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价值仍被低估?港交所股价上破420港元,年内累涨45%
格隆汇· 2025-06-11 10:42
港交所股价表现 - 港交所股价盘中一度涨近2%至422 4港元,创2022年1月以来新高,最终收涨1 35%至420 4港元/股,总市值达5329 99亿港元 [1] - 自去年9月以来累计上涨82%,年内涨幅超45% [2] IPO市场复苏 - 2024年1-5月港交所IPO数量达28家,同比增长7 1倍,募资额780亿港元,同比增逾七倍 [5] - 截至6月10日,190家企业排队上市,其中近70%为内地企业,近30家为A股二次上市 [5] - 石头科技、蓝色光标、亿纬锂能等20多家A股公司已公告拟赴港上市 [5] 港股市场活跃度 - 恒指、国指、恒生科技指数均进入技术性牛市,泡泡玛特等热门股股价创新高 [7]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6744 77亿港元,接近2023年全年净买入额8078 79亿港元 [8] 政策与外资动向 - 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外资因DeepSeek崛起重新评估内地技术实力,资金持续回流 [10] - 地缘政治因素促使内地科技股选择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中央支持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10] 财务表现与机构评级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68 57亿港元同比增32%,归母净利润40 77亿港元同比增37% [12] - 主要业务收入63 15亿港元同比增36%,EBITDA达52 54亿港元同比增42% [13]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上调至500港元,高盛上调目标价至455港元并调高未来三年每股盈利预测 [13][14]
三方面发力解好现金分红这道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8 17:11
■谢若琳 6月5日,上交所召开高分红重回报暨上市公司价值提升座谈会,就进一步提升高分红、高股息率上市公 司估值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之一,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强化股东回报的重要体现。积 极分红,不仅能确保各类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提高公司估值,长期来看也有助于持续提升A股投 资价值,稳定市场情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以上市公司兖矿能源为例,与上市之初相比,该公司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1倍、18倍,分红比例则由 35%提升至6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清晰的轨迹——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保障股东回报同步增长。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政策持续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回报投资者意识、加大现金分红力度。中上协最新数 据显示,有3751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4年经营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分红总额近2.4万亿元,创历史 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A股分红生态在政策推动下持续改善,但相对成熟市场来说,仍有提升空间:一是 不同行业分红差距大,比如银行业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额度显著领先其他行业;二是"铁公鸡"现象仍然 存在,部分公司连续多年盈利却不履行分红承诺;三是主动分红意识有 ...
WAVES 2025:创投「新纪元」里,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
36氪· 2025-06-06 13:02
大会概况 - WAVES新浪潮2025大会将于6月11日-12日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聚焦AI、全球化与价值重估等议题 [1][2][7] - 活动分为投资人会场、创业者会场和00后之夜三个板块,预计吸引年轻创业者、AI先锋和创投圈资深人士参与 [2][8][22] - 投资人会场将围绕中国创投三十年、2025行业趋势、大模型投资复盘等主题展开圆桌对话 [8][10][12] - 创业者会场主要通过独立演讲形式展示商业创新案例,涉及3D打印、具身智能、脑机科技等前沿领域 [15][16][17] 核心议程亮点 - 投资人会场首日以"中国创投三十年"巅峰对话开场,36氪CEO冯大刚与松禾资本厉伟等资深投资人参与 [10] - AI相关议程占比超50%,包括AI应用趋势、AI赋能3D打印、具身智能等专题讨论 [12][13][16] - 全球化议题设置"影子公司"圆桌,邀请iMile、Airwallex等跨境企业高管分享实战经验 [14] - 次日发布36氪2025年度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投资机构系列名册,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14] 参与者阵容 - 参会机构覆盖一线创投基金,包括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等50余家知名机构 [5][25] - 钟鼎资本严力、松禾资本厉伟等40余位合伙人级别投资人确认出席并参与演讲 [5][10][12] - 创业者会场汇聚影眸科技、心识宇宙等新兴科技公司创始人,展示AI原生项目 [15][17] - 00后之夜环节设置10位年轻创业者案例分享,涵盖银发经济、AI设计等创新领域 [22][23] 特色环节 - 设置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启动仪式,联动高校创新资源 [12] - 文化空间投资运营专题探讨文化产业与资本结合新模式 [14] - 00后之夜作为独立环节,突出年轻创业者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突破性思考 [22][23] - 良渚DemoDay提供早期项目展示平台,促进创投对接 [18]
