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崛起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为何死咬中国不放?美经济学家:因为中国不按美国的规矩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40
近年来,美国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另一方面又口口声声说中国是"威胁"。 但其实,美国真正担心的不是中国的"威胁",而是中国的崛起正在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 过去,美国对付竞争对手时,总能靠一套老套路:比如打压日本、拖垮苏联。 美国为何死咬中国不放?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一针见血地说道:因为中国没按美国的规矩,就发展成世界顶尖强国! 美国有着自己的一套应对竞争对手崛起的"老套路"。这种套路的核心就是"全球只能有一个老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已经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打压了不少对手——尤其是在日本和苏联身上,这一套策略几乎无往不利。 四十多年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GDP的增速一度逼近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此时的美国感受到了威胁,因为日本的崛起不仅令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的地位,还影响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但这套方法对中国好像没啥用。中国不仅没按美国的规矩走,还找到了一条独特的成功道路。 为此,美国出台了"广场协议",迫使日本政府通过升值日元来应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导致了日元的剧烈升值,也直接引发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 广场协议的实施,给美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但也对日本 ...
重磅,美联储降息?央行直接出手万亿,特朗普罕见用四字形容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06 07:54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3] - 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3个月 应对9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及3.5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压力[3] - 货币政策持续加力 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压力[3][15] 全球金融市场表现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600美元 受美联储宽松预期与避险需求双重推动[1][13] - 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 中国资产逆势大涨[1][13] - 投资者重新评估全球资产配置 美联储降息预期反映美国经济不确定性[13][15] 中美政策对比 - 中国央行万亿资金操作与美联储高利率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经济面临劳动力市场降温/通胀下行/增速放缓压力[15][17] - 中国积极降息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增强经济韧性并筑起"防火墙"[15][17] -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 资本可能从美国流向中国[5] 地缘政治格局 - 美国国防战略重点转向保护本土和西半球安全 不再聚焦"中国威胁"[9] - 中国展示强大军事力量 特朗普用"深不可测"形容中国崛起[7][9] - 美国在印俄等国影响力减弱 中国悄然扩大影响力[7] 经济发展态势 - 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实力 发展具有全面性和可持续性[19][23] - 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 重塑全球秩序[17][23] - 中国发展提供全球新合作机会 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15]
华为捏住美国“七寸”, 美经济学家大骂:谁让你只想着遏制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31 03:06
美国对华为制裁与反制效应 - 美国自2008年起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华为收购3Com并实施多轮制裁 包括2018年禁止本土企业使用华为设备 鼓动盟友抵制5G建设及拘押孟晚舟近三年[1] - 2024年美国通过国防授权法案禁止国防部与使用华为设备企业签约 但五角大楼因依赖华为通讯设备要求豁免 否则将影响后勤补给和情报传输[2] - 华为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96.5亿元人民币 同比暴增564% 手机业务重夺中国市场第一 自研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推动自主化[4] 华为全球市场地位与业务表现 - 华为全球5G基站市场份额超30% 美军海外行动依赖其网络设施 非洲部分基地无华为设备无法执行任务[4][6] - 2024年全年营收86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研发投入占比超15% 净利润626亿元因研发加大而下降 Mate系列手机供不应求[8] - 2025年上半年5G设备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科技生态链完善且供应链重构完成 专利数量稳居世界前列[8][12] 地缘政治与行业影响 - 美国国防部报告称若彻底与华为脱钩 美军后勤能力将下降20%以上 全球承包商对华为产品存在不可替代性[4][6] - 美国试图拉拢盟友脱钩但效果不佳 欧盟内部分歧 日韩犹豫 多国仍选择华为保障通讯安全与稳定[8] - 中国经济崛起推动多极化格局 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近3000亿美元但高价值领域优势削弱 单边制裁加速全球供应链紧张[8][12][14]
