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供应链安全

搜索文档
越秀证券每日晨报-20250925
越秀证券· 2025-09-25 03:25
每日晨报│2025 年 9 月 25 日 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收市价 上个交易日升 YTD 升跌 恒生指数 26,518 +1.37% +32.20% 恒生科技指数 6,323 +2.53% +41.52% 国企指数 9,442 +1.64% +29.54% 沪深 300 4,566 +1.02% +16.04% 上证综合指数 3,853 +0.83% +14.97% 深证成份指数 13,356 +1.80% +28.24% 中小板指 8,297 +2.21% +30.00% 道琼斯指数 46,121 -0.37% +8.41% 标普 500 指数 6,637 -0.28% +12.86% 纳斯达克指数 22,497 -0.33% +16.50% 伦敦富时指数 9,250 +0.29% +13.18% CAC40 指数 7,827 -0.57% +6.05% DAX 指数 23,666 +0.23% +18.87% 主要货币表 | | 汇率 | 1M 升跌 | 6M 升跌 | | --- | --- | --- | --- | | 人民币指数 | 96.360 | +0.20% | -2.48% | | 美汇指 ...
全球与中国刻蚀用硅部件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11 09:28
刻蚀用硅部件行业概述 - 刻蚀设备用硅部件是晶圆制造刻蚀环节所需的核心耗材,主要包括硅电极和硅环,硅电极作为附加电压的电极和刻蚀气体通路,硅环保证腔体密封性和纯净度并保护晶圆边缘[1] - 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已成为主流工艺,硅材料部件相比传统陶瓷材料能提高产品良品率,因其与晶圆电特性相同且不易导致缺陷[1] - 行业技术持续演进,从圆筒式刻蚀发展到等离子体刻蚀,反应腔室构造日益精密[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全球刻蚀用硅部件行业集中度高,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美国、韩国和日本,包括Silfex Inc、Hana Materials Inc等,2024年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超90%[3][16] - 中国市场处于导入期,本土厂商如宁夏盾源聚芯、锦州神工半导体等正在崛起,但高端产品仍面临技术瓶颈[3][4] - 2024年北美、韩国和日本占据全球主要生产份额,分别为51.4%、19.15%和18.73%,中国生产份额为7.5%但增速最快[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刻蚀用硅部件市场规模达17.27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27.71亿美元,CAGR为7.27%[11]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1.76亿美元(占全球10.24%),预计2031年达3.49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2.6%),2025-2031年CAGR为10.33%[12][13] - 按产品类型分,2024年硅环和硅电极分别占53.1%和46.9%的市场份额[15] 技术与应用发展 - 先进制程向3nm及以下节点推进,对硅部件纯度要求达9N以上,金属离子污染需控制在ppb级别[5] - 300mm及以上大尺寸产品成为主流,部分企业已开始预研450mm硅部件[5] - 应用领域涵盖逻辑芯片、存储器、MEMS等前道制造工艺,受5G、AI、电动汽车等需求驱动[5][20] 供应链与区域动态 - 地缘政治因素推动欧美日韩加速本土化生产,中国也在政策支持下提升本土化能力[6][20] - 供应链安全意识增强,具备跨区域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高议价权[21] - 北美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24.77%),其次为日本(22.66%)、中国台湾(16.84%)和韩国(14.24%)[13] 行业发展挑战 - 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半导体产业重复投资和研发,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发展停滞[22] - 美国技术封锁限制了中国大陆高端芯片产业发展,长期可能弱化全球竞争格局[23][24] - 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如俄乌冲突、通胀等)可能影响终端消费需求[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