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两会丨筑牢股市健康发展根基 资本市场改革“加速跑”
证券时报· 2025-03-08 00:31
文章核心观点 资本市场未来改革方向明确,监管层意在增强市场活力,引导资本向科技领域聚集,随着相关举措逐步落地,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与协同性将明显增强,为经济稳健前行提供动能 [1] 促改革:步伐快 出实招 - 2024年两会提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监管理念后,资本市场改革节奏加快,新“国九条”引领下形成“1+N”政策体系,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3] - 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153亿元,金额超上一年两倍;市场分红回购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总规模,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3.4%;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规模从年初5.1万亿元增至6万亿元,增幅17.4% [3] - 改革推动投资者预期和市场信心改善,叠加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3] - 下一步要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包容性,优化差异化安排,促进资源向新产业集聚,出台保护投资者权益举措,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健全稳市机制,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 [4] - 一系列举措旨在打造价值投资市场新生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完善融资制度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 向“新”力:制度活 供给足 - 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有支撑作用,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四成,重点领域涌现龙头企业 [6] - 未来资本市场上市政策有望向“硬科技”“真创新”企业倾斜,加快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 [6] -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有多种产品和工具,如2021 - 2024年科创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66.60亿元、2605.14亿元、7700亿元和12178.89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相关方面 [6] - 央行行长提出会同多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标志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可引导债券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7] - 未来有望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监管部门或在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提速,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7] 引“长钱”:起步快 后劲足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发布后,入市节奏加快,2024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至17.8万亿元,增幅22% [9] - 监管部门在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如扩大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方案 [9] - 随着相关政策落地,中长期资金入市步入全面实施阶段,预计2025年A股增量资金规模或达2万亿元,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9] - 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市场“稳定器”和“转换器”,将实现“长钱长投”与“经济韧性”双向赋能,重塑市场生态 [9]
晨报|政策赋能,科技创新与消费提振同舞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7 00:10
文章核心观点 3月6日全国人大经济主题记者会落实相关会议精神解答经济政策思路与部署提振信心,各行业有不同发展态势与机会,如科技创新、消费、银行、海外市场、纺织服装等领域均有相应动态与趋势[1] 各行业要点总结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科技创新方面设立万亿规模“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至最多1万亿元等[1] - 提振消费首提财政补贴消费贷和民生领域经营贷利率,发放育儿补贴、延续助学补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公布实施[1] - 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取向不变,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后续政策力度可期[1] - 资本市场改革中长期资金入市效果显著,IPO将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1] - 3月上半月外部地缘政治扰动边际增多但不改市场信心修复,4月开始美国对华政策不确定性或上升[8] 银行 - 货币政策取向指向稳定息差预期,重点领域化险政策助力银行信用风险改善,政策环境为银行提供稳定向好经营环境[3] - 会议提及金融机构支持科创及消费领域创新政策,关注增量业务空间[3] 医疗 - 首版丙类目录预计2025年正式发布,此后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一体推进[4] 海外市场 - 欧央行3月降息25bps,欧盟“重新武装欧洲”方案和德国“不惜一切代价”财政增支计划对欧洲经济有积极影响,或在基建等领域产生商机[6] - 预计欧央行4月和6月各降25bps后维持存款便利利率于2%,欧债收益率和欧元或受阶段性支撑,欧股近期或受益于市场情绪提振[7] 贸易 - 3月3日特朗普宣布提升中国进口产品额外加征关税幅度至20%,中国出口美国较多的电机、电气设备等商品生产企业寻找替代市场过渡期与阵痛期或更长,利润率较低行业和复杂度较低商品生产商受冲击或更大[10] 水泥 - 2024年我国水泥产量18.25亿吨创2010年以来新低,出海成发展新趋势,非洲地区水泥价格高利润空间可观且人均产量增长潜力大,东南亚新增产能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我国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提高市场份额[11] 