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搜索文档
海洋科普文创“搬”进美术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0 06:57
活动概述 - 广东海洋协会海洋科普与素养教育分会联合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在广州美术馆市集举办海洋科普文创活动 [1] - 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签名墙涂鸦等方式唤起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 [1] - 现场展示海洋二十四节气系列水彩画,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南海特色生物元素 [1] 文创产品展示 - 海洋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被制成拼图、书签、帆布袋等文创产品 [1] - 现场展示"守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小册子,融合海洋文化与中国传统剪纸、印章等元素 [1] - 红树林主题冰箱贴设计灵感来自江南园林漏窗,展现红树植物花、果、根三大类别 [1] - 其他受欢迎产品包括"大海小站不凡事"卡片、科普君小册子、深海小鱼系列发饰、自然资源系列冰箱贴等 [2] 活动互动与效果 - 观众参与集章打卡活动,增强参与感 [3] - 活动通过艺术媒介和创意文创产品,传播"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4] - 科普人员现场介绍生物习性及生态保护意义,提升公众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1]
全民参与的上海夏季音乐节,音乐触角延至街头巷尾
新浪财经· 2025-06-16 10:12
活动概况 - 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以"写给未来"为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 [1] - 7月1日-13日期间举办29场音乐会,超过一半场次在开票当日售罄 [1] - 围绕"环保"关键词设计"全城交响""MISA Talk""MISA Workshop"等系列延展活动 [1] 全城交响 - "全城交响"创办于2019年,今年升级为11场演出,覆盖8个城市空间 [3][4][5] - 首次邀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毛里求斯等国际音乐家加盟,与上海交响乐团及本地学生团体合作 [4] - 演出地点包括金山、西岸梦中心、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等文化地标 [5] - 6月19日以敬老公益专场在金山颐和苑养老社区启动 [6] MISA Talk - 聚焦人类与自然共生话题,首次走出音乐厅举办6场活动 [8] - 7月2日宝山区文化馆开展中医养生讲座,讲解夏季饮食调养方法 [9] - 7月4日金山区待泾村生态园分享"花开海上"的生态建设故事 [9] - 7月5日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举办树木科普展,同步全球首演环保主题作品《树》 [10] - 7月8日比利时金翅雀古乐团演出,上海自然博物馆讲解鸟类保育 [10] - 7月9日新天地上药大厦举办护鸟历程分享会 [10] - 7月12日上海中心大厦朵云书店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变迁 [10] MISA Workshop - 每周六举办环保主题工作坊,包括低碳生活体验、湿地观察、手工扇制作等活动 [11] - 6月28日结合咖啡文化推出"树"主题雕花咖啡工作坊 [11] - 与爱回收合作推出空瓶回收艺术项目,覆盖全市4000多个智能终端 [11] - 哈啰单车推出3公里低碳骑行挑战赛,完成可获联名周边 [12] 跨界合作 - 爱回收APP提供绿色积分兑换演出票及衍生品服务 [11] - 哈啰APP上线上海交响乐团精选骑行歌单,部分单车隐藏MISA邀请函 [12] - 首次推出MISA Pass优惠券,覆盖艺术场馆、书店、餐饮等商户 [12][15]
农耕智慧 历久弥新(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6-11 08:19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拥有独特的"天把式"高空作业和高杆吊枝等农作法 [2] - 采用掸花震虫和烟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复合种养、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模式 [2] - 保留土窖贮藏的传统保鲜方式,形成青山作屏、黄河为带的壮观景观 [2][4] - 孩子们在梨树下玩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6]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和附壳珍珠养殖技术 [6] - 形成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复合养殖系统 [6] - 德清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展示一艘镶嵌超200万颗珍珠的宝船 [8] - 民间舞蹈《珍珠奇缘》展现当地深厚的珍珠文化 [10]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拥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良种 [10] - 保留传统有性繁殖方式,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和立体景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0] - 2024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 [11] - 江美村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产值近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三项遗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5]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15] - 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增幅在10%至30% [16] - 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 [16] - 我国出台全球首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促进保护与传承 [16]
晶采观察丨从“绿色”出发 驶向海洋经济新蓝海
央广网· 2025-06-08 07:56
海洋经济绿色转型 - 海洋经济正以"绿色"为鲜明底色 多地海上风电项目推动绿色新动能 山东烟台长岛打造零碳岛国际样板并发布《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1]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7.8% 显示强劲发展韧性与增长潜力[1] - 深海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2025年已注册超万家相关企业 现存17.27万家企业中近60%成立于3年内[1] 区域实践与技术创新 - 福建在渔业碳汇领域先行先试 将"蓝色牧场"转化为"碳库" 上海市成立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化[2] - 海洋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助力高质量发展[2] 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 - 端午假期滨海观光、潜水体验等业态拉动消费 旅游收入反哺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与环境共生共荣[2] - 海洋文旅产业开辟新蓝海 沿海地区通过文旅活动展现经济活力 同时强化生态保护[2] 战略规划与产业前景 - 海洋经济需立足长远战略规划 "深蓝产业"有望释放澎湃动能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2]
探秘浙江洞头“鸟浪”奇观:生态守护铸就生命驿站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4:21
地处东南沿海,浙江温州洞头区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海上花园"。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候鸟如 期而至,在该区鹿西乡的南北爿山浙江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下简称南北爿山)的山屿海域间翔舞盘 旋、浮水嬉戏,形成壮观的"鸟浪"奇景。 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洞头长期坚持生态优先、鹿西乡狠抓资源保 护、当地护鸟力量默默奉献的生动体现,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每年四、五月份候鸟繁殖季,护鸟队员们便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队员叶忠良介绍道,"我们主要是 保护鸟类。遇到游客私自上岛,我们要劝其撤离;坚持日常巡逻,上岛清理垃圾,维护鸟类生态环 境。" 观测平台是护鸟队员们的"主战场",长时间的蹲点观测只为及时掌握鸟类动态。面对误入保护区的 船只,他们耐心劝离,常常从清晨忙碌到日暮。护鸟队的常态化巡逻则有效遏制了非法捕鸟、偷盗鸟蛋 等违法行为。仅2025年5月以来,他们就成功制止了4起因游船鸣笛、燃放鞭炮惊扰鸟群的事件,为候鸟 营造了安宁的栖息环境。 数据见证生态改善 科学守护栖息家园 近年来,南北爿山已成为万千候鸟迁徙途中至关重要的"生命驿站",这从监测数据中便可窥见一 斑。"从2011年到2024年 ...
