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搜索文档
全国政协委员程玉珍——扎根基层沃土 尽心为民履职
人民日报· 2025-09-04 07:37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刘寨村重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包括民俗体验 垂钓 酿酒和影视拍摄等业态 [1] - 该村通过挖掘酿酒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村集体收入从负数提升至30万元 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0元增长至超过2万元 [1] - 存在内生动力不足 产业规模偏小 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发展瓶颈 需通过跨村联营机制提升产业规模 [3]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 晋城司徒村通过引入文化演艺产业打造司徒小镇 2023年接待游客达110万人次 [1] 农业基础设施挑战 - 山区存在土地撂荒现象 50后60后种不了地 70后不愿种地 80后不会种地 [2] - 山西多地遭受旱情 农田灌溉条件普遍不足 需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改造存量水利设施 [2] 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 建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机装备和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 [2] - 提出建立职业种粮农民评定机制和奖励制度 实行多种多补政策 [2] - 倡导构建一乡一品 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农村产业品牌化和资源盘活效率 [3]
银行业多措并举为农业防灾减灾贡献金融力量
证券日报· 2025-08-30 13:53
农业农村部调研指导 -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和农业农村部药检所派出8个工作组赴18个省份开展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集中调研指导 [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 - 银行机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 通过强化信贷投放 优化服务流程 深化政银协同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2] - 银行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 水利部门紧密合作获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项目清单等一手信息明确支持重点 [2] -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坚持政银高频互动与三级行有效联动 将资金 专业优势与政府部门的组织 政策优势深度结合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2] - 银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种植大户 农业合作社 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详细了解灌溉设施 农田整治 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实际资金需求 [3] - 银行根据不同主体经营规模 财务状况 项目特点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或项目融资并在利率 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 [3] - 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线上化 智能化审批系统 通过大数据分析 自动化风险评估等技术实现秒批秒贷提高审批效率 [4] - 专家建议银行制定专门信贷政策降低贷款利率 延长贷款期限减轻还款压力 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提高效率 加强政府部门合作筛选优质项目 [4] - 专家建议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优先满足高标准农田 灌溉设施 仓储冷链等项目资金需求 延长贷款期限 提供利率优惠 推动社会资金通过银团贷款 项目收益债等方式参与建设 [5] 四良融合提升抗灾能力 - 银行业通过推动良种 良法 良地 良机四良融合从生产端提升农业综合抗灾能力 [6] - 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大力支持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天心种业有限公司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优质大型客户助力种业创新高地建设 [7] - 各地银行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在河南 山东等粮食主产区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引进先进病虫害防控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等 [7] - 银行高效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标单位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清单主动为施工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7] - 银行为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提供贷款支持 帮助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 智能播种机 无人植保机等先进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 [7] - 专家建议银行通过融资支持良种研发 智能农机应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四良与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有机融合 构建专属信贷服务体系支持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 联合保险公司开发综合保险产品提供风险缓释 [8]
“豫北粮仓”麦收跑出“加速度”
新华网· 2025-06-07 01:18
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农业 - 滑县180余万亩小麦迎来大规模收获季,合作社采用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进行高效收割[1] - 小铺富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多亩,全部为高标准农田,配备喷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1] - 收割机应用北斗导航系统,预计3天完成800亩小麦收割,效率达150亩/台/天[1][3] - 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数十台大型农机,流转土地2000多亩,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提供统一机械化服务[3] 农机装备技术升级 - 国产新型收割机具备高效、清洁收割特点,不漏籽、不跑粮[3] - 收割机配备摄像头、激光雷达、北斗导航等传感器,AI深度学习控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和复杂环境决策[4][5] - 河南农业大学师生在合作社实习,担任"科技智囊"助力麦收技术升级[3] 农机调度信息化 - 滑县"农机云平台"实时监控4000台跨区作业农机,显示上线情况、分布及轨迹[7] - 截至6月5日滑县麦收进度达26.4%(47.8万亩),预计6月10日基本完成,较传统两周时间缩短至5天[7] - 河南省已收获小麦7224.6万亩(占84.9%),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6.2万台[7]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 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旱能浇、涝能排,手机控制喷灌设施提升灌溉效率[1] - 农机装备迭代更新推动麦收从"经验主导"转向"科技主导",夯实粮食丰收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