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消费回流

搜索文档
深圳、广州市内免税店同步上新!记者实探
证券时报· 2025-08-26 12:56
市内免税店政策与扩张 - 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通知提出全国首批新设8家市内免税店 广州和深圳各占一席 加上此前已运营的免税店 国内市内免税店版图将拓展至27家 分布在22个城市 [1][7] -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已于今年5月亮相 广州和深圳新店于8月26日正式开业 [1][7] - 多个外汇免税店将转型为市内免税店 与新设的8家免税店共同扩展行业规模 [7] 运营模式与商品策略 - 广深市内免税店采用"有税+免税"双区并行模式 免税区服务持有60天内离境凭证的境内中国公民 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外国游客 有税区向所有消费者开放且提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2] - 商品布局包含进口知名香化 箱包 高端酒水品牌以及中国国潮国货品牌 [2] - 广州店特设岭南文化与中华老字号品牌体验专区及国潮主题馆 深圳店集中展示科大讯飞 影石 优必选 荣耀 华为等本土科技品牌 并设立威士忌主题馆和电子黑科技体验廊等沉浸式消费场景 [3][9] 选址与客群优势 - 两地免税店均选址市内核心商圈人气购物中心 如深圳店位于福田区深业上城 [2] - 市内免税店打破时间限制 允许旅客提前60天选购免税商品 提供更充裕的挑选时间 [3] - 深圳境外过夜游客数量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具备充足的潜在客群基础 [9] 经营挑战与业绩表现 - 上海静安区曹家渡悦达广场中服免税店已于今年4月关闭 将迁至江宁路预计9月底开业 浦东陆家嘴尚悦湾市内免税店自2019年开业后目前仍处于关门状态 [5] - 中国中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1亿元 同比下降约10% 归母净利润约26亿元 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6] - 免税店面临电商和跨境电商冲击 记者走访发现多款热门免税护肤品价格比电商平台全球购渠道高出20% [8] 行业突围策略 - 政策是决定市内免税店经营边界的首要变量 包括经营资质 购买人群 额度和品类等限制 [8] - 客流量是生存核心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因出入境客流量大和核心商圈流量集中能有效提升购物转化率 [9] - 引入人气国产品牌如大疆 影石等热门电子产品及国潮美妆护肤品有助于激发境外游客消费欲望 [9]
新风口,广东“双子星”出手了
虎嗅· 2025-08-24 07:03
市内免税店政策与扩张 - 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通知在8个城市新设市内免税店 包括广州 成都 深圳 天津 武汉 西安 长沙和福州 [1] - 市内免税店版图将拓展至27家 分布在22个城市 包括原有6家中免市内店 13家外汇商店转型店及8家新增店 [7][8] - 中免集团2019年恢复北京 大连 青岛 厦门和上海的市内免税店 主要服务境外人士 [4][5] 市场增长与消费回流 - 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大增103.7% 达274.8亿元 2021年中国免税市场销售额增长66.8% [10] - 市内免税店政策调整不再限定消费人群为境外人士 旨在挖掘免税业务新增长点并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5][7] - 单方面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游 市内免税店有望将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2] 广深市场特性与机遇 - 深圳上半年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 其中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增39.2% 广州接待外籍人士超150万人次增40% [16] - 广深优质零售地产存量面积较低 深圳821.2万平方米排第六 广州574.2万平方米未进前十 人均存量居40城中下游 [17] - 广深市内免税店涵盖美妆护肤 腕表首饰 高端酒水等国际高端品牌 广州侧重国产香化产品 深圳引入国民科技品牌 [21][22][23] 全球趋势与挑战 - 全球免税业务面临发展瓶颈 头部品牌DFS调整全球业务布局 首尔市内店及海南市场出现收缩 [25][26] - 免税商品品类局限 集中在美妆 服饰 烟酒和部分电子产品 超头部一线品牌缺位 价格有竞争力但品类竞争力待提升 [24] - 日韩新等国免税消费发达源于消费特色鲜明 品牌效应突出 价格吸引力强及线下购物体验完善 [27] 线下商业与业态协同 - 市内免税店有望成为导入文旅客流和跨境客流的线下新载体 但需与商业运营招商形成互动实现业态协同 [29] - 二次元经济通过品类多价格低需比对挑选的特性及场景营造成功拉回线下客流 与免税经济存在明显差异 [29] - 要发挥免税经济整体吸引力需打造多元创新消费新场景体系 对留住境外消费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前瞻意义 [30]
海南:大力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业保险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21:12
金融改革与金融服务体系 - 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业保险 [1] - 推动EF账户试点扩容,提升海南自贸港资金跨境流动便利水平 [1] - 积极争取落地跨境资管政策试点,支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集聚发展 [1] - 加快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监测平台(二期)建设 [1] - 精准释放飞机船舶租赁SPV实质性运营认定政策红利,吸引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来琼展业 [1] - 到2027年,三亚中央商务区现代金融产业集群资产管理金额接近6000亿元 [1] 境外消费回流与产业发展 - 打赢免税购物主动仗,推动优化离岛免税政策,拓宽"即购即提"商品清单目录 [1] - 加快推进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持续推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 [1] - 每年力争2-4个真实世界研究试点产品获批国内上市,争取每年引进国际创新药械不少于40种 [1] - 到2027年医疗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次 [1] 产业体系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2] -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2] -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优化升级 [2]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30% [2]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2027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 [2]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 [2]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形成"接二连三"协同发展格局,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2] 保障措施与项目支撑 - 加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撬动作用 [2] - 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库,积极谋划和培育储备一批优质项目 [2]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2] - 建立项目定期调度、会商推进和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增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