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将在50个左右城市试点开展服务消费“新探索”
新京报· 2025-09-17 10:30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涵盖5方面19项任务举措 旨在扩大服务消费供给并创新消费场景 [1] - 2024年服务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2024年1-8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 较商品零售额增速高0.3个百分点 [1] - 将通过竞争性评审选择50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城市作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 [1][2] 消费场景创新与供给优化 - 试点城市将增加优质服务消费供给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针对年轻群体体验式需求、银发群体养老需求及农村消费升级诉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2] -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发展首发经济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新场景 [2] - 鼓励热门文博场馆及景区延长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并推行免预约制度 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改善体验 [3]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发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 培育非遗消费新热点 开发国潮时尚产品 推动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融合业态 [3] - 扩大入境游 开展"你好!中国"海外推广活动 增设境外游客集聚区退税商店 推广"即买即退"措施 上海已上线文旅场景退税商店位置信息 [4] - 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将开展超25000场文旅消费活动 包括演唱会、音乐节、非遗展销及国潮市集等 [5][6] 财政与金融支持 - 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 山东推出文旅优惠大礼包 河南推出"全省一码通"年票 浙江发放文旅惠民卡 广东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 青海发放文旅消费券 [6] - 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 协调银联、金融机构及平台企业推出消费券、支付满减优惠及入境旅游消费便利措施 [6] 区域协同与特色场景 - 京津冀推出区域联动文旅消费活动 川渝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特色场景 [6] - 在线旅游平台推出"跟着影视去旅行"迎国庆线路及线上线下融合惠民活动 推广非遗美食特色旅游线路 [6]
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
新京报· 2025-09-17 10:13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在这里提醒大家,今年国庆假期叠加了中秋节,放假时间是8天,希望大家能够 早做出行规划,因为旅游势必火爆。"在9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 表示,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下周将启动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会同全国总工会支持扩大 职工文旅消费,推出应季应景的"文旅大餐"。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开展超过25000场的文旅消费活动, 演唱会、音乐节、非遗展销、国潮市集、游园会等将陆续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月期间将正式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协调中国银联、金融 机构、平台企业推出消费券、支付满减等优惠以及入境旅游消费便利措施。 缪沐阳表示,各地将在消费月期间发放超过3.3亿元的消费补贴。山东将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 包;河南推出"全省一码通"年票产品;浙江发放文旅惠民卡,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等活动;广东将 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青海将发放"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旅消费券。 各地将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场景。比如,京津冀等地将推出区域联动的文旅消费活动,川渝将推出"跟 着演出去 ...
文旅部: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发放超过3.3亿元的消费补贴
北京商报· 2025-09-17 09:48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三方面安排应对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消费需求 包括围绕两节优供给 消费让利惠民生 打造文旅新场景[1] - 组织各地推出观演赏剧 游历山河 中秋团圆 亲子游乐 夜间消费等优质产品[1] - 将于下周启动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 期间各地开展超过25000场文旅消费活动[1] 消费补贴与金融支持 - 正式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1] - 协调中国银联 金融机构 平台企业推出消费券 支付满减优惠及入境旅游消费便利措施[1] - 各地陆续出台扩大文旅消费专项政策 消费月期间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1] 文旅场景创新与区域联动 - 各地围绕迎国庆 贺中秋 庆丰收打造特色文旅场景[1] - 京津冀等地推出区域联动文旅消费活动[1] - 在线旅游平台推出跟着影视去旅行迎国庆特色旅游线路及线上线下融合文旅消费惠民活动 推广非遗美食特色旅游线路[1] 市场监管与消费环境 - 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2] - 营造放心 安心 暖心的文旅消费氛围[2]
