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搜索文档
守护良田沃土 筑牢大国粮仓(建言)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20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资源 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加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凸显其战略价值 [1] - 行业实行最严格保护制度 包括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和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机制 [1] - 耕地安全面临城市化扩张和违规占用威胁 需通过法律约束和占补平衡制度强化保护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国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土地平整和灌溉设施完善提升产能 目标2030年建成12亿亩 [2] - 盐碱地和撂荒地改良成为重要方向 耐盐碱作物育种等技术可转化边际土地为新增产能 [2] - 耕地建设需遵循生态系统规律 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性 [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精准灌溉和无人机施肥等技术显著提高耕地利用率 数字农田和智能农机是未来重点 [2] - 基因育种技术培育抗逆性强作物 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 [2] 政策协同机制 - 行业形成"保护+建设+科技"三位一体政策体系 完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激发保护积极性 [3] - 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 通过轮作休耕补贴构建多元协作模式 [3]
气候变了,中国农民重新学习种地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2:39
2025年7月29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气温达到37℃(摄氏度),当地农民张全整夜没合眼。 这一夜,张全只重复一件事情——给自家二三十亩的庄稼地浇水。每块地大概两三亩,浇完一块地就得 挪动水管再浇下一块。第二天早上八点,他趁浇水的间隙赶紧回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又立刻返回田里继 续忙碌。 根据河南气象局监测数据,河南大部地区高温闷热天气持续至8月5日,而在此前的35天里,仅出现三天 下小雨的天气。驻马店是本次河南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多支流河道只剩下薄薄一层水,部分河床 已裸露在外,水井也近乎干枯。渴了数月的玉米无法依靠自己的根系获得水分,正逐渐萎靡。 张全算了一笔账:一天一夜连续浇水,仅油费就需要花100多元,加上化肥、种子等前期投入,这二三 十亩地一季的浇水成本预计有七八千元。对靠田吃饭的他来说,压力又重了几分。可如果不浇水,玉米 棒子就结得小且缺粒严重,这样的玉米很难卖出去。 这不是张全一个人的烦恼。今年夏季,河南、陕西、甘肃以及苏皖北部、山东等地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 少雨天气,旱情严峻。与此同时,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却降水偏多,甚至引发洪涝。 异常的天气让农民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河南周口、驻马店持续干旱 ...
揪出暗藏田间的“硕鼠”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眼下,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唐店村的连片水稻进入收获季。 截至目前,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 5906件,立案329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16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10件。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5日 11 版) (责编:卫嘉、白宇)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2024年以来,四川省纪委监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领 域突出问题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项目,对2020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 行大排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挂牌督办、提级办理等手段,从严查处问题。同时,四川省 纪委监委定期筛选重点线索,2024年7月起挂牌督办广安区花桥镇高标准农田质量问题案件。 广安区纪委监委调查组发现花桥镇多个标段项目中标施工方来自不同公司,实际施工方却为同一家公 司,工程实际完成量远低于合同约定的进度节点,但项目资金已拨付到位。"这种违反资金拨付流程的 操作,背后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调查组成员齐强说。随着调查不断深入,时任广安区农业 农村局总农艺师马某某严重违法问题逐渐清晰。 经查,20 ...
