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海南日报· 2025-05-22 01:10
行业概况 - 海南益智种植总面积约40万亩 占全国益智种植面积的40% [4] - 益智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 具有药食两用特性 是优质林下经济作物 [2] - 中部山区推广橡胶林套种模式 毛阳镇已发展林下套种益智两万亩 其中1.5万亩进入挂果期 [3] 种植模式与经济效益 - 林下套种实现"一地双收" 每亩橡胶林可增收约1200元 鲜果田头价达7.5元/斤 [2][3] - 琼中红毛镇创新"益智+蜜蜂"复合种养模式 产出特色益智蜜产品 [3] - 五指山市青介村案例显示 每亩可采收200斤鲜果 加工后可得40斤干果 干果售价30元/斤 [3] 产业链延伸 - 琼中湾岭园区布局益智酒、蜜饯等精深加工产品 正生堂集团加工厂预计6月投产 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4] - 海南正生堂集团在琼中建设南药加工项目 预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4] 科研创新 - 启动"五指山益智遗传资源挖掘利用"项目 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建立资源圃 收集优异种质资源 [5] - 计划申请益智遗传资源与提取技术专利 制定产品团体标准 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 [5] - 海南省农科院开展功效成分解析与富集研究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推动标准化生产 [5]
邮储银行伊春市分行助力地区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0 12:34
行业概况 - 伊春地区林下经济资源丰富,包括蓝莓、黑木耳、山野菜等特色产品,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 - 邮储银行伊春市分行为林下经济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金融支持 [1] 公司案例1: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 - 公司以蓝莓为核心,主营蓝莓果酒、果汁、罐头、果干等加工销售业务,产品受消费者欢迎 [1] - 邮储银行自2012年起累计发放贷款9500万元,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引进设备、创新产品及资金周转 [1] - 在银行支持下,公司在生产能力、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及品牌知名度方面显著提升 [1] 公司案例2:伊春市安全森林食品有限公司 - 邮储银行新青区支行在2024年秋季提供50万元"极速贷信用"贷款,缓解其松子收购资金压力 [1] - 信贷支持使公司营业额同比增长80% [2] - 2024年1月因经营良好需扩产,银行通过"极速贷法人保证"方式10日内发放150万元贷款 [2] 银行服务模式 - 邮储银行采用"极速贷信用"和"极速贷法人保证"等灵活贷款产品,放款速度最快10日 [2] - 未来将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强化对林下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2]
“致富林”“黄金果”“生力菌”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鼓足村民“钱袋子”
央视网· 2025-05-13 07:04
四川省蓬溪县林下食用菌产业 - 蓬溪县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 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并提高村民收入 [1] - 该县国家储备林项目示范基地迎来赤松茸丰收季 工人正进行腐殖土采摘作业 [1] - 蓬溪县优先推进食用菌产业 目标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已成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3] 重庆云阳县枇杷产业 - 云阳巴阳镇1.2万余亩枇杷成熟上市 今年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成为果农重要收入来源 [4] - 当地形成全国收购商集中采购网络 设立20多个收购点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 [6] - 因气候适宜 今年枇杷品质优良 预计产量超15000吨 产值突破1.8亿元 [8] 贵州威宁县林下经济 - 威宁县林地面积达419万亩 通过封山育林工程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至70万亩 带动5.2万群众增收 [10] - 沙子坡林场天麻基地利用高海拔自然条件 开展菌材加工与标准化种植 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 [12]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发展林菌林禽等多元产业 林下散养模式降低养殖成本30%以上 [14][16]
自然资源部: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快讯· 2025-05-13 06:15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 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 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1] - 促进部局融合,推动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等审批审核事项同步办理、联动审批 [1] 资源审批与数据管理 - 增强地理空间数据安全供给能力,提高要素精准保障能力和水平 [1] - 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1]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央广网· 2025-05-08 02:04
林果产业园发展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汉其嘎查林果产业园占地800亩,种植契丹香果、契丹红等优质抗寒苹果 [4] - 2024年首批果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并与鲜榨企业达成订单回收合作,销售渠道稳定 [4] - 2020年先流转800亩沙荒地种植苹果树,2023年又流转2560亩,扩大产业规模 [8] 经济效益 - 村民高忠标在产业园打工五六年,月收入达5000-6000元 [2] - 2023年800亩苹果首次分红,158名村民共分得331800元,预计6年后分红将增至1327200元 [8] - 园区探索"林下经济"模式,种植二月兰和芍药,形成"树上硕果盈枝、林下药材生金"的生态经济格局 [10] 产业链规划 - 预计2026年乌拉特前旗将建厂发展果品深加工,实现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 [12] - 林果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参与修剪、施肥等管理环节,提升农户经济收入 [7] 生态效益 - 林果产业将沙荒地转化为绿洲,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7] - 项目属于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涉林项目,设计初衷兼顾经济与生态双重价值 [7]
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数说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5-06 21:50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广西龙胜、福建沙县、浙江安吉等地通过发展罗汉果、大叶百合、穿山龙、牛奶根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及旅游产业集群探索林下经济模式,成效显著[1] - 林下经济定义为依托森林资源的生态友好型复合经营模式,涵盖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及景观利用四大领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载体[1] -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林草局同步出台《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等政策文件指导产业布局[1] 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全国林下经济已规模化利用林地6亿亩,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带动3400万从业人员和95万个经营主体[2] - 政策层面鼓励林地经营创新与林权融资探索,目标到2030年将经营面积扩至7亿亩,总产值提升至1.3万亿元[2] - 未来重点推进品牌建设、主体培育、流通体系构建及基地建设四大方向,强化森林"四库"(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联动效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