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互联网组网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天龙三号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成功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03:54
天龙三号火箭技术突破 - 天龙三号火箭完成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 验证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 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2] - 火箭采用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 近地轨道运力17-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17吨 性能比肩SpaceX猎鹰9号 可实现一箭36星发射 [2] - 突破大推力发动机多机并联 大型箭体结构设计与制造 复杂测控与协同等技术难关 标志商业航天进入技术深水区 [2] 海上试车创新意义 - 国内商业航天首个海上热试车试验 覆盖推进剂加注 多机分批点火 稳定工作到程序关机等全流程 [3] - 开创海上作业新范式 突破防风 防晃 防雷 防盐雾 防噪 环境保护及发动机火焰高温防护等关键技术 [3] - 试车箭体将直接用于首次飞行任务 体现产品高可靠性和重复使用能力 [3] 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 - 应用液氮加温增压技术 将液氮罐置于液氧箱内部 使增压系统重量降低50%以上 成本降低10倍以上 [4] - 一子级尾段采用蜂窝式结构 为每台发动机提供独立包络空间 降低维护复杂度并提高故障隔离能力 [4] - 发动机90%零组件采用3D打印一体化制造 生产周期从5-6个月缩短至2-3周 燃料选用煤基航天煤油使单位成本降低超50% [6] 产业化与产能布局 - 公司形成火箭自研 规模制造加专属发射工位全产业链布局 具备年产30发天龙三号和20发天龙二号火箭的制造能力 [7]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国内首个民营液氧煤油火箭专用发射工位 并启动第二个工位规划 保障每年30次以上发射任务 [5] - 构建北京研发中心 西安动力研发中心 郑州发动机智造及试验中心 江苏智造基地的"三大中心五大平台"航天智造体系 [7] 市场应用前景 - 火箭有望为超3万颗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提供低成本 高频次发射解决方案 支持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及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2][5] - 推动商业发射服务从零散定制化需求转向规模化 标准化星座组网部署 为卫星制造与应用企业打开商业闭环瓶颈 [6] - 标志国内商业航天正式具备支撑国家"新基建"战略的产业化能力 进入产业模式和生态效率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6] 质量保障体系 - 通过归零机制形成127项可靠性改进措施 包括连接结构安全系数提高至行业标准1.5倍 增设冗余装置 对63项关键技术复核复算 [5] - 建立严格完备的地面验证体系 确保试车前充分暴露并解决所有潜在风险 体现快速迭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卫星互联网组网提速,推荐运营与应用环节
2025-09-04 14: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国内卫星互联网及商业航天产业 公司涉及中国星网 上海垣信等头部运营商 以及蓝箭航天 中科宇航 星际荣耀等商业航天企业[1][6][7] * 提及的上市公司包括长江通信 海格通信 中国卫星 上海瀚讯 航天环宇 盟升电子 震有科技 铖昌科技 国博电子 蓝盾光电 真力科技 航天电子 航天动力 高华科技等[15][16][20][22][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国内卫星互联网发展迎来政策 技术及资本三重共振 进入加速发展新趋势[2] * 顶层认知已调整 一代增强方案延续原有供应链格局 给予产业更多时间打磨技术[1][5] * 火箭发射及试验场问题基本解决 为行业加速奠定基础 7月底至8月中旬中国星网完成9组低轨组网卫星发射 20天内完成5组 截至8月17日已完成72颗组网卫星发射 年底前预计达100颗[1][7] * 产业发展重心将向运营和应用倾斜 航天产业90%的市场与运营和应用相关 包括地面设备制造 终端及网络设备生产 其市场空间远大于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环节[8] * 下一代通信技术强调天地网络融合 卫星是关键基础设施 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达到20%渗透率 潜在市场规模超1000亿美元每年 经济可行性强[10] * 特种领域对宽带网络通信需求强烈 其组网进度及终端招标研制领先于民用项目[3][14] * 商业航天企业IPO提速 科创板标准修订将商业航天纳入适用范围 多家头部企业正进行IPO辅导 预计年底至明年陆续完成[1][6][7] **其他重要内容** * 与Starlink相比 国内星网一期卫星平均重量达800公斤 采用了更复杂的通信体制和星间链路 技术验证需求更高[4] * 投资人存在对运营和应用环节市场规模及需求释放时间的误解 实际其商业价值面向全球70亿人口 且战略意义重大[9] * 手机直连是未来重要方向 技术路径存在挑战 3GPP NTN成为主流标准 其对卫星有效载荷要求更低 研制难度和成本不会大幅攀升[18][19] * 应用需求与星座组网同步释放 星网集团已启动地面运营系统建设 一代增强系统及地面应用终端招标已启动 第一批应用终端招标将在2025年启动[3][13] * 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地面基础设施(如星关站 核心网)和专用终端设备(如各类天线及通信终端)[15][16]
利好来了!刚刚,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8-27 11:34
