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钱长投
icon
搜索文档
华安基金:险资长周期考核明确,“长钱长投”迎制度突破
新浪基金· 2025-07-15 08:51
行情回顾 - 港股红利板块上周延续上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1.74%,跑赢恒生指数(0.93%)和恒生科技指数(0.62%)[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工业(+1.74%)和金融领涨,原材料业领跌[1] - 外资净流入港股扩大至10.23亿美元(前一周9.16亿美元),南向资金净流入264亿港元[1] 保险资金政策调整 - 财政部新规将保险资金考核周期调整为"当年度+3年+5年"组合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松绑长周期投资限制[1] - 国有大型险企需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A股,预计每年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2] - 险资偏好与红利板块(低波动/高股息)匹配度高,长债收益率低位背景下增量资金或倾向红利策略[2] 港股央企红利优势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5.86%(中证红利4.82%),PB 0.64,PE 6.96,估值优势显著[2] - 该指数全收益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23%,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18%[2] - 成分股中中远海控(1919 HK)股息率12.9%最高,中银航空租赁(2588 HK)周涨幅8.7%表现最佳[5] 产品信息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为首支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ETF,当前净值规模7.66亿元[3][4]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远海控(4.6%)、东方海外国际(4.4%)、新华保险(3.9%),工业板块占比最高[5] 市场展望 - 国内降息周期与经济弱复苏环境利好红利策略,央国企分红意愿强化[2] - 港股通央企红利因股息率优势和低估值具备较高配置价值[2]
长钱何以长投?资管掌门人如是说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18:29
政策推动与市场机遇 - 财政部印发通知完善保险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推动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6] -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保险资金长期入市 [6]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被寄予厚望 [6]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 -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本属性 寿险保单平均负债久期达10至15年 [8]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 可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8] - 国寿资产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超6.3万亿元 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4万亿元 [6] 保险资金入市实践 - 国寿资产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鸿鹄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9] - 鸿鹄基金按照"长钱长投"原则买入并长期持有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9] - 国寿资产已获批设立鸿鹄基金三期 持续推进长期投资试点 [9]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动态 - 光大理财含权产品规模占比超7% 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约600亿元 [19] - 光大理财推出"光盈+"多资产多策略品牌 丰富弹性策略产品体系 [22] - 浦银理财认为银行理财发力权益投资是大势所趋 但面临负债端期限偏短等挑战 [24] 行业生态优化建议 - 需培育价值投资土壤 改善上市公司分红均衡性和投资者结构 [11] - 建议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细化风险因子分类 适应长期投资需求 [15] - 应完善会计记账标准 减少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利润波动 [12] 投资能力提升方向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需从"控仓位"转向"选赛道" 优化投研框架 [13] - 银行理财需加强权益投研体系建设 提升行业研究深度和估值框架 [20] - 建议建立多维度跨周期考核体系 支持投资团队坚持基本面研究 [30]
10万亿元长钱来了!险资长周期考核再“松绑”
华夏时报· 2025-07-14 12:39
