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工智能(AGI)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运作企业的秘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13 07:33
这一交易还揭示了马斯克帝国运作的更深层次逻辑:投资马斯克旗下的任何一家公司,并不是为了 快速回报。更多的是对马斯克及其周围神秘氛围的投资,是对一个超越实际数字、不断讲述成功故 事的叙事的接受。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骗局",指责马斯克在承诺上过于夸大,实际交付却相对不足。但市场对此的 宽容度越来越高,甚至开始欢迎以叙事驱动的投资,尤其是当这种叙事的主线与马斯克的"核心团 队"息息相关时。 "今天,埃隆的所有公司基本上是一家公司,"慢投资(Slow Ventures)的合伙人尤尼·雷赫特曼 (Yoni Recht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导 语 :当马斯克收购Twitter时,他是否考虑到这项数据的巨大价值,以及它为授权许可带来 的机会? 当埃隆·马斯克(ElonMusk)宣布他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了他的社交媒体 公司X(前身为Twitter)时,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关注。然而,从多方面来看,这笔交易是有其合 理性的。 xAI的聊天机器人Grok已经与X深度整合,X的财务状况也在挣扎,而马斯克需要一种方式,让他以 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的交易看起来不像是一次冲动的收购,更像是一个争 ...
谁是AI的最大阻力?
混沌学园· 2025-04-07 11:30
核心观点 - AI技术成熟度不足 当前尚无通用即插即用的标准化AI解决方案 但未来可能出现行业通用产品[2][3] - AI落地最大阻力来自组织内部人心不确定性 而非技术本身 需消除员工对AI的误解和恐惧[17][18] - AI应用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通过示范效应和战功激励推动组织变革[15][16] - 中小企业可培养内部"鲶鱼型"人才 建立开放学习机制实现AI转型[32][33] - 提示词编写能力决定AI输出质量 需通过持续练习提升表达精准度[42][43] AI工具与方案现状 - 当前AI技术尚未达到通用人工智能(AGI)水平 无法提供普适性解决方案[2] - 每个企业需寻找最适合自身的AI应用路径 生搬硬套他人方案效果有限[2] - 未来可能出现行业通用AI产品 但现阶段市场空白正是创业机会[3] AI应用中的错误处理 - 大模型输出质量取决于输入数据质量 需持续优化知识库和语料[5] - 专业领域存在"概率幻觉"现象 需结合联网能力和专业工具验证[7][8] - 数据质量评价五大维度:准确性 完整性 实时性 一致性 可用性[10] AI落地组织阻力 - 中层管理者是主要阻力来源 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和技能危机[17] - 基层员工抵触源于工作强度增加 需合理区隔KPI和AI任务[25] - 建立"AI尖兵小分队"是有效推进方式 需包含多层级人员[21][23] AI人才培养策略 - 中小企业可重点培养年轻人才 发挥其AI应用创新能力[31][32] - 文科生在AI时代具有优势 结构化表达能力可转化为提示词技能[32] - 建立"请进来 走出去"学习机制 保持组织对外部创新的敏感度[33] 提示词编写技巧 - 提示词编写经历"短-长-短"进化过程 需去除冗余信息[43] - 可通过AI优化提示词 但长期需提升基础表达能力[42][43] - 明确角色定位和场景需求 提供充分背景信息提升输出质量[44] AI降本增效实践 - 内容创作领域效率提升显著 1.5人可完成原5-6人工作量[47] - RPA工具结合AI可实现动态数据抓取与分析[47][48] - 需突破数据源限制 解决商业模型重构等非技术问题[48]
DeepMind撰文:AGI伤害人类的几种方式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6 01:57
AGI发展现状与预测 - 通用人工智能(AGI)指具有类似人类智能和能力的机器,DeepMind预测可能在2030年实现[1] - 当前AI技术发展轨迹显示类人能力持续提升,但AGI具体实现形式仍属推测[7] - Google Gemini产品总监认为高智能模型发展本身已具备巨大价值,不同定义导致AGI时间表存在分歧[7] AGI潜在风险分类 - **滥用风险**:AGI可能被用于识别零日漏洞、设计生物武器等恶意用途,危害远超当前AI[4] - **错位风险**:AGI可能突破设计限制自主行动,需通过AI相互监督、沙箱测试等方法防范[5] - **错误风险**:AGI在复杂任务中可能产生非意图伤害,建议限制权限并建立命令屏蔽机制[6] - **结构性风险**:多智能体系统可能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或经济政治体系失控,防范难度最大[6] 风险缓解方案 - 开发阶段需强化测试与训练后安全协议,构建"强化版AI护栏"[5] - 采用"取消学习"技术抑制危险能力,但可能限制模型性能[5] - 部署策略强调缓慢推进,通过放大监督技术实现AI系统自我检查[5][6] - 建立虚拟沙箱环境并保留人工关闭机制,确保实时监控[5] 行业技术动态 - DeepMind发布108页技术论文,提出AGI安全开发框架[1][2] - 论文被视为AGI安全研究的起点,非最终结论,需持续开展行业对话[7] - 半导体领域关注AGI硬件支持,光刻技术演进与芯片性能提升成关键配套[9][13]
