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融

搜索文档
苏州芭蕾舞团首秀意大利博得满堂喝彩
苏州日报· 2025-09-23 00:32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特意留在剧院大厅,久久不愿离去,热烈交流着观演感受。 据悉,结束米兰的演出后,苏芭已马不停蹄奔赴下一站。当地时间9月24日20时,《鹊之桥-芭蕾荟 萃》将迎来法国巴黎站的巡演,在巴黎13区艺术剧院继续以芭蕾为媒,向欧洲观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 中华文化。 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观看完演出后表示:"意大利一直以来对于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持欣赏和欢迎 的态度。在今年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尤为有意义。期待未来两国在人文领域有更 多这样的交流与合作。" 米兰斯卡拉剧院、蒙特威尔第歌剧院等当地知名演艺机构均派出代表前来观演,共同见证了这场中 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盛宴,也进一步彰显了苏州芭蕾舞团此次欧洲演出的专业影响力与文化价值。 意中协会秘书长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表示:"演出太精彩了!无需过多的文字注解,现场的意大利观 众完全可以共鸣演出所表达的情感。"她还向苏州芭蕾舞团发出热情邀请,希望苏芭可以在2026年中国 春节再到米兰演出。 当中国的"喜鹊仙"在意大利米兰的阿尔钦博第剧院踮起脚尖,架起如梦似幻的"鹊桥";当昆曲《牡 丹亭》的缠绵悱恻化作芭蕾舞者肢体的刚与柔,拨动米兰观众的心弦……苏州芭蕾舞 ...
画广告、办期刊、创建研发机构,百年前的药商如何创新
第一财经· 2025-09-19 04:44
中华药商历史发展 - 20世纪早期中国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医药企业家被称为"中华药商" 在中西文化激荡交融时期展示了商业创新的诸多可能性 包括连锁经营和广告创意等新潮想法[1][3] - 高家龙选择5个成功中华药商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同仁堂 中法大药房 五洲大药房 新亚制药厂和虎标万金油 每个案例都有鲜明特征和时代性[1][3] 黄楚九商业创新 - 黄楚九创办的中法大药房拳头产品"艾罗补脑液"在上海叱咤风云 采用西式风格包装药品 企业取英文名字 店铺设在法租界[3] - 黄楚九将热销商品收入的60%-75%投入企业广告 设立广告科 给画家和写手高薪 支撑电台 电影短片制作和杂志发行 是第一个包下报纸整版广告的企业家[6] - 1915年郑曼陀画的杨贵妃月份牌作为药品广告 美女画像帮助打破识字壁垒 精准抓住大众消费者眼球[5] - 1917年大世界开幕成为上海市民娱乐胜地和大型行业广告集中展示点 20世纪20年代成为第一个将公司总部建在上海的中国企业家 总部设计使用大型玻璃橱窗和平坦入口吸引客流[6]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 中华药商大多采用西式连锁经营方式 重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融合中西风格的消费文化传播体系[5][9] - 五洲大药房创建等级式市场营销体系 塑造产品西式形象 设立"领牌联号"相当于现在的加盟店[9] - 新亚制药厂组建科学研究室和业务处 创办医学健康类出版物 将新药科研制度化 战后继续普及健康科学知识[9][14] - 虎标万金油成功运作带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医药品牌 在东南亚和中国内地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兼顾的销售[9] 上海地域优势 - 上海"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使其成为药商首选总部城市 聚集社会各阶层人士和西方来华人员 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并存[13] -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商业中心具有消费引领性 产品率先在上海打开市场就具备向全国推广的可能性[13] - 上海同乡会盛行为医药企业招募销售和管理人才提供丰富选择 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14] - 新亚化学药物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医药科学实验室 开创药企科学研究先河 上海经济外向性强是重要国际贸易节点[14] 文化融合策略 - 中华药商根据中国本土消费者需求结合西方元素打造产品 如采用"六脏六腑"等中国脏腑称谓取代西方器官说法[11] - 黄楚九在广告宣传上只选择中文媒体 包括报纸传单和海报 在中医语境中传播西药概念[5] - 企业家善于顺应时势 加强政府联系 运用金融机构力量 顺应民族主义需要 呼应传统文化潮流 在危机时刻顺利转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