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深加工

搜索文档
(走进中国乡村)河北滦州小花生种出“新天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7:04
行业概况 - 滦州花生种植面积达22.79万亩 其中高油酸品种约12万亩 占52.6% [1] - 高油酸花生油酸含量超75% 抗氧化性强且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花生 [2] - 合作社联合30个村建立高质量发展基地 带动农户亩产收益突破2000元 [2] 技术发展与品种创新 - 2014年引进高油酸品种试验 筛选出冀花16号、11号、18号等推广品种 [1] - 合作社建成国家级原种扩繁基地 年供种量800吨 每吨售价比普通花生高1000元 [2] -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研发低温冷榨花生油和花生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2] 产业链与商业化 - 合作社建成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 开展深加工并利用花生壳/秧生产生物质燃料和饲料 [2] - 与美国玛氏、山东鲁花等海内外企业签订长期订单 全链条年收入达1.2亿元 [2] - 高油酸花生品种已推广至河南、辽宁、新疆等地 [2] 市场与贸易 - 高油酸花生作为玛氏公司巧克力豆原料出口海外 [1] - 国内大型食品企业需求量大 过去依赖进口 [2] - 合作社成员种植1500亩高油酸花生 通过出口实现显著增收 [1]
(走进中国乡村)“温饱薯”变“金疙瘩” 马铃薯产业大县深加工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3:36
凌晨4点,张殿武和几位老伙伴开始一天的忙碌。他先将马铃薯淀粉舀入大盆,倒温水稀释后再冲沸 水,待淀粉成为糊状后又用木棍在盆中反复揉搅。软硬合适后,下方有孔的葫芦瓢才正式登场,开始了 关键的"漏粉"工序。只见左手握瓢的张殿武先将已熟的淀粉从盆中舀出,然后移至正烧着热水的大锅上 方。随着他用右手一次次对左手腕的拍打,一条条晶莹状的粉条从瓢中漏出,落入锅中…… 秋日新马铃薯收获后,当地农户就开始新粉条的制作。张殿武说,过去由于马铃薯售价较低且运输不方 便,附近村民就将其制作成粉条售卖,但销售范围很小。 如今,这里很多年轻人正将马铃薯相关产品卖得更远,张殿武儿子张振就是其中之一。数年前,大学毕 业后的张振去了外地工作,后在父亲劝说下回到农村创业。"父亲希望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我就回来 了。" 现在的张振早已子承父业,并经营了一家马铃薯粉条深加工企业。和爷爷挑着粉条在附近村庄沿街叫 卖、父辈骑自行车到县城卖粉条不同,熟悉网络销售的张振在家中通过直播等形式,将企业生产的马铃 薯产品卖向全国,甚至还吸引了国外客商慕名而来。看到网友喜欢传统手艺制作的粉条,当初不愿意回 农村的张振说,他现在喜欢上了自己的"事业"。 (走进中国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15:11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 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 此时中国农业交出了一份丰收的答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9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 五"时期,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202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 产了740亿斤。如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 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充分保障。 本届丰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农业相关企业和电商 平台等。他们参会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想推广自主研发的农业新品种与深加工产品,有的想借助全 国性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对接上下游资源,有的想展示智慧农业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成果,还有的想 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模式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但他们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 丰收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 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通过资源共享与技术协作,共同助力中国农业迈向高质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2:12
秋分时节,中国大地五谷丰登。 如今的丰收节,已然成为展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种业新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丰收节的种业振兴成果展区,一场关乎自主可控的"芯片"之战成果初显。 记者在展区看到,华蜜、中梨玉翠、中矮红梨、五九香等不同品种的中国梨整齐摆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德英对记者介绍,通过传统杂交 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中国梨育种技术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自主育成的华蜜梨为例,其母本为八月红、父本为红香酥,不仅树势较强、树姿半直立,成枝力与萌芽率也处于适中水平,且 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同时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的特性。 赵德英指出,目前,中国梨的种质资源利用从"依赖引进"转向"本土创新+引进改良"并行,遗传基础持续拓宽。然而,中国梨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主栽品 种结构较为单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比较低,市场选择有限。突破的关键在于高效育种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和种质资源的深度保护与利用。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四五"规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1:52
秋分时节,中国大地五谷丰登。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四 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 此时中国农业交出了一份丰收的答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9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 期,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202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 斤。如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 安全充分保障。 本届丰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农业相关企业和电商平台 等。他们参会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想推广自主研发的农业新品种与深加工产品,有的想借助全国性平台 拓宽销售渠道、对接上下游资源,有的想展示智慧农业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成果,还有的想通过交流学习 先进的农业模式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丰收节的种业振兴成果展区,一 场关乎自主可控的"芯片"之战成果初显。 记者在展区看到,华蜜、中梨玉翠、中矮红梨、五九香等不同品 ...