政策核心调整 - 财政部发布新规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保值增值率的三年及五年长周期考核权重合计提升至70% [2] - 新规是2023年引入三年期考核和2024年初要求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向A股等系列政策的延续 旨在引导险资长期稳健投资 [2] - 五年期考核权重从约50%提高到70% 显著弱化对短期财务收益的关注 支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3] 对保险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 投资决策流程更注重长期视角 提升战略性资产配置比重并强化投资组合稳定性 [4] - 权益类资产配置倾向长期价值与分红能力 高股息蓝筹股和基本面稳健的核心资产更受青睐 [4] - 持有周期显著延长 减少短期买卖操作 转向更长期和耐心的布局 [4][5] - 新规降低短期经营波动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客观评估经营结果和风险水平 [6] 保险资金配置现状与潜力 - 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接近33万亿元 实际投资A股比例仅约11% 距离25%监管上限有显著空间 [5] - 理论提升空间近10万亿元人民币 未来配置比例有望从11%稳步上升至15%或更高 [3][10] - 配置结构将从防御型为主逐步拓展至攻守兼备 [3] 市场环境与行业动力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 保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 [7] - 去年险资近40次举牌 对象集中于银行股等高股息和现金流稳定的优质资产 以构建抵御低利率周期的安全垫 [7] - 增配高股息股票和高质量权益资产是对冲利差损的必要选择 通过股息红利补充固定收益不足 [7] 政策协同与实施效果 - 新规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形成双轮驱动 从考核机制和政策指引协同引导险资成为市场稳定器 [9] - 考核机制优化有利于险资加大权益市场布局 提升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 [5] - 头部险企如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 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并践行金融央企责任 [6]
入市重点投向,长钱长投制度优化……多家险资巨头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7-14 05:52
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关注价值投资本质及长期稳健回报 [2][3] - 险资机构提出优化权益资产配置能力,强调长钱入市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相辅相成 [2][8] - 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新经济、高股息资产及出海机遇,把握结构性机会 [5][6] 价值投资策略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应回归价值投资本质,以合理价格买入资产并长期持有 [3] - 重点考察企业长期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ROE/ROIC/EBITDA/FCFF优于行业)、经营稳健性及股东回报能力 [4] - 通过深度挖掘"好生意"本质特征,实现最小资本投入获取最大回报 [3] 重点投资领域 - 科技成长板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顺应科技革命趋势 [5] - 传统产业:盈利稳定、估值合理、现金流优良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稳定回报 [5] - 出海机遇: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开启第二成长曲线,需关注美国贸易政策 [6] - 细分行业:医药创新药、高值耗材国产替代及全球价值链核心资产 [6][7] 全球产业链布局 - 国内制造业龙头在化工、机械、新能源车等领域已形成全球优势产业链 [6] - 国际视角下全球产业链重构,上游资源战略稀缺价值凸显,能源转型推动长期配置价值 [7] 政策建议 - 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完善IPO/再融资政策、退市机制、分红制度及投资者保护 [8] - 差异化资本计量:对5年以上股权投资给予优惠,区分交易性与战略性投资 [9] - 放宽衍生品限制:允许套期保值类衍生品使用,建立额度管理制度 [9]
长周期考核,化解长投顾虑!险资渐成“托底”主力军!
搜狐财经· 2025-07-14 01:48
政策导向与考核机制 - 财政部推动保险资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权重提升至70% [1] - 相比一年多前50%的三年考核权重,此次政策进一步延长周期并提高权重 [1] - 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向A股,配套政策逐步到位 [1] 险资投资行为变化 - 长周期考核降低险资对短期业绩波动的焦虑,促使长期投资增加,收益曲线更平滑 [2] - 去年以来险资举牌近40次,被举牌标的多为高股息银行股等 [3] - 举牌行为既是响应监管号召,也是应对低利率环境和利差损风险的市场理性选择 [3]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 - 低利率环境持续深化,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 [3] - 险资通过高股息标的的长期现金流配置,以时间换空间应对资产荒 [3] - 中长期资金入市底层逻辑包括低利率、科技金融等政策导向 [4]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险资作为"长钱"代表,具有规模优势和久期优势,跨周期能力突出 [1] - 长期投资理念将逐步改变A股市场"快进快出"的文化 [4] - 险资强化长期机构投资者角色,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引导理性投资 [4] 战略意义与挑战 - "长钱长投"需同时服务国家战略、获取回报并改变市场文化 [5] - 险资有望为资本市场和科创市场注入长期资金基因 [5] - 长期投资需承担周期风险,但不应对长期主义因噎废食 [4]
中证报头版:险资锚定“长钱长投”入市路线图
快讯· 2025-07-13 22:41
中证报头版:险资锚定"长钱长投"入市路线图 中证报头版文章指出,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协同用力,保险资金加速向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 靠拢。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险资在自身配置需求增大和长线资金入市政策鼓励下,与资本 市场的"双向奔赴"正在加速展开。业内人士认为,以"长钱长投"为核心,险资入市增量政策不断推出, 聚焦扩规模、拓渠道、优考核,助力险资构筑优质核心资产新底仓,夯实保险机构穿越周期的坚实基 础。同时,险资以更加稳健的权益资产布局,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丰富了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长效活 水。 ...
