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铁锂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涨2.00%,成交额22.4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708.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03:0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111.51元/股,成交额22.49亿元,换手率0.59%,总市值10166.5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708.09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14.12%卖出占比14.57%,大单买入占比27.99%卖出占比25%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0.04%,近5日涨0.77%,近20日涨5.4%,近60日下跌6.03% [1]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2月6日净买入4.07亿元,买入总额占比21.16%卖出总额占比17.59%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汽车及相关产品占比79.45%,手机部件及组装占比20.54%,其他0.0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乘用车-电动乘用车,概念板块包括汽车金融、磷酸铁锂、钠电池等 [2] - 成立日期1995年2月10日,上市日期2011年6月30日 [2]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0.37万户,较上期增加2.22%,人均流通股5709股减少2.17%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 [2] - 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78.5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44.14亿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25亿股较上期增加2947.49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478.54万股较上期减少78.25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035.51万股 [3]
国轩高科涨2.05%,成交额4.5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09.9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9 02:0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9日盘中股价33.83元/股,上涨2.05%,总市值610.79亿元,成交额4.59亿元,换手率0.7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209.91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8.57% (3933.36万元),卖出占比8.62% (3958.00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0.17%,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42%、17.55%、34.45%,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1.24万户,较上期减少1.72%,人均流通股8134股,较上期增加1.7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8亿股(第三大股东),较上期增持654.0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763.21万股(第八大股东),较上期减持96.14万股 [3]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持股1494.94万股(第十大股东),持股数量未变化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 [2] -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5.55% [2] 公司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2.47%,储能电池系统占比22.13%,输配电产品占比1.2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概念板块涵盖磷酸铁锂、智能汽车、换电概念等 [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9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56亿元 [3]
国轩高科涨2.35%,成交额7.6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05.2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8 02:3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35%至33.13元/股 成交额7.65亿元 换手率1.35% 总市值598.1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705.25万元 特大单买入5538.02万元占比7.24% 卖出4692.15万元占比6.14% [1] - 大单买入2.11亿元占比27.63% 卖出2.13亿元占比27.8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6.86% 近5日涨6.05% 近20日涨13.34% 近60日涨33.10% [2]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6月25日 [2] 经营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0.55亿元 同比增长20.61% [2] -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增长45.55% [2]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2.47% 储能电池系统占比22.13% 输配电产品占比1.2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9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5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1.24万户 较上期减少1.72% [2] - 人均流通股8134股 较上期增加1.7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8亿股 较上期增加654.0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763.21万股 较上期减少96.14万股 [3]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持股1494.94万股 与上期持平 [3] 公司基础信息 - 成立于1995年1月23日 2006年10月18日上市 [2] - 注册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566号 [2] - 申万行业分类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2] - 概念板块涵盖磷酸铁锂 换电概念 智能汽车 三元锂电 电池回收等 [2]
国轩高科涨2.30%,成交额11.2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17.3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6 06:07
股价表现 - 8月26日盘中上涨2.30%至32.88元/股 成交11.29亿元 换手率2.04% 总市值593.63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5.6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39%/6.72%/34.42% [2]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6月25日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17.37万元 特大单买入8902.78万元(占比7.88%) 卖出1.07亿元(占比9.49%) [1] - 大单买入2.57亿元(占比22.79%) 卖出2.61亿元(占比23.15%)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21.24万户 较上期减少1.72% 人均流通股8134股 较上期增加1.7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8亿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654.0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763.21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96.14万股 [3]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持股1494.94万股(第十大股东) 持股数量未变化 [3]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0.55亿元 同比增长20.61% [2] -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增长45.5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9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56亿元 [3] 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2.47% 储能电池系统占比22.13% 输配电产品占比1.29%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概念板块包括磷酸铁锂/换电概念/三元锂电等 [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5年1月23日 2006年10月18日上市 [2] - 注册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566号 [2] - 主营业务为动力锂电池和输配电设备 [2]
