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沙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美丽中国|沙漠深处“长”出新业态
人民日报· 2025-05-30 05:14
防沙治沙工程成效 - 麦盖提县建成117.6万亩防沙治沙工程 其中包含46万亩防护林 累计种植林木2.6亿棵[1][3] - 工程动员300余万人次参与 形成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1][3] - 沙漠面积占全县90%的麦盖提县通过治沙实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3] 沙漠旅游产业发展 - 2023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 2024年预计接待量增至50万人次[4] - 沙漠旅游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 集散中心 5万平方米停车场及沙漠营地酒店[4][5] - 开发沙漠冲浪 越野体验 观景平台 胡杨林观光等多类旅游项目 毗邻千年胡杨森林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5][6]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清运站 确保旅游开发不影响沙漠生态[7] - 采用蛇形道路设计规避胡杨林破坏 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5] - 通过"治沙+产业+就业+旅游"模式探索治沙与致富结合的发展道路[8] 社会经济效益 - 沙漠旅游提供就业岗位并增加群众收入 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4][8] - 当地居民从外出务工转为返乡就业 参与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工作[2][4] - 治沙工程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提供可行性方案 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8]
阿拉善盟构筑“绿色防线”遏制沙漠“握手”
内蒙古日报· 2025-05-16 02:00
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汇合,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连续40多年在大 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特别是2024年,阿拉善盟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全面推进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用1年时间完成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 理二期项目两年治理任务,全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已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 成"合围"之势。其中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 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今年,阿拉善盟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引领,统筹山水 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计划建设"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涵 盖"河塔"片区和黄河"几字弯"片区。 沙海起伏,机械轰鸣。初夏时节,阿拉善盟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区现场 一派繁忙,一辆辆满载着稻草的运草车来往穿梭,将稻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沙漠中,治沙工人们将稻草铺 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在沙中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 ...
新闻分析:为何沙尘天气近期频频“返场”?
新华社· 2025-05-13 22:00
沙尘天气现状 - 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多次出现扬沙浮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 [1] - 今年春季西北地区沙尘天气呈现多发态势,局地较历年同期偏多 [1] - 13日至14日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部、甘肃河西等地有扬沙或浮尘,新疆南部局地有沙尘暴 [3] - 15日至17日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宁夏等地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 [3] 沙尘天气成因 - 冷空气活动频繁,截至4月中旬影响甘肃的寒潮达193站次,为近30年最多 [2] - 蒙古气旋进入活跃期,冷空气活动增加且强度偏强 [2] - 高空风速偏大:12000米高空风速偏大2到8米每秒,5000米高空偏大1到6米每秒,利于外源性沙尘输送 [3] - 地面风速平均值2.4米每秒,比近30年均值偏大0.2米每秒,为近10年最大,利于本地起沙 [3] - 西北地区前期降水偏少和阶段性增温导致土壤失墒干燥、黏性降低,创造起沙条件 [3] - 蒙古国南部沙尘途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补充,强度增强 [3] 沙尘天气长期趋势 - 过去50年或更长时间沙尘天气频次整体持续偏少,今年偏多属短期波动 [5] - 每年4月至5月强沙尘暴天气发生可能性增大,因春末夏初温度快速上升且干旱少雨 [5] - 沙尘天气影响时间可能延长,近年北方夏秋季节出现沙尘天气情况增多,局部夏季出现强沙尘暴 [5]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高温使沙源地土壤干燥易发沙尘 [5] 防沙治沙措施 - 荒漠化防治工作极大改善沙源地环境,减轻沙尘天气和沙尘暴发生频次 [6] - 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沙尘暴危害 [6]
从“沙窝子”到“聚宝盆” 墨玉县防沙治沙工作火热进行中
央广网· 2025-05-11 12:56
在新疆墨玉县喀瓦克乡墩库勒村企业防沙治沙点位,一场"绿色战役"正火热进行。河南全林有限公司通过科学治理、产业带动,正将该村的1.27万亩沙地变 为孕育防沙"金宝"的沃土。 目前,该公司在喀瓦克乡防沙地的平整和育苗工作已完成65%,已育种250万株灰枣苗,预计5月10日开始将育苗基地育好的苗移栽至该片防沙田。 防沙治沙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正在平整沙漠 (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摄) 近日,在喀瓦克乡墩库勒村的防沙治沙项目现场,推土机平整后的沙地连绵成片,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灰枣育苗工作。 "从播种到移栽仅需一个月,但每一步都要精细管理。"河南全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灰枣耐旱、耐盐碱,根系发达,兼具生态固沙与经济价值,是治沙与产业结合的优选树种。河南全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本地育苗、本地栽种"模 式,既降低运输成本,又提高成活率,为后续规模化治沙打下基础。 沙漠中的绿色生命 (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摄) 治沙现场,育苗工作有序推进 (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摄) 在防沙治沙作业现场,河南全林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腾飞的身影频繁出现。从土地平整到拱棚育苗,他全程参与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周边群众如何育苗。在他 的 ...
一起给腾格里沙漠“织围脖”
新华社· 2025-05-03 12:57
春光正好,治沙正忙,开沟、铺草、覆沙……数十道工序依次进行。当地农户俯身将麦草铺入沟槽后,来自广东省珠海市的江来动作娴熟地种下 一棵梭梭苗。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收成镇的腾格里沙漠边缘,一片片整齐的草方格沙障如金色渔网般向远处沙区延伸。和江来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 者,与民勤当地农户一起,在沙漠边缘编织"绿围脖",保卫赖以生存的绿洲地带。 此外,为了帮助像江来一样的志愿者,当地政府协调全县23家宾馆将房价下调10%至20%。民勤县文化旅游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干部刘倩介绍,有 关部门还赠送给志愿者当地景区门票和"文旅大礼包"等伴手礼。目前,享受文旅优惠政策的志愿者近5000人次。 据了解,近年来,民勤县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缩 减"。截至2024年6月,当地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3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12.08%提高到18.28%。 来自全国多地的志愿者,正在开展防沙治沙活动。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在民勤多个治沙点,当地政府和爱心企业还捐赠了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我们有时候品尝烤全羊,有时候一起吃火锅,晚上还 ...