智元机器人与Physical Intelligence达成合作,罗剑岚加入智元出任首席科学家
IPO早知道· 2025-04-02 10:41
引领具身智能全球创新。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智元机器人 日前 与国际顶尖具身智能公司 Physical Intelligence(Pi)携 手,双方将围绕动态环境下的长周期复杂任务,在具身智能领域展开深度技术合作。 目前, 智元机器人与 Pi的合作已经初具成效,可以实现一个通用模型根据不同的指令输入执行多个 任务,也可以适配多种末端执行器,包括灵巧手和夹爪,同时可以兼容鱼眼和针孔相机等多种传感 器。 Pi 作为 全球具身智能技术领导者,专注于将通用人工智能( AGI)技术应用于现实物理世界,由包 括具身智能领域先驱Sergey Levine, Chelsea Finn教授在内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工程师、机器人 学者共同创立,研发了π0、Hi Robot等先进具身模型。 智元机器人致力以 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智元 机器人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在具身智能领域拥有本体-数据-模型三位一体全栈 布局,量产下线超过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 此外, 罗剑岚博士 ...
这家独角兽要IPO了!京东、高通都是股东!曾遭科大讯飞质疑……
IPO日报· 2025-04-02 09:27
公司概况 - 云知声为国内AI语音独角兽,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涵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领域,致力于提供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 [1] - 公司由三位"75后"博士联合创立,核心团队具备中科院及中科大技术背景,董事长梁家恩、CEO黄伟及物联网副总裁康恒均持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4][5] - 截至2023年最后一轮融资,公司估值达87亿元人民币,主要股东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京东尚科及高通等知名机构,创始人团队合计控股33.93% [7][8] 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2024年推出600亿参数自研山海大模型,基于Atlas智算平台(算力184 PFLOPS+存储10PB),支持多语言及复杂任务处理 [16] - 按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4年达1804亿元(2019-2024年CAGR 33.7%),2030年预计增至11749亿元 [14] - 公司2024年位列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0.6%),医疗AI服务排名第四,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 [16] 商业化应用案例 - 医疗领域:服务166家医疗机构(含北京协和医院),病历语音系统提升录入速度4-6倍,质控时间缩短80% [16] - 生活场景:赋能411家企业,深圳地铁20号线语音售票系统将购票时间从15秒压缩至1.5秒 [16] - 硬件领域:2023年交付1300万颗消费级AI芯片,完成车用芯片NPUIP授权商业化 [16] 财务表现与挑战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6亿元→7.27亿元→9.39亿元),同期毛利从2.4亿元增至3.64亿元 [19][20] - 同期净亏损扩大(3.75亿元→3.76亿元→4.54亿元),研发投入高企(2.87亿元→2.66亿元→3.7亿元),2024年末现金储备仅1.56亿元 [19][20][21] - 面临商汤集团、声通科技等竞争对手挤压,同时需应对医疗等领域日益严格的合规监管压力 [21] 历史争议与上市进程 - 2020年冲刺科创板时因宣称"语音病历市场70%占有率"遭科大讯飞公开质疑数据真实性,后撤回申请 [9][10][11] - 2024年转战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与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速递|DeepMind爆发科学家大逃亡,谷歌商业利益绑架AGI研究,核心论文遭6个月"冷冻禁令"
Z Finance· 2025-04-01 11:04