宁德时代涨2.01%,成交额45.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9173.8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5 03:4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292.95元/股 成交额45.12亿元 换手率0.37% 总市值13356.5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9173.86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8.26%卖出占比16.40% 大单买入占比36.86%卖出占比36.6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3.0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88%/2.68%/17.65%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88.86亿元 同比增长7.27% [3] -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1.0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597.49亿元 [4] 业务结构与行业分类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3.55% 储能电池系统占比15.88% 电池材料及回收占比4.41% [2] - 产品涵盖电芯/模组/电池包等动力电池 以及电池柜/储能集装箱等储能系统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概念板块包括麒麟电池/磷酸铁锂/钠电池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2.64万户 较上期微增0.02% 人均流通股18788股增长8.96%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07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5206.86万股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6401.77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64.97万股 [4]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4699.65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78.79万股 [4]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3354.13万股(第十大股东) 为新进股东 [4] 公司基本信息 - 2011年12月16日成立 2018年6月11日上市 总部位于福建省宁德市 [2] - 主营业务为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系统等多领域 [2]
国轩高科涨2.01%,成交额8.8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663.0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03:1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32.43元/股 成交额8.83亿元 换手率1.59% 总市值585.5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663.03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7.53%和13.54%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14%和28.80%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3.54% 近5/20/60日分别上涨5.81%/4.08%/32.96%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0.55亿元 同比增长20.61%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增长45.5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9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5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1.24万户 较上期减少1.72% 人均流通股8134股 较上期增加1.7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8亿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654.0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763.21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96.14万股 [3]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持股1494.94万股(第十大股东) 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 [3]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动力电池系统72.47% 储能电池系统22.13% 输配电产品1.29% 其他业务4.11% [2] - 所属申万行业: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概念板块包括磷酸铁锂/换电概念/三元锂电等 [2] - 成立于1995年1月23日 2006年10月18日上市 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2]
比亚迪涨2.03%,成交额29.0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4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2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109.27元/股 成交额29.06亿元 换手率0.77% 总市值9962.36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7.63% 近5个交易日上涨3.02% 近20日下跌1.84% 近60日下跌8.22% [2]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2月6日 龙虎榜净买入4.07亿元 买入总额24.16亿元(占总成交额21.16%) 卖出总额20.08亿元(占总成交额17.5%)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2.46亿元 特大单买入5.10亿元(占比17.56%) 卖出3.35亿元(占比11.53%) [1] - 大单买入7.70亿元(占比26.49%) 卖出6.99亿元(占比24.04%)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947.49万股至1.25亿股 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3]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03.60亿元 同比增长36.3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78.5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44.14亿元 [2]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0.37万户 较上期增加2.22% 人均流通股5709股 较上期减少2.17% [2] 公司基本信息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乘用车-电动乘用车 [2] - 概念板块包括汽车金融、盖板玻璃、低市盈率、磷酸铁锂、钠电池等 [2] - 成立日期1995年2月10日 上市日期2011年6月30日 [2]
川金诺磷酸铁锂项目投资中止
中国化工报· 2025-07-08 02:4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将原计划用于"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磷酸铁及配套60万吨/年硫黄制酸项目"和"广西川金诺新能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工程)"的4.55亿元募集资金变更至"川金诺(埃及)苏伊士磷化工项目" [1] - 新项目将投资建设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30万吨工业湿法粗磷酸、15万吨52%磷酸、30万吨磷酸一铵、2万吨氟硅酸钠项目 [1] - 公司表示由于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主动控制了原磷酸铁锂项目的建设进展,认为磷酸铁锂作为新布局产业缺乏竞争优势 [1] 行业竞争格局 - 磷酸铁锂相比三元材料具有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优、寿命更长等优势,能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 [2] - 近年来磷酸铁锂行业竞争激烈,经历大规模产能扩张后整体处于供大于求格局,企业盈利水平处于低位 [2] - 行业专业人士认为公司此次变更项目资金用途是明智之举 [2] 公司业务背景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磷矿进口商之一,广西防城港基地每年从海外进口磷矿超50万吨,埃及是主要原材料来源地 [2]
超50亿磷酸铁锂大单落地!
