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出海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出海”,如何避开雷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4 10:28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凭借产业链与制造优势[2]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 首次超越国内15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 动力电池领域成为海外投资核心力量 占比高达74%[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 中国企业占据6席 装车量总计346.7GWh 市场份额达68.7%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比55.7%[4] 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进展 - 宁德时代2019年开启海外征程 在德国 匈牙利 泰国 印尼等地规划产能 德国图林根工厂2022年投产 初期产能14GWh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3] - 欣旺达在匈牙利 摩洛哥 越南 泰国建设海外工厂 匈牙利基地2024年10月动工 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 泰国基地投资逾14亿美元 计划2025年投产[3] - 亿纬锂能重点布局东南亚与欧洲 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超30亿元 规划产能20GWh 泰国拟建合资电池生产基地 2024年5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4] 技术竞争力分析 - 国内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成本控制优势 产品性价比突出 在中低端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5] - 国际老牌企业在高端技术 品牌认知度及早期客户资源积累上有优势 LG新能源在圆柱电池技术突出 松下长期服务特斯拉 在电池一致性 安全性方面技术口碑良好[5] - 宁德时代在高镍三元 磷酸铁锂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5] 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 面临政策壁垒与知识产权风险两大核心困境[8] - 美国市场通过"大而美法案"针对中国供应链 收缩补贴并明确规避中国供货商参与[8] - 欧洲市场政策平稳但与美国协同 对中国企业布局持观望态度[8] - 欣旺达与LG新能源专利纠纷败诉 暴露海外专利布局与风险应对短板[2][8] 未来发展策略 - 国家层面需通过WTO等国际平台对不平等政策进行申诉 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1] - 企业应避免强行抱团以防反垄断风险 可转向政策友好的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12] - 需持续加码技术革新 掌握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核心技术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3]
动力电池“出海”如何避开雷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01:20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面临市场挤压与知识产权壁垒的双重挑战[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 中国企业占据6席 合计装车量达346.7GWh 市场份额达68.7% 其中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比55.7%[4] - 韩国LG新能源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12.3%下滑至9.4% 日本松下市场份额与排名均出现下滑[4] 海外投资与产能布局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 首次超越国内150亿美元投资规模 其中动力电池领域占比达74%[3] - 宁德时代在德国 匈牙利 泰国 印尼等地规划产能 德国图林根工厂2022年投产初期产能14GWh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 印尼投资近60亿美元[3] - 欣旺达在匈牙利 摩洛哥 越南 泰国建设海外工厂 匈牙利基地2026年下半年投产 泰国基地投资逾14亿美元计划2025年投产[3] - 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超30亿元规划产能20GWh 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为宝马供应圆柱电池[4] 技术竞争力分析 - 国内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成本控制优势 在中低端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 宁德时代在高镍三元 磷酸铁锂等技术领域持续突破[5] - 国际企业在高端技术 品牌认知度和早期客户资源积累方面保持优势 LG新能源在圆柱电池技术突出 松下长期服务特斯拉且在电池一致性 安全性方面技术口碑良好[5] - 韩国LG新能源近期获得43亿美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订单 在中国传统优势领域加速布局[2] 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 美国市场通过"大而美法案"针对中国供应链 收缩补贴并明确规避中国供货商参与 即便采取技术出海模式也被排除在补贴之外[7] - 欧洲市场政策平稳但与美国协同 对中国企业布局持观望态度 迫使企业转向东南亚市场形成政策导向型出海路径[8] - 欣旺达与LG新能源专利纠纷败诉 暴露中国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与风险应对上的短板 国内市场专利监管相对宽松 部分企业技术存在模仿或相似性且未及时申请国际专利[8] 突破策略与发展方向 - 需从国家层面通过WTO等国际平台对不平等政策进行申诉 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9] - 企业应避免陷入反垄断风险 可转向政策友好的东南亚市场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这些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且新能源市场处于培育阶段[9] - 必须加码技术革新 掌握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核心技术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的升级[10]
动力电池“出海”趋势向上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06:36
出口增长态势 - 2025年7月动力及其他类型电池出口量达23.2GWh,同比增长35.4%,占当月销量18.3%,其中动力电池占比63.7% [2] - 2025年1-7月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96.4GWh,同比增长29.4%,7月单月出口14.8GWh,同比增长48.4% [3] - 三元锂电池7月出口量8.4GWh(占比56.6%),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6.2GWh(占比42.3%),前者同比增长32.9%,后者同比增长76.1% [3] 企业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7月出口增速超行业平均48.4%,其中瑞浦兰钧同比增长144.5% [4] - 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1-7月累计出口实现翻倍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159.8%和111.9% [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中,宁德时代以16.2GWh位居第三,市占率18% [5] 海外产能布局 - 宁德时代拟在匈牙利投资73.4亿欧元建设年产100GWh电池基地,分三期建设,其中一二期产能合计72GWh [5] - 亿纬锂能在匈牙利获得建厂许可,并已在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5] - 天赐材料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及原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8] 产业链协同出海 - 宁德时代海外营收从2020年79亿元增至2024年1103亿元,占比从15.71%提升至30.48% [7] - 国轩高科海外营收从2020年1.59亿元跃升至2024年110.05亿元,占比从2.36%提升至31.09% [7] - 中国供应全球70%电池材料及60%动力电池,2024年电解液出货量全球占比突破90% [8] 全球化发展动因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催生动力电池需求,本地化生产可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配套效率 [10] - 欧洲政策鼓励电池本地化生产,东南亚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助力供应链安全 [10] - 海外建厂可规避贸易壁垒,直接服务当地市场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10] 国际竞争前景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技术创新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11] - 海外发展需应对政策壁垒、国际竞争、政治经济局势及技术路线不确定性等挑战 [11]
宁王闯欧洲:喜忧参半的海外淘金路
36氪· 2025-08-07 02:5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 [1][3] -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3%,同比提升0.24个百分点 [3] 海外业务突破 - 海外营收612.08亿元,同比增长21.1%,占总营收比例达34.22% [2][5] - 海外业务毛利率29%,同比提升4.16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国内业务的22.9% [2][5] - 欧洲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0%飙升至45% [4][14] - 2024年海外营收曾下滑15.8%,当前已实现强势反弹 [4] 产能全球化布局 -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建成后将位居欧洲第一 [7] - 德国工厂年产能14GWh已于2023年投产 [13] - 与Stellantis合作的西班牙工厂规划年产能50GWh,预计2028年投产 [13] - 港股IPO募资406亿港元,其中90%资金用于匈牙利工厂建设 [7] 欧洲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电池制造商在欧洲市场份额从2020年10%升至65% [14] -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在欧洲市占率合计约45.1%,首次被中国厂商反超 [16] - 欧洲本土电池产业受挫,11家计划中的电池工厂被推迟或取消 [16] - 主要客户包括大众汽车(26%)、Stellantis(16%)和宝马(13%) [16] 战略发展动向 - 计划将换电和电池回收技术引入欧洲市场 [20] - 欧洲建厂成本为国内3-5倍,环保单条生产线投入相当于国内三个工厂 [11] - 预测2030年欧洲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分别达918GWh和160GWh [11] - 面临欧盟新电池法等政策壁垒,需通过本地化生产获得市场准入 [9] 行业挑战与风险 - 欧盟电动车销量2024年下降5.9%,汽车制造商放缓电动化进程 [22] - 海外建厂审批周期长达国内3倍,存在项目搁浅风险 [11][13] - 需应对日韩竞争对手冲击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6][9] - 产能扩张面临未来需求不确定性和投资回报率挑战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