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杠铃超额-中间资产回摆
icon
搜索文档
水牛摆尾
国投证券· 2025-09-07 12:0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牛市尚未结束 但强调不应盲目参考2014-2015年模式 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三头牛"的逐步兑现 即短期流动性牛市、中短期基本面牛和中长期新旧动能转化牛 当前上证综指站上3800点已基本符合对流动性牛市的预期 短期大盘指数进一步向上空间难以合理预估 [1][4] - 市场风格正从杠铃策略向"反杠铃超额-中间资产回摆"切换 创业板指和基于产业逻辑的科技科创类资产成为三季度胜负手 同时港股科技(中概互联)有望在9月迎来补涨 [3][4][27] - 9月市场将维持高位强势震荡 风格趋于均衡 低位补涨可能性上升 重点关注中报景气度提升但前期涨幅偏低的新能源、出海和有色等领域 [4][67][68] 市场表现与交易特征 - 本周上证指数跌1.18% 沪深300跌0.81% 创业板指涨2.35% 恒生指数涨1.36% 成长风格强于价值风格 全A日均交易额26032亿 环比小幅萎缩 [1][18] - 美股纳指累涨1.14% 标普500累涨0.33% 道指累跌0.32% 通讯服务板块以5.07%涨幅领涨 能源板块下跌3.52% [10][11] - 南向资金2025年以来累计流入港股达9417亿元 8月结构上全面流入互联网和汽车等成长方向 港股互联网ETF大幅净流入112.52亿元 [19][21][30] 流动性驱动因素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已达100% 降息50bp概率提升至14% 但就业数据疲软未必支撑超预期降息幅度 预计若通胀稳定可能在12月开启连续降息周期 [2][151] - 增量资金更多来自债转股的再均衡 此类资金对估值与基本面匹配性有较高要求 约束了纯粹基于流动性牛市的大盘向上空间 [1][103] - 融资余额突破2.2万亿 创历史新高 7月至今融资盘净流入超3000亿元 散户风险偏好指数达67.15% 超过2021年高点 [58] 基本面与结构机会 - 8月制造业PMI微升至50.5% 但中小型企业仍低于荣枯线 需求不足是主要制约 PPI企稳回升主要来自"反内卷"扰动下的上游价格上涨 [2][130][132] - 创业板指自7月初以来大涨34% 恒生科技涨幅仅7.01% 当前创业板指与恒生科技滚动收益率差值达34pct 接近2021年历史极端水平 港股科技互联网有望成为补涨方向 [31][32] - 景气投资有效性指数在8月份转正达到8.20% 基本面和涨跌幅相关性增强 建议关注新能源、出海和有色等中报景气度提升但涨幅偏低的领域 [68][78] 行业配置与轮动 - 基于"三头牛"框架 当前结构排序为:1)低估值大盘科技成长(创业板指)+基于产业逻辑的科技科创(创新药、AI与半导体)2)出海+全球定价资源品 3)国内定价类周期品+传统消费类大盘成长 [4] - 参考2014年行业轮动规律 表现为银行搭台 非银跟涨 之后成长唱戏 最后大金融全面爆发推动指数冲顶 [80][89] - 短期关注9月上旬降息对资源品的边际影响 以及9月下旬中秋国庆假期+国补落地对消费板块的积极定价 [4] 中长期展望 -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新胜于旧"阶段 类似日本2012年后股市定价规律 新经济产业催化密集出现时将引领以大盘成长、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市场行情 [53][99][102] - 中长期新旧动能转化牛需观察房地产对经济负面影响趋于尾声以及"十五五"规划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鼓励 预计将推动国内顺周期品种领涨 [94][105] - 若中国地产+建筑占GDP比重稳定 新经济占比提升 经济将完成房地产到制造业的叙事变化 类似日本2012年后经验 市场震荡中枢将不断上移 [93][94]
牛且“慢”
国投证券· 2025-08-24 10:35
核心观点 - 当前A股处于流动性驱动的牛市阶段 但需避免脱离基本面的快牛或疯牛行情 应追求震荡慢牛模式[1] - 市场风格正从银行-微盘杠铃策略向"反杠铃超额"切换 中间资产及科技成长板块迎来超额收益回摆[1][3] - 创业板指和科创50成为三季度胜负手 7月初以来分别大涨24.60%和24.36% 显著领先其他宽基指数[3][4] - 恒生科技板块具备补涨潜力 当前点位仅为2021年高点的一半 与创业板指收益率差值达23pct[3][4] - 市场需经历"三头牛"演化过程:短期流动性牛→中短期基本面牛→中长期新旧动能转换牛[5] 市场表现与交易特征 - 本周主要指数普涨:上证指数涨3.49% 沪深300涨4.18% 创业板指涨5.85% 科创50大涨13.31%[1][17] - 成长风格强于价值风格 小盘股涨幅居前 全A日均成交额达25874亿元 环比上升[1][17] - 全球市场表现分化:纳指累跌0.58% 标普500涨0.27% 道指涨1.53% 欧洲STOXX50涨0.73% 恒生指数涨1.65%[12][14][15]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2025年累计净流入达8910亿元 