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假宣传
icon
搜索文档
“保健品”≠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4:05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区分"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法律定义 其中保健食品是依法注册或备案的特殊食品并具有明确保健功能声称资格 而"保健品"是消费者对声称功能产品的俗称且无法律界定[1] - 行业存在三大营销乱象:违法营销向线上直播带货发展 网红主播利用流量优势虚假宣传普通产品和保健食品[2];违法营销通过私域直播转向隐蔽渠道 以养生课堂等名义在微信群等私密社交渠道开展虚假宣传[2];违法营销手段欺骗性增强 经营者冒充专家身份通过亲情营销和免费礼品等方式实施精准欺诈[2] 执法行动与成效 - 2020年以来全国查办"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案件6304件 罚没金额达2.6亿元[3] - 监管措施包括强化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 加强价格监管查处虚假折扣 以及强化对保健食品直销企业的监督检查[3] - 2024年创新"你拍我查"活动拓展线索来源 2025年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和"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3] 消费者指导建议 - 消费者需认准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及批准文号 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购[4] - 建议选择正规线上线下渠道购买并索要销售凭据 谨慎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会销、直播间等渠道购买[4] - 需警惕炒作养生、天然、减肥等概念的话术 以及虚构科学实验或专家背书宣称疾病治疗功效的虚假宣传[4]
高端列车餐食“仅为摆拍”:虚假宣传的边界在哪?
齐鲁晚报网· 2025-08-29 11:27
事件概述 - 消费者花费96万元参加"熊猫专列·安逸号"进疆游 实际餐食与宣传中展示的高端摆盘菜品存在显著差异[1] - 旅行社回应称宣传图片为发布会摆拍道具 并强调餐食已严格按合同及餐标执行[1] 行业宣传乱象 - 广告领域普遍存在夸大效果和过度美化诱导消费的现象 例如方便面广告中的大块牛肉与实际产品不符[1] - 涉嫌虚假宣传的手段持续更新 包括包装标注"多半袋"但实际加量不足 以及以"××土"为名的普通猪肉冒充高端产品[2] - 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货不对板"商品测评内容 形成特定内容生态[2] 法律与实践差距 - 《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重要商品信息需与实物保持一致[1] - 实践中因"图片仅供参考"的解释空间及维权成本高 法律约束力有限[2] - 2024年重庆高校学生因外卖与图片不符胜诉获赔500元 司法确认"图片仅供参考"不能免除商家责任[2] 企业应对方式 - 旅行社将消费者投诉定义为"误会" 同时表示支持通过合法途径维权[2] - 企业回应被行业视为体现其立身态度和消费者服务理念[2] 市场发展导向 - 行业需要更多诚信经营 消费者期待更端正的服务态度[2] - 良性发展需建立在长期口碑信誉基础上 而非依靠美化包装进行一次性交易[2]
“一个月降糖见效,无效退款”,“进口”控糖饮涉虚假宣传
贝壳财经· 2025-08-27 05:40
产品宣传与实际情况 - 产品宣称"植物纯天然 无副作用 不依赖 从根源解决血糖问题 一个月左右看到初步效果 血糖降下来后可以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药 无效退款" [1] - 宣称"原装进口"的控糖饮产品实为国内企业生产 [1] - 产品包装直接印刷"高效控糖"字样 [10] - 产品宣传使用同音词替代规避监管 如"绛糖 高塘 高醣"替代"降糖 高糖" [13] - 宣传图文贬低正规药品 暗示胰岛素"需要长期使用 有依赖性" 称二甲双胍"副作用大 食欲大幅度下降 人体质越来越差" [4] - 客服声称产品对高血糖 糖尿病有治疗效果 并指导停药流程"大概三周左右身体适应后就可以停" [10] 产品属性与合规问题 - 产品实际属于营养膳食补充剂 在我国属于普通食品范畴 禁止宣称功效 [3] - 明确违反《广告法》第十七条 禁止非医疗药品器械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规定 [13] - 客服主动询问消费者血糖值 确诊情况 用药情况及并发症症状 属于变相收集患者病情信息模拟问诊行为 [14][15] - 通过虚假医疗场景诱导大额购买 推荐8瓶疗程装 券后价820.83元 [14][15] 产品效果与消费者反馈 - 宣传承诺"1-2个月开始缓冲稳控指标 2-4个月指标下降身心恢复 6-12个月巩固稳定健康和谐" [16] - 提供180天超长售后承诺 称不满意不喜欢没效果都可以退 [17] - 消费者实际服用后血糖不降反升 