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店后厂
icon
搜索文档
外贸承压 为何这里能做火全球生意——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8-14 22:09
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 - 上半年跨境电商实现贸易额289.99亿元 同比增长889.3% [2] - 每月出口约300车电商货物 上半年公司贸易额达6亿美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3] - 注册跨境电商企业达45家 涵盖物流型、平台公司及直播企业 [6] 区位与政策优势 - 地处欧亚经济板块中心 连接14亿人国内市场和12亿人中亚西亚欧洲市场 [2] - 拥有公路铁路管道航空光缆邮件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和综合性口岸 [2] - 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及分拨中心 [3] 通关效率提升 - 实现9610、1210、9710、9810等跨境电商报关模式全覆盖 [4] - 推广单一窗口平台 数据一次录入多方共享 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 [4] - 商品车通关效率提升80% 出口超22万辆 同比增长18% [12] 直播电商发展 - 培育20多人主播团队 账号海外粉丝量突破500万 [7] - 采用中方指导+海外运营模式 布局8个海外运营中心 签约主播超300名 [8] - 开通新疆首条跨境电商直播专用SD-WAN专线 实现千兆光纤+5G+WiFi全覆盖 [10] 新兴业态创新 - 中哈合作中心进出人员达477.9万人次 同比增长75.7% [11] - 开展跨境保税维修服务 月均服务30辆车 维修费用比哈萨克斯坦低近40% [13] - 裘皮服装订单量超5000件 前店后厂模式节约生产成本并吸引客商 [12] 制度创新与试点 - 探索27项制度举措 包括车辆多口岸互通互认和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 [13] - 开通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入区业务 提高周转速度并降低退运成本 [6] - 自贸试验区揭牌后成为制度型开放高地 推动投融资便利化 [13]
头部本土消费品牌,为何杭州超过广深?
虎嗅· 2025-05-30 06:46
中国消费品牌集中度与城市竞争力分析 - 中国消费品牌高度集中 678个内地品牌分布在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仅15个城市聚集10个以上品牌[3] - 头部品牌集中在15个城市 上榜品牌485个 占内地品牌总数71.5% 覆盖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安徽/湖南六省[5] - 形成三个明显梯队:上海/杭州为第一梯队(90个品牌) 广州/深圳/北京为第二梯队(50-60个品牌) 其余10个城市为第三梯队(10-20个品牌)[5] 四大城市品牌分布格局 - 上海在13个行业大类中表现全面 居家日用/美妆/宠物用品/潮流玩具四个门类排名第一 医疗健康营养并列第一 6个门类位列前三[12] - 杭州在运动户外服饰/食品饮料/家装家具三个行业排名第一 交通工具并列第一 宠物用品排名第二 5个门类位列前三[13] - 广州在运动户外服饰/居家日用/美妆三个行业排名第二 潮流玩具并列第二 但6个类别无上榜品牌[14] - 深圳呈现显著差异化优势 3C数码领域以18个品牌占据全国34个品牌的过半份额 珠宝饰品并列第一 消费电子特征突出[14][17] 行业结构特征与城市定位 - 消费品牌主要分布在8大核心行业:运动户外服饰/居家日用/食品饮料/医疗健康营养/家用电器/美妆/家装家具/3C数码 单个城市上榜数量由这些行业聚集度决定[10] - 城市专业分工明确:沪杭穗以服饰快消为主导 深圳专注消费电子 深圳品牌平均CBI指数达66.59分 高于上海(65.01)/杭州(63.91)/广州(63.47)[16][17][20] - 杭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食品饮料/家居家装领域超过上海广州位列第一 服饰领域超越广州 形成与上海广州"三国杀"竞争格局[16][24] 品牌聚集驱动因素 - 品牌总部与制造基地分离 北京凭借第三产业优势聚集50个品牌 印证商业生态和人才储备比产业链更决定品牌布局[1][6] - 杭州崛起三大动因:浙江民营经济活力与完整产业链 上海技术人才外溢 电商直播新模式赋能品牌孵化[25][26] - "前店后厂"模式扩展 杭州复制上海广州的全国供应链运营模式 实现全国资源调配与本地运营结合[27] 历史演进与格局变迁 - 广州凭借1988年宝洁落户成为快消之都 上海1990年代依托外资涌入形成消费双中心[21] - 本土品牌崛起打破外资垄断 杭州凭借娃哈哈/农夫山泉等企业奠定基础 21世纪后通过电商转型实现逆袭[21][22][23] - 杭州消费品牌实力被数字经济掩盖 实际拥有苏泊尔/珀莱雅/Babycare等200强品牌 呈现多元化产业生态[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