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扎下文化根脉 扬起精神风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00:53
活动概况 - 由中国侨联主办 浙江省侨联 温州市侨联 温州大学联合承办的"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温州大学营历时10天 吸引来自英国 意大利 法国等9个国家华裔青少年参与[1] - 活动通过非遗体验 文化认知 精神传承等多元形式 帮助华裔青少年探寻文化根源与民族认同[1] 文化体验内容 - 非遗实践涵盖螺钿胸针制作 茶艺品鉴(白茶与武夷岩茶) 扎染工艺 蛋画 香囊及剪纸等代表性项目[2] - 艺术课程包括南拳学习 瓯剧表演(由一级演员方汝将团队提供3小时化妆准备) 国画墨色技法及戏曲行当辨识[3][4] - 实地探访永嘉古村落 江心屿诗碑廊 侨文化馆(内含侨批老照片等历史文物)[2][3] 参与者反馈与成果 - 意大利营员王嘉盈称螺钿光泽如"故乡的星光" 法国营员蒋可欣表示"每个汉字都藏着故事"[2][3] - 营员在结营时能辨识老侨批字迹 解读江心寺对联妙处 并主动书写"我是中国人"身份认同[4] - 营员携带螺钿胸针 中药香囊 瓯剧脸谱贴纸 扎染方巾等作品返回居住国 计划通过AI视频剪辑 中文课演示等形式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3] 精神传承与使命 - 通过先辈奋斗史(如"洗盘子闯世界"的侨胞故事)及拔河比赛等集体活动 理解"艰苦奋斗""团结"等精神内核[2][3] -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强调营员作为"双文化使者"的使命 需将温州故事与中国智慧推向世界[3] - 闭营后温州大学承诺"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 明确持续支持华裔青少年文化纽带建设[5]
上海举办展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1:11
展览概况 - 上海举办《起来!起来!起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于上海图书馆揭幕 通过47组文物 160余张图片及多项互动装置全面展现上海在抗战时期的重要地位及关键作用[1] - 展览分为"中流砥柱""淞沪烽火""携手反战""文化抗战""伟大胜利"五大板块 采用沉浸式体验方式呈现历史内容[1] - 展览由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上海图书馆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举办 展期持续至9月[2] 展陈特色 - 设置互动环节包括可聆听上海滑稽戏创始人江笑笑创作的《一二八》小鼓调唱片 该作品因以滑稽手法描写十九路军抗日斗争而被封禁[1] - 设立抗日漫画墙展示《三毛从军记》 观众可阅读原作并带走四格漫画卡片 漫画中隐藏国歌曲调音符细节[1][2] - 设置姓名墙供观众留言 呼应抗战时期漫画宣传队的名片收集形式[1] 文化意义 - 展览结合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节点 突出该上海本土漫画角色在抗战时期的成长历程及其作为几代人集体记忆的文化价值[2] - 通过文物 图片与互动装置的多维呈现 强调文化传承对抗战精神延续的重要性[2]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墨汁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6 22:47
公司历史与品牌价值 - 公司创始于1865年 品牌创立160周年 2006年获评中华老字号 2014年墨汁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8] - 公司名称源自藏头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 得法多自古人书" 体现传承古人智慧的理念[11] - 创始人谢崧岱创墨初衷为降低寒门学子科举成本 非以盈利为目的[11] 核心技术优势 - 墨汁配方被列为国家秘密技术项目 采用桐油与松香燃烧青烟末为主料 墨汁黑亮如漆 落笔不晕[11] - 传承"制墨八法"工艺 包含熬胶 研磨 三次加料等八道工序 其中熬胶工序需凭经验判断胶体状态[12] - 每批墨汁根据节气与地区特点量身定制 保证品质稳定性[12] 产品创新与多元化 - 推出超10000种产品 包括文创产品100余种 涵盖墨膏 二十四节气定制墨汁 城市联名礼盒等[14] - 开发松烟味香水等墨香衍生品 与国内外调香师合作研发 拓展"嗅觉经济"市场[15] - 现打墨汁产品定价19元/小瓶 49元/大瓶 凭借"考试高中"寓意获得良好销量[16]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墨汁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魏光耀拥有20余年制墨经验 通过视觉与嗅觉判断墨品质量[12] - 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在亚投行理事会年会等国际场合作为文化展示载体[13] - 匈牙利游客多丽娜体验制墨流程后书写"福"字 体现文化传播效果[13] 经营模式与设施 - 原"前店后厂"旧址改造为博物馆与新产品售卖场 保留历史老物件陈列[15] - 艺术中心内设咖啡休息区 吸引书画工作者在此寻找创作灵感[16] - 外国游客参观后常购买墨汁作为中国文化纪念品[13]
我的暑假有滋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6 22:47
姚骞然 巴格坚·马旦别克 王烁彤 本报记者 翟钦奇摄 曾翔宇 在"调味瓶"里酿出"成长果汁" 俞珍珠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摄 石自康 ■ 姚骞然 北京 小学生 我是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学生。暑假,就像一个神奇的调味瓶,让我尝到了很多奇妙 的味道! 酸味来自数学题。暑假刚开始,妈妈让我再巩固下数学。由于要提前预习高年级的题目,加大难度 的题目就像打结的耳机线,绕来绕去,看得我脑袋都晕了。我趴在书桌前使劲想啊想,鼻子尖儿都酸酸 的,感觉眼泪都要被题目"酸"出来了。 甜味是我在云南滇池边收获到的。划着透明船在水杉林里荡漾,清凉的水轻轻"吻"着我的脚踝,风 儿吹得好舒服,我和小伙伴的笑声都飞上了天!我们一边划船一边舔着冰淇淋,夏天的炎热仿佛一下子 就被"甜"跑啦。 读老师推荐的小说的时候,我尝到了又苦又咸的滋味。看到主人公一度被误认为是坏人,我的心都 揪紧了!我紧紧抓着书页,手心里全是汗,连呼吸都忘了。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倒,最后他找出了真正 的黑手。读小说时的感觉,就像自己也受到过挫折,真是又紧张又害怕。当看到主人公胜利的时候,我 不禁高兴地呐喊起来! 最难忘的是击剑馆里那股热辣辣的劲儿!暑假里,我几乎天天都 ...
