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交流互鉴
icon
搜索文档
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闭幕 五十二场演出尽显文明交流互鉴魅力
人民日报· 2025-08-06 03:00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呈现26个剧目及52场演出[1] - 设置6个分会场并有8个国内外参演团体进行表演[2] - 来自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舞蹈艺术家参与历届活动 其中130余个艺术团体曾参与交流[1] 演出形式与覆盖范围 - 舞蹈节开展迷你演出及互动环节 覆盖城市地标 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2] - 首届民间艺术季组织6支巡演队伍赴14个地州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城乡巡演[2] - 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完成首轮4场演出并创28万元票房 为新疆近10年原创歌剧最佳首演成绩[3] 文化影响力与作品表现 - 中央芭蕾舞团《红楼梦》 广州歌舞剧院《英歌》等剧目门票销售火爆[3] - 新疆推出《张骞》《五星出东方》《班超》《玛纳斯》等优秀原创舞台剧目[3] - 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哈萨克斯坦 意大利等国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实现文化互通[1]
五十二场演出尽显文明交流互鉴魅力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家们还走出剧场,走进城市地标、旅游景点、网红打卡地等场所,进行迷你演出并 设置互动环节,专业舞者与群众共舞欢歌,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舞蹈节期间,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同步开展,6支巡演队伍赴14个地州市及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覆盖城乡的巡演。"优质的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的具体实践。"蔡晓荣说。 舞剧《丝路花雨》《骑兵》、歌剧《二泉》等屡获国内重要文艺奖项的剧目也来到了舞蹈节。"本届舞 蹈节汇聚了当下中国舞台艺术精品力作。"新疆艺术剧院创研部副主任、一级编导米克拉依·依布拉音介 绍,舞蹈节开票以来,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楼梦》、广州歌舞剧院民族舞剧《英歌》、山西省歌 剧舞剧院舞蹈史诗《黄河》、北京歌剧舞剧院舞剧《破冰》等剧目的门票销售火爆。 本届舞蹈节上,新疆元素也不少。由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创演的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 在舞蹈节连演两场,场场爆满。参加舞蹈节之前,这部歌剧刚刚完成首轮4场演出,票房超28万元,创 下近10年来新疆原创歌剧首演的最好成绩。 近年来,新疆舞 ...
愿做民心相通的“搭桥人”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04
中外友好交流活动 - "我和中国的故事"征文活动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发起,截至2024年底收到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篇投稿,最终35篇优秀作品在人民日报刊发 [3] - 颁奖仪式暨"丝路·人民友约"中外民间友好故事分享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11个国家的征文作者代表与友好团体、中企、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共聚一堂 [3] - 活动获得全球知华友华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每篇来稿都饱含真情,汇聚成中外民间友好的澎湃力量 [3] 历史友谊传承 - 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分享重飞"驼峰航线"的故事,5位平均年龄71.8岁的老人历时97天飞越6个国家,将飞机永远留在中国 [4] - 兰州城市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刘晓霞讲述路易·艾黎与学校的渊源,该校与新西兰高校保持密切往来,人文教育交流互访频繁 [4] - 乔治·何克的外甥马克·艾尔温·托马斯投稿讲述其创办山丹培黎学校的故事,立志在英中两国人民之间架起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5][6] 文明交流互鉴 - 意大利退休导游维娜·卡玛洛塔徒步穿越欧亚15个国家重走古丝绸之路,行程2.2万公里,见证中国与意大利因文化紧密相连 [7] - 敦煌研究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推动敦煌文化全球共享,今年发布"数字藏经洞"进一步促进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全球共享 [8] - 缅甸学生李鸿昌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用银针为患者治疗并感悟"天人合一"的智慧 [8] 企业参与友好交流 -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800余个优质项目,涵盖能源电力、水利灌溉等领域,成为与所在国民众"心联通"的桥梁 [10] - 中建埃及承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即将竣工,当地员工哈南·奥斯曼希望其与中国朋友的友谊成为连接埃中人民的桥梁 [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俄罗斯籍教师卡佳在华累计献血超过4800毫升,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并养成跑步习惯以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10]
法国作家、记者马克西姆·维瓦斯:“我愿意为真相发声”(海客话中国·中欧建交5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1 11:05
