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5.08亿港元,阿里巴巴-W净买入24.8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4:22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60%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1154.43亿港元 其中净买入55.08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23.07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32.02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86.44亿港元 为最高成交额个股 [1][2] - 腾讯控股成交48.94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48.25亿港元 [1] - 长飞光纤光缆成交30.45亿港元 涨幅12.61% [2] - 石药集团成交7.31亿港元 涨幅4.47% [2] 资金流向 - 净买入前三位:阿里巴巴-W(24.89亿港元) 小米集团-W(6.99亿港元) 美团-W(5.70亿港元) [1][2] - 净卖出前三位:腾讯控股(4.71亿港元) 华虹半导体(4.06亿港元) 中兴通讯(2.04亿港元) [1][2] - 阿里巴巴-W获连续9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168.28亿港元 [2] ETF表现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五日上涨1.70% [5] - 该ETF最新份额59.2亿份 减少4400万份 [5] - 主力资金净流入5298.7万元 [5]
9月3日南向资金ETF成交额11.02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4:05
南向资金ETF成交额变化 - 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11.02亿港元 较前一日减少38.55亿港元[1] - 南向资金ETF成交额占南向资金总成交额0.95%[1] 港股通渠道成交分布 - 港股通(沪)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7.21亿港元[1] - 港股通(深)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3.80亿港元[1] - 港股通合计ETF成交额11.02亿港元[1]
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预计超1万亿港元,关注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等产品配置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9-03 13:2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整体高开低走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8% [1] - 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下跌0.5% [1] 医药板块表现 - 医药股逆势上涨 [1]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1.6% [1][6] - 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医疗卫生行业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股票组成 [6] - 医疗保健行业权重占比超90% [6] 互联网与科技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微涨0.02% [1]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全天成交额近15亿元 [1]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由30家互联网龙头公司组成 [6] - 信息技术及可选消费行业合计占比超90% [4][6] 消费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下跌0.8% [1] 南向资金动态 - 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1万亿港元 [1]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全年预测规模从1100亿美元调高至1600亿美元(约1.25万亿港元) [1]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 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2:41
资金正在快速流入港股,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万亿港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收盘,当日南向资金净流入92.81亿港元。至此,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约10002.21亿港元,超 过万亿港元,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新高。 南向资金净流入突破1万亿港元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以来,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平稳运行,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合计达4.7万亿港元。从2015年至 今,南向资金始终保持净流入状态,表明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有着持续增强的配置需求。 随着资金南下,港股的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表示,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涌入港股,改变和优化 港股的投资结构和估值逻辑。"2025年,港股市场迎来科技创新驱动与资金流入的共振窗口期,港股市场在估值中枢修复与盈利 预期改善的双轮驱动下,具备较大的收益空间。科技创新集群效应与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加速融合,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向全球 价值链高端跃迁。南向资金的涌入,是对中国经济未来产业方向进行长期战略配置的体现。"他表示。 互联互通机制开通初期,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相对较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的规模为 1 ...