历史的温度与力量:这场展览用134个封面再现抗战的民族记忆
新浪财经· 2025-08-06 14:04
展览概述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代封面(On the Covers):1931-1945》于8月3日开幕,展期至8月23日 [1][3][11] - 展览由复星艺术中心与上海孚宝文化传媒中心共同出品,集中呈现1931-1945年的134份珍贵期刊 [1] - 全国中小学生凭学生证可免费参观 [3] 展览内容 -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时代的集体焦虑:民族情绪显微镜"、"墨痕里的众志图谱:全民抗战的密网"、"救国的实业叙事:撸起袖子加油干"和"了不起的'淡定':纸间弦歌与字种长存" [5][6][8] - 第一部分展示1931-1937年民族危亡的担忧和呐喊,第二部分聚焦全面抗战的封面叙事 [6] - 第三部分展出钢铁、医药、畜牧业等实业领域期刊,第四部分展现文化艺术界的韧性与担当 [8] 展品特点 - 展品来自复旦大学杨震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实证教学 [1] - 期刊使用粗糙、易破的土纸甚至树皮纸印刷,多为铅印、油印、石印或手抄 [9] - 许多期刊已严重老化,但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 [9][12] 展览意义 - 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表示展览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 - 策展人希望通过细节呈现让观众感受历史温度并汲取力量 [5][3] - 展览注重拉近与年轻观众距离,后续将开展文化沙龙活动 [11]
“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8-06 00:40
活动概况 - "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于8月5日在韩城市启动 [1] - 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 其他7个沿黄省份网信办特别支持 [1] - 50余家国内外媒体平台参与 组成由主流媒体记者和留学生构成的采访团 [1] 活动内容 - 采访团将深入陕西5个县区(韩城市 合阳县 大荔县 潼关县 渭南高新区)进行行进式报道 [1] - 重点挖掘沿黄地区发展故事和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1] -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 多维度展现黄河陕西段"生态优先 产业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全景 [1] 配套项目发布 - 现场发布2025年陕西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项目 [2] - 10个精品项目涵盖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文化传承等主题 包括"AI陕联世界""西部经济新势能"等 [2] - 项目内容涉及传统村落保护 新兴产业培育 历史文明探索等领域 [2]
从免费参观到文创爆款
杭州日报· 2025-08-05 03:00
博物馆客流与运营趋势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7月客流达23.9万人次 周末志愿者讲解日均15场仍供不应求 [2] - 博物馆周末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 吸引学生群体错峰参观 部分游客停留超数小时 [2][3] - 夜间展厅、商店及工作人员全量开放 但客流量仍低于白天时段 [3] 游客行为与需求特征 - 学生群体偏好沉浸式、互动式逛馆体验 文史艺爱好者将"泡馆"列为旅游必选项 [3] - 年轻游客视博物馆为社交场所 通过文创产品分享实现情绪价值 [5] - 家长群体将博物馆作为暑期"遛娃"场所 看重文化熏陶与凉爽环境 [3][5]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浙博爆款棉花娃娃"青砚"众筹额超13万元 达初始目标3.9万元的3.3倍 成为平台销售冠军 [6] - 文创设计注重文物故事挖掘而非简单复制 结合现代科技与元素创意组合 [6] - 产品覆盖钥匙串、冰箱贴等日常小物件 单价约100元 设非遗手作互动区提供定制服务 [3][4] 城市博物馆经济生态 - 杭州拥有299家博物馆 2024年接待观众1364.4万人次 举办展览282个及社教活动6483场 [5] - 博物馆通过文创销售、收费互动项目及周边餐饮住宿形成经济链条 虽门票免费但带动消费 [5] - 细分垂直化趋势明显 如浙江省非遗馆主打"烟火气" 临平古海塘博物馆以6件藏品吸引打卡 [5] 博物馆功能转型 - 从单一文化展示发展为集看展、互动、消费、社交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生态系统 [7] - 通过产业融合带动旅游休闲消费 成为城市形象展示新窗口 [7] - 核心价值从"物的集合"转向"人的连接" 满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7]