深挖犹太人对美国影响力,就明白中美博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对手
搜狐财经· 2025-08-14 05:55
中美博弈背景 - 中美博弈占据舆论焦点 呈现白热化态势并暗藏潜在动荡 [3] - 中美博弈表面现象背后的真正对手需要深入挖掘 [4] 犹太人在美影响力 - 犹太人占美国人口2% 但在政经界影响力远超人口比例 [6]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国务卿布林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等高层均与犹太群体有密切联系 [6] - 美联储及美股四大投行(如高盛、花旗)由犹太家族掌控 通过美元霸权全球收割财富 [7] - 犹太群体在好莱坞(迪士尼/华纳)科技(诺贝尔奖占比23%)传媒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7] 历史经济渗透 - 鸦片战争期间沙逊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鸦片走私转移财富 [9] - 犹太资本通过汇丰银行等机构加深对华经济控制 直接影响清朝衰败 [9] 中国战略定位 - 中国崛起对犹太人全球影响力构成挑战 [9] - 中国坚定表示外力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复兴 将成为合格对手 [11] - 中国不向任何势力妥协 发展道路充满决心与战略智慧 [13]
浙商证券:A股正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3:21
市场周期判断 - 2005年以来A股经历3轮系统性牛市和1轮结构性牛市 目前处于首次系统性慢牛阶段 [1][2] - 2024年924行情确立市场长周期底部 2025年4月7日后走强形成第5轮牛市 [2] - 前3轮牛市上涨斜率陡峭 第4轮结构性牛市斜率平缓 本轮为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 [2][4] 宏观驱动因素 - 风险偏好提升源于政策支持(924金融组合拳)、贸易从容应对、军工实力认可 [3] - 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资产再配置 A股估值中枢抬升 [3]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深化 产业内功增强 对比美国经济脆弱性显现 [3] - 中国优势体现在AI算法、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出海、新消费等立体突破 [3] 技术量化特征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升值 上证走势超预期突破3674点中长期目标 [1][4] - 上证呈现上滚峰筹码结构 板块分化难以共振 支撑慢牛格局 [4] 行业配置建议 - 采用1+X配置思路:金融(胜率)+科技(胜率) 房地产/工程机械(赔率) [1][5] - 对外优势赛道:创新药(景气提升)+新能源 对内防御选择银行(压舱石) [1][5]
韩外长接受美媒采访谈对华政策:对中国崛起应保持一定“警惕”,但遏制并非奏效之道
环球网· 2025-08-04 01:25
韩国外交政策立场 - 韩国政府在与美国和日本开展合作的同时 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1] - 韩国希望向中方传递希望保持良好关系的信息 但将中国崛起视为挑战并认为有必要保持警惕[1] - 韩国意识到与中国接触的必要性 认为单方面遏制中国不会奏效[3] 中韩关系发展基础 - 中韩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双方共同利益 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因素影响[3] - 中方一贯反对选边站队和阵营对抗 愿同韩方推动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3] - 韩国将以坚固的韩美同盟和紧密的韩美日合作为基础 同时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展开实用外交[3] 经济竞争视角 - 中国在经济方面发展得非常好且非常快 已经成为竞争者[1] - 中国崛起被韩国视为需要保持警惕的挑战[1]
Mary Meeker:AI采纳现状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6-11 02:17
核心观点 - ChatGPT的搜索量增长速度超过传统Google搜索,成为AI领域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 [2] - AI训练模型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60%和360% [2] - AI采纳速度远超历次科技革命,仅用约三年时间达到普及 [5][6] AI增长与普及 - ChatGPT在用户、订阅数和收入方面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普及度,呈现曲棍球棒式增长曲线 [3] - AI在消费者、开发者、企业和政府中的使用激增,全球化扩散速度远超互联网1.0时代 [4] - 多模态AI模型快速发展,2024-2025年已实现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的统一处理 [6] 开发者与企业应用 - Google生态系统的AI开发者数量从140万增长至700万,增幅达五倍 [5] - 全球75%的首席营销官正在试验AI,企业显著增加AI项目投入 [6] - AI推理成本通缩现象存在,每年美元购买力提升达10倍 [7] 全球市场与竞争 - 印度ChatGPT使用率为13.5%,美国9%,印尼和巴西均为5% [9] - 中国在大语言模型性能方面领先,AI能力支撑国家战略领域 [10] - 中国预计到2025年将聚焦AI在军事和非战斗支援中的应用 [10] 未来趋势 - 下一代用户将在原生AI环境中成长,机器将以母语和语音直接互动 [8] - AI将深度融入生活,未来难以想象没有AI的世界 [8] - 语音界面与实体结合将推动机器人管家等实用型设备发展 [10]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将有更好的机遇
