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哲学
icon
搜索文档
老子和孔子带给我们的活法与解法
虎嗅· 2025-09-27 23:29
文章核心观点 - 强调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对民族和社会的重要性 缺乏人文价值和终极信念会导致行为无序 [1][2][3] - 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能为现代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乾坤两道和阴阳平衡实现生命境界提升 [4][11][19] - 指出孔子与老子思想虽路径不同但本质相通 共同构成中国哲学的入世与出世统一体系 [23][24][25] 哲学思考价值 - 形而上的思考维系民族精神 失却会导致行为失序和浮躁 [2][3] - 中国传统思想凝练出"天""道""理"等范畴 形成天人合一的价值世界 [4] - 儒释道文化本质是生命学问 专注于解决人生方向问题 [4] 现实困境分析 - 物质丰富时代出现精神空虚 追求风口效应而非真正价值 [9] - 人生困境分为物质贫困和精神穷困 需通过修身突破困顿 [6][7][8] - 边界控制对行为语言和思想至关重要 需借传统智慧找回自我 [10][11] 儒道思想体系 - 乾道代表自强不息 坤道代表厚德载物 共同构成天命精神 [11] - 儒家承刚健之道 讲求克己复礼和忠孝节义 追求天下太平 [13] - 道家载向善之道 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 求自然而然 [13] 文化特质表现 - 中国哲学表现为十六字特质:含蓄表达 以简驭繁 方圆并用 阴阳平衡 [19] - 思维方式体现为饺子与披萨的饮食文化差异 筷子与刀叉的工具差异 [19] - 阴阳平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时空合一 农耕与科学合一 [19] 经典研读挑战 - 语言障碍使哲学经典难以通过翻译传递完整内涵 [20] - 中国哲学言论简短无联系 缺乏西方哲学的精密推理 [21] - 研究哲学非职业 目的是让人成为"人"而非"某种人" [21] 儒道互补关系 - 儒家从"人"切入讲求反求诸己 道家从"天"切入讲求万物平衡 [27] -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 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 共同形成仁慈之道 [24] - 历史上士人兼修儒道 发达时用儒家 落寞时用道家 [25] 实践指导意义 - 提出"我与世界格格不入 我与你息息相通"的边界守则 [10] - 强调"知天命 尽人事"的人生定律 通过乾坤精神实现生命掌控 [11] - 主张去除伪知和分别心 回归道法自然的本质 [17]
她,96年出生,已任浙大博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5:17
教师背景与学术成就 - 江佳凤为1996年出生 现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为中国哲学 [1][3] - 教育背景包括南昌大学文学学士 厦门大学哲学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国家公派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4] - 研究领域聚焦朱子学 宋明理学 博士论文以《孟子》"尽心"章为核心 系统梳理中国儒学诠释流变 并涉及韩国儒学及元明清四书学 [4] - 学术成果包括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发表6篇论文 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担任《国际儒藏·韩国编》审校专家 [6] - 曾获国家奖学金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6]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趋势 - "90后"教授 博导群体涌现 为高校注入科研与教学新活力 其团队氛围轻松活跃 更受学生青睐 [6] - 年轻学者面临成长压力 需聚焦主业 需营造宽松温馨的工作环境以激发创造力 [6]
中国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多维建构与范式创新
新华日报· 2025-08-12 22:02
中国哲学与人工智能的互动关系 - 中国哲学作为中华文明精髓与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形成互动互联 指引技术发展并推动自身变革 [1] 伦理框架构建 - 基于"天地之心"构建智能伦理框架 要求人类掌握伦理判断权并保持技术发展中的主体性 [2] - 遵循"以人为本"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准则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机会均等 [2] - 人脸识别和实名注册普及导致个人数据滥用和隐私泄露问题频发 [2] - 《数据安全法》体现"法治"理念 以明确法律规范约束数据收集使用行为 [2] 算法认知突破 - 基于"理气二元论"探索算法进路 "理"指导"气"运行 使算法具备更强适应性应对复杂环境 [3] - "万物一体"理念构建AI生态系统 智能制造领域强调绿色化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 人工智能驱动制造需谨记"天人合一"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人才培养体系 - "知行合一"思想提示培养跨学科人才 高校设置跨学科专业培养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复合型人才 [4] - "尚贤"原则选拔人才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促进技术与思想协同进步 [4] 哲学方法论革新 - "格物致知"方法论推动哲学革新 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哲学传播提供新契机 [5]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智能阅读软件 将哲学著作数字化使理论更易懂 [5] - 混合现实(MR)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打破时空限制扩大哲学传播范围和文化影响 [5] - 人工智能发展提出新课题 需探讨道德原则和法律规范 传统哲学需融入社会生活保持人的主体性 [5] 全球治理与合作 - 各国人工智能政策存在国别差异 "和而不同"思想引导各国求同存异通过技术交流共同受益 [7] -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广泛参与 协商一致 循序渐进"原则 [7] -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开放DeepSeek模型接口 通过技术普惠与国际合作避免歧视与不公现象 [7] - AI赋能共建"一带一路" 展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与大国气度 [7] 发展前景 - 中国哲学为人工智能构建伦理框架并指导技术发展 政策积极建构文明共同体贡献全球可持续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