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助残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向善 数字助力2159个孤独症者家庭获有效社区支持
中国能源网· 2025-05-20 13:12
项目启动与目标 - "社区星融合"(广东)项目正式启动,将为广州和深圳两地的孤独症人士和家庭发放总价值超百万的"爱星友好券",通过"赋能+物资爱心券+服务"的模式提供多元融合支持服务,预计2159个孤独症家庭受益 [1] - 项目通过腾讯基金会关爱平台拓展和连接多元在地资源,构建社区支持新生态 [1] - 受益家庭可领取面额为50元/张、共10张累计500元的"爱星友好券",并在指定时间内至"爱星友好商家"消费,满足孤独症人士购物、理发、看牙等基本日常需求 [2] 项目模式与进展 - "社区星融合"项目自2024年7月在河北省启动以来,已在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开展实践探索,计划完成共计11000户家庭支持,目前已有5500户家庭受益 [3] - 项目借助微信支付促进孤独症群体的社会适应性学习,通过数字化工具打破传统服务壁垒,推动从机构干预向社区融合延伸 [3] - 深圳市欣旺达慈善基金会捐赠50万元善款支持生态共建项目 [10] 多方合作与支持 - 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体现政府及多元社会主体对孤独症者及其家庭的联合行动支持,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探索 [2] - 腾讯基金会通过技术能力和资金支持发挥桥梁作用,链接激活更多社会资源 [6] - 会议现场举行生态共建单位授牌仪式,期待更多社会公益力量加入共建孤独症人士家庭社区支持新生态 [12] 社区支持体系建设 - 项目核心目标是为孤独症群体创造融入社区的机会,促进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孤独症群体,支持他们在社区内的自主生活 [5] - 围绕"数字助力多方有效协同"主题,多元主体代表开展对话,探讨科技助力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长期、综合性需求 [15] - 期待借助数字关爱模式,联动本地各类主体,构建能自我循环、自我发展、自我迭代的社区生态圈,满足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 [16]
帮助更多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人民日报· 2025-05-18 22:02
全国助残日活动 - 全国多地开展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助残活动,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1]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团成员赴多地巡回宣讲,分享奋斗故事 [1] - 全国自强模范黄莺作为盲人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1] 残疾人就业支持 - 北京举办全国残疾人专场公益招聘会,60余家企业提供300余个岗位,涉及零售、餐饮、加工制造、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2] - 北京宜生无忧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多样岗位类型,满足多类残障朋友需求 [2] - 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提供长期就业跟踪服务,及时匹配合适岗位 [2]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持续促进残障学生就业10年,观察到国企和事业单位招聘残疾人力度加大 [2] - 内蒙古包头50家企业提供796个适残岗位,湖南长沙招聘会通过多个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带岗 [3] 科技助残创新 - 四川成都全国助残日主场活动展示21家助残科技企业的数十款前沿科技辅具,包括智能仿生手、AI语音交互轮椅等 [4] -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门槛 [4] - 广西推出专为盲人设计的智能眼镜和智能机器狗,计划通过AI技术创新打造新型智能导盲犬 [4] - 粤港澳三地讨论人工智能助残远景,山东推进助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 西部15城残联发布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辅具产业发展 [5]
全国助残日!江汉区残联携手萝卜快跑,启动科技助残行动
环球网· 2025-05-18 12:22
5月16日,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江汉区残联携手萝卜快跑,联合举办了"无障碍督导体验活动",探索科技助残新路径,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创 新应用,为视障群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 据了解,此次江汉区残联共组织百余人参与无障碍督导体验活动,通过无障碍督导、科技体验与公益倡议,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迈向新高度。 活动当天,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残联、江汉区相关领导、江汉区残联、江汉区人大代表、江汉区政协委员、江汉区残疾人代表、志愿者等组成无障碍体验队 伍,深度考察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无障碍出行场景中的应用,并亲身体验萝卜快跑无障碍服务,切实感受科技创新对特殊群体的帮助与关怀。 未来,萝卜快跑将继续围绕视障群体出行需求,持续推动科技助残服务升级,让更多视障朋友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温暖与便利。(古雨) "以前很难独自出行,比如担心找不到车、打不开车门,也总觉得会麻烦到别人,今天体验萝卜快跑无障碍功能后,我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安全感,未来的 出行多了一种独立、安全、便捷的选择。"多名无障碍体验员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感受,"这是有温度的高科技,能够真正帮助我们视障群体的日常独立出 行。"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员工,萝卜快 ...