餐后血糖达到11毫摩尔/升 [19] - 健康顾问话术称血糖没有变化或升高均属正常 是"排毒过程"或"应激反应" [19] - 多名消费者反映产品无效后获得退款 有消费者花费534元购买四瓶后88天追评称"假的 本人亲身经历" [21] 生产成本与利润空间 - 诺丽发酵汁代加工费用为52元/盒(含包装 100毫升/瓶 10瓶) 1000盒起订 [24] - 去除包装后单瓶生产成本仅4元出头 150毫升装预计不超过10元/瓶 [24] - 产品市场售价在160-190元/瓶 不足售价的十分之一 [24] - 生产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不能当神药宣传 夸大以后人家举报你" [25] 企业背景与生产信息 - 产品委托公司为厦门市糖逆转医学研究院 系个人独资5万元成立的小微企业 [26] - 生产企业万宁万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海南万维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 实现诺丽果本土化种植 [23] - 另一生产企业泉州市德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曾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1200元 [25] - 产品成分发生变更 从"诺丽发酵汁"变为"苦瓜肽玉竹草本" 但宣传信息混杂 [22] 成分功效与医学评价 - 专家指出糖尿病无法治愈 宣称修复胰岛细胞 逆转糖尿病 停药的产品涉嫌虚假宣传 [2] - 现代医学尚无药物可以修复胰岛功能 [2] - 诺丽发酵汁人体试验证据不足 不能替代正规降糖降脂药物 [27] - 苦瓜肽降糖作用功能有限 缺乏充分证据证实 不能代替药物 [28] - 苦瓜肽 诺丽发酵汁的降糖功效均无循证依据 [29]
重金属超标!这些「大金镯子」别再买了!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56
行业现象 - 随着黄金价格持续上涨 沙金首饰作为黄金平替选择在市场上受到热捧 [1] - 沙金首饰外观酷似黄金但售价仅为一两百元 远低于黄金价格 [1] - 沙金名称被商户用于虚假宣传 部分商户使用与著名品牌同音不同字的名称如"老凤詳"和"老庙沙金" [3] 产品特性 - 沙金首饰被商家宣称产自越南和缅甸等地 具有内外颜色相同和永不掉色的特性 [1] - 商家宣称产品与黄金一样不掉色且不怕火烧 [1] - 实际沙金首饰主要采用黄铜作为原材料 表面电镀0.05微米的黄金以模拟黄金质感 [7] - 电镀层较薄导致长期佩戴会出现磨损 汗水与洗手液等液体会腐蚀镀层 [8] - 妥善保存情况下仅能维持半年至一年不掉色 [8] 生产成本与销售 - 黄铜镀金首饰出厂价仅为10元左右 [10] - 在街头夜市销售价格达到40元左右 [10] - 在网络直播间被包装成越南提纯沙金后售价达到上百元 [10] - 部分电商平台商家宣称单月销量超过10万件 [5] 成分与质量 - 沙金应为含金量5%左右的矿物 但市面销售产品多数与黄金无关 [4][10] - 实际成分为铜镍合金 生产成本极其低廉 [11] - 部分产品镍释放量达到国家标准上限的1000倍 [13] - 国家标准规定镍释放量限值为每星期每平方厘米0.5微克 [13] 健康风险 - 镍是最常见的致敏金属 长期佩戴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11][13] - 黑猫投诉平台已有消费者就佩戴沙金饰品导致过敏进行维权 [13] 法律风险 - 商家虚假宣传行为可能违反刑法中关于掺杂掺假和以次充好的规定 [15] - 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可能面临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 [15]
别买、别戴!这种“大金镯子”,重金属严重超标
新浪财经· 2025-08-25 10:28
产品特性与市场定位 - 外观酷似黄金但售价低廉 单件价格仅100-200元 被视为黄金的平替产品 [2][3] - 主要通过黄铜电镀0.05微米黄金层模拟黄金质感 但镀层易因汗液或洗手液腐蚀磨损 [10][12] - 实际成分为铜镍合金 生产成本极低 出厂价约10元 经层层加价后夜市售40元 直播间溢价至上百元 [12][15] 营销策略与行业乱象 - 商家宣称产品"内外颜色相同 永不掉色 不怕火烧" 并采用"老凤詳"等仿品牌命名方式 [3][5] - 电商平台部分商户月销量超10万件 但线下商户多数否认销售所谓"沙金"产品 [8][12] - 多数商家回避材质询问 实际市面绝大多数"沙金"饰品与黄金无关 天然沙金应含5%黄金但未达此标准 [5][13] 产品质量与健康风险 - 镍释放量检测显示部分产品超标达国标上千倍 国标限值为每周每平方厘米0.5微克 [17] - 镍作为常见致敏金属 已引发消费者佩戴后过敏投诉 临床常见金属过敏皮肤病症 [17] - 镀层磨损后直接暴露铜镍合金基材 长期佩戴存在健康隐患 [15][17] 法律合规风险 - 行业存在虚假宣传及以假充真行为 可能违反刑法中关于产品掺杂掺假的规定 [19] - 销售金额达到特定数额时 生产者及销售者面临罚金 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风险 [19]
莫让“瘦身”变“伤身”
人民日报· 2025-08-25 05:43