燃气 - 燃气需求结构因气电及LNG重卡领域用气量增长改变,城燃公司受益于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售气量增量较小,本轮复苏中龙头城燃销气量增长势头偏弱[13] - 2025年传统需求复苏、“一城一企”政策推动等助力龙头城燃售气量增长或适度提速,毛差修复、气量增长等助力城燃业绩重拾增长,龙头城燃公司估值普遍处于历史底部,配置性价比突出[13] 纺织服装 - 纺服板块2025年有望迎来修复性机会,建议把握零售新业态变革、品牌势能进入向上周期等六大投资主线与重点公司[14] - 运动鞋服代工行业供需持续向上,需求端短期下游订单确定性高,长期受益品牌订单向龙头代工厂份额集中,供给端各大代工厂产能稳健落地,行业盈利与估值有望修复,代工厂高股息分红特性凸显防御性配置价值,重点推荐纺服代工龙头&高股息主线和户外代工拐点主线公司[15] 面板 - 短期25年3月TV面板价格有望延续涨势,面板厂稼动维持高位有望带来利润弹性,行业供需偏紧传导至偏光片等环节,中长期看好行业竞争格局良性化,大尺寸化推动供需平衡中枢上行,头部面板有望加速释放利润[16] 会议与活动安排 - 2025年3月7日有云顶新耀AI驱动的自研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研发进展、运动行业更新等多场会议活动[18] - 2025年3月8日有港股新消费相关活动,3月9日有迈富时Marketingforce AI+营销&销售进展交流等活动,3月10日有相关策略聚焦活动[18] 近期重点报告回顾 - 涉及策略聚焦10 - 13财政政策超预期行情进入换挡期、策略聚焦10 - 07预期大逆转行情大拐点等报告[20]
中信证券|2025经济部署:可感、可期、可及——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点评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7 00:10
文章核心观点 3月6日全国人大经济主题记者会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两会精神,解答各经济领域政策思路和部署,通过科技赋能、消费提振、货币宽松、财政发力和资本市场改革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续政策力度可期 [1][3] 事件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央行、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多领域问题答记者问 [2] 政策情况 - 政策窗口: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策在过去2个月经各部委筹划后在本次发布会首次透露 [3] - 政策部署:政策组合拳围绕“稳增长、促创新、扩内需、防风险”展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 政策结构:增量举措集中在科技和内需两方面,契合春节后政策层定调和政府工作报告导向 [3] 支持科技创新举措 - 推动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地方、社会资本近万亿,聚焦新兴和未来产业,存续期20年,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 [4][5] - 央行联动证监会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是“科技 - 产业 - 金融”良性循环关键拼图 [5] - 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利率有望降低,此前额度基本用尽,满足了融资需求 [6] - 证监会通过多种工具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 [6] 提振消费举措 - 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预计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7]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公布实施,预计从促进增收减负、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发力 [7] - 发放育儿补贴、延续助学补贴政策,预计出台全国统一生育补贴制度方案 [7] 总量政策情况 - 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央行今年将根据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8] - 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中央财政预留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后续政策力度可期 [9] 资本市场改革情况 - 中长期资金入市效果显著,去年9月以来净买入约2900亿元,所持A股流通市值增长,多项资金额度增加或获批 [10] - 即将出台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和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引导理性、长期投资 [10] - IPO将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大幅放松可能性不高 [10]
含“金”量极高!郑栅洁、蓝佛安、王文涛、潘功胜、吴清,五大财经要员最新发声!(核心要点一文速览)
证券时报· 2025-03-06 09:44
3月6日(星期四)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 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 郑栅洁: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 郑栅洁表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显著加快,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出口去年占 64.7%,提升1.4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8%、5.8%。 郑栅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发布实施 郑栅洁表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发布实施。 郑栅洁:去年向民间资本推出8000多个重大项目 郑栅洁表示,去年向民间资本推出8000多个重大项目,今年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 布局,也将在铁路、水利、核电等领域推出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 郑栅洁: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的规模将接近1万亿元 郑栅洁表示,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郑栅洁表示,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组建国家创业投资 ...
券商火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什么信号?A股后市咋走?
