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搜索文档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2:44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发布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 要求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推动质量提升 [1] - 中国城镇化率处于30%至70%快速发展区间 当前进入中后期阶段 城市边际效用递减而资源环境成本递增 [1] - 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人口 贡献85%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动能是城市兴衰核心变量 [1]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 推动城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升品质 [1] - 因城施策增强发展动力 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特色优势驱动 避免同质化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 [2] -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通过提升空间效益、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等措施挖掘潜力 [2] 城市建设与融资机制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统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渠道 [3] -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 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及公众参与 [3] - 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商开发 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平衡投入产出 [3] 城市竞争力核心要素 - 现代城市竞争力体现在知识经济、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人才是核心要素 [3] - 注重以人为本 提供优质生活工作教育环境 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创新活力 [3] - 繁荣多元文化 加强城市治理 提高居民福祉水平 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3]
城市更新需下好融资这盘棋
证券日报· 2025-08-31 17:24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激活存量资源潜力及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等措施 [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建立可持续投融资体系成为破解城市更新瓶颈的关键 [1] - 城市更新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历史风貌保护、基础设施升级及公共服务配套 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公益属性强等特点 [1] 中央财政支持措施 - 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城市供排水、燃气、供热、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历史文化街区等基础设施样板项目建设 [2] - 争取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下管网管廊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两重""两新"补贴资金以放大政策效应 [2] - 探索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 针对公益性项目提供专项补贴以降低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压力并引导资金流向民生短板领域 [2] 金融机构融资支持 - 鼓励银行创新信贷产品 对商业综合体更新等有稳定现金流项目采用"建设期+运营期"全周期贷款模式 [3] - 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及探索以债权资产、收益权资产为主的资产证券化资金募集业务 [3] - 设立"1+N"母子基金模式 由属地国企发起、市财政补充 吸纳银行及社会资本参与子基金投资运作 [3]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 通过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及明确收益分配方式提升社会资本盈利预期 探索资产注入、运营权收益权质押等多业态融合模式 [4] - 利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资产 形成"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 [4] - 需加强社会资本监管 防止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公益属性 确保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 [4] 政策实施方向 - 融资体系可持续性是城市更新的"生命线" 需在财政引导、金融创新及社会资本激活等方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5] - 多元资金协同发力是城市更新惠及民生并注入持久活力的关键 [5]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20:16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鼓励保险信托等机构提供金融服务[1][5]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1] - 提出23项政策举措 涵盖城市体系优化 发展新动能培育 生活空间营造 绿色转型 安全韧性 文化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1] 现代化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体系[2]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2] - 加强城市群内产业链协作 优化产业分工和空间联系 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2]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2]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 - 因城施策增强发展动力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2]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2] - 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吸引规范社会资金参与 稳慎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3][5] - 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补助[3] -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3][5] 城市生活空间与基础设施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满足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3] - 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3] - 稳步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 - 强化5G和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 - 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通勤效率 完善交通枢纽换乘设施 加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建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