调查取证 按最低售价估算涉案公司违法所得超百万元[3] - 映宇宙集团协助警方侦破多起短剧侵权案件 查获大量作案工具和盗版剧集[4][5] - 集团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 升级AI侵权识别系统 缩短从发现到下架的响应时间[7] - 深化与执法机关、头部平台合作 推动行业版权秩序规范[7] 行业治理动态 -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4年7月发布《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7]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5年3月发布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通知[7] - 微信小程序、抖音、快手、红果等平台已下架上千部违规微短剧[7] - 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 加大违规内容打击力度 确保市场良性竞争[7] 行业意义 - 案件侦破为微短剧行业敲响版权保护警钟 展现多方联动效能[8] - 打击侵权是视听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之战[8] - 需企业、平台与执法机关携手探索长效治理路径 从源头斩断盗版利益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