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2:35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9月2日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规模达10002.21亿港元 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1] - 自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达4.7万亿港元 [3]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预测规模从1100亿美元上调至1600亿美元 约合1.25万亿港元 [4] 资金流入历史趋势 - 201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1271.77亿港元 2024年净流入8079亿港元 规模达2015年的6.35倍 [3] - 2020年和2021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分别达6721.25亿港元和4543.95亿港元 为阶段性高峰 [3] - 2022年至2023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稳定在3000亿至3800亿港元区间 [3] 市场影响力变化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港股比重从开通初期的5%升至当前36% 今年以来月度占比维持在30%以上 [4] - 南向资金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 优化投资结构和定价逻辑 [4] - 内地投资者交易占比持续提升 南向资金成为港股市场的"稳定器" [7] 资金配置方向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增持前十大个股包括阿里巴巴(净买入126.7亿港元)、腾讯控股、美团等 [6] - 重点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高分红价值股及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6] - 行业集中分布于金融、科技及生物医药三大领域 [7]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优势显著且拥有大型科技股、新消费股等独特投资标的 [5] - 高股息标的提供稳定现金流回报 央行互换便利政策间接提振高息股表现 [5] - 政策红利及IPO市场升温增强市场活力 长期配置价值受人民币国际化及中概股回归推动 [5] 机构配置行为变化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转变为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9] - 主动股混基金在港股配置比例达15.59% 较2024年末上升3.99% 为所有板块中最大增幅 [9] - 机构加仓方向集中于医药生物和电子等行业 [9] 市场前景展望 - 银河证券指出2025年港股迎来科技创新驱动与资金流入共振窗口期 具备估值修复和盈利改善双轮驱动 [8] - 招商证券表示若美元指数进入贬值通道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港股或迎来阶段性表现机会 [9]
兴业证券张忆东:南向资金改写定价逻辑 港股中长期上涨趋势确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2:04
A股与港股市场关系演变 - 2024年以来A股与港股走出罕见"交替领跑"行情,打破传统联动模式 [1] - 2024年一季度港股率先开启反转行情,恒生指数季度涨幅领先A股主要指数 [2] - 2025年前5个月港股表现持续强于A股,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收窄至6月底120点左右,创近年新低 [2] 南向资金流动特征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重构港股定价逻辑,推动市场生态从"外资主导离岸市场"向"内资在岸化"转型 [1][2] - 2025年港股通投资风格偏重成长风格,非必需消费占比52%、资讯科技业占比16%,合计吸引70%港股通资金 [4] - 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2025年6月底达17.5%,创历史新高 [6] 港股市场结构变化 - 消费、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流通市值总额达169052亿港元,占港股流通市值比例从2024年49.0%升至2025年8月52.3% [3] - 金融业、电讯业和能源业等高股息行业吸引港股通资金流入,截至2025年8月25日占港股通净流入额约25% [3] - 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恒生综指日换手率平均超0.5%,较2021-2024年均值0.35%明显改善 [6] 港股估值与资金面 - 恒生指数估值明显低于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凸显估值洼地效应 [7] - 主动型外资结束连续40周净流出态势,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为外资回流创造有利条件 [7]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达5.66%,与中国10年期国债利差接近4个百分点 [10] 行业投资主线 - 科技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显著低于全球主要科技指数 [8] - 互联网行业叙事逻辑将从"外卖内卷"转向"AI赋能",腾讯、快手等巨头中报已显现AI赋能迹象 [7][9] - 创新药板块聚焦"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提升+商业化兑现"三大主线,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实现全球突破 [10] 消费与红利板块 - 新消费板块投资逻辑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兑现,港股通资金流入非必需消费行业比例达52% [9] - 高股息资产仍是配置型资金"压舱石",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能源等优质央国企分红能力稳定 [10] - 价值股行情向业绩弹性领域扩散,券商、黄金股及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受益政策推动 [10]
南向资金净流入站上万亿港元关口 重仓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1:40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突破1万亿港元,达到10002.2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 - 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合计达4.7万亿港元 [3] - 2024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达8079亿港元,是2015年1271.77亿港元的6.35倍 [3]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 - 南向资金每日成交额占港股比重从沪港深通开通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35% [1] - 南向资金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改变和优化了港股市场的投资结构和定价逻辑 [1] -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的"稳定器",内地投资者话语权显著提升 [2] 南向资金配置方向 - 南向资金重点持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高股息价值股及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2]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为南向资金持有市值增长前三,分别增加2169.2亿港元、1517.5亿港元、1004.7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偏好高股息资产,配置金融、能源、电信股,近两年这些板块估值显著提升 [2] 南向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估值水平显著低于A股市场,存在明显折价,吸引投资者购买 [4] - 2020年起新经济巨头赴港上市,内地资金南下抢筹 [4] - 2022年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港股低估值叠加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推动资金流入新高 [4] 南向资金主体结构变化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变为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6] - 专业机构投研能力和价值发现专业性大幅提升 [6] - 南向资金对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更熟悉,持续发挥"价值发现者"功能 [6] 南向资金未来展望 -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涌入港股,改变和优化港股投资结构和估值逻辑 [5] - 2025年港股市场在估值中枢修复与盈利预期改善双轮驱动下具备较大收益空间 [5] - 南向资金涌入是对中国经济未来产业方向进行长期战略配置的体现 [5][6]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万亿港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00:22
南向资金规模与趋势 - 截至9月2日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规模达10002.21亿港元 超过万亿港元 [1] - 当日净流入92.81亿港元 其中沪市港股通56.36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36.45亿港元 [2] - 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港股市场46980.12亿港元 [2] 历史资金流动数据 - 2020年至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3]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预测规模从1100亿美元调高至1600亿美元 约合1.25万亿港元 [3] 行业配置特征 - 港股以金融和成熟期互联网企业为主 具备高股息率优势 汽车行业和房地产业表现突出 [5] - 港股稀缺性资产集中在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红利等领域 软件服务及传媒总市值占科技比重55% [5] - 代表性个股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AI资本开支较大的互联网龙头 [5] 市场影响力提升 - 南向资金交易规模在港股中占比显著上升 上半年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23% 2024年为18% 2020年仅9% [5] - 南向资金是港股今年上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5] 流动性影响因素 - 美联储降息短期利好港股 通过美债利率和美元短期下行影响中利差和港股流动性 [6] - 美元贬值阶段港股出现脉冲式大涨 若美元指数进入贬值通道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港股或迎来表现阶段 [5] 机构配置逻辑 - 银行等双重上市公司提供更高股息收益率 [5] - 中国互联网股票在港股地区上市 [5] - 更多头部A股公司选择到香港二次上市 [5] 后市展望与配置方向 - 基本面修复和资金面改善推动港股继续向上 恒生科技板块值得重视 [7] - 关注受益于AI应用加速的互联网巨头 以及硬科技和中高端制造等领域 [7]
9月2日南向资金ETF成交额49.57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15:35
今日(9月2日)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为49.57亿港元,较前一日增加16.15亿港元,占南向资 金今日成交额的2.97%。 具体来看,港股通(沪)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27.60亿港元,港股通(深)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 21.97亿港元。(数据宝) 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港股通(沪)(亿港元) 27.60 港股通(深)(亿港元) 21.97 港股通合计(亿港元) 49.57 ...
9月2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14:06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方决定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 [2] - 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对承接主体运用划转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的投资收入免征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作为不征税收入 并免征或先征后返印花税 政策自2024年4月1日起执行 [2] - 2025年8月A股新开户数达265.03万户 环比增长34.97% 同比增长165.21% 前8个月累计新开户1721.17万户 [2] - 南向资金9月2日净买入92.81亿港元 年度净买入额超1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累计净买入金额接近4.7万亿港元 [3] - 央行8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3000亿元 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回笼1608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3] - 2025年1-7月中国软件业务收入83246亿元同比增长12.3% 利润总额10890亿元同比增长12.4% 软件业务出口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5.2% [3] 公司资本运作与上市动态 - 宇树科技预计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5] - 宁德时代已回购A股股份869万股 成交总额21.31亿元 [6] - 极米科技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7] - 青岛银行公告国信产融控股拟增持2.33亿股至2.91亿股 [17] 公司经营与业务进展 - 赛力斯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57% [17] - 帝奥微近日推出eUSB repeater产品 [17] - 凯迪股份机器人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 短期内无法形成收入 [8] 股价异动与风险提示 - 天普股份表示如股价进一步异常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7] - 上纬新材提示公司股价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14] - 上海洗霸提示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市场炒作风险 [15] - 东芯股份股票交易核查工作已完成并于9月3日复牌 [17] - 博杰股份、英联股份、山子高科、长春高新、天融信、西部黄金、鸿博股份、美晨科技等多家公司声明不存在未披露重大事项或经营环境重大变化 [9][10][11][12][13][16][17] - 嵘泰股份声明公司不涉及热点概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