险资锚定“长钱长投”入市路线图
中国证券报· 2025-07-13 20:52
政策推动险资长期投资 - 政策持续协同推动险资向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靠拢,超20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持续推进 [1]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周期延长至3年和5年,权重分别为50%和20% [1]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简化档位标准 [2] 险资权益配置需求提升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更加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需突破固收类资产局限寻求增长点 [3] - 中国人寿表示新政策有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与负债更匹配 [2] - 泰康资产强调必须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以适应新形势 [3] 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成立规模225亿元,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总获批规模400亿元 [3] -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已获批三批,总规模超2000亿元,以私募证券基金形式投资二级市场股票 [3] - 多家险资机构参与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包括泰康稳行、阳光恒益、太保致远、恒毅持盈等 [4] 险资权益投资方向 - 鸿鹄基金投资集中于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4] - 中国人寿强调投资并长期持有治理良好、经营稳健、股息稳定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 [5] - 长期投资试点追求基金资产中长期稳健增值,适应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投资诉求 [5]
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险资“长钱长投”打开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07-13 19:46
险资入市动态 - 截至7月11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达19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4次[1][2] -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新增规模1720亿元多只基金陆续创设[1][4]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已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2] - 阳光保险附属公司阳光资管获批设立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 - 部分中小险企正在申请第三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格[3] 政策支持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预计规模超千亿元[4] - 一季度末产寿险公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4.47万亿元[4]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5%预计拓宽配置上限近5000亿元[5]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险资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释放更多资金用于股票投资[5]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机制为"5年周期+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6] 行业影响与建议 - 偿付能力充足率随权益持仓增加而动态衰减部分险企对增配权益持审慎态度[7] - 建议优化偿付能力计量标准包括提升长期业务未来盈余计入核心资本比例等[7] - 建议对高股息蓝筹股科创板等单独设置更低风险因子优化资本占用[7] - 建议扩大权益法核算试点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豁免短期波动计量[7] - 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与负债匹配[8]
每经热评︱险资长期考核指标落地 “长钱长投”培育更多耐心资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3 12:57
政策调整内容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 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由"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 50%和20% [1] - 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从"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 权重同样为30% 50%和20% [1] - 新考核要求自2025年度实施 届时3年和5年长期指标权重合计达70% 一年期短期指标仅占30% [1] 考核机制影响 - 投资考量将以3年作为最小周期 因3年周期指标权重最高达50% 且能为5年考核奠定基础 [2] - 年末抱团高位股 扎堆热门赛道等短期行为有望减少 [2] - 被考核对象有动力降低收益波动率 将长期目标分解到每年 避免最后一年"冲刺"模式 [2] - 采用复利机制设计 例如5年每年10%收益最终考核收益率为10% 而前4年零收益最后一年61%收益仅获2%考核收益率 [2] 保险资金运用前景 - 保险资金入市障碍正被破除 包括资金运用范围 权益投资比例 资本占用等限制 [3] - 保险公司需从权益市场寻找优质长期资产 因传统债券 存款等大类资产收益率处于低位 [3] -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可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 促进健康发展 [3] - 2023年10月调整后 2024年上半年险资已39次举牌A股和港股 形成"小高潮" [3]
入市重点投向,长钱长投制度优化……多家险资巨头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7-13 06:58
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关注价值投资本质及长期收益 [2][3] - 险资机构强调优化权益资产配置能力,推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2][12] - 中长期资金入市需完善制度环境与激励机制,包括政策端、市场端、机构端协同 [11][12] 价值投资策略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应回归价值投资本质,以合理价格买入资产,长期持有获取增值 [3][4] - 投资标的选择标准包括企业长期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ROE、ROIC等优于行业)、经营稳健性及股东回报能力 [5] - 保险资金与价值投资的长期性、安全边际、基本面分析天然契合,注重挖掘"好生意"本质 [4] 重点投资领域 -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成长板块(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是长期布局方向 [6] - 高股息低波红利资产及传统产业中盈利稳定、估值合理的优质企业 [6] - 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带来的第二成长曲线机遇,需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影响 [7] - 医药领域创新药、高值耗材国产替代及全球价值链核心资产(如化工、新能源车产业链龙头) [7][8][9] 政策与机制建议 - 优化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分层体系、IPO/再融资节奏、退市机制及分红激励 [11] - 差异化资本计量:对长期股权投资(如超5年)给予资本优惠,区分交易性与战略性投资 [12] - 放宽衍生品投资限制:允许套期保值类衍生品使用,建立额度管理制度 [12] - 调整会计记账标准与风险因子:优化高股息股票、REITs等资产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