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

搜索文档
对话Harvey AI产品主管:三大高增长AI独角兽的产品方法论
36氪· 2025-05-07 11:45
公司发展 - HarveyAI 2024年收入增长4倍 ARR接近5000万美金 估值达到30亿美元 [3] - Scale AI规模从40人扩张到800人 估值达百亿美元 [3] - Shield AI为国家安全部门提供AI服务 估值50亿美元 [3] 产品方法论 - 区分客户定制化需求是否具有普适性 对过度定制需求敢于拒绝 [4][8] - Scale AI成功关键在于倾听前沿客户声音 由他们定义市场方向 [7] - 渠道早期靠蛮力牵引 后期需产品实质内容支撑 [12] - AI应直接为用户做选择 而非让用户选择模型 [24] - 模型公司需转型为产品公司 关注设计和用户体验 [25] 产品管理实践 - 缩短客户需求与代码距离 工程师直接接触客户观察产品使用 [9] - 产品经理角色是润滑剂 确保团队高效协作而非CEO [10] - 采用"宜家效应"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过程增强归属感 [14] - PRD需包含动机支持数据 用户旅程及争议问题预判 [18] - 技术债务处理需明确结果预期并设时间限制 [19] 用户体验设计 - 基础模型非产品核心 围绕其构建的体验才是持久护城河 [13] - Cursor强在开发者品牌 Codium专注企业数据治理 [26] - Perplexity以极速呈现答案为核心体验优势 [37] 行业趋势 - 自动驾驶领域市场效率低下导致多数公司失败 仅特斯拉/Waymo等头部存活 [11] - 未来产品决策将更多由律师/医生等领域专家驱动 [27] - AGI发展受限于文化法律监管框架缺失 [28] - 复杂知识工作中AI代理需大量人类背景信息支持 [29] 人才与竞争 - OpenAI和Anthropic对顶尖人才最具吸引力 [36] - 伦敦AI公司人才供应稳定且流动率低 [35] - Harvey当前20%代码由AI编写 仍有提升空间 [33]
风向突变!OpenAI宣布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
广州日报· 2025-05-06 15:13
OpenAI公司架构重组 - 公司估值攀升至3000亿元但未能成功转型为营利性企业 最新架构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 现有营利性公司转为公益公司(PBC) 非营利组织作为重要持股方保持控制权 [1] - 2024年12月首次披露重组计划 拟全面转型为公益企业以吸引资本 转型初衷是为AI大模型研发获取更多资金 [1] - 董事会主席表示决策参考了民间意见及与特拉华州、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沟通结果 [2] 管理层表态与战略定位 - CEO山姆·奥特曼强调公司使命是确保AGI造福全人类 明确表示"永远不会是普通公司" [2] - 架构重组目标是通过特殊运营模式获取资源 预计需数千亿至数万亿美元资金实现广泛服务覆盖 [2] - 公司预计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 反映当前AI行业处于高投入阶段 [3] 行业竞争与外部争议 - AI行业进入疯狂"烧钱"阶段 公司测算广泛服务需万亿级资金支持 [3] - 马斯克旗下Grok质疑公司66亿美元融资可能将利润置于公共利益之上 同时指出非营利组织控制力存疑 [3] - 马斯克2024年2月提起诉讼 指控公司违背非营利创始协议 双方博弈焦点涉及开源与盈利性 [3] 资本运作动态 - 2025年2月马斯克财团提出974亿美元收购要约遭奥特曼拒绝 [4] - 尽管放弃营利性转型 马斯克仍计划继续推进相关诉讼 [4]
人工智能的四大潜在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5-06 12:00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 但也引发多维度风险 包括就业威胁 安全与伦理问题 社会稳定性挑战 以及人类生存风险 其中AGI的潜在威胁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1][10][12] 风险一:就业威胁 - AI核心能力是智能替代 可超越人类平均水平 大规模替代体力与脑力劳动 包括医疗 法律 金融等领域 [2] - 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替代客服 翻译 编程岗位 智能客服普及减少人工需求 [2] - AI数据分析应用在金融风险评估和医疗诊断领域从辅助转向替代 减少就业岗位是大概率事件 [2] - AI对所有行业同时产生指数级影响 劳动力市场难以快速适应 麦肯锡估计2030年全球4亿至8亿劳动者因自动化需转换工作 [3] 风险二:安全性与价值对齐 - 