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为追星女孩保驾护航,能做成一门赚钱的生意吗?
36氪· 2025-06-03 12:09
演唱会+旅游产品市场分析 - 旅行社推出BLACKPINK演唱会+沉浸式追星旅游产品 人均8980元人民币 包含往返交通 酒店 接送机及演唱会门票[1][3] - 同类自由行产品两人总花费约11000元 若自行抢购最前排门票则需14000元左右 旅行社产品性价比更高[3][5] - 该产品咨询量很大 反映出年轻人对省心追星服务的强烈需求[6][7] 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 旅行社将门票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30%-35% 主要利润来自提前控团队机票 酒店及用车服务[16] - 部分门票资源来自韩国旅游局 演艺机构及地接社合作 非黄牛渠道[16] - 行业转向"旅游+X"模式 如K-POP演唱会 足球观赛 电竞比赛等主题产品更受年轻人青睐[7][18] 目的地经济带动效应 - 演唱会消费对当地经济拉动比达1:4.8 即100元门票带动480元周边消费[17] - 澳门演唱会观众人均消费达五六千澳门元 远超普通游客的3100澳门元[17] - 青岛等城市推出门票联动景点优惠 打造"演唱会之都"概念以刺激文旅消费[1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人更愿为情绪价值付费 对奢侈品消费祛魅 但愿为悦己产品买单[7][8] - 粉丝接受"先抢票后维权"模式 反映演出市场供需失衡现状[14] - 消费者拒绝被当"提款机" 对OTA捆绑销售高价酒店行为强烈不满[12][13] 行业竞争格局 - 演艺公司直接销售"贵妇票"套餐 包含门票+酒店+周边 价格约1万人民币[10][11] - 大型OTA凭借资源优势占据市场 但中小旅行社可通过细分主题产品突围[18] - 行业需转向反向定制模式 根据前端需求打包服务而非传统产品逻辑[18][19]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前五月南宁演唱会拉动经济增长超16亿元
广西日报· 2025-05-31 02:11
演唱会经济效应 - 刀郎演唱会在南宁吸引观众约4.76万人次,拉动经济增长近1亿元 [1] - 1至5月南宁举办8场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接待观众约24.05万人次,拉动经济增长约16.43亿元 [1] - 南宁市通过创新举措和精细化服务管理推动演唱会经济,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带体"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文化推广策略 - 南宁演唱会融入在地文化,如刀郎演唱会上献唱广西民歌、伴唱身着民族服装 [2] - 嘉年华活动设置漂流夜市,涵盖旅行社、餐饮、宾馆、景区、文创、非遗美食等商家,展示本地特色文化 [2] - 活动现场免费发放包含广西特色商品、手绘地图、美食兑换券等在内的文旅宠粉大礼包 [2] 粉丝互动与体验优化 - 设置南宁文旅老友音乐季打卡点,开设5个群众舞台、3个老友互动现场,为未购票歌迷提供展示平台 [2] - 推出48项宠粉措施覆盖景区、餐饮、商超、公共交通等消费场景,强化"演唱会+"聚集效应 [1] - 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实现城市与粉丝的"双向奔赴" [2]
110万人次“鸟巢”观演!大型演唱会点燃京城文旅消费热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06:42
演唱会经济规模 - 2025年"鸟巢"演出季已吸引近110万人次观演,其中凤凰传奇三场演唱会吸引超19万人次 [1][3][7] - 2024年"鸟巢"共上演39场大型演唱会,观演人数超21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贡献全市超六成演唱会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 [15] - 2025年"鸟巢"将举办50多场演唱会,预计到场观众达280万人次 [15] - 2024年全国大型演唱会票房破260亿,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 [15] 商业溢出效应 - 演唱会带动"鸟巢"周边消费激增30%,国际商品体验馆、夏日美食广场和中华老字号体验馆客流量同比常态增长50%,营业额增长30% [1][11][12] - 奥园city街开街后吸引超5万游客打卡,汇集40多家文创和餐饮店铺 [11] - 月色码头商业区餐饮消费较平日增长近3成,精酿酒吧座无虚席 [13][15] 