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域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旅游资源普查登记完成,新发现超4万个“隐藏款” 亮亮咱的文旅家底儿
河南日报· 2025-07-27 23:29
河南文旅资源普查核心成果 - 河南共发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其中新发现42738个占比达18 67% [2] - 人文类资源总量187171个 占全省资源总量的81 78% 凸显文化大省底蕴 [2] - 黄河 太行山 伏牛山 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 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 形成"黄金骨架" [2] 文旅资源开发方向 - 重点聚焦文化旅游 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 红色旅游等领域推动资源转化 [2] - 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3] - 围绕游客需求开发具有河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3] 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 - 将工业遗址 体育赛事 科技体验等新资源纳入旅游资源范畴 [3] - 建立旅游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跨时空整合利用 [3] - 推动旅游与文化 农业 工业 体育 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 [3] 成果输出体系 - 形成《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等4个综合报告 [3] - 编制《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专项报告》等4个专项报告 [3]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如何从贫困山区变成幸福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0:25
生态转型与治理 - 林州市通过全域化、精细化、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生态转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累计调动156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清理垃圾86.5万吨,栽植树木48万棵,美化提升面积达52万平方米 [2] - 实施"全域植绿"计划使森林覆盖率达47%,林地面积达171万亩(含经济林30万亩),形成多层次绿化格局,重点林区配备251名专职护林员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 [2] - 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传统石构件融入景观保留乡愁记忆,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腾退土地110公顷 [3] 生态产业发展 - 菊花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370余户增收3500余万元,产业链产值达8710万元,留林科普生态园年产量15万公斤带动6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林下经济开发"国储林+中药材"模式,东岗镇武家水村3000余亩国储林下种植药材年收入超100万元,原康镇重兴店村创新秸秆利用年节省养殖成本10万余元 [4] - 坡地经济开发中,泽林生态基地投资4000万元改造1500亩荒坡,年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超万元,探索出"坡改梯+秸秆还田+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5] 文旅融合体系 - 依托红旗渠精神构建红色教育产业链,建成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十余处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 [6][7] - 太行大峡谷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成为"北雄风光"代表,年接待游客量显著 [7] - 发展470余家特色民宿,石板岩镇南湾村通过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庙荒村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致富",沿东南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8]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与精品钢深加工双轮驱动,发展电子新材料与绿色储能新产业 [8] - 通过打造专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九华旅游: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23 14:1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199,证券简称九华旅游,成立于2000年12月27日,2015年3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7] - 公司注册资本11,068万元,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华街,主营业务包括旅游服务、酒店经营、索道缆车、旅游客运等 [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10,680,00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 [7] - 公司控股股东为安徽九华山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93%,实际控制人为池州市国资委 [7][8] 本次股票发行方案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3,204,000股A股股票,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2] - 发行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文旅集团,其承诺认购不低于本次实际发行数量的32% [2] - 本次发行方案已获公司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尚需上交所审核及中国证监会注册 [3] - 募集资金将用于狮子峰客运索道建设、酒店改造及交通设备提升等项目 [6] 行业概况 - 旅游业属于"N786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游览景区管理—名胜风景区管理"行业 [9] - 行业主管部门为文化和旅游部,自律组织包括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9] - 2003-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从21.03亿增长至56.15亿,复合增长率12.37%,旅游收入从8,749亿元增长至5.75万亿元 [14][16] - 安徽省将文化和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23年接待国内旅游8.48亿人次 [17] 公司竞争优势 - 依托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该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18] - 拥有"酒店+索道+客运+旅行社"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完整产业链 [29] - 在九华山风景区内部拥有客运专营权,经营天台和花台两条索道及百岁宫缆车 [31] - 酒店业务在九华山核心景区及周边占据中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31]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 有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收入提高及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20][21] - 不利因素包括行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管理有待改善等 [22] - 行业具有敏感性、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3]
【延安】感受黄土高原上的凉爽
陕西日报· 2025-07-22 23:50