科技创新让助残服务更精准
经济日报· 2025-05-17 21:50
科技助残行业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传感器、神经生物学等技术发展为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提供重要手段 [1] - 科技助残从"工具型"向"智能交互型"转变,服务模式从"统一配置"向"个性化适配"升级 [4] - 行业面临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挑战 [4] 代表性企业及产品 - 浙江强脑科技研发智能仿生手,帮助截肢患者恢复写字和弹钢琴等精细动作能力 [2] - 北京亮亮视野开发AR字幕眼镜,融合光学显示和语音识别技术帮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2] - 科大讯飞AI开放平台已赋能3.3万名公益开发者,创造3.8万个无障碍应用,服务1404万视听障人士 [3] 技术应用成效 - 智能假肢通过残疾人"体验官"机制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2] - AR字幕眼镜由数千位听障人士共同参与开发 [2] - 科大讯飞AI助残应用日均服务超5000万人次 [3] 行业合作与创新 - 中国残联与科大讯飞共建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 [3] - 智慧助残平台开始采用数据驱动决策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4] - 行业目标在5-10年内帮助100万残疾人恢复日常生活 [2]
你添砖瓦我架梁——南京助残事业的多元发展
华夏时报· 2025-05-16 04:20
助残事业中的个体贡献 - 郑佩韵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批量扫描录入和报错功能,提升残联窗口工作效率 [4][5] - 朱军林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及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等服务 [5][7] - 朱军林开拓南京"喜憨儿洗车中心"、福利彩票站、菜鸟驿站、无障碍体验酒店等多元就业场景 [7][8] 政策支持与基层实践 - 南京市残联发布《南京市残疾人基本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5年版)》等四项政策,首创利用养老机构床位收住重度残疾人 [10] - 鼓楼区残联理事长王影推动出台《精准康复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细则》,解决肢体残疾人入户服务需求 [10] - 南京残联系统累计制定区级政策文件18个,基于3.7万名重点困难残疾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基层经验 [10] 科技创新赋能助残 - 东南大学宋爱国团队研发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和"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技术源自军工领域力触觉遥操作技术 [11][12] - 两款康复机器人产品已进入市场化,推动"康复"理念的技术落地 [12] - 南京市整合高校科研资源构建多维度科技助残体系 [12]
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央广网· 2025-05-16 01:05
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关爱服务 -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8500万残疾人共享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成果 [1] - 石家庄"美丽工坊"项目培训学员500余人 业务范围从手工加工扩展到旗袍、高定成衣配饰 并承接欧洲、东南亚国际订单 [1] - 2024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14 4万人 新增51 2万人 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家庭增收 [1] - 湖北省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示范引领 发挥民营企业按比例安残主渠道作用 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1] 科技助残与康复服务 - 安徽马鞍山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人一档、精准适配"服务 免费发放轮椅、平衡板、矫正鞋等辅助器具 [2] - 福州推出急救便民小程序 包含"一键呼救""视频呼救""听障人士呼救"三种模式 实时传输定位与亲友信息至急救中心 [2] - 科技助残推动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 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2] - 中国残联计划扩大与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合作 推动助残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 [3]
四川加大政策扶持、社会协同力度 着力突破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壁垒 为他们插上追梦的“翅膀”
四川日报· 2025-05-16 00:21
教育发展 - 全省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超97%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校数达6.7万名 居全国第一 [5][6] - 已建成140所特殊教育学校 实现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全覆盖 21个市(州)全部建成残疾人中等职教部(班) [5][9] - "十四五"以来落实教育资助资金1.92亿元 累计资助14.1万人 6个市(州)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资助全覆盖 [5][9] - 融合教育模式推广 江油市特殊教育学校安排定向行走、盲文学习等特殊课程 超百名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7][8] 就业支持 - 2023年和2024年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近两年引导用人单位增设岗位近2万个 [6][10] - 2022年以来为18万名农村困难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 为26万名残疾人发放灵活就业和创业补贴 帮助1.6万名农村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 [6] - 政策扶持方面 对首次创业残疾人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贴 超比例招用残疾人员工的企业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奖励 [11] - 科技助残成效显著 开展无人机操控、AI工具等新技术培训 广安市残疾人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 [12] 社会协同 - 四川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动员百余家单位 形成"1+3+8+N"运行模式 "十四五"以来支持300余个项目 10万余名残疾人受益 [13] - 10余个市(县)建立本地联盟 宜宾市打造全省首个"助残商圈" 泸州市联盟成员达520余家 收集适残岗位4000余个 [14] - 东西部协作机制发挥作用 凉山州17名残疾人通过电工培训 汶川县57名残疾人参与来料加工业务 [13] - 与文旅、酒店集团合作设立非遗文创展销空间 构建多元化支持网络 [15]