马克西姆·维瓦斯的职业成就 - 法国作家、记者,长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撰写了十余本中国主题图书,包括《无国界记者组织不为人知的一面》《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开眼看中国》等 [4] - 创立"伟大的前夜"网站,发布涉华客观报道,该网站曾创下一个月超百万人次浏览的纪录 [6] - 2016年被"顶尖记者"网站评为法国最具影响力的记者,2021年获第十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25年获第二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 [4] 维瓦斯的中国经历与著作 - 2010年随团前往西藏调研,写下《达赖并非如此"禅"》一书 [6] - 2016年与来自20个国家的40名记者访问新疆,2018年与妻子合写《燕子归来》一书,2023年再次前往新疆 [6] - 2020年出版《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基于两次实地考察破除新疆谣言,但遭到法国出版界全面封杀 [7] 维瓦斯的报道风格与信念 - 坚持"严谨传播客观事实"的信条,调查工作详细翔实,著作中如实呈现客观事实 [7][8] - 面对诉讼威胁和社交媒体上的污蔑(如被称"被中国重金收买的骗子"),仍坚持为真相发声 [7] - 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的关键,旅游是消除偏见、实现理解的重要方式 [9][10] 维瓦斯对中国发展的观察 - 自21世纪初首次探访中国后,已来过中国6次,每次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惊喜 [8] - 赞赏中国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放宽优化,便利更多人了解中国,并举例飞机上偶遇的法国年轻人因此来华旅游 [8][9] - 认为中国通过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对应对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价值 [10]
“瓷”语无界,共绘文明交流新画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1 00:40
行业活动与文化交流 - 景德镇举办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主题采风活动 吸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外媒记者参与[3] - 活动以"瓷链世界·文明互鉴"为主题 展示陶瓷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历程和文化合作模式[3] - 外媒记者通过陶瓷绘制体验活动 在同一个白瓷盘上创作包含各国标志性元素的"世界地图"[4] 陶瓷产业生态体系 - 陶溪川文创街区呈现"现场摊位+海外直播+手作展示"创新模式 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3] - 陶博城国际陶瓷交易中心汇聚600多家国内外陶瓷品牌 覆盖日用瓷、文创陶瓷、艺术瓷全品类[5] - 陶博城作为全球陶瓷贸易综合体 集成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展览展会、数字贸易等多元功能[5]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系统展示从元青花到新中国龙船瓷塑的陶瓷发展历程[3] - 陶瓷作品经1350摄氏度高温淬炼 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体见证[5] - 国际媒体代表评价中国年轻一代展现发展潜力 认为景德镇体验拉近了与中国的情感距离[3][6]
“我愿意为真相发声”(海客话中国·中欧建交5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21:34
马克西姆·维瓦斯的职业成就 - 法国作家、记者,长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撰写十余本中国主题图书 [4] - 创立"伟大的前夜"网站,发布涉华客观报道,曾创下一个月超百万人次浏览的纪录 [5] - 2016年被"顶尖记者"网站评为法国最具影响力的记者,2021年获第十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25年获第二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 [4] 马克西姆·维瓦斯的中国研究 - 2010年随团前往西藏调研,撰写《达赖并非如此"禅"》一书 [6] - 2016年与来自20个国家的40名记者访问新疆,2018年与妻子合写《燕子归来》一书,2023年再次前往新疆 [6] - 2020年出版《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基于两次实地考察破除新疆谣言 [7] 马克西姆·维瓦斯的观点与影响 - 强调"严谨传播客观事实",著作内容经过反复校对,面对诉讼威胁行为无可指摘 [8] - 认为旅游是消除偏见、实现理解的关键,赞赏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了解中国 [9] - 坚信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携手应对共同挑战的强大力量 [10] 马克西姆·维瓦斯的个人经历 - 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1世纪初的一次探亲,游历北京后发现中国人的形象与西方报道截然不同 [5] - 在社交媒体上因传播真相面临压力,被污蔑为"被中国重金收买的骗子" [7] - 年逾八十仍精神矍铄,参观北京时坚持捡起掉落的扇穗,体现细致认真的性格 [8]
文旅互动 擘画互利共赢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7-26 21:36
海洋经济与旅游发展 - 青岛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7.1亿吨全球排名第四自动化技术使货物周转效率提升30% [2] - 青岛海洋集团展示从海水养殖到旅游开发的虚拟产业链突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2] - 希腊比雷埃夫斯市计划2026年建成水下考古博物馆探索"文化+海洋"新模式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推动生态海岛绿色开发 [3] - 中国威海市推行"柔性化开发"烟台市串联艺术美食运动休闲四大业态营造海洋旅游新场景 [3] 城市治理与历史活化 - 青岛老城区改造保留1800处历史建筑引入新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近9000万人次 [4] - 青岛通过修缮老建筑发展新业态推动历史城区宜居宜业宜游 [4] - 日本下关市采用多语种导游系统希腊比雷埃夫斯市计划部署交通传感器智能垃圾箱等智慧城市设施 [5][6] 国际友城合作与人文交流 - 青岛已与54个国家95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覆盖全球五大洲 [7] - 青岛与日本下关市在教育文化领域合作与明斯克市共建中欧班列及中白工业园 [7] - 韩国大邱市提议利用啤酒节等文化符号深化与青岛交流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寻求绿色经济与数字化合作 [7][8]