行业市场概况 - 减肥市场迎来消费高潮 主要受夏季减肥需求推动 [1] - 减肥产品存在大量夸张广告宣传 例如承诺快速燃脂 一周瘦10斤或不节食不运动轻松瘦身 [1] 产品宣传问题 - 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是突出问题 商家常承诺3至5天见效或打造不易胖体质 [1] - 部分减肥产品宣传违反广告法规定 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功效或安全性断言 [3] -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片面夸大轻松减重效果的信息 通常被认定为谣言 [5] 消费者权益损害案例 - 广东惠州消费者被诱导购买高价减肥套餐 累计消费达1.8万元 产品实际为普通代餐食品且厂家无法联系 [1] - 河南信阳消费者花费2000余元购买减肥药 服用后体重反增5斤并出现便秘现象 商家拒绝退款 [1] - 浙江慈溪消费者参加减肥训练营 因条件与宣传不符要求退款 被扣除35%违约金 [2] 产品功效与安全性 - 没有任何减肥产品适用于所有人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快速减重多通过排水实现 效果短暂且易反弹 [2] - 部分减肥产品通过利尿或增加排便次数实现短期减重 但会带来健康风险 [2] 行业监管与合规 - 正规减肥保健食品应有相应标识 药品需标注国药准字 医疗器械需有注册证或备案证 [3] - 减肥服务合同常存在条款问题 包括效果描述含糊 标注不退不换或自愿放弃维权等霸王条款 [2] 消费者个人信息风险 - 减肥APP要求用户填写身高 体重 病史等详细数据 存在信息外泄风险 导致骚扰电话或精准诈骗 [3] 专业建议 - 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减肥产品 关注训练营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方案制定能力 [4] - 减肥是长期过程 需要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 调整睡眠 避免快速减肥后反弹 [4] - 消费者应关注合同中的服务内容 效果保证和退款政策条款 并积极收集证据 [3] - 若产品造成身体健康损害 应及时就医并保留诊断证明等医疗资料 以便要求医疗费用赔偿 [3]
别买、别戴!镍释放量超标上千倍!出厂价仅10元……
搜狐财经· 2025-08-24 09:42
行业现象 - 黄金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 "沙金"首饰作为平替选择迅速受到热捧 外观酷似黄金但售价仅一两百元 [1][2] - 网络平台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部分商家宣称单月销量超10万件 直播间宣传"永不掉色 不怕火烧"等特性 [2][6] 产品属性 - 所谓"沙金"实为黄铜电镀0.05微米黄金层的仿真饰品 批发价约10元/件 镀层厚度低于国家规定的0.05微米标准 不能称为镀金饰品 [10][12][18] - 市面销售产品主要成分为铜镍合金 含镍释放量最高达国家标准上限的千倍(国家标准限值为0.5微克/平方厘米/周) [16][20] - 部分产品完全不含黄金成分 商家宣传的"越南沙金""缅甸沙金"多为营销噱头 [14][16] 营销策略 - 商家通过品牌名称仿冒手段进行误导 如使用"老凤详""老庙沙金"等近似知名品牌的名称 [4] - 价格体系存在多重加价:出厂价10元→夜市售价40元→直播间包装为"越南提纯沙金"后售价上百元 [12][14] 消费者影响 - 佩戴可能导致金属过敏 黑猫投诉平台已出现消费者因佩戴过敏发起维权投诉 [20][22] - 镀层易被汗液、洗手液等腐蚀 实际佩戴寿命仅半年至一年 与宣传的"永不掉色"严重不符 [10][14] 法律风险 - 商家行为涉嫌违反刑法中"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条款 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将面临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 [24]
京东赠卡陷阱:谁在透支消费者信任?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26
宣传误导行为 - 购机赠手机卡活动存在虚假宣传 实际资费仅前四个月为19元/月 后续自动恢复至29元/月[3] - 限制性条款被刻意隐藏在商品详情页折叠区域或附属协议中[3] - 利用消费者对免费赠品的信任心理掩盖手机卡作为核心营销产品的真实属性[5] 消费者权益侵害 - 承诺的按时返费未能兑现 客服要求消费者提供超出合同约定的证明如晒图评价[6] - 赠品承诺缩水成为系统性风险 包括雅诗兰黛礼盒赠品缺失和折叠洗衣机需晒图激活等案例[8] - 2024年虚假宣传投诉量同比上升37% 其中六成涉及赠品争议[12] 法律合规风险 - 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利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交易的规定[3] -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10] - 