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服贸会对全球融合发展贡献显著——访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戴二彪
搜狐财经· 2025-09-11 05:00
戴二彪说,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将带来服务业革命,期待本届服贸会能展示人工智能应用给服务业带来 的效率革命和内容革命,在巩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同时,有效拓展新的服贸领域。 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0日在北京开幕。日本亚洲成长研究 所所长戴二彪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服贸会近年突出展示中国在数字服务、人工智能、金融 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贡献显著。 安徽省是今年服贸会主宾省。戴二彪说,该省不仅拥有黄山、徽州古城、徽派建筑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 源,也汇聚了量子通信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届服贸会推介安徽为中国产业升级与服务贸易的代表 省份,对于国内外的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产生示范作用。 戴二彪说,服贸会搭建了政策发布、信息交流、成果展示、项目对接的国际平台,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 发展。除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国外,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 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也积极参与服贸会。"可以说,服贸 会搭建了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国际平台。" 新 ...
访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双边贸易繁荣 服务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9-11 04:39
澳大利亚参展规模与亮点 -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参展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创服贸会历届主宾国新纪录[1] - 展馆涵盖高等教育顶尖学府、金融服务机构(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旅游业以及食品、保健营养品、葡萄酒等多元行业领域[4] - 澳大利亚首次以如此规模和规格在中国国家级贸易盛会担任主宾国角色[4] 中澳贸易关系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1] -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十周年 双边贸易规模显著增长[12] 合作机遇与重点领域 - 双向服务贸易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现场签署15份谅解备忘录及多项商业安排[3][6] - 医疗科研与技术商业化是深化合作重点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佩里·马歇尔教授参会体现合作实践[9] - 可再生能源、绿色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农业科技成为新兴合作方向[8] - 科技服务企业(如澳洲会计师公会、澳大利亚第二大科技公司Atlassian)通过中方协作实现蓬勃发展[9] 企业合作策略与需求 - 企业需亲临现场开展调研、建立人脉以把握区域机遇和评估风险[8] - 政府关注现有协定框架下服务贸易新机遇 重点倾听企业真实需求[12] - 企业创新活力与商业模式探索是推动共赢发展的根本动力[10] 自贸协定实施展望 - 协定搭建制度平台并确立贸易规则 开辟市场机遇[12] - 服务贸易因无形特性成为未来重点谈判领域 需共同把握企业需求机遇[12] - 政府将在评估现有成就基础上启动磋商进程 精准把握企业发展需求[13]
组图:各国展品共绘服贸画卷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1 03:30
【1】 【2】 【3】 【4】 【5】 【6】 【7】 【8】 马里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展区工作人员正在教游客表演非洲鼓。人民网记者 贾文婷摄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高文潇、贾文婷、李泽)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 办。本次服贸会有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其中澳大利亚为本次服贸会主宾国。 在展会现场,各国展区各具特色,精心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展品,成为连接不同地域文化与游客的生动纽带。 各展区工作人员化身"文化与展品的代言人",用生动的讲解向驻足的游客介绍展品的起源与价值。 ...
