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改革

搜索文档
证监会: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快讯· 2025-07-25 08:29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提出深化改革以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 [1]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 [1] - 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1]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1]
上交所,重要座谈会!事关AI
证券时报· 2025-07-23 12:29
上交所人工智能产业链座谈会 - 上交所联合徐汇区政府举办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座谈会 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指示精神 加速构建适配人工智能科创新时代的生态 [1] - 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上海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带动全区超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1] 科创板改革政策影响 - 科创板"1+6"改革政策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上市机遇 将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 [2] - 政策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 畅通资本退出渠道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人工智能创新 [2] - 此次改革是继"科创板八条"后更具包容性的一揽子制度 助力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2] 行业发展共识 - 全球人工智能博弈进入深水区 需构建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培育本土领军企业 [2] -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2] 后续行动计划 - 上交所将以"1+6"政策为契机 强化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 [3] - 加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发挥示范效应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3]
上交所:进一步强化优质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线、全业务链条培育和服务
北京商报· 2025-07-23 09:23
科创板改革政策与人工智能发展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为优质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上市机遇和强力政策支撑,加速行业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完善 [1] - 政策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和适配性,畅通资本退出渠道,引导金融资源灌溉人工智能创新领域 [1] - 上交所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作为战略支点,强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2] 人工智能行业趋势 - 全球人工智能博弈进入深水区,亟需构建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培育更具全球竞争力的本土领军企业 [1]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至关重要 [1] 科创板改革进展 - "1+6"政策是继去年"科创板八条"后又一揽子制度改革,体现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后的新征程 [2] - 上交所鼓励科技企业把握资本市场机遇,用足政策工具做优做强,以科技创新赢得未来优势 [2]
《向“新”提质 第一财经•科创板六周年全景报告》发布(附链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2 14:47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累计受理IPO申请969单 截至2025年7月22日上市589家公司 首发募资9257亿元 再融资1867亿元 合计超1.1万亿元 [1][2][6][8] -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28家 高端装备制造128家 生物医药产业位列第三 三大产业合计占比80% [11] - 地域分布呈现稳定格局 江苏上市公司数量居首 上海和广东稳居前三 北京和浙江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11] 研发与业绩表现 - 六年累计研发投入超7000亿元 2024年研发金额达1681亿元 为当年归母净利润三倍 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显著高于其他A股板块 [13] - 2019-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和8% 2024年平均毛利率40% 领先A股各板块 [15] - 股价表现分化 截至2025年6月底平均市盈率50.73倍 588家公司中28.74%实现上市以来股价上涨 34家涨幅超100% [21] 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 - 推出"1+6"深化改革政策 "1"指设立科创成长层 服务未盈利科技企业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动纳入 新企业调出门槛提高至两年累计净利5000万元或年营收1亿元 [3] - "6"项措施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试点资深机构投资者制度 要求近5年投资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 [4][5] - 预先审阅机制试点优质科技企业IPO 审核周期缩短 支持未盈利企业增资扩股 完善投融资协调机制 [5] 市场动态与资本运作 - 2024年6月至2025年7月新增并购重组110单 披露金额超1400亿元 重大资产重组35单 涉及收购未盈利标的30单 [23] - 指数化投资规模近2500亿元 科创50指数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23] - 六年累计分红1768亿元 2024年度分红388亿元 超29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 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60% [25]
龙头企业寄语:科创板改革显著提升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2:12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启动 截至2025年7月22日上市公司数量达589家 成为全球硬科技企业聚集地 [1] -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 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为科技企业提供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环境 [1][3] 企业上市融资成效 - 海光信息通过科创板平台实现多代CPU和DCU芯片自研及商用 产品广泛应用于云计算、AI等高端计算市场 [2] - 百利天恒在未盈利阶段实现上市 目前定增已获交易所审核通过 拟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4] - 拓荆科技上市后突破发展瓶颈 首年即实现盈利 PECVD、ALD等核心产品实现技术迭代和量产扩大 [5][6]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 已实现3个新药上市销售 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9] - 奥比中光2022年以未盈利状态上市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13]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科创板推出"科八条"、"1+6"等改革举措 包括设立科创成长层和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3][6][11] - 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等领域 为未盈利企业提供上市通道 [11][13][16] - 新政策打破传统盈利指标束缚 聚焦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空间 增强制度包容性 [4][11][12]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海光信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独立实现高端处理器自主研发 占据国内智能计算市场头部份额 [2] - 中控技术在AI、机器人领域持续投入 巩固工业自动化领先地位 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7] - 云天励飞加大AI推理芯片研发 引领生态建设 迎接大模型云端推理服务产业爆发 [16] 国际化发展与市场拓展 - 中控技术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加快国际化步伐 与全球领先企业展开竞争合作 [7] - 百利天恒推动跨国药企合作 保障创新药管线在国际市场研发进程 [4] - 泽璟制药全面布局国际化合作 新药研发成果多次登上国际学术舞台 [9] 产业影响与生态建设 - 海光芯片有效缓解国产高端算力需求压力 成为千行百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引擎 [2] - 拓荆科技产品在先进存储、逻辑等领域广泛应用 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快速发展 [6] - 科创板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资本支撑 [11][14]