新华时评丨守护好文化遗产,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新华社· 2025-07-25 13:56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 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通过"OPEN"创新范式激活文化遗产的创新创造基因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典型案例包括贾湖骨笛、大运河复兴及《黑神话:悟空》海外传播 [1] - 文化遗产保护被视为民族复兴与文明传承的战略工程 强调古今辉映的文化发展路径 [1] 国际合作与文明互鉴 - 中国通过修复柬埔寨吴哥窟周萨神庙、联合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申遗等行动构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 [2] - 设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采用契约共践、技术共享等五大模式提升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2] - 倡导以"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促进跨国文明交流互鉴 [2] 文化遗产的全球价值 - 文化遗产被定义为跨越时空的人类共同价值载体 能突破民族与信仰差异凝聚共识 [2] - 强调文明互鉴对共同进步的推动作用 提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发展观 [2] - 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既激活本国文明生机 也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2]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
南京日报· 2025-07-25 02:27
国际汉学家文学翻译研讨会 -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参与 [2] - 会议包含"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沙龙、"圆桌会议:世界视域中的南京文学"等活动 [2] - 埃及翻译家米拉称赞南京的文学氛围令人震撼 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用三个"最重要"评价南京的丰富性 [2] 南京文学资源与文化交流 - 南京作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 拥有德基艺术博物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中华门城堡等文化地标 [3] - 埃及汉学家阿齐兹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重要窗口 南京作为其故乡正探索文化遗产传播 [7] - 捷克汉学家李素计划翻译南京历史小说 突尼斯翻译家哈立德已将南京儿童文学译介到本国 [8] 文学翻译的价值与成果 - 翻译被视作跨越语言文化差异的桥梁 英国翻译家韩斌60年代开始学习中文 现为作家韩东的译者与知己 [5] - 罗马尼亚翻译家白罗米表示研讨会提供了"真实的陪伴感" 缓解了翻译工作的孤独性 [6] - 南京通过连续举办研讨会 推动不同文明深度理解 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弦称其体现城市开放性 [7] 中外文学合作案例 - 法国汉学家苏菲因博士论文结识南京作家韩东 意大利翻译家雪莲对云南生活经历有浓厚兴趣 [4] - 墨西哥汉学家莉娅娜与中国作家林那北因"缘分"重逢 认为文学翻译创造了特殊信任关系 [5] - 匈牙利翻译家克拉拉翻译苏童、余华作品 德国翻译家郝慕天翻译莫言、刘慈欣作品 [2]
共筑文明之桥 同促和平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22 21:57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 会议在北京举行 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各界人士参与 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1] - 设置6场平行分论坛 讨论内容包括建设包容世界 全球发展繁荣 文化传承创新 人民相知相亲 科技创新发展 学术对话 [1] "一带一路"倡议 -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认为其促进共建国家间人文交流 巩固睦邻友好关系 增进友谊与相互理解 [3] - "一带一路"是经济走廊 也是文明之桥 中国通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打造新的国际运输走廊 构建全新的经济合作模式 [3] - 中方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意识形态对立 不搞地缘政治博弈 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 反对单边制裁 反对经济胁迫 反对"脱钩断链" [2] 柬中合作 - 2024年是"柬中人文交流年" 2025年是"柬中旅游年" 柬中合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对话价值 [4] - 柬中友好扶贫示范村给柬埔寨农村带来巨大转变 "柬中友谊图书馆"等"小而美"项目改善当地民众生活 拉近两国人民心灵距离 [4] 科技创新合作 - 多米尼加积极参与中拉科技创新论坛 中拉数字技术抗疫合作论坛等交流活动 通过对话增进了解 深化合作 [6] -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智能 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多米尼加期待与中国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合作促文明互学互鉴 [6] 传统与创新 - 马来西亚传统蜡染工艺通过数字平台获得新生 中国水墨艺术借助沉浸式数字展览重放异彩 证明传统与创新能实现共生共荣 [7] - 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 使其能与新时代产生共鸣 [7] 教育合作 - 中国宁波工程学院与格林纳达玛丽秀社区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开设中文课程 介绍中国文化及传统理念 深化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与认同 [8] - 格林纳达留学生在感知当代中国发展的同时 也让中国人民更好地认识格林纳达 [8] 全球文明倡议 -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4]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为尊重文明多样性 弘扬共同价值提供了有益框架 [7]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通过《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 发布多项文明对话主题行动计划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