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 - 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通过窑洞民宿和"村晚"表演吸引大量游客,窑洞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游客体验陕北民俗文化的同时享受舒适凉爽的住宿 [1] -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推出"沉浸式文化消暑游"项目,结合3D动感影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实景演艺《黄河大合唱》,单日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 [2] - 景区新增低空游览直升机项目,游客可从百米高空俯瞰黄河全景,同时九曲黄河漫游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互动体验 [2] 生态旅游与休闲项目 - 黄龙县石门峡漂流凭借8公里天然河道和16处急流险滩成为热门消暑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3] - 漂流项目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并促进沿线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发展 [4] - 黄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推出森林露营和研学活动,木屋住宿供不应求,近期新增12间木屋以满足需求 [5] 旅游产品创新与业态升级 - 黄龙县常态化推出"周末游""节庆游""主题游"等产品,结合水舞表演、篝火晚会等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5] - 宜川县通过数字科技与历史文化融合提升游客体验感,如壶口·弧幕影院的3D影片和实景演艺 [2] - 黄龙县计划将"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和乡村振兴 [5]
谋划打造一批功能区级文旅消费新地标 北京发力六大专项行动
北京商报· 2025-07-22 11:59
上半年经济表现 - 北京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呈现态势稳、动能足、保障实三大特点 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 - 下半年经济增长内生动能稳步增强 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政策工具箱储备充分 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产能提升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活消费需求 [2] 消费提振行动 - 围绕奥林匹克中心区、两园一河、大运河、南中轴等打造功能区级文旅消费新地标 东西南北一体化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3] - 抓好演唱会、会展、世界乒联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点活动及暑期中秋国庆冬季等重点时段 系统谋划融合消费新场景 [3] - 文旅体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强劲增长 中轴线环球影城三条文化带等主题IP持续释放吸引力 沉浸式消费场景进一步丰富 [3][4] - 演艺市场保持活跃 大型营业性演出和演艺新空间带动新一轮消费热潮 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培育完善为体育消费注入新动能 [3][4] - 博物馆延时开放等惠民措施实施 持续提升文旅体验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4] 产业强基行动 - 构筑高精尖产业发展高地 支持新能源汽车高端零部件项目在京落地 加快打造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5] - 推动海淀昌平两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向国家级升级 高水平举办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5] - 年底实现公共算力供给规模达4.5万P 推进模型基础架构复杂推理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 [5] - 推动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等首批标杆场景建设见效 组织实施国家级市级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5] - 推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平台全面开展交易 制定绿色先进能源和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5] - 加快房山新型储能示范产业园和氢能产业园区建设 多措并举保障全年绿电外调规模达400亿千瓦时以上 [5] - 加快推动第五立面光伏应用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推动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5] - 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支持科技+文旅科技+文博等新业态发展 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文化微地标 [5] 企业护航行动 - 完善企业诉求响应和反馈机制 做好本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论证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6] - 加快清欠中小企业账款 深入开展畅融工程千企万户大走访等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6] - 服务外资企业再投资 闭环式解决外资企业诉求 发布全市统一的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 [6] - 力争无事不扰企业突破50万户 [6] 改革赋能行动 -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立法 探索建立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机制 [7] - 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大力发展国债交易市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体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 [7] - 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 [7] - 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口岸物流服务贸易等环节拓展 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7] 投资促进行动 - 稳定扩大民生投资 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将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8] - 强化产业投资引进和落地保障 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发挥政府投资放大效应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8] -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在污水处理垃圾停车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示范项目 [8]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聚焦轨道站点周边等设施完备地区建设好房子 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8] 民生暖心行动 - 全年归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出台普惠托育试点政策优化方案 推进新型集团化办学 [9] - 新增中小学学位4000个以上 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9] - 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 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间 [9] - 开通地铁17号线剩余段6号线南延 建设丽泽商务区站新龙泽站等轨道交通微中心 [9] - 打造20条城市画廊 全年建成20个无界公园 推进六环高线公园建设 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等滨水空间对外开放 [9]
消暑景点“上新” 撬动夏日新消费
杭州日报· 2025-07-18 02:39