奥运场馆商业化 - "鸟巢"构建包含酒店住宿、餐饮购物、明星文创、彩妆服务等多元文化消费场景的演唱会商业生态 [15] - 场馆周边形成从奥运商品纪念店到国际商品馆,从美食广场到奥运街区的完整商业体系 [1][5][9] - 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方案展示出商文旅融合消费的强势助推效果 [1][15] 消费者行为特征 -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歌迷平均提前3小时到场进行周边消费 [3][9] - 消费者在观演同时打卡奥运场馆,购买限定商品(如28元无限续杯的鸟巢限定水杯)形成复合体验 [3][5] - 外场未购票游客通过市集消费(如15-20元的编发服务)参与演唱会氛围 [7][9]
鸟巢放歌引爆双奥场馆新热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6 21:47
演唱会经济效应 - 凤凰传奇连续三场鸟巢演唱会吸引近19万观众 今年以来多位歌手在鸟巢开唱总观演客流接近110万人次 [1] - 演唱会带动场馆周边消费增长约三成 其中奥园city街开街后吸引超5万游客打卡 [4] - 国际商品体验馆 夏日美食广场和中华老字号体验馆客流量同比常态增长50% 营业额增长30% [4] 场馆周边商业活力 - 演唱会市集包含纪念票打印 应援物品售卖和化妆编发等服务 成为观众热门打卡点 [3] - 奥林匹克中心区新增国际商品体验馆 夏日美食广场和中华老字号体验馆 形成多元化消费场景 [3] - 月色码头精酿酒吧受演唱会经济带动 餐饮消费额较平日增长近3成 3家酒吧经常满座 [4] 鸟巢演出规模与规划 - 2024年鸟巢举办39场大型演唱会 观众超216万人次 贡献全市超六成演唱会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 [5] - 2025年鸟巢将举办50多场演唱会 场馆档期已排满 预计到场观众达280万人次 [5] - 鸟巢作为双奥场馆 未来将发力大型赛演 全民健身和旅游休闲服务 推动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 [5] 文旅消费新趋势 -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 粉丝经济带动周边商业辐射效应 [3] - 外地歌迷专程提前到场 结合演唱会与奥运场馆打卡 形成复合型消费体验 [1][3]
建设“国际演艺之都”:海口的演唱会经济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2:53
演唱会经济对海口文旅的拉动效应 - 2025年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11.54万人次观众 带动文旅总收入6.55亿元 其中场外聚集4.53万人次 95%来自岛外 [2][3] - 2023年周杰伦演唱会吸引15.46万人次游客 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 其中住宿收入1.34亿元 餐饮收入0.72亿元 购物收入3.22亿元 [4] - 2024年坎耶·维斯特试听会吸引8万人次观众 带动旅游消费7.3亿元 首场岛外购票占比达96.5% [4] 演唱会经济的杠杆与长尾效应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达1:4.8 即每1元门票带动4.8元周边消费 [3]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观众占海口"五一"游客总数10.82% 贡献假期44.8%旅游收入 [3] - 刀郎演唱会期间海口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12.5% 岛外购票歌迷占比75% [4] 城市协同与宠粉服务实践 - 海口公交开通多条免费专线 加大常规公交发班密度 动态调度出租运力保障交通 [5] - 五源河体育场外设"宠粉不散场"福利站 歌迷打卡上传社交平台获赠礼品 [5] - 海口旅文局在机场设刀郎歌迷服务台 同期举办免费城市宠粉音乐会 [5] 文旅资源联动与政策支持 - 海口推出"演唱会附近酒店优选""热门景点打卡路线"等特色服务 持票可兑换文创雪糕等纪念品 [6] - 海南省提出重点支持海口打造"国际演艺之都" 给予大型演唱会最高300万元奖励 [6][8] - 海南实施59国入境免签政策 对进口娱乐设备免征关税 降低演出方成本 [7] 国际对标与审批优化 - 新加坡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吸引30万粉丝 40%来自海外 带来超4亿美元旅游收入 [7] - 海口推行大型演出审批"一件事"机制 实现一网通办 提升审批效率 [8] - 2025年1-3月海口接待游客893.14万人次 同比增长7.92% 旅游总收入145.53亿元 同比增长5.18% [8]
