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

搜索文档
公摊面积或要取消?住建部回应来了,今明两年买房,这2点要注意
搜狐财经· 2025-09-13 11:44
什么是公摊面积?简单来说,就是小区内公共部分的面积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每户业主头上的面积。包括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垃圾道、变电室、设备 间、公共门厅和过道等公共服务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面积。我们购买的商品房,标注的建筑面积就是套内使用面积加上公摊面积的总和。 公摊面积一直是购房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的一个"敏感地带"。有些小区的公摊比例高达30%甚至更多,这意味着你花了100万买的房 子,实际上有30万是购买了你可能永远不会单独使用的公共空间。 据住建部住房政策研究中心2025年初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300个主要城市的住宅小区平均公摊比例为22.7%,其中一线城市平均为25.8%,二线城市为 23.4%,三四线城市为21.5%。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购房者的心酸和无奈。 前几天我朋友王强打来电话,语气中带着急切:"听说公摊面积要取消了,我正在看的那套房子要不要现在赶紧买下来?还是等政策明确后再说?"这个问题 最近困扰着不少准备买房的朋友,也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广泛讨论。 作为一个已经买过两套房的"过来人",我深知购房决策的重要性。买房可能是普通人一生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消费,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未来十几 ...
房地产,回到了10年前
36氪· 2025-07-29 02:18
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出现超高得房率户型现象 得房率普遍超过90% 部分项目宣称接近100%或超过200% 类似十年前"赠送面积"的营销模式 但个别城市已开始叫停此类户型[1] - 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 需平衡实用性与公摊功能 开发商通过不计容面积规则提升得房率 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资源错配[7][8][31] - 政策规范与建筑形态对得房率有刚性约束 消防、电梯等安全要求增加公摊面积 超高层住宅得房率可低至65%-70%[9][10][21] - 行业需从面积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强调安全底线与功能平衡 公摊空间应创造实际价值而非过度配置[31][32][36] 得房率定义与误区 - 得房率计算公式为套内建筑面积除以套内建筑面积加分摊面积乘以100%[2] - 套内建筑面积包含使用面积、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及阳台等专有附属设施面积 非仅使用面积[4] - 得房率超过100%属于营销噱头 通过不计容面积(如露台、花园)实现 但实际为规划规则利用[7] - 得房率并非绝对越高越好 需考虑公摊对房屋使用功能的影响[8] 得房率影响因素 建筑类型与规范 - 多层住宅(6层以下)得房率85%-95% 公摊系数5%-15% 无电梯或单电梯设计[9] - 小高层住宅(7-11层)得房率80%-85% 公摊系数15%-20% 需至少一部电梯及独立楼梯间[9][18] - 高层住宅(12-17层)得房率70%-85% 公摊系数15%-30% 需双电梯及消防通道[9][20] - 超高层住宅(33层以上)得房率65%-70% 公摊系数25%-35% 需设置避难层及多电梯系统[9][21] - 防火规范要求建筑高度大于54m住宅每单元每层需两个安全出口 高于100m需设避难层[10] -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七层及以上住宅设电梯 十二层以上需两台以上电梯[10] 面积计算规则 - 地方政策规定容积率及房产面积测绘规则 影响不计算容积率面积、半面积测算及公摊规则[12] - 第四代住宅空中花园不计容积率和房产面积 使得房率超过100%[13] - 不封闭阳台按水平投影1/2计算面积 属于开发商宣传的赠送面积[14] - 公共服务配套用房(如养老、托育设施)及增配物业服务用房可不计入容积率[16] 户型与配置 - 户型面积越大得房率越高 相同公摊面积下 套内100㎡户型得房率76.9% 130㎡户型得房率81.3%[27][28] - 混合户型组合可提升得房率 如100㎡与130㎡户型组合得房率79.3% 高于两个100㎡组合的76.9%[30] - 板式住宅比点式住宅得房率高5%-8% 梯户比影响公摊分摊效率[26] - 高端项目通过豪华公区(如挑高大堂、会所)提升品质 但公摊系数增加5%-10% 可能产生无效配置[23][25] 行业趋势与政策 - 住建部提出"好房子"标准 强调设计、施工、材料及服务 非单纯追求面积[31] - 安全标准强化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1.1米 担架电梯进深不小于2.1米 增加公摊但保障安全[31] - 政策缺位包括无公摊比例上限约束 测绘透明度不足 衍生费用(如物业费)按建筑面积计价争议[34] - 国际经验显示香港要求明示实用面积 欧美按套内面积交易 中国正研究取消公摊可行性[34] - 行业需平衡得房率与公摊价值 避免过度设计 提升公区实际使用效率[32][33][36]
终于要取消了,这人人喊打的公摊
商业洞察· 2024-10-23 08:45
公摊面积的定义与购房者不满 - 公摊面积包括楼梯间、电梯井、公共门厅、走廊、地下室、设备间及物业管理用房等全体业主共有部分的建筑面积 [4] - 购房者需为公摊面积支付费用,实际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称为得房率,通常小于100% [5] - 国外购房无公摊面积,对比之下中国购房者感到不公,长期呼吁取消但未果 [5] 公摊面积取消的新趋势 - 三四线城市如广东肇庆(4月起)和湖南湘潭(9月起)明文规定新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 [6] - 部分城市通过放松阳台尺寸限制(如20平米阳台仅按10平米计入套内面积)和鼓励飘窗设计,变相抵消公摊面积,使得房率达100%甚至更高 [6] - 开发商以"偷面积"方式(如做大阳台、飘窗)弥补公摊,购房者主动计算此类实惠面积 [6] 房价下行与开发商策略转变 - 房价上涨期购房者被迫接受公摊,因延迟购房可能导致成本上升 [7] - 房价下行期购房者对房屋质量要求提高,公摊成为负面因素,开发商为加速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主动消除公摊影响以吸引购房 [7] - 新房通过面积补偿策略增强竞争力,间接挤压二手房市场 [7] 二手房市场面临的挑战 - 新房公摊取消后实际套内面积更大,相比同面积二手房更具竞争力 [8][9] - 二手房因楼龄增长和面积劣势更难出售,若未来开征房地产税,持有者将承担额外税务负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