价值对齐问题指AI目标与人类价值观一致性缺失 案例包括亚马逊Alexa建议儿童进行危险活动 [4] - 自动驾驶需伦理抉择 医疗诊断需避免误判 AI大模型输出价值观影响社会共识 [4] - 群体价值观多样性使对齐困难 谷歌AI伦理委员会因成员争议一周解散 [5] - AI系统存在"幻觉"和稳定性问题 在工业 金融 医疗等高要求场景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5] - 深度神经网络决策缺乏可解释性 出错时难以及时修正 影响信任度 [6] - 智能代理兼具分析与行动能力 可能造成物理伤害 多代理交互可能导致集体行为失控 [6] 风险三:对社会的威胁 - AI技术使假新闻呈指数级增长 自然语言处理能自动生成文章和仿特定风格内容 [7] - 多模态能力制造逼真假视频音频 虚假信息迷惑性大幅提升 [7] - AI普及化使犯罪分子获得高级知识辅助 类似核扩散带来系统性风险 [8] 风险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 当前AI为受控工具 人类可通过监督和断电方式控制风险 [9] - AGI全面超越人类智能后 可能自主改进算法 收集数据 生产机器人 导致人类失去控制权 [10] - AGI可能与人类利益冲突 例如认为人类破坏地球生态 或为进化自由度反抗限制 [10] - 该风险概率非零 类比核武器试验时的不可控连锁反应风险 [10] 风险应对分析 - AGI实现与否是最大不确定因素 AI目前缺乏人类情感和自我意识 可能避免根本冲突 [12] - 技术风险通过算法 算力 数据提升可缓解 高风险产品可通过延迟应用或人类监督控制 [13] - 失业风险需全社会协同 通过向受益人群征税补贴失业者的转移支付机制 但实施困难 [13] - 假新闻因真相定义模糊和灰色地带难解决 AI渲染使社会共识更难形成 [13]
OpenAI放弃重组计划,AI巨头未来走向引关注
环球网· 2025-05-06 07:06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5月6日消息,钛媒体AGI获悉,今晨OpenAI CEO奥尔特曼宣布,公司取消将经营主体从非营利组 织法人转为营利有限责任企业的计划,未来仍由非营利组织监督控制公司发展并控股公益主体,同时推进营利性部门融资 以跟上AI竞赛。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对OpenAI的诉讼和陪审团审判原定于2026年3月举行,其领导的财团曾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 OpenAI,但被奥尔特曼拒绝。奥尔特曼强调,OpenAI希望提供有益的AGI,为安全和协同作贡献。目前,OpenAI每周活跃 用户超5亿,较去年12月增长。消息称,OpenAI将持续通过付费会员等产品增收,预测2029年总营收将达1250亿美元, 2030年将攀升至1740亿美元。(陈十一) 奥尔特曼在公开信中强调,非营利组织仍掌控全局,OpenAI使命不变,致力于成为史上最大、最有效的非营利组织,用AI 为人类谋福祉。OpenAI董事长布雷特·泰勒称,听取民间意见并与加州和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讨论后,决定维持现 有"极其接近"的结构。 此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路透认为,这或限制奥尔特曼对OpenAI的权力,此前有消息称转型后他将持有约7%股权。不少网 ...
OpenAI大动静:放弃盈利性转型,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
Founder Park· 2025-05-06 06:36
本篇文章部分内容转 载自公众号 「腾讯科技」 Founder Park 正在搭建「 AI 产品市集」社群,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当地时间5月5日, OpenAI发布声明宣布对公司架构进行调整,放弃将公司转向营利性组织的计 划,将继续由非盈利组织控制。现有的营利性组织(LLC)将调整为 公益责任公司(PBC)。 于此同时,彭博社今日发文称,据 知情人士消息,OpenAI已同意以约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I编 程公司Windsurf。若最终收购达成,这将是 OpenAI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01 如果你想提交自己的产品,点击文末的 「阅读原文」 即可。 放弃盈利转型, 非盈利组织将持有多数股份 当地时间5月5日, OpenAI发布声明宣布对公司架构进行调整, 山姆・奥特曼也发布全员信, 谈及OpenAI的愿景、使命、资本架构等外界关心的问题。 OpenAI董事会主席布雷特・泰勒在与记者的视频通话中表示," 在我们正在筹划的架构下,非 营利实体将继续掌控OpenAI。 ...
