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个人养老金“活水”浇灌资本市场之花
新华网· 2025-08-12 06:25
政策发布 - 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规则 明确产品投资销售等制度性要求 突出公募基金养老属性和服务大众需求[1] - 该规定是国办《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配套政策 涉及公募基金部分的实施细则[1] 养老金体系现状 - 中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比接近70% 三支柱总规模占GDP的13% 与海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1] - 第一支柱受高费率和财务持续性制约 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旨在推动第三支柱发展[1] 产品设计特点 - 先行纳入养老目标基金 该类基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与个人生命周期有机结合[2] - 设置专门份额 豁免申购限制 改善投资体验 适合作为默认选择[2] - 养老目标基金2021年底累计规模超1100亿元[2] 投资者保护措施 - 不收取销售服务费 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优惠 免收申购费 最大程度让利[2] - 要求参与机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制定专门制度流程 设立业务专区[2] 资产配置影响 - 推动居民资产配置从不动产与存款向金融资产转移[3] - 短期可能更多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 长期有望提高权益资产配置比重[3] - 提升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 培养价值投资理念 降低市场波动率[3]
新华解码|如何理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搜狐财经· 2025-08-08 13:44
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1] - 吸引力和包容性涵盖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1] - 一系列政策部署包括健全投资融资协调功能、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等一脉相承[1] 投资者吸引力措施 - 增强对投资者吸引力需提高市场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保护[2]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3]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6] 融资端包容性改革 - 资本市场需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2] - 监管部门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2] - 科创板推出"八条"改革,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6]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 去年9月以来政策组合拳增强市场韧性,回稳向好态势巩固[3] - 新"国九条"落地推动市场生态改善,上市公司吸引力提升[3] - 中国资产估值低、股息率高,配置价值上升[3] 深化改革方向 - 当前存在支持科技创新不足、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获得感待提升等问题[5]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市公司分红4.2万亿元、回购2300亿元创历史新高[6] - 未来将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投资者保护、科创板"1+6"政策落地等举措[7]
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拟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臻选回报混合
中证网· 2025-08-08 10:51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张舒琳)8月8日,工银瑞信基金公告显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 心,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 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代码:024727),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最终认购申请确认金额以 基金注册登记机构计算并确认的结果为准。 工银瑞信此次自购的产品为8月11日起发行的工银臻选回报混合,该基金将聚焦A股和港股通标的股票 当中具有长期重估潜力的上市公司。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此次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出资自购,旨在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 共享收益,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展现公司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念;公司将持续秉 承"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绿色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依托"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 投研体系,努力为投资者持续创造长期价值。 ...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传递出三大积极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07 16:22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市场意义 - A股市场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高位 达到20002.59亿元[1] - 融资余额贡献主要增长 达19863.11亿元 融券余额为139.48亿元[3] - 该指标反映杠杆资金规模与市场活跃度 突破时点与2015年牛市形成历史呼应[1] 政策成效与市场预期改善 -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会议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推动系列稳股市政策落地[2] -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优化货币政策工具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2] - 政策合力促使观望资金转向入场 市场预期稳步向好[2] 投资者信心与市场流动性 - 融资业务增长体现投资者对股市乐观预期 愿意承担融资成本与波动风险[3] - 杠杆工具使用增加显示投资者认可市场价值 信心持续修复[3] - 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流动性增强形成正向循环[3] 资金流向与产业结构优化 - 融资资金主要流向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行业[4] - 新能源汽车 高端制造等科技型领军企业获资金青睐[4] - 电力等传统产业龙头公司同样获得资金认可 体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韧性的看好[4] 境内外资金共振与市场生态变革 - 外资上半年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 与两融资金形成境内外共振效应[4] - 当前市场生态较十年前发生深刻变革 政策更完善 资金更稳健[4] - 资金投向呈现明显价值投资倾向 市场基础更加扎实[4]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述评之五
新华社· 2025-08-05 14:20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1][2]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 1%上升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由7 2亿增加到9 4亿,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2] - 上海228街坊通过"修旧如旧"改造引入社区食堂、健身房等设施,体现城市生活升级 [2] - 城市更新从依赖土地资本转向知识数据技术等新型要素投入,追求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 - 城市更新有助于激活内需、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并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3]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截至2024年6月底新增置换债券累计发行3 8万亿元,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 5个百分点 [4] - 2023年推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债务风险有效缓释 [4] - 中央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1][4] - 财政部曝光6起隐性债务案例以强化警示,推进融资平台风险出清将清除隐性债务滋生温床 [4][5]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并强调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6] - 2024年资本市场经受住外部冲击,韧性增强且预期改善 [7] - 新"国九条"等政策落地将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上市公司吸引力和投资者回报 [7] - 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确定性及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确定性支撑市场平稳运行 [7]