华润燃气(1193.HK)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股东回报加码 价值重估在即
格隆汇· 2025-06-06 02:41
核心观点 - 华润燃气短期业绩承压,但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提升股东回报,可持续利润占比上升和自由现金流改善可能带来价值重估 [1]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8.5港币,基于15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 [2] 零售气量表现 - 1-4月零售气量同比小幅下滑,降幅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降幅(同比-2.2%) [1] - 工业气量同比下降,受关税冲击出口产业链影响,外贸型工厂用气谨慎 [1] - 居民气量同比增长,接驳用户增长支撑需求,但暖冬导致户均用气量同比下降 [1] - 1-4月综合毛差同比小幅改善,居民毛差修复贡献好于整体幅度,工商业毛差稳定 [1] - LNG现货价格下跌,2025年购气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1] 接驳与综合业务表现 - 1-4月新增居民接驳同比下降,预计2025年新房接驳同比-20% [1] - 预计2025年旧房改造占比可能升至30%,旧房接驳可能持续压制利润率 [1] - 综合能源1-4月收入同比增长,新增布局香港与东南亚充电市场 [1] - 综合服务1-4月收入同比持平,受舆情冲击与政府督导影响 [1] 股东回报与资本开支 - 启动回购计划,拟回购注销不超过3%股份,按6月4日收盘价计算需15亿港元 [2] - 提升2025年派息率,若DPS同比持平则分红支出不低于21亿港元 [2] - 资本开支优化,经常性支出向综合能源倾斜,管网置换与接驳新建相关支出压缩空间有限 [2]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为44/49/55亿港币 [2] - 预计EPS为1.90/2.13/2.38港币(三年预测期CAGR10%) [2]
华润燃气(01193):股东回报加码,价值重估在即
华泰证券· 2025-06-05 10: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润燃气出席2025年中期策略会,虽暖冬与关税冲击致零售气量下滑、综合服务受舆情影响,但综合能源表现亮眼,且公司重申通过分红+回购等提升股东回报,可持续利润占比上升、自由现金流提升带来价值重估,关注回调后布局窗口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零售气量与销气毛差情况 - 1 - 4月零售气量同比小幅下滑,降幅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降幅(同比 -2.2%),工业气量因关税冲击出口产业链下降,居民气量因接驳用户增长增长但暖冬致户均用气量下降 [2] - 1 - 4月综合毛差同比小幅改善,居民毛差修复贡献好于整体幅度、工商业毛差稳定,LNG现货价格下跌,25年购气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2] 接驳、综合能源与综合服务情况 - 1 - 4月新增居民接驳同比下降,预计25年新房接驳同比 -20%,25年全年旧房改造占比或将升至30%,旧房接驳或将压制利润率 [3] - 综合能源1 - 4月收入同比增长,新增布局香港与东南亚充电市场;综合服务1 - 4月收入同比持平,受舆情冲击与政府督导影响,网格员展业受限 [3] 股东回报与资本开支情况 - 公司启动回购计划,拟回购注销不超过3%股份,以6月4日收盘价计算需15亿港元;明确提升25年派息率,若25年DPS同比持平,分红支出不低于21亿港元 [4] - 资本开支优化,经常性支出向综合能源倾斜、管网置换与接驳新建相关支出压缩空间有限,战略性支出维持低位 [4]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情况 - 维持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为44/49/55亿港币,EPS为1.90/2.13/2.38港币(三年预测期CAGR10%) [5] - 维持目标价28.5港币,基于15x 25E PE,高于五年历史均值(12xPE),零售气与双综等可持续业务利润占比上升有望带来公司价值重估 [5][11]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情况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港币百万)|101,272|102,676|105,329|108,473|111,647| |+/-%|7.35|1.39|2.58|2.98|2.9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港币百万)|5,224|4,088|4,407|4,935|5,500| |+/-%|10.36|(21.74)|7.81|11.98|11.45| |EPS(港币,最新摊薄)|2.26|1.77|1.90|2.13|2.38| |ROE(%)|13.05|9.98|10.42|11.05|11.66| |PE(倍)|9.57|12.23|11.34|10.13|9.09| |PB(倍)|1.23|1.21|1.15|1.09|1.03| |EV EBITDA(倍)|6.59|7.82|7.40|6.85|6.33|[10] 盈利预测详细情况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对2023 - 2027年进行预测,如营业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润等指标变化 [16] - 业绩指标包括增长率、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等,估值指标包括PE、PB、EV EBITDA等,还有股息率、自由现金流收益率等情况 [16][17]
