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术

搜索文档
BCEIA 2025微全分析研讨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 2025-09-14 03:58
摘要 : 9月11日,作为BCEIA 2025同期分论坛之一,微全分析分论坛召开,论坛为期2天,首日即吸引近百人参会交流。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仪 器 信 息 网 讯 2025 年 9 月 10 日 , 第 二 十 一 届 北 京 分 析 测 试 学 术 报 告 会 暨 展 览 会 ( The 21s t Beijing Conference & Exhibition on Ins trumental Anal y s i s,BCEIA 2025) 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开幕。9月11日,作为BCEIA 2025同期分论坛之一, 微全分析分论坛召开,论坛为期2天,首日即吸引近百人参会交流。 论 坛 现 场 Ka z u m a M a w a t a ri W a s e d a U n i v e r s ity 报告:AI-based Concentration Dev ice and Sensor for Microfluidics 微流控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超灵敏分析方面展现出 ...
研判2025!中国外泌体行业分类、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生物技术突破与细胞通讯机制解析推动外泌体技术革新,加速临床诊断与治疗范式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8 01:05
内容概况:随着生物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对细胞间通讯机制的深入探究,一系列新兴技术如工程化外泌 体、微流控技术以及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测试等取得了显著发展。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外泌体的基 础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更在临床诊断与治疗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中国外泌体行 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外泌体行业市场规模达22.79亿元,同比增长22.72%。 相关上市企业:中源协和(600645)、和元生物(688238)、冠昊生物(300238) 相关企业:汉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志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友康恒通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陕西安可源外泌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海狸生物医学工程 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秦岭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多宁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外泌体、外泌体市场规模、外泌体行业现状、外泌体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外泌体(exosome) ...
2025年中国微流控行业相关政策、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01 06:36
政策环境 - 国家持续出台利好政策大力扶持微流控行业 鼓励企业加快创新做大做强[2] - 2023年12月政策要求建立县域医学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 推行县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4] - 2023年3月政策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提高集采精细化管理水平并强化中选产品供应保障[4] - 2022年5月政策明确发展微流控芯片等先进技术 鼓励推进重大疾病原创药物研发[4] - 2021年3月政策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强化监测预警能力[4] - 2021年2月政策提出发展新型体外诊断装备 提升即时检验装备品质[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微流控市场从2017年9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26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19.42%[4] - 中国微流控市场处于快速发展初级阶段 2017年规模5.52亿美元至2023年达24.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7.84%[6] - 体外诊断是微流控技术最主要应用领域 占比约83% 其他应用包括细胞捕获和细胞计数等[6] 技术发展与应用 - 微流控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 2006年芯片实验室战略意义获产业界认同[4] - 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诊断、石油化工、环境监测、药物筛选和司法鉴定等领域[4] 行业研究框架 - 研究涵盖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维度[8] - 采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政策、竞争、技术及市场风险等因素[8] - 报告包含全球市场运行分析、区域竞争格局及2025-2031年前景评估[11][12] - 对中国行业经营模式进行采购、生产、销售及盈利模式的专项分析[11] 区域市场分析 - 全球重点区域市场包括北美、欧盟和亚太 分别进行概况及趋势评估[12] - 中国区域内部分析覆盖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西部地区 