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建设

搜索文档
如何落实国家公园法,专家这样说(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8 06:10
编者按:2025年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国家公园领域的首部综 合性法律,国家公园法的出台标志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步入法治化、规范化的全新发展阶段,对于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 性,构建国土空间保护新格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公园法,本版特邀相关专家从管理体制、空 间规划、生境修复、民生改善、监测监管、协调推进多角度进行分析解读。 海南热带面休国家公园 保护中: 充 性、保护 性,制定 管制规! 应在国 民所有 行使国: 眼责的! 链条国' 为实施| 间准人| 准人+月 分区+信 段兆刚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 心,实行最严格保护,必须坚持"一盘棋" 思想,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强化部门协 作与地方积极性发挥,建立统一、规范、 高效的管理体制。同时,基于各国家公 园资源禀赋差异,国家公园法鼓励地方 通过协同立法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法 规,以实现法治基础上的差异化、精细化 治理,体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在国家公 园领域的具体实践与创新。 加强央地协调 国家公 ...
国家公园依法建 不是简单“圈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9-25 02:16
图①: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境内的海潮坝段风光。 王 将摄 图②: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大熊猫"辉辉"正在进食。 新华社记者 牟仕杰摄 图③: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普达措国家公园风景如画。 樊瑞林摄(人民视觉) 图④:游人乘坐竹筏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漂流。 新华社记者 邱汝泉摄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最具国 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空间,是代表国家形象和生态价值的"最美国土"。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标志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了法治 化、规范化新阶段,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公园怎么建、怎么管? 科学布局 规范设立 从探索到实践,国家公园体制发展已走过10个年头。"国家公园内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 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不 断完善,特点鲜明的国家公园理念和国家公园文化广泛传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
新华网· 2025-09-12 16:22
立法背景与目的 - 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加强保护和管理 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 -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 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和海洋区域 [2] 管理体制与职责 - 国务院和国家公园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加强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统筹协调 完善支持政策 并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 - 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监督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行政、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监督管理 [4] -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各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履行自然资源、林业草原等领域的相关行政执法职责 [4] - 国家公园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行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防灾减灾等职责 [5] 布局与设立程序 - 国家科学规划国家公园总体发展布局 严格设立条件 合理确定数量和规模 [9] - 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 遴选候选区 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9] - 候选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做好前期工作 提出名称、区域范围、管控分区方案等 并向社会公示 [9] - 设立申请经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评估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 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 经批准后设立 [9] 区域划分与保护措施 - 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 核心保护区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代表性强 核心资源集中分布或生态脆弱区域 [11] - 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 除特定允许活动如调查监测、生态修复、科研观测、原有居民必要生产生活、国家安全重大战略等 [18] - 一般控制区内允许开展核心保护区活动 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 矿产资源调查勘查 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活动 [19] - 实行季节性差别管控措施和差别化管控措施 [20][21] 资金保障与生态补偿 - 国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 国务院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29] -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设立基金、捐赠、资助等方式提供支持 [29] -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 推进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 [29] - 因保护野生动物造成损失 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中央财政予以补助 [29] 法律责任与执法 - 损毁、涂改、遮挡或擅自拆除、移动国家公园界线标志 处2万元以下罚款 [34] - 在核心保护区开展禁止活动 没收违法所得 处10万元以下罚款 违法修筑设施或工程建设处10-100万元罚款 造成生态破坏处100-500万元罚款 [34] - 在一般控制区开展禁止活动 没收违法所得 处5万元以下罚款 违法修筑设施或工程建设处5-50万元罚款 造成生态破坏处50-200万元罚款 [34] - 原有居民违反生产生活活动规定 处2000元以下罚款 [35] - 未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不利影响 处10万元以下罚款 造成生态破坏在核心保护区处10-50万元罚款 在一般控制区处5-20万元罚款 [35]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
新华社· 2025-09-12 16:06
立法背景与目的 - 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加强保护管理 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3] -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 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和海洋区域[3] -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将最重要 最独特 最精华 最富集的自然生态空间纳入国家公园实行严格保护[3] 基本原则与领导体制 - 国家公园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统筹保护和发展[3] - 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加强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统筹协调 完善支持政策[3][5] -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 管理体制与职责分工 - 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国务院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监督管理工作[5] -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水行政 农业农村等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监督管理工作[5] -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具体保护管理工作 履行相关行政执法职责[5] - 地方政府行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 市场监管 防灾减灾等职责[5] 标准体系与科技支撑 - 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标准体系 依法制定并修订相关标准[7] - 鼓励支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7] - 开展多种形式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培育国家公园文化[7] 布局规划与设立程序 - 科学规划总体发展布局 严格设立条件 合理确定数量和规模[11] - 编制空间布局方案 遴选候选区 进行深入评估论证[11] - 省级政府组织开展基础调查 提出名称 区域范围 管控分区方案等并向社会公示[11] - 经评估具备设立条件的 由省级政府向国务院提出设立申请[11] 区域划分与管控要求 - 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13] - 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 仅允许特定保护 科研 应急等活动[21] - 一般控制区允许开展基础设施 地质调查 生态旅游等活动[22] - 实行季节性差别管控措施和差别化管控措施[23][24] 保护措施与生态修复 - 实行整体保护 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18] - 组织编制总体规划 明确保护管理目标任务[18] - 加强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集成分析[19] -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 必要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方案[20] 公众参与与社会共享 - 鼓励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26] - 生态管护岗位优先聘用当地居民[27] -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功能[27] - 允许开展经营性服务 鼓励原有居民参与[28] 资金保障与生态补偿 -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32] -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 捐赠等方式提供支持[32] -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32] - 推进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工作[32] 监督执法与法律责任 - 加强监督检查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33] -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保护管理规定的行为[35] - 建立保护管理成效考核评价制度 结果纳入相关体系[35] - 对违法行为设置罚款 最高可达五百万元[37][38]
《国家公园法》表决通过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保护
第一财经· 2025-09-12 12:17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自2026年1月1 日起施行。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包括总则、布局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 法律责任、附则。 这部法律规定,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 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制定《国家公园法》是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海华介绍,《国家公园法》坚持生态优先、从严保护,将"建设生态文 明"作为立法目的,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明确国家 公园可以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对拟开展的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 生产生活活动等作出安排;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 复及相关活动管理等事项制定具体办法。 "国家公园是最美丽的国土,是最原真的自然,老百姓拥有公平机会体验中国最美、最极致的自然,这 是直接受益。" ...