政策支持方向 - 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并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1] - 政策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模式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提供话音和短消息业务[1][3] - 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通过租用卫星开展增值服务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丰富业务种类[4] 产业发展目标 - 政策目标到2030年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法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用户超千万[2] - 推动卫星通信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 应用场景拓展 - 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拓展多样化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领域[3][4] - 鼓励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航空机载通信低空智联网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推动汽车船舶飞机等直连卫星发展大众化规模化应用[4] - 推进北斗短报文与公众通信网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升服务能力培育壮大北斗短报文产业生态[4] 技术创新与融合 - 持续开展卫星通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基础元器件芯片关键终端设备等供给水平提升技术性能降低用户成本推动技术迭代演进[4] - 促进卫星通信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互融加快推进非地面网络(NTN)等卫星通信技术创新发展[4] - 面向专用终端规划卫星通信专用号段支持新业态高质量发展面向手机终端创新不换卡不换号模式挖掘存量号码潜力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应用[5][6] 组网进展与规划 - 中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用Ka等频段载荷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7] - GW星座计划在2029年前完成约1300颗卫星部署远期目标构建约1.3万颗卫星的全球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引擎[7] - 相关部门近期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利好组网进程和商业化探索[7] 产业链发展机遇 - 在可回收火箭成熟单星造价降低卫星智能化提升政策支持加大牌照发放促进生态构建推动下卫星互联网建设迎来较好发展机遇[8] - 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出现集群化效应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卫星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逐步突破牌照发放可提升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积极性[8] - 卫星互联网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宇航级器件代表先进制造能力赋能千行百业协同发展以三体计算星座等为代表的太空算力建设带来新市场空间[8]
中国银河证券:卫星互联网组网或加速 市场增量迎来大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2:52
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 -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显著加速 GW星座和千帆星座快速推进 发射间隔从1-2个月缩短至3-5天 累计发射卫星数量从34颗提升至72颗 [1] - GW星座和千帆星座规划卫星总数分别达1.3万颗和1.5万颗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要求 提交星座计划后第9年须发射总数10%的卫星 否则项目可能面临削减或取消 [1] - 卫星互联网牌照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牌照 重点指向低轨卫星组成的大规模星座网络 涉及多个关键环节 预计推动组网进程加速和商业化探索 [1]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低空经济被归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在2025年初全国人大会议上定位进一步深化 [2] - 广东省 四川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武汉市等省市出台相关文件或行动计划 政策计划覆盖"十四五"及"十五五"周期 体现地方政府对卫星互联网的高度重视 [2] - 可回收火箭逐步成熟 单星造价逐步降低 卫星智能化逐步提升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牌照发放促进生态构建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 广东 上海 北京等地在政策引领下出现集群化效应 可回收火箭 低成本卫星及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 [3] - 卫星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巨大需求增量 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宇航级器件代表全球领先先进制造能力 赋能千行百业协同发展 [3] - 以三体计算星座为代表的太空算力建设有望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牌照发放预计提升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积极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