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全面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截至6月底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消除风险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经济日报· 2025-08-06 00:49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1][2]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1] - 每个脱贫县培育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7万亿元 [2] - 近75%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2] 政策与机制优化 -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从2021年1565亿元增至2025年1770亿元 [4] - 过渡期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3900亿元,支持900多万脱贫户 [4] - 脱贫地区贷款累计发放27.2万亿元,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6.02万亿元 [4] - 开放"绿色通道"帮扶8万多名突发返贫风险农户 [2] 就业与产业发展 -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第一大来源 [3] - 云南省"幸福里"社区带动500余万人次务工就业 [5][6] - 广西柚罐非遗工坊年产值约3000万元,带动2200人就业,年人均增收6万元以上 [6] - 全国培育13万余名乡村工匠,帮助230万人掌握技能,带动500多万人就业 [6] 民生改善数据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2588元增至2024年17522元 [4] - 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4] - 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4]
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05 22:16
县域经济总体表现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面积和7%人口创造超10%GDP总量 贡献县域26.5%GDP [1] - 百强县贡献县域约30%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40% [1] - 百强县经济规模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 增长近一倍 2015-2023年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1] - 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 GDP超900亿元准"千亿县"达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1] - 县域贡献全国40%GDP 40%以上二产增加值 46%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1]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东部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东部优势明显 [2] -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15席12席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2] - 海洋县和陆地边境县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 是未来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2] 产业发展趋势 - 新型工业化是核心驱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重要战略支点 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保障 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2] - 县域经济呈现"头部领跑 中部扩容"特征 千亿县引领 准"千亿县"追赶 部分县域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2] - 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3] - 需科学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提早布局和找准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3] - 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探索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成果转化新模式 营造创新生态 [3]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应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实现发展 [3] - 陆地边境县应加快推进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 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 [3] - 沿海县应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 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3]
汇聚人民智慧 共绘发展蓝图
新华社· 2025-08-04 16:10
网络征求意见活动 - 活动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参考 [1] - 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1] 教育行业 - 建议补齐乡村教育数字化设施短板优化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 [2] - 从实际工作出发反映问题建议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 低空经济行业 - 飞行汽车是未来产业重要赛道企业针对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2] - 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建议坚定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2] 科技创新领域 - 广泛吸纳网民真知灼见高质量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 [3] - 推动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3] 住房建设领域 - 网民聚焦住房保障提出有价值意见建议将积极采纳 [3]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多样化多元化需求 [3] 乡村振兴领域 - 谋划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5] - 走家入户讲政策问收入找需求凝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合力 [5]
汇聚人民智慧 共绘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指明方向
新华社· 2025-08-04 15:29