摩根大通苏文杰:外资对中国资产已重新高配
上海证券报· 2025-05-29 18:59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变化 -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部分已回到中性看法,有些则重新调整为高配 [2] - 自2023年2月以来外资对中国资产呈现低配状态,但从2023年底开始逐渐高配在岸及离岸中国资产 [3]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水平已高于MSCI指数或其他主要指数中中国企业的权重 [3] 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 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浪潮仍在继续,硬件方面关注自主可控行业如半导体 [2][4] - 人形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相关板块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缩减将涌现巨大机遇 [4] - AI大模型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关注能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后续创新型公司可能推动技术向第三阶段演进 [4] 消费板块的关键因素 - 服务型消费的扩大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2][5] - 过去10年中国政策侧重点转向消费驱动经济,促进商品消费较易,但提振服务型消费需大规模普及性政策如养老金、医疗保险等 [6] - 中国政府已意识到提振服务型消费的必要性,正思考如何采取措施 [6] 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 - 全球经济贸易局势更多呈现"去风险"而非"脱钩" [3] - 中国和印度市场在亚太地区内将维持上升态势 [2] - 国际投资者关注对未来形势的理解及预期风险因素 [3]
WAVES 2025:新的开始,新的人
混沌学园· 2025-05-24 10:48
大会概述 - 36氪第三届WAVES大会将于2024年6月11日-12日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主题为"走向新纪元" [1][2][6] - 大会聚焦AI赛道、全球化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旨在打造国际化、人文融合的创投生态圈 [2][6][8] 举办地特色 -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是杭州新兴创新创业地标,融合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设计与良渚五千年文化底蕴 [4][6] - 场地"大屋顶"将提供独特的文化、艺术与创造空间,吸引技术、媒体、文化领域人才 [4][6] 议程亮点 - 主会场讨论AI、全球化与价值重估,分会场设置TED式独白和"00后之夜"青年表达活动 [8][10] - 活动设计平衡"智性思考"与"青春想象",涵盖投资人与创业者对话及年轻造梦者商业理想展示 [7][8] 创投历史回顾 - 大会设置中国创投"时光墙"展览,精选《洄游》展览中225张照片和实物展品 [11][12] - 展览分五个版块(如"东方破晓""黄金梦里人"),对应中国股权投资三十年发展历程 [12] 品牌背景 - WAVES是36氪继WISE大会后打造的新峰会IP,灵感源自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定位年轻创始人与投资人群体 [13][14] - 该品牌延续"Under36"IP精神,强调年轻一代的开拓创新 [14]
聚焦券商2025年中期策略 A股升势可期、科技消费引领结构性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5-23 15:54
市场趋势展望 - 券商普遍对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共振下有望企稳向上,孕育新投资机遇 [1] - 多家券商预测市场将呈现"股债双牛"走势,兴业证券提出"指数稳,结构牛",光大证券认为宏观流动性共振将驱动结构性牛市 [2] - 浙商证券建议策略以红利为本、科技突围,红利板块受益于公募新规配置调整,科技板块有望获超额收益 [2] 核心配置方向 - 科技板块和新兴消费被多家机构列为价值重估的关键亮点,兴业证券强调需寻找景气优势和政策支持领域 [2][3] - 中信证券指出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下,市场中性策略和量化股票策略配置性价比较高 [3] - 民生证券推荐内需消费长效机制下的家电、食品饮料、化妆品、潮玩、旅游休闲、游戏、线上零售等细分领域 [4] 行业配置建议 - 开源证券提出五大重点方向:内需消费(服装鞋帽/汽车/零售/食品)、科技成长(AI+/机器人/半导体)、成本改善行业(养殖/航海装备)、出海优势行业(汽车/风电)、稳定型红利资产 [4] - 民生证券关注中国优势产业的产能价值体现,重点推荐机械设备、汽车整车制造等出口链行业 [4] - 供给端受限的资源类资产及金融领域扩张机会被列为长期配置选项,涉及贵金属和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标的 [4]
