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洗牌

搜索文档
江苏一电池企业破产
起点锂电· 2025-09-03 09:56
行业现状 - 储能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头部企业优势巩固 产业洗牌向纵深推进[2] - 行业面临严重内卷 与过去新能源强配储能政策密切相关 强制配储流于形式导致产品要求低 拉低准入门槛[5] - 资本大量涌入 各类企业跨界涌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 造成产能严重过剩[5] - 行业企业数量超过35万家 其中新增注册企业达48920家 同比增长1891%[6] - 基于过剩压力 十余个储能产能类和电站类项目相继延期或终止 涉及金额数百亿[6] - 洗牌期行业面临更激烈竞争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具备技术资金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7] 企业案例 - 江苏富能宝储能科技进行破产拍卖 各项目评估价值合计4972万元[2] - 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 注册资本1亿元 实缴资本8670万元 为富能宝能源科技集团控股子公司(持股90%)[2] - 核心业务包括储能系统开发 太阳能风能技术开发及设备销售 分布式发电系统集成等[2] - 曾经总投资5亿元新建2条储能设备生产线 累计授权和受理专利54项[2] - 2024年与盐城万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等陷入合同纠纷 2025年被限制高消费并列入被执行人[3] - 4月8日新增破产案件 7月30日新增欠税公告 欠房产税2147万元和城镇土地使用税1001万元[3] 资产处置 - 第一笔电池电芯等用品评估价881万元 以881万元成交[3] - 第二笔土地房屋等资产评估价值4631万元 起拍价2964万元 面积40046平方米[3] - 第三笔机器设备及存货评估价248万元 起拍价122万元 包括储能箱5套 储能电芯2461个等[4] - 第四笔3箱电芯评估价45万元 起拍价45万元[5] 行业淘汰 - 类似江苏富能宝被淘汰的储能系统企业众多 已有超过3万家企业处于异常状态[5] - 机构预测未来三年或将还有超6万家储能企业无法存活[5] 行业转型 - 152家储能企业发声反内卷 涵盖锂电池 液流电池 钠离子电池等全产业链单位[8] - 产业开始从卷价格卷产能 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8]
多家企业相继宣布储能类项目终止或延期 储能行业洗牌态势渐显
中国能源网· 2025-08-15 05:31
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宣布储能类项目终止或延期,涉及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储能逆变器、系统集成等技术及产品类型 [1] -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个储能产能类、电站类项目相继延期或终止 [2] - 储能行业面临调整与重塑,未来竞争将更聚焦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 [1] - 行业分化趋势明显,头部企业表现不俗,上半年频频签下海外储能大单 [3] - 储能行业已进入洗牌阶段,缺乏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3] 项目调整案例 - 万润新能终止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原计划投资50亿元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氢储能等关键材料研发 [2] - 长盈精密将"常州长盈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零组件项目"建设期延长两年至2027年6月30日 [2] - 禾迈股份终止投资8877万元的"储能逆变器产业化项目" [2] - 科信技术暂缓推进原计划募资3.6亿元的"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5] 市场因素 - 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储能电芯利润空间急剧压缩,价格从2023年初的0.9-1.0元/Wh降至今年年中的0.3-0.4元/Wh [4] -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136号文,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4] - 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69GW/169GWh,总装机量达到159GW/358GWh [4] 技术挑战 - 储能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更新换代速度快 [5] - 企业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面临技术路线选择失误或跟不上迭代步伐的风险 [5]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储能产品性能 [6] - 企业需在技术迭代中构筑核心壁垒,通过提升产品安全性、优化储能系统集成效率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6] -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推进,储能容量电价机制逐步确立,国内储能项目投资确定性将显著增强 [6] - 国内储能市场在中长期的需求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6]
海辰储能IPO生死劫:专利纠纷再遭宁德时代起诉 海外大客户破产财务数据或被粉饰
新浪财经· 2025-07-16 11:44
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的法律纠纷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及其创始人吴祖钰,案件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时间点精准切入海辰储能IPO关键聆讯期 [1] - 吴祖钰曾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判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并被指控大量挖角宁德时代核心技术人才 [2] - 本次诉讼技术争议焦点为海辰储能587Ah储能电芯,宁德时代指控其专利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际阈值 [2] - 海辰储能回应称其产品尺寸、能量密度(415Wh/L)和循环次数(10000次)与宁德时代产品(434Wh/L,8000次)存在明显差异,属于不同技术路线 [3] 海辰储能的经营危机 - 美国储能巨头Powin申请破产保护,导致海辰储能价值15亿元的5GWh电池采购框架协议失效,该客户占其2024年销售额的17.3% [4] - 海外市场是海辰储能利润命脉,2024年海外毛利率高达42.3%,五倍于国内市场的8.1%,但美国政策要求储能电池组件100%本土化生产,对华关税从10.9%飙升至64.9% [4] - 海辰储能在美国得州建设的10GWh工厂面临成本压力,每度电可能带来0.17美元亏损 [4] 海辰储能的财务状况 - 营收从2022年36.15亿飙升至2024年129.17亿,年复合增长率89%,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跻身全球前三 [5] - 应收账款从2022年2.23亿元暴涨37倍至2024年83.15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69.5%,回款周期长达185.7天 [5] - 2024年底银行借款余额99.83亿元,资产负债率73.1%远超行业60%警戒线,流动比率1.29低于安全值1.5 [5] - 2024年表面盈利2.88亿元实则依赖4.14亿元政府补助,剔除补贴后实际亏损超1亿元 [5] 海辰储能的IPO与资本压力 - 8月12日将同时面临宁德中院诉讼和港交所IPO聆讯双重审判,败诉可能导致核心产品禁售并影响62GWh产能 [6] - C轮融资后估值250亿元但私募基金已浮亏37%,农银国际2025年二季度减持17%股份 [6] - 过去三年产能投入超80亿元,2025年还需200亿元扩建资金,但每月现金净流出已达4.3亿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储能行业价格战导致电芯均价从0.8元/Wh降至0.3元/Wh,技术定义权成为头部企业生死博弈 [6] - 海辰储能3900项专利中72%与宁德时代高度重叠,121项正被专利局复审,核心"模块化储能系统"专利已被初步认定无效 [7] - 美国政策变局迫使中国企业重构全球布局,新兴市场开拓与账期管理能力成为关键生存技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