四川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腐败问题 揪出暗藏田间的“硕鼠”
人民日报· 2025-08-04 21:59
花桥镇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是四川产粮大镇。自2019年起,花桥镇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覆盖镇里32个村、6.27万余亩土地,涉及3万多户村民。工程完工不久,部分农田却出现了蓄水渗漏、 田坎垮塌等质量问题。"改造农田本来是好事,结果一直关不住水,问题严重的田已不适合耕种。"村民 们很揪心。 眼下,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唐店村的连片水稻进入收获季。 经查,2019年以来,马某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提前透露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信息等方式,帮助他 人中标工程项目,从中收受好处费162.6万元。马某某还伙同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农资农能等站所 室业务人员,长期收受项目承建方"好处费"150余万元,个人分得90余万元,并在项目建设、验收等环 节为对方提供帮助。马某某受到开除公职处分,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广安区农业农村局还有15名 党员干部受到严肃处理。 截至目前,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 5906件,立案329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16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10件。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田村一体向和美
河南日报· 2025-08-03 23:35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香时庄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村一体化发展 亩均增产100斤以上[1][2] - 农田配备灌溉机器人 地埋伸缩式喷灌 浅埋式滴灌等多种智慧灌溉模式[1] - 建成"六情"预警监测站 通过农业物联网实现空天地三位一体农情监测体系[1]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开展育种技术变革 小麦花生育种技术全国领先[3] - 智能温室通过控温调湿系统模拟作物生长环境 缩短冬小麦春化过程加速育种[3] - 中原农谷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 省部级平台53个 引进院士16位[3]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推广"红妃"二号白菜等优良品种 探索"两季粮一季菜"模式 亩均增收3500元[4] - 利用文化资源建成特色商业街 打造研学工坊 开设中医面塑等特色课程[4] - 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包括研学讲解员等新型就业岗位[4] 区域农业发展规模 - 中原农谷定下"一核三区"发展规划 目标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3] - 截至目前入驻种业企业88家 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178个[3] - 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10万亩[3]
高标准农田为湖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1 22:59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湖南省通过土地整合将小田变大田,扩充机耕道作业空间,提升农田管理效率 [1] - 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土地面积从不到3000亩增至4000余亩,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 [3] - 2023-2024年南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7.08万亩,总投资达10亿元,形成"田平整、渠相连、路相通、产高效"的样板 [5] 经济效益与成本节约 - 种粮大户通过高标准农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地一年节省成本400多元 [2] - 土地整合后,承包价格从每亩一二百元提升至500元,村民收入翻倍 [3] -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稻谷亩产冲至1000多斤,比改造前显著提升 [2] 科技应用与生产效率 - 田间科技元素如灭虫灯、无人机施药等广泛应用,减少农残并节省药水成本 [2] - 一个泵站可管理100多亩地,灌溉效率提升,半小时即可完成上水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收割、除草、施药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效益凸显 [2] 乡村治理与农民参与 - 土地流转提高集体收益,村民对村集体工作积极配合,形成"增收-治理-再增收"良性循环 [4] - 农民收益提升转化为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支持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公共事务 [4] - "土地整合+规模经营+利益共享"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4]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南县按照试点政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2024年建设目标20.03万亩已批复 [5] - 预计到明年,全县适宜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实现资源全覆盖,总面积近80万亩 [5]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振兴引擎 [5]
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8-01 02:13
耕地保护政策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 - 会议强调要增强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保护,确保永续利用 [1] -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盗挖黑土等破坏耕地行为严格惩罚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需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1] -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2] - 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 [2] 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 革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再生农业等 [1] - 综合施策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统筹土地保护与生态保护 [2] -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的美丽国土 [2]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新部署
新华网· 2025-08-01 00:52
政策立法进展 -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 - 会议强调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保护 要求综合施策恢复和提升耕地生态功能 [1] 耕地保护目标 -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对盗挖黑土等破坏耕地行为实施严格惩罚 [1] - 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 [2] -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2]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粮食产能一般提高10%左右 [2]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1] 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 需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1] - 革新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发展再生农业 [1] - 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统筹土地保护与生态保护 [2]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 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7-31 17:24
耕地保护政策 -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 - 会议强调要增强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保护,确保永续利用 [1] - 专家指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惩罚盗挖黑土等破坏耕地行为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 [1] -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粮食产能提高10%左右,具有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等优势 [2] 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需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1] - 革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再生农业等 [1] - 综合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统筹土地与生态保护 [2]
地不“懒” 人更勤 ——一碗粮里看“四向”
河南日报· 2025-07-28 23:08
农业技术升级 - 新的农业技术、装备设施和种植管理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人地关系,推动农业升级[1] - 高标准农田配备排水渠、灌溉设备和施肥罐,实现涝能排、旱能浇,提升种植效率[2] - 2000亩高标准农田采用平移式灌溉设备,3天即可完成全面浇水[3] -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30%、节肥30%并提高产量[4][8]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78%[4] - 高标准农田每50亩配套一眼井,配备网格化排水系统[2] - 采用密植滴灌技术增加田间密度,通过精细水肥管理实现玉米增产[4] - 配套"地力加油站"处理有机废弃物,生产液态肥替代30%化肥用量[8] 农田管护机制 - 河南省财政每年专项拨款1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奖补[7] - 农田设施配备管护牌,明确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确保及时维修[5][6] - 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8] 农业社会化服务 - 农业服务公司配备120多台农机装备,覆盖耕种管收储运全流程[10] - 大型拖拉机作业效率达400亩/天,是小型机械的4倍[10] - 河南天惠农业服务公司年作业量达10万亩次,采取托管/半托管模式[11] - 全省培育12.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11] 种植效益提升 - 3900亩小麦通过4次浇水和精细管理实现产量同比增长[4] - 先进农机具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农户机械购置成本[10] - 专业服务组织规模化作业优势显著,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