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政府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03:43
AI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 "国土调查云"新增AI地物识别功能 可精准识别具体树种如白桦 榆树 连翘等 显著提升林地 草原 湿地等精细化调查水平 [1] - AI技术已融入政务应用 实景三维 铁塔视频等自然资源业务场景 在数据提取 外业核实 成果分析等全流程发挥作用 [2] -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和遥感智能解译实现监测图斑自动提取 结合标准样本训练持续优化解译精度 [2] - AI辅助人工判读林木覆盖度 道路宽度 工业用地分类等地类判定 减少30%人工工作量 [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演进 - 调查模式从纸质资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现"掌上"调查监测 技术迭代显著提升效率 [3] - 江苏省地理信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地图更新机制 成图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4小时 提升应急决策效率 [10]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升级 - 2015-2024年中国累计发生213次海洋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9亿元 需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5] - 利用遥感卫星 无人机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精细化海潮倒灌预警模型 提升沿岸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6]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湖南桂东县"村厨大赛"促成1.56亿元农产品订单 "村字头IP"推动农业向文化创意 绿色产业等方向转型 [11] - 通过赛事场景将农户 合作社 企业编织成增值网络 实现三产融合创新 [12]
“优”无止境“营”未来
辽宁日报· 2025-05-13 01:46
营商环境核心转变 - 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经营主体活力与招商引资引力显著提升[7] - 2024年经营主体增长3.1% 活跃度首次超过全国水平[4] - 2024年一季度全省招商引资同比增长19.8%[5] 信用体系建设 - 获国家13个部委单位评定国家级信用奖项16项 信用领域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8] - 2024年依法依规帮助6.8万家经营主体修复信用 2024年以来1.5万余户经营主体主动完成信用修复[8] - 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共享 同步修复信用数据4万余条[8] 法治环境优化 - 设立128个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 构建快立快审快结绿色通道[10] - 2024年新收涉企复议案件1241件 依法纠正违法行政行为231件[10] - 全面清理33万余件现行有效法规政策 消除企业隐性壁垒[10] 政务服务改革 - 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窗口和工作人员平均缩减57.2%和51.2%[11] - 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超过90% 77%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无差别受理[11] -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办理业务超过3.3亿件 辽事通平均每月300余万人在线办理业务[13] 招商引资与企业发展 - 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 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 雏鹰瞪羚企业940家[15] - 2024年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8% 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2%[15] - 2024年全省实际到位内资同比增长14.6%[15] 金融支持政策 - 202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万亿元 全年实际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7] - 2024年一季度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54亿元 创近6年同期最高 同比多增336亿元[17] - 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2条等政策组合拳[17] 创新服务模式 - 推行免申即享政策 通过政策库企业库双向匹配机制自动兑现企业奖补[16] - 用地审批模块化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特别案例 审查环节由逐级上报变为县级直报[12] - 沈阳中欧班列运行体系创新 开行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12]
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西安日报· 2025-04-29 06:27
政府职能改革 - 西安市印发《2025年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方案》,围绕"深化六个改革"重点,以改革破解难题、增强活力,推动政府服务质效优化和行政效能提升[1] - 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推出10个特色主题服务场景,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 - 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进数据归集共享[3] 政务服务优化 - 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向主题式服务整合,创新"情景模拟+AI测评"培训模式,培养"一窗通办"全科服务队伍[2] - 制定惠企利民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开展"直达快享"专项行动,提升政策兑现质效[2] - 提升12345热线效能,设立"企业诉求"专区,实现AI赋能下的"智能秒转"和"一次解答"[3] 监管执法创新 - 推出不少于10个"综合监管一件事"场景,编制"综合查一次"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4] - 构建智慧监管"一张网",在5个以上领域探索AI技术应用,8个执法领域推进"互联网+"跨层级应用[4] - 推行"扫码入企""一表通查"等涉企检查新模式,严格控制专项检查次数[4] 营商环境建设 - 推进市场准入、劳动保障、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5] - 制定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发展政策,深化"链主"企业场景开放,推广"校招共用"人才机制[5]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突破32件,新培育2个省级、5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5] 数字政府建设 - 完成数字资源中枢平台建设,实现省市数据双向共享,建立数据直达专区[7] - 构建通用AI大模型统一管理平台,完成本地化部署,支撑政务应用[7] - 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形成高精度数字底座,新增10个特色服务场景和1000项高频服务事项[7] 改革实施机制 - 谋划推出不少于50项"微改革"事项,构建"一领域一亮点、一区域一品牌"创新矩阵[6] - 推行投诉标准化分类处置制度,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办[6] - 要求各单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8]
打造全国领先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链群
西安日报· 2025-04-25 03:04
核心观点 - 西安市政府发布《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建设软硬一体技术适配和产品开发中心,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培育,促进工业软件、信创、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适配应用,实现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提出"三硬三软一中心"工作举措,包括信创产品、智能终端和芯片制造,行业应用软件、信创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提升,以及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2] - 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数字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全覆盖,带动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3] 重点任务与措施 - 建立"需求分析-技术研发-适配认证-生产制造-集成运营-应用推广"六个环节工作路径 [3] - 2025年重点在交通、水务、城管、燃气、供热、文旅等领域开展示范性建设 [3] - 市数据局牵头组建专业团队,制定产品需求清单和智慧化解决方案 [4] - 数字西安集团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技术联盟,开展根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 [4] 技术适配中心建设 - 支持奕斯伟计算建设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 [5] - 支持华为、中软国际建设鸿蒙星闪适配中心 [5] - 支持建设国产自主可控工业软件适配中心 [5] - 支持建设软硬一体信创适配中心 [5] -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适配中心 [5] 产业链发展 - 市工信局统筹智慧终端生产制造,鼓励企业构建"芯片-模组-板卡-整机"全链条发展战略 [5] - 部署本地产线,配套上下游供应链,打造本地生产制造生态体系 [5] - 筛选创新性智慧终端产品,编制创新产品推荐清单,支持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