江苏残联:协同打造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华夏时报· 2025-05-15 11:51
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 - 江苏省残联提出新目标:携手兄弟省份探索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新路径,共同担当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新任务,协同打造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1] - 江苏省在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上提出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样本 [4][5] 江苏省残疾人工作成果 - 江苏省残疾人总数约479.3万人,占全省人口6.4%,涉及五分之一家庭人口,持证残疾人175.5万人,其中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79.8万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5.5% [2] - 江苏省在残疾人工作中实现多个"率先":率先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两项补贴"制度、提供0—14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实行残疾人从学前到大学免费教育、实现基层"残疾人之家"乡镇全覆盖、建成完备的托养服务体系、开展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2] - 江苏省按比例就业人数全国排名第三,集中就业人数全国排名第一,537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每年为3.8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2] - 江苏省残疾人运动员连续六届残奥会金牌数、奖牌数位列全国双第一,在巴黎残奥会上获得18金11银6铜,打破2项世界纪录 [3] 科技助残进展 - 江苏省在科技助残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苏州市成立科技助残孵化器(14家科技型企业有意向入驻,21家企业提供科技型产品展示) [3] - 东南大学研发的智能假肢获仿生"奥运会"冠军,中国残联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共建研究基地 [3] - 推广多项残疾预防技术创新:耳聋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重点职业病易感基因检测、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技术+基因MLAP技术 [3] - 江苏省举办科技助残辅具创意创新大赛和"辅具科技改变生活"项目,促进先进科技应用于残疾人生活 [3] 未来发展规划 - 江苏省计划深入调研区域内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政策差异与衔接难点,加强"十五五"规划协同研究,推动三省一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 [4] - 建议将科技助残纳入《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三角科技助残合作联盟,加强区域内科技助残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 [4] - 建立区域科技助残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为残疾人提供跨区域便利化服务 [4] - 以更高标准推动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在政策协同、服务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向全国展示长三角探索和方案 [5]
邢善萍在西安市调研科技助残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5-14 22:58
科技助残与残疾人就业创业 - 中航创世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康复训练机器人研发,强调需求导向和技术攻关以促进残疾人康复和生活 [1] - 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帮扶,助力实现创业梦想 [1] - 闪亮星直播产业基地通过直播和教学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强调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的重要性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 - 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 - 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人才、金融、场景供给适配,加快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以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促进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南京发布百余场全国助残日活动 科技助残“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惊艳亮相
扬子晚报网· 2025-05-14 12:09
科技助残项目展示 - 东南大学团队研发的仿生点阵结构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在南京市科技助残项目展示环节中成为焦点 [3] - 该机器人采用织物材料 能为患者提供超过20N的抓握力 助力手指实现双向运动 [4] - 相较于其他柔性驱动器 该机器人具备体积小 质量轻 弯曲角度大且可双向运动的显著优势 [4] 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技术特点 - 团队提出多通道人机交互方法 依据神经医学原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4] - 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康复机器人系统可让偏瘫患者利用健侧手指与虚拟场景交互 自主开展康复训练 [4] - 该系统能完成对指等20余种特殊手势 为患者日常生活提供辅助 [4] 临床试验与应用前景 - 该机器人系统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4] - 超100名患者参与试验 结果显示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4] - 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因脑卒中引发的肢体障碍患者数量持续攀升 康复机器人行业受到重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