跑出创新“加速度”
上海证券报· 2025-07-21 19:58
科创板改革成效 - 科创板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速产业链整合,资本更高效赋能科技攻坚[1] - 科创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超七成公司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2] - 科创板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风气,九成公司上市前获创投机构投资,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3] 企业融资案例 - 迪哲医药成为科创板首单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完成再融资的未盈利企业,募资17.96亿元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2] -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两家国产GPU企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体现科创板支持未盈利企业的定位[4] - 禾元生物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审核,成为该标准重启后首批受益企业[5] 制度创新方向 - 科创板推出"1+6"改革措施,"1"为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5] - 科创板加强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未盈利企业信息披露要求,压实证券公司责任[6] - 科创板财务指标"市研率"正成为比营收和利润更重要的投资衡量标准[3] 产业生态影响 - 科创板带动资源配置生态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鼓励源头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2] - 投资逻辑从关注报表转向技术底层内核,"卡脖子"领域关键赛道成为投资重点[3] - 科创板畅通创投退出机制,增强资本陪伴企业成长的耐心[3]
对话合肥高投夏梦:资本支持科创要做好“接力跑”,一级市场要畅通内部循环|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21 02:51
科创板改革与成效 - 科创板设立六年吸引超580家企业上市 总市值逾6万亿元 [2][5] - 科创板IPO和再融资规模表现突出 [5]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改革措施 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 [4][6][8] 未盈利企业上市制度 - 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 是板块优势特色 [6] - 第五套上市标准从生物医药扩展到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领域 [4][8] - 创业板正式激活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8] - 科创成长层系统纳入未盈利高成长型科技企业 精准服务技术强 研发投入大的科创主体 [8] 一级市场投资与退出 - 一级市场存在退出难问题 投资循环不畅 闭环难以形成 [4][14] - 2023年下半年IPO阶段性收紧 一级市场退出渠道收窄 [11] - 港股IPO持续火热 A+H上市模式升温 [9] - 合肥高投年均投资金额接近8亿元 去年投资项目超50个 [4][12] 国资创投投资策略 - 国资创投需算大账 兼顾社会效益和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 [1][13] - 合肥高投早期项目占比超六成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占比超四成 [4] - 合肥市重点布局新能源车 半导体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产业 [15] - 国资通过基金运作 资源对接等市场化手段延展产业链 [15] 产业投资信心与容错机制 - 未盈利企业上市提升投资机构对产业投资的信心 [8] - 多地探索国资创投容错机制 2024年广东 安徽 成都等省市提出提高容错率 [16] - 容错机制需落实到行动 建立负面清单 除负面清单外部分应容忍 [16]
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为何对商业航天敞开大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6:07
科创板新政支持商业航天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1][2]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新政推出后,商业航天企业融资节奏提速,过去一个月至少有4起亿元级别融资项目落地 [3][10] 商业航天十年发展历程 -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经历十年淬炼,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落地 [4] - 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64.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3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5万亿元 [7] - 行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蜕变,可回收火箭进入密集验证阶段,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提速,太空游门票开始预售 [4][7] 商业航天产业链现状 - 产业链涵盖上游研发与制造、中游发射与运营、下游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 [5] - 火箭发射频次从"年度计划"转向"周度常态化",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成熟后运输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3万元以下 [6][13] - 卫星制造进入"卫星工厂"模式,银河航天具备年产100-150颗中型卫星能力,研制周期缩短80% [14] 行业挑战与突破 - 行业面临核心技术瓶颈,如火箭回收技术滞后导致发射成本居高不下 [9] - 多数企业集中在中上游领域,下游应用生态薄弱,部分项目依赖政府补贴 [9]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围提振券商和创投信心,头部企业如星际荣耀、星河动力正推进IPO [10][11] 未来发展趋势 - 卫星互联网与太空旅游是商业火箭行业最具爆发潜力的两大赛道,未来五年卫星互联网发射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8][14] - 深蓝航天计划2027年实现亚轨道旅游商业化运营,穿越者公司已预售300万元/张的太空游船票 [14] - 行业将向安全、创新、产能、成本、效率五大方向发展,卫星制造加速模块化设计,火箭发射向可重复、低成本跃升 [15]
上交所明确科创成长层标准推动改革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02:20
科创板改革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配套规则,落实证监会《科创板意见》要求 [1] - 改革聚焦增强科创板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解决发行上市痛点,适应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1] - 市场评价认为改革措施务实稳健,采取"新老划断"安排体现稳中求进基调 [1] 科创成长层定位与准入 - 科创成长层定位明确,重点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不设额外上市门槛 [2]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动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即纳入 [2] - 调出机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仍以首次盈利为调出条件,新企业调出条件提高以促技术研发 [2] - 调出流程需企业公告后2个交易日内执行,同步加强监管联动打击违规交易 [2]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管理 - 要求科创成长层企业披露未盈利风险、技术研发风险,强化持续督导机构责任 [3] - 个人投资者门槛维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投资新注册未盈利企业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3]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参考境外经验优化审核衔接,重点规范适用情形、文件质量、程序和信息披露 [3] 改革实施计划 - 上交所将推动规则与市场、业务、技术协调配套,落地标志性案例以扩大示范效应 [4] - 加强规则宣传解读,提升市场主体理解与共识 [4] - 强化一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以保障改革落地环境 [4] 相关动态 - 上交所同步发布提升沪市公司ESG评级方案、科创板深改配套规则征求意见及公司治理指引修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