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追责

搜索文档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全面"亮剑"
证券日报· 2025-09-18 09:35
监管处罚动态 - 9月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开出第8张罚单 ST应急因2022年年报财务造假被罚590万元 [1] - 9月内2家退市公司因财务造假受罚 亿利洁能因欺诈发行被罚 龙宇数据因信息披露违法被罚3810万元 [2] - 今年以来超30家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监管部门罚单 涵盖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 [2] 高额罚单案例 - 东旭光电及东旭集团因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被河北证监局合计罚款16.62亿元 其中东旭光电被罚4.2亿元 东旭集团被罚12.42亿元 [4] - *ST高鸿因连续9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被证监会拟处罚1.62亿元 [4] - *ST东通因2019-2022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被北京证监局拟处罚2.73亿元 [4] - 亿利洁能因2016-2023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债券被内蒙古证监局拟处罚3.75亿元 [5] 监管政策导向 - 新证券法大幅提高处罚力度 对欺诈发行处以非法募资金额10%至1倍的罚款 [5] - 监管部门秉持"零容忍"态度 对财务造假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 [1][7] - 强调"退市不免责"原则 打破市场主体"退市免责"的侥幸心理 [2] 追责机制扩展 - 将第三方配合造假者纳入处罚范围 如供应商提供虚假合同 客户配合回款等 [6][7] - 全链条追责中介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 资产评估机构因出具虚假文件被处罚案例增多 [6] - 对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为国美通讯虚假发行出具法律文件罚没162.74万元 [6] - 7月以来至少6家上市公司披露财务造假责任人被刑事追责的进展 [7]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全面“亮剑”
证券日报· 2025-09-17 16:19
9月16日晚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应急(300527)")发布 公告称,公司因2022年年报财务造假,湖北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590万元。据《证券 日报》记者梳理,这是9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开出的第8张罚单。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秉持"零容忍"态度,向财务造假全面"亮剑",亿元级罚单频现,雷霆手段彰显"重 典治乱"决心。 受访专家认为,监管部门依法从严对财务造假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全周期追责,大幅提升监管威慑 力,有望推动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资本市场生态。 月内2家退市公司 因造假被罚 9月12日,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利洁能",已退市)发布公告称,公司因财务造假、欺 诈发行收到地方证监局行政处罚告知书。亿利洁能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于今年7月份被交易所摘牌 退市。 多张罚单金额过亿元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严字当头",财务造假罚单金额显著提升,多家公司罚单金额过亿元,对市场威慑 力显著增强。 亿利洁能是9月份以来第2家因财务造假受罚的退市公司。9月5日晚间,退市公司上海龙宇数据股份有限 公司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 ...
全面“亮剑”!证监会月内已开8张财务造假罚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7 04:35
本报记者 吴晓璐 9月16日晚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应急")发布公告称,公 司因2022年年报财务造假,湖北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590万元。据记者梳理,这是9月 份以来,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开出的第8张罚单。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态度,向财务造假全面"亮剑",过亿元罚单频现,雷霆手段彰显"重典 治乱"决心;退市公司被罚常态化,"退市不免责"逐渐成市场共识;对财务造假全链条打击,坚决破除 造假"生态圈"。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监管部门依法从严对财务造假全方位、立体化、全周期追责,大幅提高监管威慑 力,有望推动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资本市场生态。 "退市不免责"常态化 月内2家退市公司造假被罚 9月12日,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利洁能",已退市)披露公司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而收到 地方证监局行政处罚告知书的公告,其中,亿利洁能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今年7月份被交易所摘牌 退市。 亿利洁能已经是9月份以来第2家因为财务造假收罚单的退市公司。9月5日晚间,退市公司上海龙宇数据 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存在财务 ...