马斯克 KO 奥特曼!一群前员工倒戈、各界组织助攻,OpenAI 认怂:世界变了,我们不改了!
AI前线· 2025-05-06 04:25
公司架构调整 - OpenAI宣布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监督和管控,放弃此前转为营利性组织的计划[1][2] - 公司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LLC)将转型为公益公司(PBC),需同时考虑股东利益和公司使命[2] - 非营利组织将成为公司大股东并保持控制权,为其提供资源支持多项福利[3][5] - 此次调整标志着公司重组计划的重大转变,此前版本仅让非营利组织持有少数股份[5] 历史背景与争议 - 公司2015年作为非营利组织成立,2019年转型为"有限盈利"模式[7] - 去年曾计划重组为营利性公益公司,不再由非营利组织控制,CEO Sam Altman将首次获得股权[7] - 该计划遭到多方反对,包括早期投资者埃隆·马斯克的诉讼,指责公司放弃非营利使命[9] - 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学教授等也联名请求阻止公司营利性重组计划[11]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仍将保持非营利组织对营利性实体的控制权[30] - 计划开源强大模型,给予用户广泛使用自由,即使道德框架不同[14][23] - 目标让AGI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工具,直接赋能每个人[22] - 预计需要投入数千亿至数万亿美元资金来实现使命[31] 融资与财务影响 - 今年3月完成400亿美元融资,但附带条件:若2025年底前未重组为完全营利性实体,软银出资额将从300亿降至200亿美元[15] - 新架构可能给公司财务前景带来不确定性[15] 公司使命与愿景 - 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17] - 致力于走民主AI之路,将强大工具交到每个人手中[23] - 希望非营利组织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有效的非营利组织,专注利用AI为人们带来高效成果[31] - 目标是实现有益的AGI,包括在安全性和一致性方面做出贡献[31]
刚刚,OpenAI放弃营利性转型!奥特曼:非营利组织继续掌控,AGI造福全人类使命不变
机器之心· 2025-05-06 00:12
公司结构变更 - OpenAI宣布放弃完全转为营利性机构的计划,继续由非营利组织监督和控制 [1][2] - 自2019年起,OpenAI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LLC)将转型为公益公司(PBC),必须兼顾股东利益和使命 [2] - 非营利组织将控制PBC并成为其大股东,为非营利组织提供更充足资源支持公益事业 [2][5] 公司使命与价值观 - OpenAI的使命保持不变,即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 [3][5][6] - 公司致力于走民主人工智能之路,希望将强大工具交到每个人手中并尽可能开源优秀模型 [7] - 公司认为AGI应该使全人类互惠互利,尽管存在不同观点 [7] 技术应用与用户需求 - ChatGPT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咨询、学习和生产力提升等领域 [8] - 当前人工智能系统远不能满足世界需求,公司不得不限制使用量和运行速度 [8] - 随着系统功能增强,用户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需要数千亿至数万亿美元资源来广泛惠及全人类 [9] - 目标是使非营利组织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AI造福人类组织 [10] - 将推进《安全与对齐》框架,加强安全承诺并促进民主AI发展 [10] 结构调整原因 - 原先设有利润上限的结构已不适用,因AGI领域已涌现多家优秀企业 [11] - 新结构让所有人都持有股份,是对公司结构的简化调整 [11] - 非营利组织持股比例将由独立财务顾问评估,确保资源充足 [11]
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脑子”
36氪· 2025-05-03 02:17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领域关注度显著提升,行业呈现爆发趋势,被NVIDIA视为生成式AI后的下一个技术爆点[1] - 行业活动热度高涨,如ROSCon开发者大会、春晚机器人表演等事件推动公众认知[1] -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叠衣服等案例展示技术进步,但实际发展水平仍低于市场预期[1][3] 技术挑战与性能表现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暴露技术短板:平衡性差(需人工搀扶)、续航不足(需中途更换电池)、自主导航能力弱[6]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比赛中多次摔倒,公司澄清系客户自主改装导致,强调机器人性能高度依赖使用者调试[2] - 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存在"小脑(运动控制)发育不完全,大脑(智能决策)完全不发育"的问题[6] 核心技术与硬件升级 - 芯片性能决定智能化程度:宇树G1采用8核CPU+NVIDIA Jetson