透视深圳11区经济一季报:服务业加速上升,文旅拉动消费增长|“数”读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12:36
深圳各区一季度经济表现 - 南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43.18亿元,增速5%,占深圳全市比重超三分之一[1][3] - 福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336.68亿元,增速7.6%,增速与龙华区并列全市第一[1][4] - 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6.5%、7.6%、7.4%,均超全市平均增速6%[1][4] 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 - 南山区集聚腾讯、中兴通讯等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互联网和软件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近1500家,占深圳全市超六成[3] - 福田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17.9%,互联网服务业增长28.5%,较去年提升7.2个百分点[4] - 龙华区通过引入第四范式、恒丰银行等企业发力金融与软件信息服务业[5] 消费市场新趋势 - 文旅消费表现突出:大鹏新区社消零增速20.1%居首,盐田区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9.8%/17.5%[6] - 升级类消费拉动显著:福田区家电/文化办公用品/新能源车零售额分别增长36.3%/50.3%/11.4%,光明区汽车零售额增长96%[7] - 首发经济活跃:深圳一季度引入首店79家,南山区(24家)、福田区(21家)、宝安区(20家)领跑[8][10] 重点企业动态 - 华为、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在深圳首发新品,包括华为畅享70X、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Model Y焕新版[10] - 全球快时尚巨头ZARA在华南首家新概念店落户前海壹方城,面积超2300平方米[10] - 稳健医疗计划将全棉时代业务全部迁回龙华区[5]
全国每月超1000场演唱会,一场演出“激活”一座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1:09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已举办超过5700场次演唱会,平均每月超1000场,观演人数达781.7万人次,票房54.51亿元,占全部演出票房的74.9% [6][8] - 演唱会场均观演人次1380人,场均票房96.2万元,显著高于音乐节的场均602人次和20.5万元票房 [9][10] - 五一假期期间,仅大麦网统计的63场演唱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举办 [5] 演唱会溢价与消费带动效应 - 谢霆锋香港演唱会二手票溢价至17万元/张,孙燕姿北京站480元票面门票二手价涨至1600元,深圳站溢价近6倍达2800元 [1] - 行业采用"1:4.8"公式衡量经济带动效应,即1元门票消费可拉动周边4.8元消费 [1] - 许嵩深圳演唱会带动大运天地商业体客流量达78.94万人次,成为区域商圈榜首 [19] 城市竞争与场馆运营 - 新加坡斥资数千万美元独家承办泰勒·斯威夫特东南亚巡演,预计创收3.5亿-5亿新加坡元 [4] - 深圳2024年已举办21场大型演唱会,7月初前还将有10位歌手开唱,场馆利用率显著提升 [10][14] - 体育场馆通过演唱会激活赛后价值,如深圳大运中心(6万座)、春茧体育馆(1.3万座)等年均承办超30场演艺活动 [14][15] 跨城观演与文旅融合 - 41.5%跨城观众在演出地停留2天,37%停留3天及以上,30.2%会进行旅游消费 [17] - 刀郎深圳演唱会观众中75%为非本地人群,其中75%来自省外 [17] - 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场馆周边配套商业体(如3.8万㎡地下综合体)直接受益于演出客流 [19][20] 受众结构与消费特征 - 年轻观众占比突出,但中老年群体对经典歌手(周华健、张学友等)接受度较高,票价敏感线普遍设在500元以下 [7][8] - 社交媒体显示"带父母看首场演唱会"成为新趋势,凤凰传奇、刀郎等艺人吸引多代际观众 [8] - 韩国男团等国际演出催生跨国购票行为,需通过日韩等地渠道获取购票资格 [7]