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尊嘟假嘟""XSWL"等谐音梗、缩写梗随处可见,"媛""老六"等正常词语被贬义化,"梭哈"等游戏黑话 让人不知所云……不久前,针对互联网"黑话烂梗"泛滥势头,一些网络平台发布公告,明确整治平台上 的不规范用语现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黑话烂梗"等不规范表达,不仅侵蚀着语言本身的清晰度与美感,也会在不同群体间制造沟通壁垒,甚 至可能成为不良文化的载体。当低俗隐喻被包装成"玩梗",当消极价值观藏身于流行语,它们便会在轻 松戏谑的伪装下,悄悄侵蚀健康的文化土壤。因此,用规范的语言"好好说话",不仅有助于构筑清朗的 网络空间,对于人际沟通交流、社会各领域信息清晰传播、语言文化健康发展等也至关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反过来也塑造着思维方式。几年前的一场班会上,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讲到气球与蝴 蝶在风来时的区别。空心的气球随风飘走,有生命的蝴蝶则可以随风起舞。简单套用流行语,难免陷入 人云亦云的表达陷阱,长此以往,人也会像气球一样,丧失内在的定力与创造力。由此观之,守护语言 的规范与深度,也是在守护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精神世界的丰盈。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全社会人 人有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承载着 ...
广西开展形式多样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广西日报· 2025-08-04 02:29
与此同时,文化传承与亲子共育同步升温。兴安"童心向党"活动涵盖书画、国学课程;防城港家风 故事分享、玉林"八万玉工回家乡"、百色清廉家训书法、金秀瑶族织绣传承等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 暑期生活,更搭建起家庭温情互动的桥梁。(蒋予昕 唐婧) 研学活动中,进城务工子女探秘崇左边关,春蕾女童走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浦北县和平南县的孩 子们则在清廉文化与非遗研学中感悟传承。安全防护教育方面,梧州反诈沙龙互动授技,北海银海区帮 助未成年人认清毒品危害,贺州移民安置小区开展防溺水与交通安全综合教育,南丹县的"小小法官"夏 令营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法治力量。 暑假期间,南宁方特东盟神画景区内,10岁男孩李明宇正拉着快递员父亲的手,在吴哥窟造型建筑 前认真听讲解。这是南宁市第三届"关爱新业态劳动者——小候鸟东鹏研学"活动的一幕,在4天3晚的行 程里,30余名"小候鸟"与在邕打拼的父母团聚,在亲子互动中感受城市温度。 今年暑假,全区各级妇联联合司法、教育、文旅、民政等部门,以"少年儿童心向党 牵手护航伴成 长"为主题,组织妇联执委、"爱心妈妈"、检察官、公安民警、教师、大学生等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 多样的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为孩 ...
数字赋能,三秦文脉“火”起来
陕西日报· 2025-08-04 00:03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引入AI换装镜技术,0.3秒完成面部识别并生成16张古风写真,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1] - 街区推出"中华图志·上元长安"VR体验、"大唐居民身份证"交互系统等沉浸式项目,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一键穿越" [1] - 陕文投与华为共建文旅AI联合创新中心,开发影视级VR、XR大空间体验项目,如《帝国密码——秦始皇陵》XR试运营中 [1][4]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 - 陕西6部门2020年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沉浸式平台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坚方向 [1] - 陕文投与华为合作开发AI文旅垂直大模型,基于上亿条旅游数据提供深度智能服务,覆盖全国30省份 [5] - 全国旅游资源交易平台采用"S2B"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累计交易额突破40亿元 [5] 数字平台与智能服务 - "游陕西"APP服务点击量突破1.5亿次,成交订单超300万笔,实时展示景区人流、馆藏等数据 [6] - 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游客行为数据,生成98个特色榜单,AI定制"千人千面"行程 [6] - 整合全省955个文旅资源,服务400万用户,实现从5A景区到乡村书屋的全覆盖 [6] 案例与市场反响 - 《兵马俑出逃》AI创意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以数字技术展现古今交融 [2] - 西安芙蓉新天地数字娱乐综合体运用VR技术,让游客体验巴黎圣母院等全球场景 [4] - 游客通过平台推荐参与皮影戏等传统文化活动,提升互动体验 [6] 行业专家观点 - 文化产业数智化转型需以大数据、AI驱动全链条重组,激活文化资源价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