8月重点流入互联网和汽车板块[24][26] 流动性驱动逻辑 -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债转股再均衡 而非场外配资加杠杆 对估值与基本面匹配性要求较高[2] - 融资余额创新高至2.1万亿元 7月以来净流入2793亿元 重点布局科技龙头(寒武纪、东方财富、中芯国际)[56][58] - 主动型基金重仓股资金流入自6月中旬启动 但7月新发份额仅97亿元 增量主要来自仓位提升而非新资金[64][65] - 股债再平衡潜力巨大 混合型基金股债市值差已收缩至5000亿元 潜在转换规模可达1.5万亿元[71] 板块轮动与配置机会 - 恒生科技板块迎来三重催化:估值低位(仅为2021年高点50%)、资金流入(7月以来ETF净流入476亿元)、美联储鸽派信号[34][35] - 行业轮动遵循历史规律:银行搭台→非银跟涨→成长唱戏→大金融冲顶 当前处于成长唱戏阶段[81] - 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新胜于旧"阶段 新经济占比提升 重点关注四大方向:港股新核心资产、出海、硬科技(AI半导体/创新药)、新消费[99][104] - 全球大宗商品普涨:WTI原油周涨1.4%至63.66美元/桶 LME铜周涨0.2%至9796.5美元/吨 金价周涨1.1%至3371美元/盎司[122][125][119] 宏观经济环境 - 7月经济数据冷热不均: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5.3% 社零增速小幅回落 但网上零售额同比增9.2%[130] - 外需显现韧性:8月EPMI出口订货指标环比升2.8% 新能源、节能环保行业处于景气扩张区间[130]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90% 但属于"预防式降息" 鲍威尔强调需警惕通胀预期脱锚风险[144][145] - 国内信贷扩张呈现供给驱动特征:社融增速触底回升 广谱利率回落 形成量升价跌组合[80]
策略定期报告:论:三头牛
国投证券· 2025-08-10 10:32
市场表现与风格分析 - 本周上证指数涨2.11%,沪深300涨1.23%,创业板指涨0.49%,恒生指数涨1.17%,价值风格表现强于成长风格,大盘股涨幅居前 [1] - 全A日均交易额16964亿,环比下降,流动性步入牛市基础条件已具备,大盘指数维持超预期强势 [1] - 银行-微盘为代表的杠铃策略绝对收益空间尚存但超额有效性下滑,低估值"中间资产"迎来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回摆 [1] - 创业板指+基于产业逻辑的科技科创是Q3胜负手,创业板指估值在历史30%分位以下且业绩增长在宽基指数中占优 [1][3] "三头牛"投资框架 - 短期流动性牛市:外部弱美元回流非美资产+内部股债再均衡推动股市流动性宽松,公募/保险/外资/散户资金共振流入 [2][3] - 中短期基本面牛:年底前或启动"中美欧共振",出海大盘成长+全球定价资源品占优,7月出口数据强劲显示欧洲市场景气 [2][4] - 中长期新旧动能转化牛:从"新胜于旧"转向"旧的绝唱",旧经济顺周期品种领涨,新经济在AI/创新药/军工/新消费/出海形成新叙事 [2][5] - 中间资产轮动次序:科技白马→出海大盘成长+全球资源品→国内旧经济顺周期品种 [2] 银行板块分析 - 银行板块经历7%回调后波动率回到低位,筹码结构出清,主要下跌阶段已过 [33] - 银行板块PB 0.74倍(近十年49%分位),PE 7.49倍(97%分位),股息率4.87%(67%分位),ROE 9.33%处历史低位 [36] - 四大行股息率相对长债溢价降至2.4个百分点,为2021年4月以来最低,但绝对收益资金配置需求仍强 [37] - 银行板块市值占比10.9%创2020年4月新高,但成交额占比仅2.4%处于历史中位,未达极致拥挤 [42] 增量资金动态 - 南向资金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港股8396亿元,8月结构转向保险/互联网/汽车 [23][26] - 主动型基金6月中旬开始回流重仓股,带动创业板等大盘成长领域表现,但7月新发份额仅97亿未见明显提升 [51][52] - 两融余额达1.98万亿突破3月高点,7月净流入1328亿元,散户风险偏好指数60.91%接近2021年次高 [63][67] - 股债跷跷板效应7月底开始减弱,固收+产品6-7月新发份额维持91-104亿低位 [57] 行业比较与配置建议 - 创业板指PE 33.89倍处近十年23.82%分位,显著低于上证50(83%分位)等宽基指数,一季度利润增速19%领跑 [77][78] - 配置排序:1)低估值大盘科技成长(创业板指)+产业逻辑科技科创(创新药/AI/半导体) 2)出海+全球资源品 3)国内周期品 4)传统消费大盘成长 [6] - 类比2014年行业轮动规律:银行搭台→非银跟涨→科技成长唱戏→大金融全面爆发 [87] - 当前市场类似2017年初杠铃策略分化极值,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下中间资产可能重现2017-2021年占优格局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