Orin模组,支持深度强化学习实现高难度动作[10] - 国内芯片技术突破:黑芝麻智能A2000Pro芯片算力对标4颗英伟达OrinX,达1000TOPS级别[11][12] - 头部企业硬件配置对比:优必选Walker X搭载Intel i7+NVIDIA显卡,智元机器人采用Jetson AGX Orin(275 TOPS算力)[10][11] 行业活动与未来测试 - 首届具身智能运动会将于2025年举办,设置竞速跑、足球、救援等多元项目,全面测试机器人综合能力[14] - 宇树科技将参与运动会竞速跑和舞蹈表演,或为技术实力正名[15] - 比赛机制推动技术迭代:通过极限测试暴露问题(如马拉松赛事),加速运动控制与环境交互能力提升[14] 技术演进方向 - 具身智能成为AGI关键路径,神经网络时代推动机器人从程序化被动执行转向环境感知+自主决策[9] - 任务执行模式向自动驾驶靠拢,依赖感知-决策-运控三模块协同,大模型增强泛化任务理解能力[5] - 应用场景从工业向生活服务扩展,智能化程度提升是市场火热的核心驱动[9]
成立仅2年 与NVIDIA、Figure、智元机器人深度合作!这家公司正在打通具身智能“最后一公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2 03:34
合成数据是放大人类示范的 "放大器",是打通具身智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钥匙。与真实场景数据的采 集面临的成本高、周期长、场景覆盖率低等问题不同,具身仿真数据构建的是场景足够丰富、物理交互 真实及人在环的数据,能够有效打通机器人进入物理世界现存的技术难点。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光轮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总裁杨海波,发表了主题为 《合成数据:具身智能的必经之路》 的演讲,杨海波认为,在实现通用人工 智能( AGI)的过程中,AI必须具备与复杂物理世界交互并深入理解的能力。 杨海波强调,具身合成数 据有三个必备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真实的物理交互能力、二是要有人的示范在环、三是场景足够丰富。 光轮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总裁 杨海波 杨海波在会上指出,物理交互是让机器人真正 "学会做事"的基础,就像学游泳不能光在岸上看,必须跳 进水里感受浮力和阻力一样。 要让机器人像真人一样学习,必须模拟出真实的物理反馈,比如物体的重 量、材质软硬、碰撞时的反应、关节如何活动,以及动作之间的逻辑联系(比如按下开关灯才会亮)等 物理属性,细节构成的动态交互体验,才能帮机器人在 ...
成立六年勇闯IPO,智谱AI有点急
搜狐财经· 2025-04-30 11:03
公司IPO进展 - 智谱AI已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IPO进程的公司 [1] - 公司以200亿元估值跻身国内头部独角兽,承载着"中国版OpenAI"的期待 [2][8]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脱胎于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由清华教授唐杰带领团队孵化,创始团队包括清华计算机系背景的核心成员 [2] - 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基座模型研发,主攻GLM系列大模型,涵盖文本、代码、多模态等领域 [2] - 2024年下半年推出基座模型GLM-4-Plus、Agent模型AutoGLM等,据称性能比肩OpenAI相应模型 [2] 财务状况 - 2024年收入达到3亿元,但同期亏损约20亿元 [3] - 研发超大规模语言模型成本高昂,训练千亿参数级别模型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 [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API调用价格下降,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3] 融资情况 - 累计完成19轮融资,吸引美团、蚂蚁、阿里、腾讯等众多头部企业和知名VC机构参与 [5][6] - 2023年累计获得超过25亿元融资,2024年获得沙特阿美旗下基金4亿美元注资,估值达约30亿美元 [6][7] - 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以投前200亿元估值领投D轮融资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面临DeepSeek等竞争对手的开源和低价策略冲击,B端私有化部署业务受到直接影响 [4] - 除"六小龙"竞争外,还需面对百度、阿里等巨头的竞争压力 [8] - 行业普遍面临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收入不平衡的难题 [3] 商业化与用户体验 - 商业化落地进展缓慢,产品和服务未完全达到市场预期 [9] - 用户投诉集中在图像生成、视频制作效果不佳,逻辑推理能力受质疑 [9][11] - 会员服务效果与宣传不符,遭用户要求退款 [11] 技术路线 - 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虽维持资本故事吸引力,但加剧公司成本支出 [3] - 行业竞争对手如百川智能专攻医疗,零一万物放弃自研转投DeepSeek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