“黄金周”打满11天?中小学春秋假来了,家长休假制度也要跟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09:2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由于2026年春节较往年推迟,在2025—2026学年,有的地方将迎来 超长秋季学期,而有的地方将迎来超长寒假。 在北京,2025年秋季学期共145天,随后是37天的"超长寒假";在杭州,2025年秋季学期共159天,是近 10年来秋季学期中"最长的学期",随后是25天的寒假。 上学和放假的天数差距这么大,好在春秋假制度起到了调和作用。2025年秋季学期,杭州各区中小学普 遍放3天秋假,利于学生调整身心。 这3天秋假与国庆假期相连,学生可以连休11天,将有力促进文旅消费。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 政策,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这意味着,在个别地方实行的春秋假,很可能会扩大实施范围。那么,中小学春秋假究竟应该怎么放? 超长版"黄金周" 为了促进文旅消费,中小学春秋假已多次被列入政策议程。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 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 ...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学习体会
财通证券· 2025-09-17 05:5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五大重点方向提出十九项具体措施,旨在多措并举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释放内需潜力[2] 文旅产业 -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95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48万亿元[2] - 2024年国内出游56.15亿人次,消费总额达5.75万亿元[2] - 政策强调推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盘活现有场馆资源,并加快文旅项目REITs发行和基金重组[2] 体育产业 - 政策鼓励引进国际优质体育赛事,支持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高知名度体育赛事和自主竞赛表演品牌[2] - 预计将加强培育"村超""苏超"等草根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放大"票根经济"效应[2] 养老服务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占总人口22.0%[2]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已在49个城市稳步推进[2] - 政策强调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养老护理人才培养[2] 消费趋势与投资建议 -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2]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对人均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2] - 建议关注"两新"类文旅项目、优质体育赛事IP及运营衍生业务、长护险相关企业及护理人才培养机构[2]
主题公园如何“常玩常新”
经济日报· 2025-09-17 00:02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国内地市场共有主题公园385家 其中特大型和大型87家 中小型298家 [1] - 主题公园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吸引游客 代表"快乐消费"和"悦己经济"持续火爆 [1] - 消费拉动效应达到1:18.8 显著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 [2] 本土化发展趋势 - 各地从依赖海外品牌转向建设本土主题公园 重视文化自信 [1] - 泡泡玛特在北京朝阳公园打造LABUBU城市乐园 熊出没主题乐园 淮安西游乐园等立足中国动漫IP和文化资源 [1] - 本土公园具有文化承载功能 能讲好中国故事并引起消费者共鸣 [2] 发展挑战 - 行业存在主题不鲜明 产品供给不足 二次消费贡献度低等问题 [2] - 部分主题公园仍处于亏损状态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 - 需要寻找健康有序的发展路径实现突围 [2] 创新发展策略 - 需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IP 引发情感共鸣 [3] - 运用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混合现实等技术增强沉浸感 [3] - 引入节目演出 情景体验 NPC互动等形式提升参与度 [3] - 孵化潮玩手办等周边产品延长产业链 实现从门票经济向游览经济转型 [3]
农业银行信用卡参加文旅部产业博览会,助力文旅消费焕新
华夏时报· 2025-09-16 06:34