临安昌化冷泉湾 - 冷泉湾占地约5万平方米 包含7口冷泉 4条丛林水滑道和20余个嬉水项目 特点是水质纯净 遮阴不晒 老少皆宜 [4] - 景区提供多样化水上娱乐项目 包括花式跳水 水上飞渡 漂流和水上魔毯等 [4] - 昌化镇以"夏日嬉水 冬日玩雪 春秋户外"为特色 打造"四季文旅"目的地 [4] - "风之谷"景区带动双塔村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部分村民收入翻番 [5] - 景区周边配套建设乡村邻里中心 山地公园等设施 计划2025年游客突破80万人次 2027年突破100万人次 [5] 建德航头大冰洞 - 大冰洞利用溶洞资源和人工降温技术 保持零下8摄氏度 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6] - 景区提供"避暑三绝"产品链:冰洞观光 溶洞餐饮和戏水乐园 [6] - 溶洞餐厅结合喀斯特地貌与钟乳石等自然景观 提供独特用餐体验 [6] - 戏水乐园日均接待1000至2000人 成为当地旅游新名片 [6] - 景区配套举办夏夜啤酒音乐节和非遗"打铁花"表演 丰富夜间娱乐活动 [6]
北林区 构建文旅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7-13 05:26
露营行业 - 绥化市北林区利用闲置场地发展营地旅游,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满足城市居民短途游、微度假需求 [7] - 夏日温庭露营地新增特色餐饮项目如土窑坑烤,保留食物原汁原味,设有围炉煮茶区、自助烧烤区、团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自"五一"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 [7] - 金龟山庄全季营地创新打造"室内热带雨林"空间,汇聚200余种植物,新增全季露营部落、四季花海、冰雪乐园等主题项目,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 [8] 旅游产业 - 北林区全面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全域旅游新路径,以"全季运营、全龄覆盖、全业态融合"为发展理念,截至5月累计接待游客2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6亿元 [8] - 北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进一步深化文旅品牌建设,整合农耕文化、民俗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做强冰雪嘉年华、荷花节等特色活动 [8]
毕节新发展示范:超越自然四季皆可游,让人员留下来、产品走出去
新浪财经· 2025-07-10 04:26
毕节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毕节全市接待游客超8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 [1][11] - 毕节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1个,包括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等知名景点 [5][7] - 景区创新推出"山水进阶玩法",如九洞天景区引入剧本杀导览,打造差异化文旅IP [3][17][18] 景区运营模式创新 - 百里杜鹃景区从"花海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型,2024年管理区生产总值达53.09亿元,较2008年增长7倍 [15][16] - 玉簪花云海景区构建复合型旅游综合体,打造"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的全域旅游格局 [12][14] - 织金洞景区累计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2023年接待量突破198万人次 [25][28] 文旅带动乡村振兴 - 九洞天景区周边农户旅游相关收入占比达家庭总收入的32%,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13个 [21][25] - 织金洞景区为本地居民提供200多个岗位,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29] - "景区+农户"模式推动周边农户自主创业,构建互利共赢的文旅生态圈 [31] 农特产品品牌化发展 - "陈二平"辣椒品牌从毕节小作坊起步,产品已进入50余家超市,曾创下两分钟销售5万瓶的纪录 [32][34] - 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拥有6000余亩种植基地,带动众多农户增收,天麻产量占全国40%以上 [36] - "优选毕货"平台整合28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9个县区136个乡镇农户增收 [37][38]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 毕节已建立集航空、高铁、高速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36]
让“古蜀厚重”叠加“人间烟火”,满足复合型文旅需求 看完三星堆还能干什么? 德阳以全域文旅格局“留客”
四川日报· 2025-07-07 07:09
德阳文旅发展战略 - 省委提出支持德阳等7个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7] - 德阳以三星堆为核心资源 提出"古蜀厚重+人间烟火"双轮驱动战略 满足游客复合型需求 [7] - 构建"3+N"文旅格局 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体系 打造"世界三星堆 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7] 三星堆流量经济效应 - 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599.36万人次 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 [10] - 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 与《原神》联动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 [10] - 带动周边产业升级:旌阳区推出三星堆主题舞台剧 绵竹开发剑南春定制酒 广汉餐饮住宿业快速发展 [10] 产业链延伸与项目投资 - 规划投资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覆盖文化体验/演艺娱乐/主题游乐等全产业链 [11] - 推出超百亿元文旅招商项目 计划举办2场推介会吸引资本落地 [11] - 在深圳举办城市品牌活动 推出"此生要去看德阳"精品线路破解游客短暂停留问题 [11] 研学旅游与品牌建设 - 2025年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德阳举行 发布四大主题10条精品研学线路 [13] - 实施"古蜀文化溯源/天府生态休闲/成渝研学实践/国际旅游目的地"四位一体品牌战略 [13] - 开发沉浸式考古体验项目 茶仙谷融合赵坡茶文化打造产旅综合体 非遗传承人驻场展演活化传统文化 [13] 区域协同与产业融合 - 龙门山旅游环线串联104公里文旅资源 带动8段特色山路和12个观景台沿线乡村振兴 [14] - 广济镇玄郎村溯溪营地最高日接待量达千人次 中江觉慧村转型乡村综合体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 [14] - 绵竹年画村通过"非遗+研学"模式 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万余人次 [1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烽起“磐石”传薪火——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
新华社· 2025-07-04 08:09
红色旅游发展 - 磐石市以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为核心,开发红色研学线路,包括抗日斗争纪念馆、漫红岭等载体 [2] - 2024年磐石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其中红色旅游占比超70% [2] - 构建"红色+"多业态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域旅游 [2] 农业与产业升级 - 宝山乡北锅盔村种植300公顷锦绣海棠,被誉为"关东红果第一村" [3] - 磐石加快科技兴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出新产品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三产融合" [3] - "90后"创业者杨尚宾返乡发展果酒、果脯、果茶等产品,计划扩大生产线 [3][4] 城市发展与荣誉 - 2024年磐石获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 [4] - 连续1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推进金属冶炼升级并培育碳纤维等新兴产业 [4] - 建设34公里绿水长廊,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4] 区位与规划 - 磐石市位于沈吉高速沿线,与长春、吉林市形成百公里三角区位优势 [1] - 未来将严控农产品品质,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红城黑土出好物"品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