奏响服务贸易金融强音 中国银行再赴“服贸之约”
金融时报· 2025-09-11 02:19
服贸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 展会主题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体现国际经贸合作新机遇[1] - 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 规模迈上万亿美元新台阶 旅行服务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达10802.9亿元 同比增长12.3% 其中出口增速达68.7%[1][7] 中国银行参与情况 - 公司连续五年担任服贸会银行业独家全球合作伙伴 深度参与境内外招商路演及双场馆布展[1] - 展会期间举办国家主题日"悉尼日" 离境退税异地互认发布 中银国际"赴港上市"沙龙等十余项重点活动[2] - 展台以"数智领航 全球服务"为主题 设置数字人民币大道 展示全球机构布局和一带一路金融成果[3][5] 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 公司依托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 在国际贸易结算 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4] - 2025年发布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和贸易便利化服务方案 优化金融供给创新服务模式[4] - 支持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包括秘鲁钱凯港和乌兹别克斯坦1GW风电项目[5]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公司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拓展跨境贸易结算投资场景 创新多元化跨境使用生态[5] - 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 展会推出海运费支付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中银智链保等创新产品[5] 外籍人士服务创新 - 针对外籍人士支付不便问题 推出融合通信 支付 交通的"幂方卡" 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8] - 开发"来华通"APP支持7种语言 覆盖地图导航 翻译 美食等生活场景[8] - 首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模式 在京津实现跨省互认 服贸会现场提供一站式退税服务[8][9] 北京地区业务发展 - 北京分行支持"两区"建设 与海关推出AEO企业联合激励 落地跨境资金池3.0等十余项创新[10] - 参与全球首个无纸贸易实单合作项目 有效防范单据欺诈和丢失风险[11] - 搭建全国首个离岸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 整合物流报关数据提升审核效率[11]
上海城市形象展区亮相服贸会
解放日报· 2025-09-11 01:48
驻京记者 余晨扬 张煜 展台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上海市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规模屡创新 高。2025年上半年,实现服务进出口1241.3亿美元,同比增长5.5%;数字服务进出口550.2亿美元,同 比增长1.3%,贸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各省市首位。下一步,上海将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示范区和国 家数字贸易示范区,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全力打造深度链接全球的数字贸易国际枢 纽港和服务贸易全球枢纽节点。 昨天上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幕。上海城市形象展区以"贸易汇聚世 界 数字链接未来"为主题,现身省区市及港澳台展。 上海城市形象展区分为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产品贸易、数据贸易和数字订购贸易5 个板块,全方位展示上海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全面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开放、创新的生动实践。 ...
深圳三大领域出口退税增速明显
据悉,今年以来,深圳市税务局持续优化出口退税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升级打造出口退税智能审核模 式,全面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办理,依托全市出口企业退税数据模型精准推送个性化政策指引,确保 企业合规享受税收优惠,全力支持深圳外贸企业纾困解难,为稳定深圳外贸基本盘提供了有力税收支 撑。(记者林建荣通讯员李绍红沈舒琦)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深圳市纳税人累计办理出口退税801.2亿元, 同比增长20.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以新兴市场、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三大领域 退税合计同比增速超50%,展现出愈发广阔的成长空间,成为驱动深圳外贸结构优化和规模跃升的关键 引擎。 从新兴业态看,跨境电商增长活力显著增强。今年前7个月,深圳跨境电商出口退税企业达469户,增长 1.3倍,跨境电商退税同比增长224.3%,逐步成为出口增长的新支点。从出口地区看,新兴市场潜在动 能不断激发。在区域产业链重构与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深化的双重驱动下,出口东盟退税增长39.2%,支 撑力度进一步提升,其中,电脑零配件、汽车零配件、电子元件等中间品成为推动新兴市场增长的关键 增量品类,分别增长121.8% ...