观察者网· 2025-06-04 13:53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 - 东盟与中国贸易总值2024年达9823.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5865.2亿美元(增长12.0%),进口3958.1亿美元(增长2.0%)[3] - 东盟与中国及海合会贸易额2023年超9000亿美元,是东盟对美国4530亿美元贸易额的两倍[3] -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主张深化东盟对华贸易以对冲美国保护主义影响,并强调需加强与印度、金砖国家的贸易联系[1][3] 中国市场潜力 - 中国市场规模超过欧美总和,具备持续增长的技术能力和劳动力优势[5] - 马哈蒂尔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繁荣将为东南亚国家提供更大市场机遇[1][4] - 中国作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持续巩固,双边贸易结构呈现出口增速显著高于进口的特点[3] 地缘经济策略 - 东盟近期强化与中国及海湾国家关系,例如举办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3] - 马哈蒂尔批评美国关税政策损害自身经济,认为中国通过劝和促谈展现与西方对抗策略的差异[4][5] - 马来西亚历史性"向东看"政策借鉴日韩经验,推动其经济增速领先多数东盟国家(除新加坡外)[3]
美国这几年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巴菲特账上躺着3000多亿美金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56
巴菲特现金储备与投资困境 - 巴菲特旗下公司现金储备超过3000亿美元 但面临实业投资渠道匮乏的困境 [1] - 美国大资本普遍面临类似问题 资本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业投资标的 [1] - 资金持续涌入虚拟经济 推动美股屡创新高 但未能带动实体就业和制造业回流 [3] 美国实体经济现状 - 美国实业领域(包括芯片、汽车等行业)增长动力持续减弱 [3] - 大公司财报显示 实际投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比例偏低 [3] - 政策不稳定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抑制了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 [3] 资本流动与政策矛盾 - 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重建的政策与国内资本流动方向存在矛盾 [5] - 贸易战未能实现供应链回流目标 反而使中东市场获益 [5] - 资本持续流向股票和债券市场 无法有效支撑就业和中产阶级 [5] 全球资本格局演变 - 2008年金融危机后 大量美资流向中国制造业 [7] -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更全面经济体的转变 [7] - 2016年成为转折点 美国转向贸易保护而中国保持稳定发展 [7] 全球力量重新洗牌 - 美国全球影响力减弱 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格局变化 [9] - 中国持续崛起 经济实力积累效应显现 [9] - 资本流动方向成为判断全球力量对比的重要指标 [11] 系统性问题与挑战 - 美国经济系统面临结构性挑战 需要调整内部利益结构 [11] - 资本巨头持币观望反映出系统性问题 [11] - 全球竞争格局下 抓住发展机遇至关重要 [11]
中美如果决战战场会在哪里?美国智库曾分析:决战将在四个地方?
搜狐财经· 2025-04-27 13:27
中美经济对比 - 美国经济地位出现裂缝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经济体系问题 外界质疑其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能力 [3] - 中国GDP年均增速近10% 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IMF预测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5] - 中美双边贸易额2022年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 高度互补的经济关系推动全球经济稳定 [7] 美国经济结构问题 - 美国中产阶级占比从1971年61%下降至2021年50% 贫富差距扩大趋势持续 [8] 亚太地区军事布局 - 美国加紧亚太军事防御 与日本签署新防卫协议 强化韩国军事合作 两国成为战略支点 [5] - 美军在亚太军事存在达冷战以来新高 南海、东海、朝鲜半岛及台海为潜在冲突区域 [5][10] 中美关系紧张根源 - 特朗普当局发起对华贸易战 通过关税遏制中国经济 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 矛盾不断激化 [3] - 美国试图拉拢日韩及亚太国家共同对抗中国 缺乏冷战时期美苏的"底线"机制 [10] 历史视角下的霸权更替 - 苏联解体后美国宣称"历史终结" 但当前霸主地位面临挑战 中国崛起模式不同于战争掠夺 [5][12] - 基辛格警告中美需跳出冷战思维 建立新型关系 否则紧张局势可能演变为不可控冲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