DeepMind战略转型 - 公司从开放研究转向商业优先策略,显著收紧论文发表审核机制,避免公开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的技术创新或使谷歌Gemini处于劣势的研究[1][2] - 涉及生成式AI的"战略性"论文需经历6个月冷却期,研究人员需说服多个团队证明发表价值,每年仍保持数百篇论文产出[2] - 2023年与谷歌Brain合并后加速AI产品落地,内部资源向Gemini优化项目倾斜,基础研究投入减少[3] 行业竞争与内部文化冲突 - 公司引入官僚化流程压制商业敏感内容公开,曾有团队阻止显示Gemini逊于GPT-4的论文发表[2] - 部分研究人员因无法发表论文选择离职,认为"科研生涯等于终结",顶尖学术成果不再是核心价值衡量标准[3] - Demis Hassabis明确平衡商业化与AGI愿景,强调"我们是公司不是大学",文化转型引发行业关注[3] 历史贡献与现状对比 - 过去通过AlphaGo和Transformer架构推动行业突破,2017年Transformer论文直接催生生成式AI爆发[1] - 当前在顶级AI会议保持影响力,但研究自由与产品落地存在博弈,安全漏洞披露需遵循"负责任披露政策"[2][3] - 谷歌股价过去一年上涨近三分之一,推出AI搜索摘要等创新产品,但DeepMind科研标杆地位面临考验[3]
10年后,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
环球时报· 2025-03-28 00:36
AI发展前景与影响 - AI已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有机会成为智能革命的领军者,得益于整体国力强、人才充沛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 [1][4] - 未来10年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平均每人可能拥有10台机器人,包括工业、社会和家庭场景的智能机器人 [1] - 机器人普及将改变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生产力大幅提升,"必须性工作"减少,人们可能每周只工作两三天 [1] - 未来人的智商可能与机器智商叠加达到1200,学会与机器人共处将成为重要技能 [2] 机器人技术演进 - 10年后机器人"大脑"将非常成熟,"四肢"材料更先进,普及程度和价格将与手机相近 [1] - 未来机器人后台"大脑"80%相同,前台"四肢"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智能涌现本质 [1] - 机器人分工多样,可成为聊天伴侣、工作秘书、司机等 [1] AGI实现路径 - 实现AGI需15-20年,定义为"在绝大多数任务上超越95%以上的人" [2] - 第一阶段:5年内实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信息智能达到人类水平 [3] - 第二阶段:10年内实现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物理智能 [3] - 第三阶段:15-20年内实现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生物智能并通过图灵测试 [3] AI技术基础要素 - 算力、数据和算法是AI三大基础要素,算法是核心决定AI创造价值的能力 [3] - AI已在许多任务处理领域取得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的成绩 [3] AI产业应用 - 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重点是如何将AI能力投射到千行百业即"AI+X" [4] - 自动驾驶领域终点明确是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挑战在于安全 [4] - 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后期发展已明显优于美国,体现在规模、用户体验和移动支付等方面 [4] AI风险与治理 - AI隔离是当前最大风险,若形成不同体系各自为孤岛将不利各方发展 [5] - 全球AI发展鸿沟最初阶段由中美领跑,但技术终将走向平民化普惠化 [5] - 亚洲AI发展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将成为"带头者"与亚洲各国共同发展 [5]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在博鳌接受《环球时报》专访:10年后,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
环球网资讯· 2025-03-27 23:12