国家出重手!全链条追责,有些人该睡不着了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25
东方通财务造假事件 - 东方通因财务造假被罚款2.29亿元 7名责任人共被罚款4400万元 实控人黄永军被禁入市场10年 公司强制退市[2] - 2018年东方通以6亿元收购北京泰策科技 收购价较净资产5000万元溢价12倍[2] - 收购包含对赌协议 要求泰策科技4年净利润总额不低于2.27亿元 原股东需用1亿元购买东方通股票[3] 财务造假具体操作 - 2019年起通过泰策科技虚增收入4.3亿元 虚增利润3.1亿元 帮助完成对赌协议[4] - 造假数据支撑东方通完成22亿元定增融资[4] - 2023年黄永军拟以4亿元出售泰策科技 较收购价折价33%[5] 造假暴露过程 - 2024年东方通承认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 多计收入1.1亿元(占全年收入约15%)[6] - 潜在收购方因财务问题终止交易 引发监管关注[6] - 监管认定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行为[9] 公司控制权变更历史 - 黄永军2018年1月成为实控人 10个月后启动收购 一年后开始财务造假[9] - 前实控人张齐春夫妇在股票解禁后违规减持 累计套现超10亿元[10] - 其他股东跟随减持累计近30亿元 导致公司2018年亏损3亿元[10][11] 监管趋势变化 - 处罚力度显著加强:东方通虚增收入4.3亿元罚2.29亿元 对比东方集团虚增160亿元收入仅罚1000万元[13] - 实行全链条追责 第三方供应商也可能被认定共同违法[14] - 2024年证监会查办128起案件 处罚61起 涉及426家责任主体 罚没51.37亿元[16] 法律责任追究 - 采用行政、刑事、民事三位一体惩戒方式[16] - 2022-2024年资本市场造假案被起诉69件185人 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中介机构等[17] - 最高检挂牌督办31件案件 其中27件已提起公诉[17]
【8点见】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来了
央视网· 2025-09-11 00:11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 ·国防部: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 球第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十四五"期间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授称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元阳哈尼梯田 前江堰 : 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 ·再添4处!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 ·自然资源部:我国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成为世界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赤山湖灌溉工程 ·我国油气与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空军派运-20赴韩接运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我国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 ·工 ...
“全链条追责”形成闭环!泽达易盛案三中介赔付5亿后起诉39名被告追偿3.7亿
中国经营报· 2025-08-14 09:35
核心事件概述 - 格尔软件等39名被告被三家中介机构起诉追偿3.72亿元 涉及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案中第三方配合财务造假行为 [1][3] - 三家中介机构(天健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因泽达易盛案已向投资者赔付及向证监会缴纳款项合计4.93亿元 [1][6] - 证监会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2025年6月对越博动力造假案两名配合方分别处以200万元和30万元罚款 [2][5] 财务造假细节 - 泽达易盛2016-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 虚增利润1.87亿元 2020-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23亿元 虚增利润1.1亿元 [4][5] - 格尔软件2018-2020年虚增归母净利润274.78万元、250.67万元、77.38万元 2021年虚减190.37万元 2018年和2020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119.81万元和216.98万元 [4] - 2019-2023年涉及第三方配合造假的上市公司达53家 共541家第三方参与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超10家配合方 [5] 追责机制演进 - 中介机构追偿金额分布:天健所索赔1.23亿元(含投资者赔偿2774.63万元及证监会款项8981.13万元) 东兴证券索赔2.15亿元 康达律所索赔0.33亿元 [3] - 监管形成"全链条追责"闭环: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2.8亿元全额赔偿 中介机构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6] - 法律依据为《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规定》第22条 明知造假提供实质性协助的第三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0] 行业影响分析 - 第三方配合造假成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新特点 形成利益链和"生态圈" 2019-2023年涉及53家上市公司 [2][5] - 追责范围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延伸至整个造假生态链 通过高额索赔提高造假协作成本 [6][7] - 推动中介机构从"形式审阅"转向"实质风控" 为注册制深化构建责任闭环的法治保障 [7]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不含糊
经济日报· 2025-07-21 22:15
财务造假案件概况 - 金通灵及6名相关人员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公诉 [1] - 2025年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企业达9家 涵盖重大违法类(锦州港 普利制药 卓朗科技 广道数字 江苏吴中) 交易类(东方集团) 规范类(紫天科技) 财务类(九有股份 青岛中程) [1] - 锦州港因2020-2023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7月25日终止上市 副总裁宁鸿鹏 曹成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逮捕 [1] 监管政策与执法力度 - 2024年证监会办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128起 [2] - 新"国九条"明确加大退市力度 连续3年造假或单年造假超2亿元且占比达30%即触发强制退市 [3] - 2024年7月六部门联合发文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 推动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3] - 2024年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作出财务造假处罚决定61起 涉及责任主体426家 罚没金额51.37亿元 扣除恒大地产案后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 较2023年增长12% [9] 全链条追责机制 - 首例"第三方配合造假"处罚落地 越博动力退市案中第三方个人于某 贺某分别被罚200万元 30万元 [2][6] - 两名注册会计师配合北京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有期徒刑 [6] - 赛为智能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中配合造假的供应商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 [6] 公司治理与制度建设 - 