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悬崖书店、天坑音乐节成文旅“新宠” 景点“新”魅力燃动消费“热引擎”
央视网· 2025-09-05 07:14
景区特色项目 - 悬崖书店建在326米深天坑的悬崖峭壁上 提供悬崖咖啡和观景体验 成为游客中途落脚点[1][3][8] - 天坑大剧场设有800多平方米互动舞台 环形岩壁形成天然混响空间 近期举办音乐节吸引近3000名观众[7] - 景区栈道全长1600余米 书店位于栈道中途 可俯瞰300多米深天坑全景[1][8] 自然景观特征 - 棉花天坑深度326米 宽度305米 三面被茂密植被覆盖 一面为陡直峭壁[3][5] - 悬崖书店镶嵌于岩壁之中 夜晚灯光亮起时呈现悬浮视觉效果[1][5] - 景区周边为层叠山峦环绕 岩壁在灯光下投射立体纹理 形成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沉浸式体验[3][8]
科股早知道:文旅消费持续活跃,随着旺季来临市场热度有望延续热度
搜狐财经· 2025-09-05 02:22
文旅消费市场 - 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民航与铁路运输数据显著增长 显示强劲出行复苏势头 [1] - 暑期文旅消费持续活跃 避暑游和中高端住宿需求提升 首乘旅客群体扩大成为消费升级新亮点 [1] -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推动旅客出行计划提前 出境游和错峰出行意愿增强 旅游市场热度有望延续 [1] - 国庆假期长达8天催热出境游 热门国家酒店预订量同比翻倍增长 中国游客已预订全球599个城市机票 [1] - 文旅在引领消费、促进消费和优化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1] 折叠屏手机行业 - 苹果大幅上调折叠屏iPhone出货预期 2026年提升至800-1000万台 2027年提升至2000-2500万台 [2] - 此前预估2026年为600-800万台 2027年为1000-1500万台 显示公司对新产品热度期望殷切 [2]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1780万台 预计2027年增长至7000万台 2024-27年复合增长率达57.8% [2] - 折叠屏手机正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是消费电子创新重要方向 [2] - 苹果加速入局有望带动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 并引领产业链创新升级 重点关注UTG盖板、铰链等核心环节及液态金属、3D打印等新工艺 [2]
文旅消费持续活跃,随着旺季来临市场热度有望延续热度-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0: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民航与铁路运输数据显著增长 展现出强劲出行复苏势头[1] - 暑期文旅消费持续活跃 避暑游和中高端住宿需求提升[1] - "首乘"旅客群体扩大成为消费升级新亮点[1] 市场趋势变化 -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使旅客出行计划提前 出境游及错峰出行意愿进一步增强[1] - 暑期旅游价格理性回落 国庆中秋旺季来临前出现错峰窗口[1] - 长达8天的国庆假期催热出境游 中国游客已预订全球599个城市的机票[1] 企业运营数据 - 岭南控股广之旅报告显示今年国庆游客计划与报名时间普遍提前[1] -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国庆热门国家酒店预订量同比翻倍增长[1] 行业价值定位 - 文旅在引领消费、促进消费、优化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 文旅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价值[1]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文旅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更大发展机遇[1]
实施六大行动,培育文旅成支柱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18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江苏省出台《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六大行动和22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1][2] - 文旅消费近两年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国文旅消费比重约10% [1] - 2023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3%,游客消费增长9.9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并保持全国第一 [2] 消费促进策略 - 通过惠民新举措激发消费意愿,包括实施"家门口"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和文旅消费推广季等促消费活动 [2] - 打造新消费热点如文化IP转化、旅游演艺及细分市场(研学游/银发游/亲子游),开发"太湖揽胜"水上旅游、"自在驾游"房车露营等特色品牌 [3] - 拓展新消费空间包括优化运河文化遗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带及沿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3]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丰富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 [5] - 体旅融合成效显著: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带动外地游客量增长11.32%,计划推出"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线路和"水韵江苏·风雅德比"融合产品 [5] - 商文旅体融合通过离境退税商店扩容(目前389家,同比增长241.2%)和三大举措推进:场景上新("票根+"促销)、供给优化(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开放合作(外资投资文化娱乐等领域) [6] 供给侧改革与资源开发 -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已成为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培育"苏韵乡情"品牌、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扩大供给 [4] - 交通运输支撑强化:已打造60余处网红主题服务区、31个旅游公路驿站,开通旅游班线720条,4A级及以上景区班线覆盖率超70% [7] - 发展水上旅游业态包括内河游轮旅游、连云港国际邮轮访问港等项目建设,谋划游艇业发展 [8] 金融与制度保障 -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包括扩大文旅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用好"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贷款贴息 [7][8] - 强化监管与服务并重,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管理以优化消费环境 [7]
暑期旅游火热收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4 23:10
外国游客暑期在四川峨眉山学习峨眉养生功。 成都极自游国际旅行社供图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景区上演非遗鱼灯表演,吸 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储成胜摄(人民图片) 近期,江苏周庄推出"月夜越周庄"系列活动,打造全域沉 浸式夜游体验。图为游客乘坐手摇船感受别样江南水乡夜 景。 王 初摄(人民图片) 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画上句号,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今年暑期,游客出游需求强劲,旅 游消费旺盛,国内游新意不断,出入境游持续增长。 此外,暑期旅游的主要客群亲子家庭的出游需求爆发式增长。途牛统计显示,主题乐园、文博场馆、动 植物园、海岛沙滩、避暑休闲等均是亲子游的热门主题。自由行和自驾游是亲子家庭的出游首选,占比 超过60%。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租车自驾需求激增,订单量同比增长168%。 避暑度假花样翻新 避暑寻清凉是暑期旅游首选。在携程平台上,威海、黔东南、秦皇岛、大连、青岛、烟台、安吉、桂 林、大理、贵阳是受游客喜爱的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贵州、云南等热门避暑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80% 以上,内蒙古赤峰、辽宁丹东、吉林白山等小众避暑目的地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一些游客选 择"包车游+避暑度假"新模式, ...
宋城演艺(300144):项目扩容迭代 优化营销体验
新浪财经· 2025-09-04 06:47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10.80亿元 同比下滑8.30%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 同比下滑27.40% 扣非净利润3.84亿元 同比下滑29.80% [1] - 2Q25收入5.19亿元 同比下滑16.06%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 同比下滑48.66% [1] - 1H25归母净利率37.0% 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表现 - 现场演艺业务(9大千古情景区)1H25营收8.48亿元 同比下滑3.1% [2] - 旅游服务业务1H25营收1.86亿元 同比下滑31.0% 主要受郑州项目闭园改造影响 [2] - 1H25千古情总场次5441场 同比增加9.0% 重资产场次4684场 同比增加6.6% [2] 项目运营分化 - 杭州项目营收同比基本持平 上海/桂林/西安项目表现亮眼 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0%/11%/9% [2] - 三亚/丽江/张家界项目经营承压 营收同比分别下滑16%/13%/51% [2] - 广东项目1H25营收同比下滑17.6% 主要因2024年开业基数较高 [2] 成本费用结构 - 1H25毛利率65.7% 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主要因高毛利率轻资产业务占比下降 [3] - 销售费用率7.3% 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6.6% 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3] - 广告投入增加推高费用率 [3] 轻资产业务进展 - 2025年1月签订丝路千古情项目 预计2026年7月开业 后续有望确认一揽子服务费2.6亿元 [3] - 2024年7月三峡千古情开业确认一揽子服务费逾1.6亿元 [3] - 轻资产布局提速 有望成为增长新引擎 [1] 项目改造计划 - 郑州黄帝千古情2月起闭园升级改造 1H25总场次下降74.5% [2] - 公司积极开启老项目扩容改造 后续经营有望企稳改善 [1] - 截至8月郑州项目仍在闭园改造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EPS预测7%/8%/5%至0.41/0.47/0.52元 [4]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24倍 给予25倍PE估值 [4] - 目标价10.25元 维持买入评级 [4]
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古典与现代撞出别样风情释放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9-04 04:48