6月5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5 13:52
军事与国防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事设施建设条例》,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5]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6]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突破20亿千瓦,同比增长58%,新增装机连续两年突破3亿千瓦 [12] - 西气东输累计向长三角地区供气5500亿立方米,最高日供气量近2亿立方米 [21] 农业与粮食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10] - 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已过半,夏种同步展开 [11] 能源与工业 - 丁薛祥在山西调研高考组织保障和能源改革发展等工作 [7]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 [15] 物流与数据 - 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6%,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家电、通信类商品物流订单增长明显 [17] - 我国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17] 教育与文化 - 教育部、中宣部启动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五大工程,包括"每天阅读一小时"行动和支持1万个乡村学校图书馆优化供给 [18] 国际贸易与外交 - 市场监管总局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启动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预计有近40家官方检测机构参与 [19][20] - 韩正会见中美高级别二轨对话美方代表团 [8] - 韩正将赴法国出席联合国海洋大会并访问西班牙 [9] 国际冲突与政治 - 俄罗斯称打击133个区域的乌军和外国雇佣兵临时部署点,乌克兰称打击俄境内导弹系统 [22] - 普京称乌克兰系列袭击旨在破坏和谈,泽连斯基称俄方备忘录是最后通牒 [23] - 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批评美国提高钢铝关税政策不合理 [24][25] - 由于美国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加沙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26] 国际事件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拒绝美国胁迫,不放弃铀浓缩 [27] - 加拿大林火过火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104处火点失控 [28]
6月5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22条
快讯· 2025-06-05 12:08
能源与基础设施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突破20亿千瓦 [8] - 西气东输累计向长三角地区供气5500亿立方米 [17] 农业与物流 - 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半 [7] -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 [13] 数据与科技 - 我国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14] 国际合作与贸易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启动 [16] - 多方批评美国关税政策不合理 [19]
理论视野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5 00:4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 - 传统经济理论忽视生态环境承载量,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而生态中心主义主张减少经济增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二者统一 [3] -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时,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4] - 良好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经济价值,可通过自然资本概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转化为经济财富 [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以来以年均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8% [7] - 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7%,首次超越石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全球第一 [7] - 空气质量改善全球最快,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7.2% [8] -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4%,劣Ⅴ类断面比例0.6% [8] - 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50% [9] 全社会环保意识提升 - 2023年设立全国生态日,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10] - 全国每天约2亿人次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日均骑行2700万人次 [10]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超92%,46个重点城市建立完备分类处理系统 [10]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成为公众第二志愿选择 [10] 全球影响与国际认可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6年报告将中国生态文明战略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 [12] - 库布其沙漠绿化、塞罕坝林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环保奖项 [12] - 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可操作路径,被视为绿色转型领导者 [13][14] 未来发展方向 - 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16] -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交易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 [17][1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举办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4 05:40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北京联合国大使馆举行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 参与方包括联合国机构 中方政府部门 企业 学校和基金会等特邀嘉宾 [1] - 活动主题为"塑战塑决" 采用室外草坪圆桌论坛形式 结合音乐 舞蹈 绘画和诗歌等艺术表演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中国环保政策与行动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 实施全链条治理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 固废减量循环利用 化学品及新污染管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4] - 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发起的"蓝色循环"项目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该项目探索出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有效途径 具备推广价值 [6] 世界环境日背景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 旨在动员各国落实塑料污染解决方案 全球庆祝活动将于6月5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 [6] - 世界环境日设立于1972年第27届联大 每年6月5日举行 是环境领域最重要的联合国国际日 [6] 活动展示形式 - 现场设置环保宣传海报展示 [5] - 包含儿童环保绘画展览 [9] - 呈现《舞 自然》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 [10]
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人民日报· 2025-06-04 00:2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率先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中国科学家获得"地球卫士奖" [1] - 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 [1][16] - 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 [2] - 全国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1.6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25% [16] 绿色发展实践案例 - 浙江湖州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将废弃矿坑改造成"爱心"形湖泊,矿工宿舍变身工业风咖啡馆,采石平台改造为星空露营地 [2] - 青海西宁南川工业园区形成"光伏一条街",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聚集,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 [10][11] - 中国已有22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8] - 实施6批山水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1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16] - 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来自中国 [16] - 过去10年间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20]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20] 国际合作与贡献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提供超1770亿元资金支持 [19] - 风云气象卫星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18] - 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揭牌,两国将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深化交流 [22] - 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24] 生态保护成效 - 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300余头,成功实现首头救助象"阿宝"的野外放归 [13] -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22] - 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