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到家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淘宝闪购,“长”出团购
36氪· 2025-09-24 09:10
淘宝闪购到店团购业务启动 - 淘宝闪购于9月20日启动到店团购业务 首批覆盖上海、深圳、嘉兴的核心商业区域 涉及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品类 [1] - 业务通过淘宝、支付宝、高德三大流量入口同步上线 三款APP合计拥有数亿日活跃用户(DAU) [1] - 平台提供大幅优惠 包括9.9元起套餐及3折至6折折扣 已吸引桂满陇、有喜屋、尊宝披萨等知名餐饮品牌入驻 [1] 业务扩张策略与进展 - 业务供给主要由饿了么负责 因餐饮品类是其强项 且首批城市为饿了么重点经营区域 [2] - 参与团队规模达数百人 主要集中在饿了么团队 [2] - 业务计划逐步扩展至全国一、二线城市 [1] - 淘宝闪购从5月2日全量上线到家业务后 经过四个多月探索才延伸至到店场景 体现其不追求强行扩张而是基于需求自然生长的策略 [4] 业务协同与生态优势 - 淘宝闪购日均订单峰值达1.2亿单 平均单量8000万单 月度交易用户达3亿 较4个月前增长200% [8] - 到家业务已积累数百万商家资源(饿了么为主) 可复用于到店团购 4124个餐饮品牌在7月初生意破历史峰值 2318个非餐饮品类订单翻倍 [11] - 高德扫街榜与淘宝闪购团购形成协同 高德上线首日用户超4000万人 首周上榜小店流量增长187% [12] - 阿里生态内具备交易基因 消费者在导航或结账场景使用团购 转化效率高于内容平台 [23] 市场机会与商家需求 - 到店团购履约成本低于外卖 客单价更高(两人餐约40-50元 三人餐近100元) 商家利润空间更大(堂食毛利率50%-60% 外卖仅30%-40%) [6][20] - 餐饮行业数字化程度仅20% 存在十万亿级潜在市场空间 [26] - 中小商家面临经营压力(如海底捞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7% 净利润下滑13.7%) 急需线上渠道引流 [15] - 十一假期线下消费旺季将至 2022年同期全国到店消费同比增长41.2% 上海海底捞等门店客流增长40% [12][13] 竞争环境与行业逻辑 - 抖音等平台优先切入到店业务 其2024年目标GMV5000亿元 2025年达9000亿元 主要依赖团购 [23] - 到店业务可覆盖不适合外卖的商家(如高端餐厅或赏味期短的品类) 补充生态空白 [17] - 商家通过团购可获取高价值用户 相比外卖用户忠诚度更高 且能提升进店率这一核心指标 [21][22] 长期战略与挑战 - 阿里2008年已布局本地生活 通过收购口碑网和饿了么构建基础 当前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6] - 需改变用户消费习惯(餐后结账或直播囤券场景) 需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 [28][29] - 业务需建立"到家-到店"双飞轮效应 依赖足够大的用户池和需求池实现协同 [10]
阿里这是要“扫”谁呢
虎嗅APP· 2025-09-10 13:44
高德扫街榜产品概况 - 高德地图于2025年5月中下旬至6月初内部立项开发"高德扫街榜" 由产品经理李刚带领20余人团队执行[4] - 团队从北京望京总部调往杭州阿里西溪园区封闭办公 项目人数由20人扩展至百余人[4] - 产品定位为非商业化榜单类工具 考核指标为产品及时上线及用户满意度[6] 产品技术架构 - 产品包含榜单、评分、评价三类子产品 数据源包括用户行为数据(移动距离、点击收藏浏览、复购转发)和多模态UGC内容(图文、视频)[5] - 采用通义千问大模型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组建清北毕业生数据科学团队攻坚AI算法系统[5][14] - 通过千问多模态能力甄别UGC内容真实性 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并提升准确度[6][16] - 产品为从零开发的新系统 与高德原有评分体系独立[17] 战略定位与市场竞争 - 高德日活1.7亿 月活8.9亿 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超级入口[10][21] - 阿里形成"双侧包抄"战略:淘宝闪购负责到家业务牵制美团 高德负责到店酒旅业务实施战术包抄[6] - 美团到店酒旅业务为利润核心 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达524亿元[7] - 面临美团(守势)、抖音、小红书(攻势)三重竞争 小红书2025年Q2旅行内容月搜索量超4.2亿次[8][9] 市场差异化优势 - 基于真实行为数据(如驱车15公里消费)构建榜单 避免UGC刷单造假[15][22] - 通过AI甄别"三点几分店铺更真实"等反常识现象 解决夫妻店无力操作后台的痛点[12] - 与高德导航动线深度整合 利用会车预警等场景化功能增强用户决策依赖[21] 发展时间节点 - 瞄准高德年度流量峰值(十一假期) 设定产品上线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底[4][19] - 2024年高德已完成全员办公AI化 为扫街榜提供技术基础[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