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机械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恒立液压(601100):单季业绩历史新高 线性驱动器多款产品量产投放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36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7.00%,归母净利润14.29亿元,同比增长10.97% [1] - 2025Q2公司实现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长11.24%,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18.31% [1] - 公司拟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4.02亿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16.03% [2] 主营业务进展 - 挖掘机用油缸销售30.83万只,同比增长超15% [1] - 挖掘机用液压泵阀在中大型挖掘机份额持续提升 [1] - 非挖行业液压泵阀销量同比增长超30%,紧凑液压阀、径向柱塞马达等产品累计销售额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线性驱动器业务上半年累计开发50余款新产品并全部量产,产品涵盖精密丝杠、直线导轨、电动缸等 [2] 市场拓展 - 液压泵阀产品在高空作业平台、装载机及农业机械等领域国内份额提升 [1] - 液压泵阀产品在国外市场实现突破,已向国外知名工程机械厂家批量供货 [1] - 线性驱动器产品满足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需求 [2] 研发创新 - 数字伺服工业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内主机厂提供国产化解决方案 [2] - 手柄阀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投产,实现全电控手柄产能跨越式提升 [2] - 推出电子泵和音圈阀等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2] 盈利展望 - 综合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5亿元、32.27亿元和38.12亿元 [3]
中国工程机械智能化进阶 “无人工地”照进现实
证券时报· 2025-08-24 18:37
行业技术变革趋势 - 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数字化和绿色化变革 包括设备自主操作 施工场景无人化和能耗降低等方向 [1] - 行业智能化转型经历了从单机智能到人机协同 再到群机协同的发展过程 [3] - 数字化转型注重场景牵引和问题导向 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4] 中联重科技术创新 - 公司开发出单手柄控制的混凝土泵车 将传统7个手柄简化为1个 实现厘米级高空作业精度 [2] - 试验工地部署13款大型工程机械 包括全自主汽车起重机和无人挖掘机 全部具备机器人级精密操作能力 [3] - 设备配备多激光雷达安全感知系统 能自主避让障碍物 并通过多角度传感器实现自适应控制 [2][3] - 研发团队将AI大模型应用于自然语言指令解析 实现工程机械自主拆解和执行任务 [5] 电动化转型成效 - 全面推进电动化转型 电机驱动使设备运作更平稳且反应更快 [3] - 电动设备显著降低噪音污染 试验工地环境安静 可听到蛙声蝉鸣 [3] 智能化施工效益 - 智慧施工系统实现全数字化任务交底 使交底时间减少90% 施工等待时间减少28% [5] - 通过智能辅助决策 施工周期缩短30% 人工能效提高300% [5] - 在矿山项目中应用无人驾驶矿卡 司机可远程值班 安全性和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6] 应用场景拓展 - 开发塔机协同作业系统 配合吊装挂钩机器人 智能旋翼吊具机器人等辅助机器人完成自动吊装全流程 [4] - 设备通过BIM系统实时沟通 自动调整姿态 在狭小工地空间实现协同作业 [4] - 针对北方金属矿山极端环境(-30至-40摄氏度低温 风沙天气)提供智慧矿山机械一体化解决方案 [6] 未来发展重点 - 研发团队将"自我决策"作为下一阶段技术挑战目标 [5] - 面向"十五五"期间雅下水电站 新藏铁路等超级工程 聚焦高海拔 强震带等极端环境施工需求 [6] - 以绿色化和数字化为核心 解决绿色能源工程与极端环境施工的结合问题 [6]
湖南80后创立“工程界特斯拉”,年入6亿,冲刺IPO
创业邦· 2025-04-22 03:25
公司概况 - 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动装载机、电动宽体自卸机、电动牵引卡车等,在国内电动装卸车市场份额排名第3,电动宽体自卸机市场份额排名第7 [3] - 公司估值已超50亿元,2024年4月首次提交港股招股书,11月再次冲刺港交所并通过聆讯 [3] - 募资用途包括投资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建立工厂及采购设备、扩大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知名度等 [3]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陈方明为80后,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毕业,曾从事新能源领域投资十余年,主导投资盛弘股份、聚合材料、拉普拉斯等明星公司 [5][6] - 2016年看到工程机械电动化商机后转型创业,成立博雷顿智能(后更名为博雷顿) [6] 产品与技术 - 选择正向研发路线,投入大量研发成本,2018年推出首款产品5吨级电动装载机BRT951EV [7][9] - 陆续推出多款电动装载机和电动宽体自卸机,在载荷和能效方面成效显著 [9] - 2024年推出无驾驶室装载机,实现远程操作,向智能化迈进 [10] 市场与行业 - 中国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17.2%,预计2029年达1760亿元 [14] - 装载机和宽体自卸机增速最快,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31.1%和127.8%,未来5年预计30%-50%复合增长 [14] - 电动装载机相比传统机型可减少20%-50%碳排放,5年节省100万-150万元运营成本 [1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0亿元、4.64亿元和6.3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2.8% [14] - 同期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由59台增至307台,电动装载机由326台增至450台 [14] - 2024年收入结构:电动宽体自卸车占57.4%,电动装载机占35.3% [14]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3%、2.0%和5.8%,亏损分别为1.78亿元、2.29亿和2.75亿元 [15] 生产基地 - 在武汉和湖南湘潭设立量产基地,未来年产能可达数千台电动工程机械 [9] - 湖南湘潭新能源矿卡及无人驾驶创新中心进行研发测试,量产基地总投资15亿元,达产后产值80亿元 [20] 融资与股东 - 成立以来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缔资本、大洋电机、中集车辆、财信产业基金等 [17][19] - 湖南、湖北、上海国资连续加持,财信产业基金参与C轮和D轮 [19][20] - 中集车辆C轮注资数亿元,带来电控系统、车架设计等供应链支持 [21] - 陈方明合计持股32.18%,湖南湘潭财信持股5.72%,湖北长江车谷持股5.72% [21] 发展战略 - 计划2025年加速全球化布局,重点开拓美洲、非洲、东南亚市场 [22] - 通过规模效应降成本,本地化运营提升服务,推动"中国智造"出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