券商中国· 2025-03-05 09:32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1][2] - CPI涨幅目标从3%下调至2% 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更加重视 [1][2] - 赤字率突破惯性约束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比增长39.4% 为过去十年最高 [3] - 赤字率从2024年的3%升至4% 全年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 地方专项债增至4.4万亿元 重点投向基建、存量商品房收购、化债等领域 [4]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 政策更注重"投资于人" 居民就业、收入、消费等领域权重加大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为3000亿元 较去年的1500亿元翻倍 [5] -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5][6]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5] - 促消费可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发力 [6] 支持科技创新 - 科技+技术+创新表述达83次 较上年有所提升 [7]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 [8] - 具身智能、6G等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8]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8] - 科技创新和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资本市场影响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9] - 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9] - 预计股票市场将构成以"中长期资金+内生稳定性资金"为代表的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9] - 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 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10] - 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展超预期的催化下 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 [10]
五大公募首席两会前瞻!聚焦振民营、促消费、强科技三大方向
券商中国· 2025-03-02 23:23
文章核心观点 受访的五大公募首席认为今年两会可重点关注“振民营”“促消费”“强科技”三大方向,政策主线或聚焦“服务型消费”等民生领域和“AI+”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引导资本向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方向倾斜,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1] 汇添富基金韩贤旺观点 - 针对性促进民营经济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或成今年两会核心议题,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性 [2]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或成两会重要主题,地方两会信号和高层座谈会预示民营经济政策将成2025年亮点 [2]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务实政策重点包括加强政策制度保障、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创新与转型支持 [3]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是两会看点,算力基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以及“AI+制造”等产业融合或成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4] - 两会资本市场政策可能关注平衡投资与融资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三个方向 [5] 招商基金李湛观点 - 今年两会关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财政政策力度、货币政策基调等议题,政策主线或聚焦“促消费”和“AI+”领域 [6] - 两会受关注且影响资本市场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与通胀预期、财政政策加码方向、政策基调与工具、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消费政策 [7] - 政策端值得关注的举措有中长期资金引入与投资端改革、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量化交易与融券监管、支持创投与科技企业融资、投融资协调与基础制度优化、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8][9] - 科技创新领域建议设立未来产业母基金、提高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再融资包容性、扩大社保等资金对硬科技企业股权投资比例等 [9] - 股市处于重估修复前中期,中长期有望随盈利增长上涨,2025年投资主线为科技和稳定红利方向 [10]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观点 - 今年服务型消费或成投资新增亮点,踏空科技股的投资者未来仍有上车机会 [11] - 货币政策预计延续“适度宽松”基调,短期内总量宽货币操作可能不出现,但政策空间仍存 [11] - 2025年GDP增速目标约5%,CPI增速目标约2%,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或提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将扩大 [12] - 2025年服务消费升级和硬科技及其应用领域值得关注,两会后投资者可把握政策导向挖掘投资机会 [13][14] - 科技股成长需去粗取精,经业绩考验的公司将成价值投资蓝海,未来仓位配置机会充分 [15] 鹏扬基金朱国庆观点 - 期待两会在惠民生和促消费方面有财政支持和中长期政策落地,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内需消费 [16][17] - 2025年经济增速稳住对股票投资是友好环境,行业和企业走出恶性竞争可改善盈利能力和提升ROE水平 [16][17] - 对中国资产表现充满期待,投资布局沿人工智能、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能力修复两大主线 [16][17] - 人工智能应用影响广泛,投资机会从中长期看不容忽视,其应用能提升各行业效率并创造新消费场景 [17][18][19] 方正富邦乔培涛观点 - 民营经济是创新源泉,但发展中遇问题,期待两会地方政府出台“便民”措施,为民营经济打造更好环境 [20] - 今年两会“日历效应”或弱化,投资机会来自“新科技”,AI+将扩散到各行业 [21] - 资本市场是经济晴雨表,“中国资产重估”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期待两会出台扶持新质生产力举措 [22] - 经济发展应从“泛房地产”向“泛高科技”转变,希望更多地方像杭州一样转变快、早出成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