《国家公园法》表决通过,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保护
第一财经· 2025-09-12 10:00
国家公园法立法背景与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 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1] - 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 包括总则、布局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附则 [1] - 立法目的是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 管理体制与保护原则 - 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1] -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 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1] - 明确国家公园可以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应对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 [1] 全民公益与公众参与机制 - 法律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开展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2] - 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 合理建设周边社区 [2] - 国家公园建设注重机制创新 坚持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 构建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2] 现有国家公园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体制试点全面完成 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2] - 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 包括中央直管和中央委托省级人民政府代管两种管理体制 [2] - 目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都建立起局省联席会议机制 形成央地、部门、园地协同联动机制 [2] 配套法规与区域协作 - 国家正在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 [5] - 四川、陕西、甘肃以"三省决定+四川条例"形式联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 [5] - 福建、江西两省加强协同立法 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共治共管 [5] 国家公园建设挑战与价值 - 中国用不到八年时间完成首批5个国家公园设立 建设速度全世界最快 [5] - 国家公园多位于欠发达地区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人兽冲突突出 社区治理难度大 [5] - 国家公园作为品质最优生态系统 是气候稳定器、净水机和空气净化器 提供最普惠的生态产品 [6]
国家林草局:首批5个国家公园带动近5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6:25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整合原有120多个自然保护地 实现生态系统大尺度全要素提升[1] - 三江源国家公园近五年向下游输送水量增加50%至900亿立方米 有力维系水生态安全[1]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虎豹数量分别从试点初期27只和42只增长至70只和80只左右[1]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唯一持续增长的长臂猿种群[1] - 武夷山国家公园建成全球同纬度最完整中亚热带森林基因库[1] 民生经济效益 - 首批5个国家公园带动近5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2万元[2]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推动黄牛养殖转型 发展林下产业使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2] - 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广生态茶园建设 带动茶产业链产值达150亿元[2] - 大熊猫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成为自然教育重要基地[2] 管理体制创新 - 初步形成中央直管和中央委托省级政府代管两种管理体制[3] - 建立央地、部门、园地协同联动机制 5个国家公园均建立局省联席会议机制[3] - 正在制定国家公园法 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3] - 四川陕西甘肃采用"三省决定+四川条例"形式联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3] - 福建江西两省加强协同立法 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共治共管[3] - 建立中央投入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和天空地一体监测体系[3]
新闻1+1丨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央视网· 2025-08-22 22:04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 例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公路沿线肉眼可见野狼捕食藏原羚的场景[2] - 生态管护员制度改善民生 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1万多户生态管护员 每户年收入达1-2万元[4] - 科技赋能国家公园管理 制造业强国优势与国土保护相结合形成特色成就[4] - 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通过两个指导意见及行政/资金/规划制度构建四梁八柱体系[4] 未来发展计划 - 优先发展海洋类国家公园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涉海类公园以完善陆海统筹格局[5] - 目标2035年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覆盖国土面积10%并纳入最美自然区域[5] - 现有5个陆域型国家公园分布东西南北中 未来将增加海洋类公园数量[5] 法律体系建设 - 国家公园法具里程碑意义 法律比政策更具长效性/稳定性和强制性[6] - 需协调10%国土范围内的权力与利益关系 法律可规范中央与地方/公众与子孙后代等多方关系[6] - 通过立法保障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统一 解决原有居民贫困问题[6][7] 民生改善措施 - 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家公园品牌溢价使农产品获得更高收益[7] - 三江源创新"一户一岗"模式 财政资金直接发放给牧民兼顾放牧与生态巡护[7] - 原有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协同发展[4][7]
地盘够大、生命摇篮、绿色肺叶、守护者联盟……多视角透视国家公园建设成就
央视网· 2025-08-20 09:24
国家公园建设规模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整合120多个自然保护地 [3]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 三江源国家公园藏羚羊种群恢复超过7万只 [6]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东北虎数量增至70只 东北豹达80只左右 [6] - 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全国70%以上野生大熊猫 [6]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种群 [9] -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完整中亚热带森林基因库 [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国家公园拥有大面积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 固碳释氧能力巨大 [9] - 提供水涵养、碳固定、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优质生态产品 [14] - 对改善生活品质发挥重要作用 [14] 社会参与机制 - 优先选聘近5万名当地居民任生态管护员 [11] - 新的国家公园候选区将让更多人受益 [11] - 生态保护实现全民共享 老百姓直接间接受益 [15] 社会价值定位 - 国家公园是国家最美河山 提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场所 [14] - 生态保护只有让全民共享才真正有意义 [15]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举行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等多项成果发布
央广网· 2025-08-20 00:49
国家公园建设成果 - 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多处,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 - 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设立于2021年10月 [1] -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施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1] 科研监测体系发展 - 国家公园逐步搭建完整科研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监测体系 [2] - 发布《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未来三年按"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原则推进监测体系建设 [2]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 [2] - 监测网络贯通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全链条,服务于保护修复、在线监管和公众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