吉林证监局常态化开展联动走访 促进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07:13
走访机制与成效 - 吉林证监局2024年以来联合地方政府及交易所累计走访上市公司24家次 [1] - 走访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等行业 重点关注发展规划、募投项目进展及投融资需求 [2] - 近三年吉林辖区上市公司年均研发支出近百亿元 研发强度及占营收比例持续增长 [2] 走访工作方法 - 走访前结合国内外形势及产业规划制定个性化方案 提升靶向性 [2] - 走访中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了解业务模式、进出口情况及科技创新痛点 [2] - 针对公司提出的激励约束机制、直接融资比重提升等诉求给予积极回应 [2] 配套支持措施 - 召开并购重组培训会及董秘座谈会 邀请交易所专家介绍市场工具 [3] - "并购六条"政策出台后吉林新增披露3单重大资产重组 其中1单为管理办法修订后新增 [3] - 地方政府与证监局将持续跟踪诉求解决进展 扩展走访广度与深度 [3]
汇聚行业力量 共促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22:03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 百亿级机构近90家 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 [1] - 私募机构正从"市场参与者"转向"价值主导者" 在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动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活动核心内容 - 活动以"新质引领·规范共赢"为主题 汇聚头部私募基金、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百余位行业人士 [1] - 聚力计划旨在通过科学评价体系发掘"治理完善、合规风控严、社会责任强"的标杆机构 引导资金向优质管理人聚集 [1] - 首创覆盖私募成长全周期的"研究+资本+技术+服务+品牌"支持体系 提供研究试用、梯度资金投融资、交易系统优惠等多种服务 [1] 私募优选活动 - 推出"8+3"特色服务包 提供研究支持、资方对接、科技赋能、衍生品服务等八大权益 联合媒体提供品牌宣传、资源链接、高端资讯三大赋能 [2] - 覆盖十一大策略类别 采用"定量+定性"科学评价体系 设立多层次荣誉体系包括"优秀管理人""私募基金领军人物"等 [2] - XTP新一代交易平台实现微秒级延时 "中泰量化30"品牌计划服务超万名高净值客户 销量突破170亿元 [2] 行业发展趋势 - 投资机会集中在AI科技革命催生的半导体领域、高股息资产以及新消费与创新药等板块 [2] - 需以"长期主义""合规筑基"等核心共识 凝聚公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及期货机构力量 [3] - 私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对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具有战略意义 [3]
【西街观察】 一个“超级智囊团”的诞生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4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7月26日在上海成立 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1] - 学会定位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平台 旨在促进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1] - 首批会员理事包括国内外顶尖高校学者 证券 基金 期货等金融机构高管 上市公司董事长及会管单位代表 [1] 组织架构与功能 - 学会设置7个专业委员会 覆盖宏观与产业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 创新发展 市场微观结构 期货与衍生品 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等领域 [2] - 专业委员会分工明确 例如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可设计稳市机制和风险预警模型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委员会专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2] - 政策制定者 实施者 学术研究者 市场参与者统一于同一平台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最大化智库功能 [2]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学会整合最先进研究思想 集中优势资源 助力重大监管问题研究 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学术刊物打造资本市场"连心桥" [3] - 具备顶层设计权威性 问题解决精准性 生态链接全球性三大属性 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 [3] - 研究资本市场并讲好中国故事 有助于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规则制定 符合资本市场发展新趋势 [3]
证监会主席吴清,添新职
第一财经· 2025-07-27 03:45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 [1]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1] - 成立学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1] - 学会成立旨在破解资本市场发展难题 提高监管水平 推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1] 吴清履历背景 - 吴清出生于1965年4月 安徽蒙城人 [1] - 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 上海市政府副市长 上海市委副书记等职 [1] - 2024年2月起担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 主席 [2] - 此次兼任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会长职务 [1][2] 会议核心意义 - 会议指出学会成立对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关键作用 [1] - 强调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
重磅会议召开!事关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7-27 02:52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7月26日在上海成立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1] - 会议表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 设立7个专业委员会包括宏观与产业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 创新发展等 [1] - 学会成立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 旨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1] 学会职能与目标 - 学会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资本市场前沿领域和监管问题 打造高水平研究阵地 [2] - 计划建设数字化交流平台 创办学术刊物 构建专家库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以凝聚行业共识 [2] - 发挥会员专业优势 联合高校与行业力量 建设咨政建言权威平台 [2] - 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标准制定 为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提供支撑 [2] 会员工作要求 - 会员需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 打通"最后一公里" [2] - 要求会员协作交流 坚持"开门办学会" 增强与中小投资者互动 提升资本市场叙事影响力 [2] - 会员需遵守章程 履行义务 维护学会及资本市场声誉 [2] 会议其他安排 - 举行学会挂牌仪式和专业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委员聘任仪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