参加《问政山东》直播后,济宁市市长连夜召开整改会议
观察者网· 2025-07-18 07:39
产业链配套问题 - 济宁高端制造企业受本地产业链薄弱制约,核心配套环节依赖外地协作,导致成本高、周期长[3] - 华春新能源若本地配套达60%以上,年成本可节省200多万元[3] - 联诚精密铸造年产量26万吨,若下游客户串联,产能可释放30%以上[3] - 济宁工信局承认新能源产业链规模小、能力弱,将重点补链强链延链[3] 违规驾校问题 - 多家驾校存在非标准路线教学、无证教练带教及私人收费绕开监管等违规行为[3] - 济宁交通局计划强化线下检查、线上监控及线索摸排,高压打击违规行为[4] 农产品加工短板 - 济宁毛木耳产业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产品以初级形态流出,附加值低[4] - 农业农村局称深加工技术研发和设备成本高,当前规划未落实但有关注[4] - 市政府计划从品质、品牌、价值三方面提升,将食品产业纳入标志性产业链[5] 儿童公园运营问题 - 儿童公园夏季闭园时间早(18:30),设施老旧引发市民不满[7] - 城投集团称原闭园决策基于安全及成本考虑,将成立专班研究延长开放时间[7]
网红助“荔”,东莞荔枝成“顶流”!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08:02
东莞荔枝产业概况 - 东莞是"中国荔枝之乡",荔枝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的水果[2][3] - 优质荔枝品种占比超过90%,12个本地选育品种占全国新选品种的六分之一[12][13] - 全省重点推广的10个荔枝新品种中有4个源自东莞[14] 高端品种与技术创新 - "冰荔"特级果进驻北京SKP售价760元/斤,常供不应求[8][9][11] - 观音绿、岭丰糯等品种具有高焦核率等特色,形成高端"种业硅谷"[15][16][21] - 应用水肥一体化系统、重金属检测室等智慧农业设备,产量品质持续提升[18][19][20] 电商与直播销售 - 大隐庄园直播间团购销量突破3000份,多平台同步直播带动转化率[24][25][26] - 农户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售额超百万,部分账号粉丝超10万[28][29] - "互联网+莞荔"模式为国内最早农产品电商案例之一,现直播预售成新趋势[36][37][38] 深加工与文创衍生 - 岭南荔园深加工品销售额占比达50%,推出荔枝醋、曲奇等全年可售产品[44][45][48] - 开发荔枝特饮咖啡、主题书吧等消费场景,延伸钥匙扣等文创IP[50][51][52][53] - 加工产品打入火锅等年轻消费场景,推动从应季特产向日常消费品转型[49] 政府与平台赋能 - 政府组织40+网络大V开展助荔活动,联动京东、顺丰等平台建立产销链路[57][58][63][67][68] - 构建"新农具+新农资+新农活"数字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69][70][71] - 通过国家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速"土特产"向"金招牌"升级[74][75]
三亚芒果“七十二变”
海南日报· 2025-05-23 01:14
三亚芒果深加工产业发展 - 三亚芒果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种植面积达43万亩,产量47.5万吨,稳居海南第一 [2] - 传统以鲜果销售为主,现通过深加工开发出速冻整支芒果、芒果冰淇淋、芒果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显著提升"身价" [2][3] - 速冻整支芒果每公斤售价60-90元(最高达241元),价格远高于鲜销芒果 [2] 速冻整支芒果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采用台农芒果为原料,攻克低温锁鲜、微生物控制等技术,保留天然风味且贮运方便 [3] - 次果率10%-30%的芒果通过深加工转化为速冻产品,单个售价6元,改变海南无速冻芒果生产历史 [3] - 已建立意趣芒坊展销中心,产品在重大展会上受青睐,并研发芒果冰皮月饼等衍生品 [3] 芒果果酒赛道增长与技术创新 - 芒果果酒市场规模近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超25%,成为水果深加工新增长极 [4] - 海南伽夏公司通过超高压杀菌、低温发酵技术解决色泽和菌群问题,两款产品获2024年中国果酒挑战大奖赛金奖 [4] - 低度芒果果酒借"微醺经济"抢占年轻市场,配套伴手礼"三亚农礼"提升附加值 [4] 产业链延伸与产能规划 - 崖州在建芒果果酒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预计3-4亿元,可带动周边就业 [5] - 同步开发芒果冻干、果冻、甜品及科普研学项目,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5] - 三亚市政府强调通过供应链打造和价值链提升,推动特色农业全链发展 [5]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766个项目邀请“揭榜领题”
新京报· 2025-05-14 07:27
大赛概况 -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揭榜领题"赛张榜需求项目榜单 共有766个科技攻关项目 [1] - 该赛事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 "揭榜领题"赛是四大赛事组别之一 采用"企业出题 博士后解题"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 [1] - 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征集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 [1] 项目领域分布 - 项目计划总投入超40亿元 成功揭榜奖励总金额超过9000万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最多 达143个(占比18.7%)聚焦智能算法、芯片技术、数据处理等 [2] -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140个项目(占比18.3%)集中在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智能诊疗方向 [2] - 新材料与石油化工领域135个项目(占比17.6%)涉及高性能材料制备、能源与化工技术 [2] - 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领域131个项目(占比17.1%)侧重精密加工装备和核心部件国产自主化 [2] 其他重点领域 -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93个项目(占比12.1%)覆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治理技术 [2] - 现代农业与食品领域67个项目(占比8.7%)围绕营养健康、种业创新等乡村振兴技术 [2] - 其他行业领域57个项目(占比7.4%) [2] 参赛信息 - 项目榜单通过中国博士后网大赛专区和大赛官网公开发布 [3] - 参赛揭榜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 总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福建泉州举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