抠门的年轻人,为什么在演唱会上一掷千金
凤凰网· 2025-05-12 01:49
音乐节经济效应 - 大湾区超级草莓音乐节吸引8万名乐迷 带动东莞相关行业消费2 8亿元 人均消费达3500元 显著高于全国五一假期人均574元的水平[2][3] - 音乐节期间东莞虎门美思威尔顿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70% 虎门镇商圈消费同比增加35%[2][7] - 周杰伦海口演唱会4天吸引15 46万人次 拉动旅游收入近10亿元 显示演唱会对区域消费的强拉动能力[7] 消费行为特征 - 音乐节消费呈现"悦己消费"特征 年轻人为精神文化体验愿意高额支出 有粉丝五一期间跨城追星4场花费超2万元[8][11] - 此类消费具有积蓄释放特性 粉丝会为短期高消费提前缩减日常开支 形成消费需求的周期性波动[8] 行业运营模式 - 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采用多舞台重体验设计 3天54组艺人参演 涵盖国际组合与大湾区本土明星 强化吸引力[6] - 地方政府深度联动文旅资源 围绕音乐节推出180多项配套活动 形成"音乐+文旅"的复合消费场景[7] 区域经济优势 - 东莞依托珠三角区位优势 周边香港广州深圳等高消费力城市人群便捷抵达 叠加本地制造业年轻人口基础 形成独特客源优势[4] - 全国五一期间超30场音乐会覆盖一二线城市 63场演唱会吸引数万跨城观众 显示文旅消费向事件驱动型转变[8] 经济理论映射 - 音乐经济验证效用理论 服务型消费通过满足主观心理需求创造经济价值 比物质生产更直接触发消费意愿[12] - 文旅消费的短期爆发性增长表明 刺激政策需聚焦人的即时体验满足 才能形成"努力工作-消费满足"的正向循环[12]
中场、老虎机恢复强于行业,流水回落或反映增长放缓
华泰证券· 2025-05-11 07:30
证券研究报告 银河娱乐 (27 HK) 中场、老虎机恢复强于行业,流水回 落或反映增长放缓 | 华泰研究 | | 季报点评 | | --- | --- | --- | | 2025 年 5 月 | 09 日│中国香港 | 博彩 | 澳门今年首季博彩收入每月平均不到 200 亿澳门元(对比此前政府财政预 算中全年 2400 亿澳门元的预测)。我们维持银河盈利预测,25-27 年博彩毛 收入 452/501/553 亿港元,25-27 年 EBITDA 147/154/170 亿港元。维持目 标价 39.5 港元和 25E 10.8x EV/EBITDA。我们虽看好嘉佩乐开业带来的客 流效应,但随着金沙改造完成,银河后续表现仍有待观察,维持"增持"。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测算存在误差,海外博彩市场竞争加剧。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 会计年度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港币百万) | 35,684 | 43,432 | 46,615 | 51,414 | 56,6 ...
太疯狂!秒空,售罄!炒至上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04:12
演唱会市场热度 - 孙燕姿演唱会将在深圳、北京、重庆、南京四站举行,形成跨城观演趋势 [2] - 北京鸟巢连开两场演唱会门票秒空,显示强大市场号召力 [3] - 二手市场门票溢价显著:680元票面炒至3833元/张,1680元票面超7000元/张,480元票卖到两千元起步 [7][8] 演唱会经济效应 - 华晨宇佛山演唱会3天吸引十余万歌迷,跨省观众占比57.7%,带动6.8亿元文旅商贸消费 [8][9][12] - 演唱会配套活动丰富:派发3吨炒饭、设置艺术装置吸引打卡 [10] - 千灯湖片区酒店一房难求,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营业额大幅增长 [12] 城市演唱会经济数据 - 2024年举办演唱会场数:上海281场、成都176场、广州159场、杭州107场 [14] - 典型演唱会带动消费案例:周杰伦杭州站13亿元、海口站9.76亿元、长沙站5.18亿元;邓紫棋呼和浩特站3.43亿元;东莞草莓音乐节7天45亿元 [14] - 研究显示每1元门票花费可带动4.8元周边消费 [14] 行业趋势分析 - "为看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人旅行新方式,形成"早点来、晚点走"的消费溢出效应 [2][13] - 演唱会经济核心驱动力来自"体验经济"和"情绪价值",19-29岁是主力消费群体 [9][13] - 行业正探索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成为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