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金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下一个十年开始,退休人口越来越多!|东哥笔记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45
中国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 - 2040年新生年轻劳动力将出现大幅下滑 2017年允许二胎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劳动市场 未来每年减少几百万年轻劳动力 [2] - 老年劳动力退出进入高峰期 1962-1963年出生人口开始退休 假定60岁退休 未来每年退出2700-2900万劳动力 [2] - 劳动力退出数量远大于新增数量 每年差额达1000万 若总工作岗位恒定 将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并推动工资上涨 [2] 养老金体系现状与结构 - 2024年中国养老金总支出超7万亿元人民币 60岁以上老人总数达3.1亿 老龄化率22% [3] - 领取退休金人数达3.28亿 其中城乡居民(农村老人)1.8亿人月均246元 企业职工老人1.185亿人月均3200元(含3000万人超5000元)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2950万人月均7256元 [3] - 养老金差异显著 农村老人月均246元与企业职工2500-3500元 体制内6580元形成三个明显阶层 最低与最高阶层相差近30倍 [6][7][8] 社保基金收支与可持续性 - 2014-2024年社保收入年均增速12.5% 支出年均增速12.3% 2024年收入118,945亿元(较2014年增长203%) 支出106,061亿元(增长215%) [9] - 社保支出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参保人数扩大 2024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3亿人 较2014年增加约3亿人 [9] - 社保基金累计结余从2014年5.04万亿元增至2024年14.34万亿元 年均增长11.2% 当前余额可支撑约1年3个月支付 [9] 中美退休制度对比 - 美国退休金差异最高与最低阶层相差约2.5-4.3倍 低收入者月均1000-1500美元 高收入者延迟至70岁退休月均上限约3800美元 [7] - 中国退休金差异表现为结构性分层 农村老人月均246元与企业职工2500-3500元 体制内6580元形成30倍差距 [7][8] - 美国老人退休中位数年龄64岁 平均余寿13年 常通过处置房产补充退休金 中国农村老人因房产价值低且退休金不足 需依赖子女养老或持续劳作 [7] 制度设计与历史成因 - 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企业)和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 此前职工未缴纳社保但享受退休待遇 改革前工作年限按"视同缴费"处理 [4] - 体制内人员高退休金主要依赖现收现付制 由当期年轻人缴纳社保支撑 而非自身历史缴费积累 [4][6] - 农村老人过去未纳入退休金体系 农业税时期需终身纳税 现行低退休金源于制度设计而非缴费贡献 [5] 未来人口与社保压力 - 2014年60岁以上老人2.12亿(占总人口15.5%) 2024年达3亿(21.2%) 年均新增退休人口880万 [10] - 预计2034年60岁以上老人达4.2亿(占总人口31.6%) 年均新增1200万 医疗技术进步延长寿命进一步加剧社保压力 [10] - 未来十年每年有2720万老人开始退休 成为强制缴纳社保新规出台的重要背景 [9]
是谁在和35岁以上的人抢饭碗?
商业洞察· 2025-03-12 09:33
核心观点 - 延迟退休政策与35岁就业歧视现象并存,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5][6] - 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度面临压力,2023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9%,2022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09 [8] - 35岁就业歧视起源于公务员招考限制,现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实际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基础岗位 [13][14][15] - 行业扩张期掩盖了年龄歧视问题,当前经济放缓导致管理岗位收缩,加剧35岁以上群体就业压力 [19][20] - 解决路径需从公务员招考改革入手,10个省份已放宽部分岗位年龄限制 [22][23] 延迟退休背景 - 养老金制度采用现收现付模式,依赖缴费者与领取者比例平衡 [7] - 人口结构恶化导致制度可持续性受挑战,需通过延迟退休缓解压力 [8][9] - 老年人与年轻人就业竞争有限,更多是经济互补关系 [10] 35岁歧视成因 - 源于1994年公务员招考35岁年龄限制,形成社会示范效应 [13] - 大城市企业倾向选择年轻劳动力,形成选择性偏见 [14] - 媒体聚焦放大现象,逐步固化为社会共识 [15] - 经济下行导致中高层人才降维竞争基础岗位 [17] 行业演变影响 - 1978-2016年名义GDP增长200多倍,行业扩张创造大量管理岗位 [19] - 新技术行业爆发支撑职业晋升通道,人口红利填补基层岗位 [19] - 当前人口结构变化导致金字塔底部供给不足,挤压35岁以上群体 [20] 解决方案 - 公务员招考放宽年龄限制,河南等10省份已试点改革 [22] - 引入有社会经验的公务员可提升政策制定质量 [23] - 国企应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民营企业 [23] - 城市需调整人口结构策略适应老龄化趋势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