山东宁津:传统非遗体验焕发消费新活力 近年来,文旅消费呈现新趋势,传统文化研学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在山东宁津,当地一些特色文化园区,通过创新表达让传统 文化"活"起来,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此外,景区每个周末都为游客上演音乐与焰火盛宴,拉动当地暑期文旅经济增长。现在不仅济南周边,还有不少南方游客,很多人都是奔 着"夜游明水古城"而来。 截至2025年8月31日,明水古城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济南市章丘区文旅消费。游客人均消费显著提升,景区高端餐饮、 定制旅游产品等高品质消费占比持续增长。 央视网消息: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诗和远方"融入市井烟火,文旅市场 热力十足。在山东济南,当地依托文化底蕴,打造旅游新场景,激活文旅市场,拉动区域消费增长。 在山东济南的明水古城,景区依托百脉泉泉群带来的丰饶水系,结合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为游客营造出"沉醉不知归路"的梦幻宋风氛围。 园区将宁津杂技、戏曲等特色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游览线路。 园区通过持续创新,年接待游客量保持稳定增长,跨区域游客数量显著提升,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
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文旅产品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4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 比上年增长7.1% [1] - 暑期旅游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文旅消费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1] -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业态蓬勃发展 [1] 细分领域表现 - 博物馆 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接待游客同比快速增长 [1] - 文化研学产品预订火热 [1] - 簪花 汉服等体验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2] 政策支持措施 - 全国超500家景区实行门票半价或免费政策 [2] - 多个城市发放文旅消费券 [2] - 北京推出涵盖演出 展览 夜游的文旅消费活动 [2] - 四川开展门票免费送活动 吸引周边省份游客同比快速增长 [2] - 浙江义乌打造"旅游+购物"场景 国际商贸城推出跨境商品直购活动 [2] 创新发展模式 - 采用"传统民俗+现代表达"方式打造消费新场景 [1] - 形成"以文化为内核 以体验为载体"的消费模式 [2] - 通过"以政策促融合 以融合创供给"模式拓展消费边界 [2] - 数字化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3] 产业影响效应 - 文旅产业成为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1] - 传统文化相关消费提升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 [2] - 形成"一业兴 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2] - 惠民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吸引企业加大文旅产业投资 [2]
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文旅产品(把脉)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0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 比上年增长7.1% [1] - 暑期旅游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文旅消费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1] - 文旅产业成为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产业结构与新兴业态 - 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业态蓬勃发展 [1] - 簪花 汉服等体验消费热度攀升 形成"以文化为内核 以体验为载体"的新型消费模式 [2] - 传统文化相关文旅消费推动文化服务业比重提升 [2] 消费场景与市场表现 - 博物馆 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暑期接待游客量同比快速增长 [1] - 文化研学产品预订火热 [1] - 各地推行"传统民俗+现代表达"模式 打造特色消费场景 [1] - 浙江义乌创新"旅游+购物"场景 国际商贸城推出跨境商品直购活动 [2] 政策支持与产业效应 - 全国超500家景区实行门票半价或免费政策 [2] - 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 北京推出涵盖演出展览夜游的消费活动 [2] - 四川开展门票免费送活动 吸引周边省份游客同比快速增长 [2] - 政策推动形成"一业兴 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带动企业加大文旅产业投资 [2] 发展趋势与战略方向 - 行业需持续挖掘传统文化价值 与现代旅游需求结合打造特色产品 [3] - 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和硬件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3] - 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3]
库克、俞敏洪等纷纷打卡,我也来一探究竟→
金融时报· 2025-09-02 12:41
夜游锦江项目 - 项目定位为成都文旅消费新名片 以20公里水上黄金线为轴串联10大码头 构建水岸街坊船五位一体消费新场景 [1] - 游船类型包括古风船 MR游船 火锅船 茶坊船和非遗相声船 依托水生态治理价值转化 结合科技灯光秀和码头视频秀呈现沉浸式文化体验 [1] - 2025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约290万人次 实现营收约2488万元 日均乘船游客达1200人 带动周边商圈酒店茶馆二次消费 [1] 铁像寺水街项目 - 项目定位为城央活水漫游社交艺术空间 采用新中式古典建筑风格 融合天府文化景观元素 打造全天候游憩式慢生活复合型街区 [2] - 引进生活美学 文化体验 时尚餐饮和潮玩科技等92家知名品牌及主理人品牌 形成百业加消费格局 [2] 金融促消费措施 - 银行机构围绕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任务 从专项贷款 支付活动和金融让利三方面开展创新 [2] - 成都银行2024年1至5月通过支付好优惠活动发放支付立减金400余万元 带动消费550万笔 拉动消费5.9亿元 杠杆效应超140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