抓住机遇 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感言)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服务贸易政策导向 -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1] - 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1] 服务贸易定义与分类 - 服务贸易划分为4种模式:跨境交付(如金融服务) 境外消费(如出国旅游) 商业存在(如境外设企) 自然人流动(如专家讲学)[1] - 服务贸易细分为十二大门类 前6类(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电信计算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称为知识密集型或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1] 行业发展成就 - 规模从1982年47亿美元扩大到2024年突破万亿美元 增长超200倍 跃居世界第二[2] - 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快速提升 数字文化服务异军突起[2] - 与全球200多个经济体保持服务贸易往来[2] 发展挑战 - 产业基础、贸易结构、经营主体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2] - 政策体系需完善 国际话语权待加强[2] - 全球产供链重塑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增强[2] 战略方向 - 将产业、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贸易发展动能[3] - 打破"重货物轻服务"路径依赖 推进制度设计、开放水平、监管创新系统性改革[3] - 扩大优质服务进口 提高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 培育外贸新动能[3]
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3
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 上半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 服务出口1.7万亿元增长15% [1] - 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出口比重达11.5% 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1] - 运输服务、旅行服务等传统领域稳定发挥 知识密集型服务等新兴领域贡献显著 [1] 创新驱动与展会特色 - 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 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 [2] - 展会聚焦五大特色:国际参与、科技赋能、权威发布、服务品牌和互动体验 [2] - 重点展示新技术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及产品附加服务 提供创新发展新路径 [2] 政策支持与开放环境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即将出台财税、金融、便利化等促进服务出口措施 [2] - 制造大国与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为服务贸易提供基础支撑 带动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需求 [2] - 与多国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推进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2] 未来发展重点 - 加快培育数字服务贸易和"人工智能+服务贸易"新业态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3] - 利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特色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 [3] - 通过平台制度创新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与发展能级 [3]
“他们非常清楚中国所代表的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9-10 18:11
证券时报记者秦燕玲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从货物贸易大国到服务贸易大国,除了开放大门的政策 定力,发展机遇更源自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根基。 "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像我们这种科技公司想找一些定制化的硬件设备,集成出一套新项目、 新系统,是非常方便的。"刘宪章所在的北京瑞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就开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 进行赛事智能数据统计与分析、鹰眼裁判等产品服务开发。最近两三年,整个体育科技领域迎来爆发 期,无论是日常训练、赛事转播还是竞赛,"黑科技"不断涌现,有的已能与国际领先的服务提供商比 肩。后发者如何奋起直追?除了持之以恒的科技研发投入,更重要的仍是国内全产业链条的托举,因为 有足够丰富多样的硬件制造商,才能让技术研究真正转化为可落地的具体产品服务。 机遇与合作是重大展会平台的永恒主题,服贸会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展示窗口,在这里,期待有更多潜 在机遇通过互信交往成为互惠合作。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今年澳大利亚有50多家机构和企业参展,之所以参加,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中国所代表的机遇。"澳大 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2025年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通过视频致辞。作为本届服贸会的主 ...
主宾省安徽 4年跃升159亿 “科技+文化”驱动服贸
北京商报· 2025-09-10 17:46
服务贸易规模与增长 - 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从2020年333.7亿元跃升至2024年492.7亿元 年均增长10.2% [1][3]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达306.4亿元 同比增长34.4% 增幅居全国第3位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4个百分点 [3] - 实际对外投资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9.2% 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总量居全国第8位 中部首位 增速居长三角首位 [9] 贸易结构优化与数字贸易 - 数字交付贸易进出口额达123.7亿元 占服务贸易总额40.4% 同比增长32.8%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 [3] - 重点领域包括保险、金融、个人文化娱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 [3] - 构建以合肥市为核心的高能级开放体系 推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质增效 [3] 文化贸易发展 - 33家企业和3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 企业数位居全国第3 长三角第2 中部第1 [6] - 通过游戏载体传播中国文化 代表作品包括《叫我大掌柜》《斗罗大陆:猎魂世界》等 [6] - 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突破7亿人次 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要引擎 [7] 平台建设与制度创新 - 合肥市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15位 进出口增幅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 [4] - 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3项在全国推广 [10] - 合肥、芜湖国家级经开区入选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 数量居全国第3 中西部第1 [10] 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免申即享"惠企模式 187.9亿元资金直达4.1万家企业 [8] - 上线36个服务场景 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4% 99.3%依申请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8] - 安徽省政府在2024年度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7 其中营商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3 [10] 对外开放与项目落地 - 成功引进蔚来总部及研发中心、大众安徽、比亚迪等重点项目 [9] - 设立33个境外商务服务网点 举办"工程+""金融+"等专题活动助力产业出海 [9] - 举办13场"海客圆桌会"深化国际产业对接 包括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