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社区
icon
搜索文档
服贸会|“好房子”与智能建造双轮驱动 服贸会见证建筑行业变革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8:13
行业转型与创新实践 - 建筑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和数智驱动转型 集中呈现"好房子"建设与"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实践 [1] 好房子建设标准与技术应用 -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多家央企展示系统性建设方案 [2] - 中建六局发布《健康幸福家"好房子"建设技术标准》 推出C-LIFE系统解决方案 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已在天津及西安项目落地 [2] - 中建八局聚焦"六不漏、不臭、不吵、不霉、不裂、不堵"承诺 通过聚氨酯防水带等多项技术提升房屋物理性能 [2] 居住服务与社区功能升级 - 中建八局项目系统提升物业水平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服务 采用管线分离设计和架空地面 配备新风系统 [3] - 北京建工提出六大核心标准 增加适老与灵活特点 嘉境里项目引进法国鹰演健康检测设备 提供亚健康筛查及就医服务 [3] - 中建二局打造全国首个全域低碳社区"上海嘉定理想之地" 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综合型低碳社区 [3] 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效 - 嘉定项目实现40%屋顶光伏铺设 近零碳区域达50% 年发电257万度 减碳1080吨 [4] - 使用全国首创保温模板一体化施工工艺 住宅能耗降低24千瓦时/平方米·年 [4] - 商业市集采用"光储直柔"技术 装配率达82% 系统整合20余项绿色技术 减少31%碳排放 [4] 智能建造装备与效率提升 - 北京建工设立首个"工程建造机器人6S店" 提供买卖租赁定制培训一站式服务 [5] - 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误差控制0.1毫米内 3D打印设备72小时完成异形构件制作 [5] - 中建八局"天蝉"机器人系统覆盖全部施工工序 节省人力60%以上 [6] - 中建三局"空中造楼机"集成智能塔机等设备 承载力达数千吨 可抵抗14级飓风 [6] 机器人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 - 新中大科技展示四足机器人"绝影X30Pro"等产品 具备激光雷达与AI感知技术 [6] - 机器人实现在-20℃至55℃超宽温域作业 提供电站巡检和应急救援解决方案 [7] - 云深处机器狗与智能建造平台深度融合 解决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与人工巡检效率低痛点 [7] 绿色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 中建八局推出"方境石墨烯绝热不燃板" 为国内首款A级阻燃均质保温材料 累计使用6万平方米 [8] - 中建二局研发"建筑固废资源化处理生产线" 实现建筑垃圾100%循环利用 年处理能力60万吨 [7] - "绿碳方舟"碳管理平台实现全自动化碳源采集 已开发杭州亚运三馆建筑碳信用产品 [8] 产业协同与海外拓展 - 中建六局与中建丝路协同联动 在西安安置房等项目展现全产业链优势 [9] - 海外业务覆盖17个"一带一路"国家 承建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等标志性工程 采用中国标准与技术 [9]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展示航站楼等国际项目 通过"全球对话"活动推动中外经验互鉴 [10]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企业通过科技研发与产业协同提升工程效率质量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10] - 智能装备绿色材料数字平台等技术持续落地 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人性化方向发展 [10]
破解老旧楼宇节能降耗难题 全国低碳日发布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6:17
低碳楼宇改造 - 杭州市四季青街道探索出"低碳楼宇"运行管理新路径,通过智能照明、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改造实现显著节能降碳 [1][2] - 钱江新城核心区大量楼宇建于2001-2002年,存在面积小、建设早于先进低碳技术普及等问题,但通过后期管理优化和技术改造仍可实现节能降碳 [2][3] - 重点推广措施包括:智能照明系统降低无效能耗、能源管理系统精确监控用电、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备运行 [3] 低碳楼宇标准 - 四季青街道牵头发布浙江省首个低碳楼宇运营标准,从能源回收、清洁等维度制定综合性建设指南 [7] - 标准包含屋顶光伏、雨水回收、空气能热泵、地下车库智能感应照明等多项评判指标 [7] - 标准源于辖区优秀实践经验,如太平金融大厦通过分时分区照明和屋顶光伏实现五年收回成本 [8] 低碳社区建设 - 低碳楼宇建设是四季青街道打造"低碳社区"的一部分,涵盖宣传、生态体验、经济模式探索等全方位体系 [8][9] - 具体措施包括CBD森林公园生态活动、来福士大厦超9成其他垃圾再生利用、饮水河水上运动中心培训等 [9] - 通过森林音乐会、水上运动中心等活动潜移默化引导居民形成低碳生活习惯 [9]
这些改变,为生活添绿意(美丽中国·身边的生态获得感③)
人民日报· 2025-06-16 21:57
城市更新政策与理念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强调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1] - 政策推动下,居民社区通过低碳改造、屋顶花园共建、农贸市场升级等方式提升生活品质,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空间的实践案例 [1][3][7][9] 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低碳社区案例 - 社区通过咖啡渣回收利用、自带杯折扣、以物换物等活动推广低碳生活方式,2022年启动试点后于2025年通过上海市低碳示范社区验收 [2][3] - 社区安装光伏发电健身设备、太阳能充电长椅等设施,利用废旧轮胎和铁片改造游乐设施,将废旧垃圾场转化为低碳乐园 [4] - 截至2024年底,社区人均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0.82%,绿化覆盖率提升至62% [5] - 针对200多家商户发放《绿色装修指南》,指导环保材料选用和建筑垃圾减量 [4] 四川成都屋顶花园共建案例 - 成都菜蔬新居小区将1100平方米屋顶改造为共享花园,划分种植体验、文创展示等功能区,居民自发参与日常维护 [7][8] - 改造采用轻量化绿植品种解决承重问题,居民利用废弃塑料管和轮胎制作景观装置 [8] - 成都市2022年出台《立体绿化实施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项目,并发布种植教程推动市民参与 [8] 湖北武汉农贸市场升级案例 - 大成鲜生市场经过2005年、2017年、2020年三轮改造,从露天摊贩集中点升级为分区明确、配备新风系统的智慧市场 [9][10][11][12] - 市场通过摊主预处理菜品(如去泥去老叶)减少源头垃圾,智慧屏实时公示农产品检测结果和指导价格 [9][12] - 武汉市已完成300多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未来计划推动超市化运营及多业态融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