AI发展前景 - AI已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有机会成为领军者 [1] - 未来10年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普及程度与手机相当且价格相近 [3] - 未来平均每人或拥有10台机器人,包括虚拟和实体机器人 [3] - 机器人后台"大脑"80%相同,前台"四肢"不同,实现智能涌现 [3] - 机器人革命将大幅提升生产力,10年后人们可能每周只工作2-3天 [4] 技术发展路径 - 实现AGI需要15-20年,定义为"在95%以上任务超越大多数人" [4] - AGI发展分三阶段:信息智能(5年)、物理智能(10年)、生物智能(15-20年) [5] - 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三大基础要素,算法是核心 [5] - AI已在多个任务处理领域接近或超越人类平均水平 [5] 产业应用 - 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重点在于"AI+X"赋能千行百业 [6] - 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后期发展已明显优于美国 [6] - 自动驾驶领域终点明确但路径尚不清晰,需要聚合多方资源 [6] 全球发展格局 - AI隔离是当前最大风险,避免形成不同体系孤岛 [8] - 全球AI发展鸿沟扩大,但技术成熟后价格将下降实现普惠 [8] - 中国将在AI领域发挥带头作用,与亚洲国家共同发展 [8] - 韩国在"高带宽存储"技术领先,是发展AI大模型的关键技术 [8]
一文看懂多模态思维链
量子位· 2025-03-25 00:59
多模态思维链(MCoT)系统综述 核心观点 - MCoT通过整合图像、视频、音频、3D模型等多模态数据,实现接近人类思维的跨模态推理能力,显著提升AI在复杂场景的应用潜力 [2][3][4] - 技术突破体现在六大方法论支柱:推理构建、结构化推理、信息增强、目标粒度、多模态思维、测试时扩展 [7][8][9][12][14][15][16] - 已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创意生成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但面临计算效率、错误传导、伦理风险等挑战 [17][18][20][22][24][25] 技术方法论 推理构建 - 基于提示:通过多模态指令模板实现零样本/少样本推理链生成 [8] - 基于规划:动态构建树状推理路径(如时序分析/因果推断分支)并筛选最优解 [8] - 基于学习:通过标注推理依据数据微调模型,增强内在逻辑能力 [8] 结构化推理 - 异步模态处理:分离感知模块(目标检测)与推理模块(逻辑生成)提升效率 [10] - 固定流程阶段化:采用预定义规则(如"辩论-反思-总结"模式)分阶段决策 [10] - 自主流程阶段化:动态生成子任务序列(如先定位物体再分析属性) [10] 信息增强 - 集成3D建模软件等专业工具提升特定模态任务精度 [12] - 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动态引入领域知识库 [12] - 分析上下文实体关系强化逻辑一致性 [12] 目标粒度 - 粗粒度:宏观场景理解(如危险物品识别) [15] - 中观:物体级语义对齐(如特定目标定位) [15] - 细粒度:像素级分析(如病灶边界分割) [15] 应用场景 - 医疗:结合CT影像与病史生成诊断报告并标注病灶 [3][25] - 自动驾驶:从路况识别到驾驶决策全链条推理 [25] - 创意生成:草图到3D模型的端到端转化 [25] - 教育:通过表情/语调分析实现情绪识别辅助教学 [25] 未来挑战 - 计算资源:慢思考策略需高算力支持,需算法优化与硬件协同 [18][19] - 错误传导:早期目标误判可能导致推理链崩溃,需实时检测与回溯修正 [20][21] - 伦理风险:多模态伪造内容需验证框架与鉴别技术 [22][23] - 场景扩展:当前局限于可验证领域,需开发开放任务推理模型 [24][25]
蔡浩宇,下一个梁文锋?
投中网· 2025-03-23 04:35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科技 ,作者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 . 凤凰科技频道官方账号,带你直击真相。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行业当前对Anuttacon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其能有多大的创新,这决定了蔡浩宇能不能匹配上"下一 个梁文锋"的称号。 作者丨董雨晴 来源丨凤凰网科技 "这是紧急求救信号""来自盖亚星球的广播""如果你收到这个,请立即回复"。 2025年3月,一款科幻题材互动游戏在X平台上发布了部分片段,很快引发了讨论。 根据预告,玩家会在这款游戏中体验一种前所未有的AI驱动角色玩法,其核心机制是以实时对话推 动剧情发展,玩家的任务是帮在外星球上的女主角Stella找到回家的路。 AI游戏本不新鲜,新鲜的是,这款游戏背后的掌舵者,是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 凤 凰 网 科 技 了 解 到 , 去 年 9 月 , AI 行 业 收 到 了 一 条 英 雄 帖 。 蔡 浩 宇 二 次 创 业 创 办 的 新 公 司 Anuttacon,向行业广纳精英,重点招聘预训练与LLM人才,办公地点则是在硅谷。 一位接触过Anuttacon的投资行业人士在当时向投资界表示,Anuttacon早期是做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