新公司法明确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2] - 2025年3月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审计委员会全部由董事组成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12] - 新会计法重罚财务造假 伪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违法所得10倍 授意编制虚假报告罚款上限从5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13] 中介机构监管 - 普华永道在恒大案中受到"史上最严罚单" [13] - 三部门联合印发《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遏制"低价竞标"现象 [13] - 国务院发布新规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13] 市场监管技术升级 - 沪深京交易所一线监管采用"雷达扫描"模式 查处周期缩短40% [14]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 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10] - ST摩登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追回2.4亿元 [10]
超15万户股东忐忑等明日复牌!云内动力连续两年财务造假将被ST 责任人有高管和中层干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0:12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21年和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云南证监局处以600万元罚款,董事长杨波等合计被罚650万元 [1][3] - 2021年年报虚减营业收入1.80亿元(占当年营收2.25%),虚增利润总额767.50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13.51%) [4] - 2022年年报虚增营收2257.72万元(占当年营收0.47%),虚减利润1.02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7.84%) [4] - 造假行为包括销售返利核算不规范、虚构收入、跨期确认收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准确等 [3][4] 监管处罚与股票风险警示 - 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云动" [3] - 公司股票于7月9日停牌一天,7月10日复牌 [3] - 公司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于2025年1月11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责任人追责范围 - 董事长杨波被罚200万元,因未建立有效内控制度且未勤勉尽责 [6] - 时任总经理代云辉、宋国富各被罚80万元,财务总监屠建国被罚90万元 [6] - 非高管人员如财务管理部部长朱国友、营销公司副总张永齐分别被罚60万元 [7] - 监管机构认定中层干部在财务造假中负有直接责任,体现"全链条追责"趋势 [7][8] 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因拟开展L4级智能配送机器人业务,年内股价涨幅约30% [3] - 截至3月31日,公司股东数为15.47万户 [3] 公司后续措施 - 公司承诺对财务报告进行差错更正和追溯调整 [4]
多家中介机构收千万罚单,上半年会计所罚没款同比增超90%
第一财经· 2025-06-30 12:48
监管趋严态势 - 上半年证监会及交易所披露118张罚单涉及近40家会计所其中16家遭行政处罚合计罚没1.97亿元同比增加94% [1][4] - 监管强化"全链条追责"模式对财务造假案涉事中介机构追责力度加大包括会计所、律所等 [2][6] - 新《会计法》实施后会计所因财务造假被罚没金额达7.75亿元同比激增3.75倍 [4][5] 典型处罚案例 - 大信所因星星科技、广汇物流等公司年报审计虚假记载被罚没1799.05万元4名签字会计师各罚50-60万元 [2][4] - 中审众环所因宜华集团年报审计虚假记载被罚没350.94万元 [3] - 中喜所因华讯方舟鉴证业务违规被罚50万元 [3] - 天衡所因中利集团、江苏舜天审计违规罚没4964.43万元为单家最高 [4] 处罚力度升级 - 近一年会计所平均罚款倍数升至2.45倍较前期1.66倍显著提高5倍以上罚款案例近10起 [5] - 普华永道中天因重大财务造假被采取"没一罚十"顶格处罚 [6] - 监管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6] 政策导向 - 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要求全方位打击财务造假强调"追首恶"与"打帮凶"并重 [6] - 监管明确将严惩造假策划者、组织者及第三方配合者重点打击造假利益链 [6]
越博动力内斗双方均受处罚!证监会首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合计开出3310万元罚单
华夏时报· 2025-06-29 08:41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2018年至2022年连续五年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视觉识别板卡代加工等业务以及退货不入账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2018年至2022年涉嫌虚增收入分别为4.25亿元、2.63亿元、1.38亿元、9891.41万元、2168.14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86.08%、67.88%、41.33%、32.25%、15.24% [2] - 2018年至2022年涉嫌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53亿元、3263.18万元、3620.31万元、2201.71万元、-72.0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546.30%、4.00%、92.14%、8.01%、0.30% [2] - 2020年通过虚假转让子公司股权虚增利润1900.4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8.37% [3] - 2022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7981.09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40.14% [3] 信息披露违规 - 2021年未及时披露2400万元关联交易,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8.69% [3] - 2021年未及时披露3起重大诉讼,累计合同金额1.26亿元,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5.20% [3] - 2022年未及时披露5起重大诉讼,累计合同金额2.31亿元,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79.70% [3]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 [4] - 对实际控制人李占江处以13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对前任董监高人员分别处以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罚款 [4] - 首次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贺靖、于懿分别处以200万元、30万元罚款 [6] 公司背景与事件 - 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8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2024年6月被终止上市 [5]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发生控制权争夺事件,原董事长李占江与时任董事长贺靖发生冲突 [5] - 第三方贺靖配合公司虚构业务收入9106.13万元 [6] - 第三方于懿配合公司虚构业务收入2.70亿元 [6] 监管趋势与影响 - 证监会首次对配合财务造假的第三方主体启动行政处罚 [1] - 2020年以来有58家上市公司涉及686家第三方配合造假 [7] - 监管思路从"聚焦造假主体"转向"全链条追责" [1] - 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