赤峰市2025年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
内蒙古日报· 2025-04-28 03:26
4月27日上午,赤峰市2025年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在克什克腾旗全面打响。 在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萨岭河项目区,连绵起伏的沙漠上,黄柳方格沙障一望无际。 治沙工人拿铁锹、插黄柳、栽柠条,筑牢"阻沙网",扎紧"防沙衣"。 赤峰市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全部分布在克什克腾旗,总面积866万亩,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 11.1%,主要分布在全旗11个苏木乡镇。自两大沙地歼灭战全面启动以来,克什克腾旗坚持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因地制宜的原则,累计投资5.42亿元、实施7个生态工程,治理沙化土地89万亩。 "我们将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防沙治沙,全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 固。"克什克腾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百川说。 萨岭河项目区位于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天太永村萨岭河西岸,总治理面积达1万亩。"我们将采取工 程固沙+灌木造林+人工种草的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治理,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联农带农治沙模 式,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到治沙工作中来,在完成治沙任务的同时促进群众增收。"红山子乡党委书记魏 湘霖说。 今年,克什克腾旗计划投入7.8亿元,通过加强科学防沙治沙、大力培育特色林草产业、拓宽多元 化治沙投入 ...
云种希望树 数字公益为万里沙漠添绿意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00:08
数字公益实践 - "云种希望树"活动由微博与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发起,通过数字平台让网友以每10元捐赠种下一棵树,实现腾格里沙漠锁边林延伸5平方米 [1] - 该活动入选"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的50个代表性案例,获得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支持 [1] - 活动累计种植8586棵树木,形成4万多平方米锁边林,向沙漠深处推进绿色屏障 [2] 荒漠化治理现状 -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2] - 当前荒漠化治理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未根本改变 [2] 项目实施进展 - 内蒙古阿拉善项目区已完成为期一个半月的锁边林集中造林工作 [2] - 项目进入第一轮管护和灌溉阶段,并通过数字平台邀请爱心网友"云验收"春季造林成果 [2] 社会参与模式 - 活动突破地域限制,让千里之外的网友与当地农牧民共同参与防沙治沙 [2] - 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小额捐赠汇聚成对抗荒漠化的有效力量 [2]
实施4个重点防沙治沙项目兴安盟推进科尔沁沙地锁边区治理
内蒙古日报· 2025-04-24 03:30
春染北疆,万物竞发,正是植树好时节。4月22日,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的沙 地上,400多名干部群众挥锹添新绿,2.3万株榛子苗扎根科尔沁沙地,拉开了兴安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的序幕。 兴安盟地处科尔沁沙地锁边区,北接大兴安岭林区,南临科尔沁沙地。聚焦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 灭战,兴安盟协同推进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效益治沙,全力实施"灭黄、治 白、增绿"三大行动,沙化土地面积由2020年的503万亩减少至357.7万亩,三分之一的沙地得到有效治 理。2024年,兴安盟累计治理沙地47.2万亩,在全区率先完成重度黄沙裸露地块治理任务。 今年,兴安盟把实施"三北"工程与开展"节水行动""就业促进行动"有机结合,全力实施科尔沁沙地 综合治理和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岭南林草过渡带综合治理等4个重点防沙治沙项目,计划治理沙 地76.7万亩。 截至目前,兴安盟总投资2.7亿元的10个"以路治沙"项目已通过国家提级论证并完成备案,全盟已 储备治沙苗木1475万株、草种56万公斤,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1万亩。兴安盟努力在持续增加绿量、提升 品质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厚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 ...
新疆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扩边”增绿
新华社· 2025-04-21 09:42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建设进展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转入高质量推进常态化阶段 自2024年11月28日锁边工程合龙以来[1] - 新疆2024年计划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 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建设任务844万亩[1] - 和田县阿和公路西侧治沙点种植万亩沙枣和红柳 3月下旬种下的防风固沙树种已抽出绿芽并进行定杆作业[1] 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模式 - 选择抗干旱耐盐碱兼具经济价值的树种 在实现生态效益基础上开发经济效益[1] - 于田县西和公路西侧锁边工程合龙点种植玫瑰花苗 未来将打造沙海边景观带[2] - 阿热勒乡以沙漠玫瑰为主体套种耐旱作物 超过230户种植大户承包2.9万余亩地[2] 创新治沙技术应用 - 沙雅县采用光伏发电取水系统 以2000亩沙化土地为单元配套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2] - 利用光伏发电抽取地下浅层苦咸水 节水灌溉种植梭梭和红柳等治沙植物[2] - 已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取水系统30余套 保障治沙造林面积6.3万亩且成活率超80%[2] 水资源综合利用拓展 - 沙雅县探索苦咸水淡化技术 建立苦咸水淡化土地改良示范基地[3] - 基地内小麦白菜油菜生长良好 未来有望通过降低成本发展沙漠林果和粮食产业[3] 政策支持与群众参与机制 - 新疆配套出台资金用水用地等九条措施 推动政策资金科技向防沙治沙聚焦[2] - 政府承担水电路基础设施投入 有效解决造林治沙后续管护问题[1][2] - 多元化种植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 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