网络征求意见活动 - 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参考 [1] - 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1] - 旨在充分吸收干部群众实践经验,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1] 企业创新与建议 -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2] - 飞行汽车被定位为未来产业重要赛道,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提出建议并获积极回应 [2] 地方规划编制动态 - 安徽省将高质量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推动形成多层次创新生态 [3] - 上海市住建委广泛征集民意编制新规划,重点采纳住房保障相关建议 [3] - 福建省宁德市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通过党建联系点收集群众意见解决急难愁盼 [5] 基层实践案例 - 云南省鹤庆县第二中学校长提出乡村教育数字化设施短板及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建议 [2] - 内蒙古呼和浩特社区通过网格员机制收集居民诉求,确保政策落地实效 [4] - 贵州铜仁乡村干部入户调研农业需求,推动"三增"目标实现乡村振兴 [5]
袁帅:数商融合科技赋能集市经济,提振区域经济发展消费势能
搜狐财经· 2025-08-04 00:01
集市经济的民生价值 - 城市集市经济是区域商业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并聚集人气,体现民生温度[1] - 集市经济保留"烟火气",打造网红打卡地,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并创造就业岗位[1][3] - 早市+夜市模式展现积极影响,促进乡村农特产品与终端消费者直接链通[3] 集市经济的消费特征 - 文创、非遗、环保、咖啡、美食等新型集市成为年轻人消费新趋势[3] - 集市提供多样化商品和服务,包括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民俗表演[5] - 集市既是本地居民日常生活补充,也是游客体验风土人情的窗口[5] 集市经济的区域经济效应 - 集市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繁荣,形成消费连锁反应[5][6] - 为乡村农特产品提供直接销售平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6] - 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6] 数字化对集市经济的赋能 - 数商融合打破集市时空限制,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拓展市场范围[8] - 数字工具实现精准营销和库存管理,降低经营成本[8] - 数字支付和物流配送提升消费便利性,例如"笔笔消费补贴"机制提高复购率[8] 数智科技的区域治理作用 - 构建商业经济可信数据空间,发挥数据要素价值[10] - 提升政府政策制定效率和市场监管能力[10] - 优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缓解企业融资难题[10]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培育工作研讨会召开
人民日报· 2025-08-02 21:40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培育 -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举办研讨会,强调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职业标准开发[1] - 依法依规开展培训并推动培育政策机制健全,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1]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职责 - 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从事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及经营性财产运营等经济活动[1] - 主要任务包括评估村集体财产现状、编制开发利用报告、研判乡村业态及客户群体[1]
国家发改委: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财经· 2025-07-31 11:21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国家发改委: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快讯· 2025-07-31 11:19
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强调,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 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全面振 兴。 ...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 赶上来)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33
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 [4] - 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4] - 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5] 海燕村经济发展 - 海燕村通过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现有49座现代日光温室,每棚辣椒年产两茬,每茬产量上万斤 [7] - 园区与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合作,产品销往广东、四川等地,供不应求 [8]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几乎为零增长至200多万元,村里还设有生产袜子和编织袋的扶贫车间 [12] 居民收入与生活改善 - 杨生梅家庭2023年总收入约12万元,包括园区务工收入52000元、养羊净收入20000元、土地流转收入1200元等 [3][8] - 海燕村脱贫户人均收入逐年增长,2022年14848元、2023年17111元、2024年19327元 [8] - 杨生梅每月工资从2023年5月起涨至4500元,丈夫马守成也进入园区工作,家庭收入稳定 [6] 产业与就业支持 - 村里提供多种补贴和支持,包括稳定就业奖励2000元、种粮补贴450元、养羊产业补贴10000元、教育补贴8000元等 [3][8] - 海燕村计划未来几年扩建200多个温室大棚,并鼓励群众参与菌菇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 [7][12] - 村里通了直达周边工厂的班车,方便村民就业 [8] 基础设施与环境改善 - 海燕村从盐碱荒滩变为绿化覆盖的宜居村庄,房前屋后花草摇曳、绿树成荫,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 [9][11] - 村里设有阅览室、小公园、幼儿园、小学等设施,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10] - 村庄大面积种植枸杞芽菜和耐盐碱苗木,裸露土地基本实现绿化 [12]
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海南日报· 2025-07-30 01:16
乡村振兴政策实施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千万工程"经验开展专题询问,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问题 [1] - 农业产业链发展存在短板,将采取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企业入园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入链"等措施 [1] - 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群众参与度不足问题,将加强分类指导和完善政策工具箱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计划到2027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同时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2] - 将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厕所改造及公共厕所管护问题 [2] - 针对偏远农村道路狭窄、未硬化等问题,交通运输部门将解决"出行难" [2] 资金保障与社会资本 - 财政部门将确保乡村振兴资金高效使用,并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2] - 政府表态将认真吸纳会议意见建议,逐条梳理分类施策推动工作落实 [3] 政策执行机制 - 专题询问采用直面问题的方式,通过"以问促改"推动工作落实 [3] - 各厅局负责人现场应询,既讲情况也讲思路,形成问题-原因-对策的清晰路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