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及集体诉讼风险[10] 行业影响 - 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制造信息不对称 短期提升销量但长期导致用户流失[12] - 部分商家擅自将套餐资费从19元调至39元 严重破坏市场秩序[12] - 可能加剧电商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12] 消费者应对措施 - 对宣传页面进行截图录屏 重点保存未展开的折叠条款[12] - 下载完整电子合同核查资费调整和自动续期等条款[12] - 通过12315平台或消费保等第三方机构申诉 成功率达68%[12]
网购遭遇虚假宣传 商品下架维权犯难
齐鲁晚报· 2025-08-20 23:04
公司行为 - 公司在淘宝店铺"众心百姓大药房旗舰"宣传口腔喷雾含有三氯生、木糖醇、薄荷醇三重配方,但实际发货商品成分仅为离子水、山梨(糖)醇、食用香精、薄荷醇,缺少宣传中的有效成分 [1][2] - 公司售后人员解释产品因更换合作商进行包装升级,原料和效果未改变,且链接底部标注包装随机发货,但未对成分差异问题明确答复 [3] - 公司在消费者投诉后下架相关产品,原购买链接跳转至其他商品,店铺内口腔喷雾全部下架 [2][3] 消费者投诉与监管处理 - 消费者因成分不符问题向公司住所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查处违法行为并退款赔偿,投诉于6月24日被受理但后续无进展 [2] - 市场监管部门核查时未在淘宝店铺发现所投诉产品,以缺乏立案依据为由于8月14日出具《不予立案告知书》 [2][3]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从桓台县搬迁至高青县,导致投诉管辖变更,高青县监管部门以争议发生时间不在管辖范围且无法找到相关情况为由不予立案 [3] 产品与宣传差异 - 宣传页面标注产品"含三氯生、木糖醇、薄荷醇三重配方",并声称"科学院博士专研""斩获多项科研成果/国际大奖" [1] - 实际收到商品成分为离子水、山梨(糖)醇、食用香精、薄荷醇,而其他消费者晒出的同链接商品显示成分包含去离子水、山梨(糖)醇、PEG-60、木糖醇、食用香精、薄荷醇、羟苯甲酯、糖精钠、三氯生 [2] - 产品售价为券后29.85元购买2瓶 [1]
高价人参皂苷食品暗示抗癌功效,富生制药被指虚假宣传
新京报· 2025-08-19 08:21
产品宣传问题 - 大连富生制药生产的人参皂苷Rg3产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售价1780元/盒,通过官网、电商页面展示"科研成果""AI智能解答"等方式暗示抗肿瘤功效,并与已获批抗癌药物"参一胶囊"捆绑宣传 [1][2] - 产品配料表显示主要成分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人参须,每克含人参皂苷s·Rg3和r·Rg3之和不少于6.5mg,人参皂苷Rg5不少于1.5mg,人参总皂苷不少于22.5mg [2] - 宣传页面突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药一类单体创新药证书"等内容,但国家药监局未查询到相关编号,展示的8项专利均为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 [3] 法律合规风险 - 公司通过关联"参一胶囊"研发背景、利用AI对话截图(如DeepSeek输出抗癌功效描述)间接传递治疗功能,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混淆行为"和第八条"虚假宣传" [6][9][13] - 产品价格是同类成分药品(参一胶囊)的10倍以上,若高价依赖虚假功效宣传支撑,可能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关于"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的规定 [6][7] - 律师指出,即便标注"纯科普不诱导消费",若整体宣传易使消费者误解食品有治疗功效,仍构成违法 [20][26] 人参皂苷Rg3的科学评价 - 人参皂苷Rg3在人参根中天然含量不足0.1%,基础实验显示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等作用,但临床循证证据强度不足,缺乏大样本Ⅲ期试验数据 [21][22] - 已上市的参一胶囊(含Rg3 10mg/粒)定位为化疗辅助用药,需医生指导使用,可能出现口咽干燥、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21] - 专家警示:食品中Rg3含量远低于药理剂量,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如影响P450酶活性)、阴虚体质者易上火,肿瘤患者误信功效可能延误正规治疗 [24][25] 公司历史争议 - 公司曾因宣传参百益Rg3胶囊"治疗各种癌症"被消费者起诉,但因证据不足未获法院支持 [27] - 天眼查显示公司由富力(持股55%)、鲁岐(持股30%)控股,与参一胶囊研发团队存在关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