从风险出清到价值重估,平安银行(000001.SZ)的筑底突围之路
格隆汇· 2025-05-21 07:53
政策与行业背景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提升基金收益考核权重,引导公募基金向业绩基准指数持仓标配靠拢,有望扭转公募基金长期低配银行股的现状 [1] - 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偏好流通市值大、盈利与分红稳定的金融资产,银行板块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 [1] - 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已成为结构性趋势,主要受政策引导让利实体经济、利率市场化深化及经济增速三重压力影响 [11] 公司估值与股息 - 平安银行股价自2021年高点23.68元回撤52%,2022年10月底至今围绕11元价格中枢震荡31个月,技术面筑底特征明显 [2] - 平安银行市净率0.51,位于过去十年7.72%分位点的历史低位 [3] - 平安银行股息率5.34%,仅次于华夏银行,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4] - 2024年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8.32%,较2023年多出132亿元 [10]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平安银行净息差保持在1.83%,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1.63% [11] - 个人贷款不良率1.32%,环比2024年末降低7个bp,信用卡不良率从2.77%下降至2.4%,降幅37个bp [13] - 2025年一季度核销贷款170.65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94.25亿元,其中97.3%为现金收回 [13]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12.5%,代理个人保险收入同比增长38.7% [14] 战略调整与业务发展 - 平安银行放弃高风险、高定价、高利差传统打法,向中风险、中收益产品倾斜资源,主动压降零售业务规模近2000亿元 [13] - 对公贷款余额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企业存款余额2.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 [15] - 对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1,235.71亿元,同比增长13.3%,对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739.56亿元,同比增长32.7% [15] - 零售转型战略方向不变,对公板块进行有效补位,形成"对公+零售"双轮驱动的战略基调 [16] 长期展望 - 平安银行已完成零售业务"止血",但"造血"功能仍需时间 [15] - 公司通过剥离惯性增长路径,重构风险与收益平衡,契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逻辑 [17] - 市场对银行股的悲观共识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经阵痛,平安银行已构筑政策东风、资产负债表出清、双轮驱动三重确定性 [17]
分拆上市投资指南:利多星教你把握机遇避开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5-15 07:01
分拆上市的定义与形式 - 分拆上市指母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资产剥离成立子公司并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2] - 境内分拆上市案例:2023年某科技集团将半导体业务分拆至科创板上市[2] - 境外分拆上市案例:某互联网巨头将金融科技业务分拆至港交所上市[2] - 特殊类型包括母公司退市转型控股公司及反向分拆(子公司规模超母公司)[4] 分拆上市的核心目的 - 价值重估:科技子公司在传统行业母公司体内可能被低估,独立上市后估值提升[4] - 融资能力:生物医药子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新药研发[9] - 业务聚焦:传统制造业母公司分拆新能源业务后双方专注各自领域[9] - 风险隔离:互联网金融板块亏损不影响母公司房地产板块[9] - 股东回报:母公司股东可获得子公司股份实现投资多元化[9] 分拆上市的关键条件(A股) - 母公司需上市满3年且最近3年连续盈利,分拆后持股不低于50%[5] - 子公司需业务独立且与母公司无同业竞争,资产/财务/人员独立[6] - 财务指标限制:子公司净利润占母公司比重≤50%,资产占比≤30%[7] - 母公司需满足最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年均净利润30%的要求[10] 分拆上市的行业影响 - 对母公司:释放子公司价值、降低负债率(如引入战略投资者)[10] - 对子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10] - 对投资者:业务透明化便于评估细分领域潜力[10] - 协同效应减弱风险:分拆后技术/市场资源协作可能减少[10] - 控制权稀释风险: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12] 分拆上市与其他资本操作区别 - 分拆上市(Spin-off Listing):母子均为上市公司,股东按比例获股[12] - 纯分拆(Spin-off):子公司不上市,股份直接分配给股东[12] - 分拆剥离(Split-off):股东用母公司股份交换子公司股份实现独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