包含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需求[18][19][20]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分析包括市场集中度、区域集中度及五力模型(现有企业竞争、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和客户议价能力)[20] - 重点企业包括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深圳微点生物技术股份、天津微纳芯科技和苏州汶颢微流控技术股份等[20][21][22] 产业链分析 - 行业上游涉及原料A和原料B的生产销售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18] - 下游需求市场包括A行业和B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预测[18] - 进出口分析涵盖2020-2024年出口总量、金额及分国家情况 以及进口总量、金额及分国家情况[14][18] 供需与价格 - 2020-2024年中国行业产能统计与产量分析[18] - 同期需求统计与需求结构分析 以及市场规模统计与区域分布[18] - 价格走势回顾及影响因素分析[18] 发展预测 - 2025-2031年行业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分析[21][22] - 未来产量预测、需求预测、市场规模预测及价格走势预测[21][22]
博拓生物(688767):业绩短期承压 微流控产品+脑机仍大有可为
新浪财经· 2025-08-31 12: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3亿元,同比下降23.91%,归母净利润1240.24万元,同比下降82.82%,扣非归母净利润683.48万元,同比下降90.25% [1] - 单二季度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下降12.27%,归母净利润366.99万元,同比下降88.72%,扣非净利润46.03万元,同比下降98.5% [1] - 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1.3%,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1] - 研发费用率19.67%(同比+8.3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9.91%(+5.6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7.46%(+5.4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6.38%(+6.29个百分点) [1] 业绩驱动因素 - 收入下滑主要受美国业务关税影响及政府采购减缓、拉美地区登革热等蚊媒产品需求下降、国内呼吸道检测需求周期性波动影响 [1] - 利润降幅高于收入端,主因收入规模收缩叠加注册费用及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汇兑损益与利息收入等财务收益同比减少 [1] - 下半年随收入恢复,费用率有望逐步改善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上半年推出4款新型毒品检测试剂及基孔肯雅热检测试剂等新品,持续丰富传染病检测产品管线 [2] - 微流控技术通过集成化设计和常温保存试剂提升设备便携性与适应性,使便检灵敏度接近实验室水平且成本降低60% [2] - 重点推进心肌标志物(已实现单芯片多项目联检)、甲状腺功能及营养类产品研发,为量产奠定基础 [2] 战略布局 - 通过全资子公司杭州博肽智投参股脑机接口公司青石永隽,完成对脑机接口赛道战略布局 [2] - 青石永隽为首个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成果转化企业,其首款产品为面向全球3亿抑郁症患者中30%难治性重症患者的AI算法驱动三类有源植入医疗器械,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2] - 脑机接口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商业化落地,为公司打开远期增长空间 [2]
东富龙海崴取得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药物生产设备专利,可获得大小分布精确、包封率高的纳米药物产品
金融界· 2025-08-16 09:18
公司专利技术 - 上海东富龙海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药物生产设备"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3221374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7月 [1] - 专利设备包含第一罐系统 第二罐系统和混合系统 通过微流控技术实现药物充分混合 可生产大小分布精确 包封率高的纳米药物产品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位于上海市 专注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拥有66条专利信息 4条商标信息 5个行政许可 参与过2次招投标项目 [1]
FDA+CLIA双认证!全球首款卡片式血常规
思宇MedTech· 2025-03-05 03:51
芯易诊POCT血常规产品CitoCBC™ - 公司开发的CitoCBC™成为全球首款获得美国FDA 510(k)认证和CLIA豁免的卡片式血常规产品 [2] - 产品填补诊所端POCT检测体系中血常规检测的空白 成为完整检测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 [5] - 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微流控平台OneChip® 将高端荧光流式检测技术集成至低成本微流控芯片 [6] - 技术具有拓展性 可扩展蛋白 分子等更多检测项目 已获近30项国际专利 [6] 市场机会与行业影响 - 全美超过25万家CLIA豁免实验室可直接采用CitoCBC 在诊所 药店等场景实现现场检测 [4] - 传统诊所血常规检测外送市场规模高达40亿美元 产品帮助诊所保留检测收入 [5] - 产品突破传统模式 打造全新诊所检测生态 加速行业革新 [4][5] 团队与技术优势 - 团队由中美两地专家组成 海外博士团队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 专注底层技术研发 [7] - 国内工程师团队来自北大 华科等高校 推动产品落地与规模化应用 [7] - 产品是中国诊断行业首个通过CLIA豁免的产品 为中国体外诊断设备出海建立新范式 [7] 资本与全球化发展 - 复星医药 凯风创投 元禾资本等机构已投资公司 助力全球化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