核心观点 - 公司信用卡业务通过参与文旅博览会和系列主题文旅活动 全方位展示其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领域的举措 旨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并服务国家战略 [1] 文旅消费促进举措 - 公司参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以"文旅消费 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示"十四五"以来在文旅消费领域的系列措施 [1] - 公司深入参与文旅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 推出12项主题文旅活动包括"自在县域游""奇遇冰雪游""谷雨品春茶"等 [1] - 在全国1100多个县域地区开展"县域旅游节"活动 提供景点门票 美食团购和县域特产消费优惠 激活民宿集群 生态康养和非遗民俗新空间 [2] - 通过农行流量赋能县域农户与商户 在文旅消费场景中实现交易规模增长新突破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公司构建多元化产品权益矩阵 推广尊然白金卡 车主卡和乡村振兴卡等主流产品 [3] - 配套机场贵宾厅服务 接送机兑换 加油充电优惠以及消费返现等权益 满足多层次客户消费信贷需求 [3] - 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丰富权益货架 融合支付创新与消费提振 [3] 支付生态建设 - 公司聚焦"食 住 行 游 购 娱"场景 打造"文旅+"场景融合生态 [4] - 为全国9.7万家旅游景区 酒店 旅行社等文旅商户提供智能支付 数字票务和会员管理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4] - 支持境内外银行卡刷卡和扫码多渠道支付 提升商户受理和游客支付便利性 [4]
各地“花式揽客”打造消费新场景 特色化“文旅+”吸引国内外游客
央视网· 2025-09-15 06:48
央视网消息:随着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多地也推出了高品质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再度推出受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欢迎的景区点门票半价优惠活动,覆盖上海最知名的迪士尼乐园、东方 明珠、乐高乐园、上海欢乐谷等热门景点,从9月13日开始到19日,为期一周。 日前,2025全球旅行商大会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名境外旅行商、网络达人齐聚,沿"神农架—武当 山—长江三峡"等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深度体验长江之美。今年以来,湖北过境免签、移动支付等政策持续优化,带动上半年入境游 客同比增长54.89%,同时推出"知音湖北·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三年内将在全球100个城市发展1000家合作伙伴。 9月13日晚,2025年第36届上海旅游节大巡游活动正式启幕,来自海内外的25辆花车和24支表演团队在上海外滩盛装亮相。据了 解,从9月14日开始到10月6日上海旅游节闭幕,参加巡游的25辆花车将在上海多个城市街区巡游展示,部分国际表演团队也将在城市 商圈、地标景点等区域开展惠民表演,推动节庆活动与市民生活无缝衔接。 9月14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重点合作及交易项目 ...
2025广东旅博会开幕 首次设立入境旅游展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9:54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 设置四大主题展馆包括国际文化旅游馆 文旅融合馆 文旅消费体验馆 老字号博览会展馆 [1] - 吸引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机构 超100个优质旅游目的地及500余家文旅企业参与 [1] - 2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组团亮相 包括泰国 日本 韩国 俄罗斯等 [2]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 [2] - 通过中国银联 携程 美团 飞猪等平台向广东省居民 全国来粤游客及入境游客发放文旅消费券 [2] - 岭南集团旗下广之旅推出覆盖出境 跨省 粤港澳业务板块的优惠旅游产品 出发日期涵盖2025年9月至2026年6月 [2] 国际旅游合作与入境服务 - 首次设立入境旅游展区 汇集携程 广之旅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机构 [2] - 打造政策 交通 线路 体验四大功能板块 为海外游客提供入境旅游解决方案 [2] - 超20家国际航空与邮轮企业组成"国际交通服务商组团"入驻 30余家境外地接社展示全球特色旅游资源 [2]
手信+文旅完美邂逅!广东三宝亮相广东旅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9-13 12:00
事件概述 - 广东三宝与真乡平台联合亮相2025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2馆文旅融合馆乡村民宿主题展区 展示文旅与手信融合模式 [1][3][6][13] 产品核心特点 - 广东三宝严选三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江门新会核心产区 古法工艺制成)、化橘红(茂名化州礞石土壤)、春砂仁(蟠龙金花坑黄金产区) 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 [7][9][10][11] - 产品定位为"真年份、真产地、真品质"的广东特色手信 强调道地性与健康价值 [4][7][15][31] 展会推广形式 - 通过展陈、直播推介、品鉴试饮(现场煮泡新会陈皮水)等方式吸引观众互动 直播间同步讲解产品产地故事与养生价值 [14][16][17][20][21][23] - 直播期间观众互动热烈 出现"想喝陈皮水""前往现场品尝"等留言 [18] 平台合作与规模 - 真乡平台作为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 已构建"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 整合广东各地乡村旅游资源 [24][27] - 平台当前汇聚30万注册用户、1000+商家 日均6万用户通过平台"云游乡村" [28][29] 战略意义 - 打造"民宿+手信"的文旅消费组合模式 推动乡村旅游与岭南物产融合 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24][25][26] - 通过"媒体+"文化赋能与市场协同生产 助力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传播"药食同源"理念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