起点锂电· 2025-05-12 09:53
龙蟠科技与楚能新能源合作 - 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与楚能新能源三家子公司签订协议,预计2025至2029年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估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1] - 销售模式包括卖方自供碳酸锂及买方客供碳酸锂,单价逐月确定,双方承诺约定供应/采购总量,违约需补足差额并支付违约金[2] - 协议有效期至2030年4月30日,远超常规订单周期,体现长期合作信心,巩固公司在磷酸铁锂领域的市场地位[3] 龙蟠科技客户与订单动态 - 合作优化客户结构,此前五大客户占比64.5%,楚能新能源降低头部依赖风险[5] - 客供碳酸锂模式规避锂价波动,锁定加工费利润,2025年1月与Blue Oval签订5年供应协议(2026-2030年),同月与宁德时代达成70亿元框架协议[6][7] - 2024年12月与LGES补充协议,磷酸铁锂供应量由16万吨上调至26万吨(2024-2028年)[7] 龙蟠科技产能布局 - 2024年出货量行业首位,拥有六处生产基地(国内五处+印尼),总建成产能27万吨[8] - 2025年筹建印尼二期9万吨项目,扩大海外产能以辐射欧美市场,绑定LG及印尼主权基金[8] 楚能新能源业务进展 - 成立三年内形成超110GWh储能/动力电池产能,武汉江夏、孝感、宜昌三大基地支撑产能释放[8] - 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6个月国内前15,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八[9] - 海外订单超30GWh,包括与英国Immersa签署2.5GWh战略合作[9] - 国内一季度中标中国电建、中核汇能等项目,发布472Ah储能电池并签约六家合作伙伴[10] 磷酸铁锂行业趋势 - 2024年下半年起行业长单频现,如福特与宁德时代5年协议、雷诺与LG/宁德时代39GWh订单(2025-2030年)[12] - 材料端宁德时代锁定富临精工14万吨/年供应(2025-2027年),丰元股份与比亚迪签订框架协议[13][14] - 2025年一季度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份额超50%,头部企业扩产带动上游排产向好[14] - 万润新能2025年Q1营收22.78亿元(同比+97.3%),磷酸铁锂出货量同比+138%[15]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Q1中国磷酸铁锂出口3184.87吨(同比+744.29%),海外需求激增[16] - 国内企业加速出海建厂,如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等,2025年海外产能逐步落地[16][17]
圆柱电池市场“洗牌”酝酿,场景争夺战打响
高工锂电· 2025-04-20 07:16
圆柱电池市场结构性变革 - 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核心驱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提升 [2] - 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多元化应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航空、人形机器人等 [2] - 行业洗牌正在酝酿,终端应用争夺战已打响 [2] 大圆柱电池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宝马宣布下一代电动车型采用大圆柱电池,证实其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商业可行性 [3] - 全极耳技术成熟应用,激光焊接工艺提升制造控制性、精度与良率 [4] - 大圆柱电池展现"六边形战士"综合性能,包括快速充电、高能量密度和结构安全性 [4] - 宝马合作企业采用9系高镍正极和硅碳负极,预留能量密度提升空间 [4] - 圆柱电池产线效率比方形或软包电池高出50%,头部企业生产效率达300PPM以上 [5] 圆柱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 - 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出货量下滑,但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领域增速显著 [7] - 中国企业全球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提升至40%,成功切入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户用储能等市场 [7][8] - 小圆柱电池在物流车辆、高端跑车(如保时捷911 GTS)等领域找到新增长空间 [9] - 电动航空(eVTOL、无人机)成为圆柱电池新战场,小圆柱电池功率密度达2.65 kW/kg [10] 中国企业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 - 蔚蓝锂芯子公司天鹏电源2024年出货量增速达100%,受益于电动工具市场国产化替代 [9] - 中创新航选择大圆柱路线为飞行汽车供应电池,赣锋锂电开发能量密度330-400Wh/kg的小圆柱电芯 [12] - 亿纬锂能针对320Wh/kg以下需求采用圆柱路线,320Wh/kg以上倾向软包电池 [12][13] - 比克电池采取大小圆柱并行策略,21700小圆柱支持8C放电,4680大圆柱能量密度达300Wh/Kg [13] 磷酸铁锂技术渗透与市场影响 - 磷酸铁锂(LFP)及磷酸锰铁锂(LMFP)在圆柱电池中加速渗透 [15] - 中国市场政策推动铁锂替代三元小圆柱,亿纬锂能推出LMX小圆柱电池,比克电池推出PRO-M系列 [17] - 磷酸铁锂为大圆柱打开大众出行和储能市场,亿纬锂能在三元和铁锂路线同步布局产能 [18][19] - 大圆柱电池在锂电二轮车市场渗透率向50%目标靠近,国轩高科3系大圆柱电池产能超5GWh [19][21] 产业链上游支持与设备升级 - 设备商逸飞激光大圆柱设备订单加速增长,华冠科技向韩国客户交付定制化设备 [23][24] - 全极耳技术和材料体系创新推动圆柱电池性能、成本与安全性平衡 [25]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圆柱电池竞争核心转向特定场景争夺,包括高端电动汽车、飞行器、机器人、二轮车和储能等领域 [25] - 行业洗牌结果可能重塑未来几年圆柱电池及整个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