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双循环

搜索文档
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9-13 21:50
论坛背景 - 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于2025年9月13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主题为扩大内需应对挑战 [1] - 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人民周刊杂志社 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共同主办 [1] 政策讨论 - 专家学者围绕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政策展开讨论 [1] - 中国经济发展成绩令人振奋 扩大内需卓有成效 [1] 发展方向 - 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 优化消费和投资政策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1] - 扩大内需需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结合 以科技创新引领市场 [1] -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2025,毕业生 “卷” 向出海
虎嗅APP· 2025-09-12 15:08
中国企业全球化趋势 - 中国企业正加速出海以打破内卷并寻找增量市场 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4][6] - 出海领域从传统外贸扩展至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 这些企业天然面向全球竞争[6] - 外派员工成为全球化关键节点 其经历反映中国企业从产品出口向供应链能力出海乃至全球品牌建设的演进[6][36][38] 外派员工职业发展 - 外派提供显著薪资优势 2014年月薪可达1.8万元人民币 远超当时国内5000元平均水平 当前外派应届生年薪可达25万元以上[15][16] - 外派加速职业成长 员工需独立应对税务申报 跨文化协商 应收账款管理等复杂事务 能力提升远超国内常规岗位[12][13][15] - 外派要求员工具备耐寂寞 乐观 跨文化适应及安全意识 需应对疟疾 绑架等健康和安全风险[20][23][24] 跨文化管理与本地化挑战 - 中企海外管理存在文化冲突 如中国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与本地民主协商风格的矛盾 需通过持续沟通磨合[28][29][32] - 本地化需尊重宗教文化习俗 如尼日利亚北方穆斯林周五主麻日和五次朝拜 南方基督教周日礼拜均需调整工作安排[34] - 深度融入需理解本地宗族结构和社区运作机制 但目前多数中企仅表面融入 未分享发展利润或建立信任[33] 供应链与产业模式创新 - 中国供应链具备全链条闭环优势 在非洲即使叠加海运成本仍低于本地碎片化采购价格 支持从产品出口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35] - 出现平台化趋势 由平台企业对接本地需求并联动国内厂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如电子白板企业打包交付学校全套设备系统[36] - 品牌建设成为关键挑战 在人造草坪等领域欧洲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中企在低端市场陷入价格内卷 需通过产品创新如免填充草坪实现差异化[38][39] 区域市场特性与竞争环境 - 中东市场存在付款拖延现象 孟加拉分销商常要求120天以上账期 需强硬催款策略保障现金流[15] - 迪拜呈现社会分层 本地阿联酋人月薪可达6万-10万元人民币 而印巴劳工月薪仅约4000元人民币 形成"现代化奴隶社会"[18] - 非洲基础设施落后 尼日利亚每日断电三次 网络依赖星链卫星且不稳定 娱乐消费选择极少[20] 全球化战略演进 - 中企出海经历三阶段演进:从产品出口到供应链能力输出 最终目标打造全球品牌而非仅做卖货者[36][38] - 核心竞争力仍集中在成本和技术层面 品牌营销能力远逊欧美企业 需长期投入建设[39] - 外派员工作为文化粘合剂 通过小型社交活动和非正式沟通促进跨文化信任 推动企业本地化融合[32][33]
经济地理丨高质量建设大图们江(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
搜狐财经· 2025-09-12 06:53
城市群发展战略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2] - 发展组团式 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2] 东北亚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15% [2] - 双向投资金额超过70亿美元 投资领域拓展至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先进制造 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2] 大图们江战略定位 - 建议上升为国家战略 构建国家十五五重大战略任务 重大政策举措 重大工程项目 [3] - 是"一带一路"全球合作战略新平台 国家周边高水平开放制高点 东北全面振兴新引擎 东北亚地缘政治桥头堡 [3] 三大战略功能组团规划 - 全球自由贸易港 布局环太平洋 北冰洋航线 [4] - 跨境经济合作先行示范区 打造东北亚保税自贸中央大市场 [4] - 区域海陆空铁网五位一体复合型全球开放门户 [4] 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 - 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国家战略和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基础 [4] - 建设陆海空铁网相协同的东北亚商贸物流中心 [4] - 打造集产业链 供应链 价值链 创新链于一体的全球性公共产品 [4] 制度创新措施 - 推动中俄朝三方签署《东北亚跨境贸易自由化协定》 [5] - 试点"两国一区"管理模式 实行"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制度安排 [5]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以扎鲁比诺港 波西耶特港为双核 形成日本海港口联盟 [5] - 开辟北极航道定期班轮 打造规模化海上中欧班列 [5] - 建设中俄珲马铁路复线及智能化改造 [5] - 建设东北亚数字贸易平台 整合六国供应链数据 [5] 多边协作机制 - 推动与东盟 海湾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5] - 构建区域产业链协同机制 推动能源与制造业联动 [5] - 俄罗斯远东提供油气 矿产等资源 中国东北提供装备制造 技术人才与金融服务 [5] 市场化驱动措施 - 设立大图们江开发基金 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 [6] - 推动上海港 中远集团等企业通过PPP模式参股或控股港口 [6] - 在珲春建设东北亚中央采购市场 形成日用品集散基地 [6] 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影响 - 构建东北亚自贸网络核心枢纽 形成首个"小多边"自贸协定框架 [7] - 重塑全球"第四极"产业链 形成能源—制造—贸易—服务—消费闭环 [7] - 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油气 矿产与中国东北装备制造 日韩半导体技术 朝鲜劳动力资源形成多元互补 [7] 陆海经济双循环建设 - 开通中欧班列新通道 推动西伯利亚铁路与中国高铁网深度对接 [8] - 构建海洋经济大纵深新格局 催生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8] - 改变东北亚长期"陆强海弱"的经济结构 [8] 数字贸易生态建设 - 构建跨境数据流通试验区 试点中俄朝数据跨境安全流动机制 [8] - 设立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区 试点数字货币跨境支付 [8] 区域治理新模式 - 设立中俄联合主导的东北亚开发银行 区域仲裁法院等机构 [8] - 深化非传统安全合作 在跨境生态保护区 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等方面提供新型合作范式 [8]
以港产城融合为引擎 天津港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
北京商报· 2025-09-11 14:39
港口基础设施与运营能力 - 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 由北疆 东疆 南疆 大沽口 高沙岭 大港六个港区组成 码头等级达30万吨级 航道水深-22米 拥有各类泊位220余个[1] - 港口可提供全货类装卸服务 涵盖集装箱 铁矿石 有色矿 油品 钢材 煤炭 焦炭 汽车 粮食 化肥 设备及其他杂货[2] - 提供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程物流服务 包含箱管场站 仓储物流 冷链物流 危化品物流等15大服务体系[2] 吞吐量表现与全球排名 - "十四五"期间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6.1% 2024年达到2329万标箱 位居世界第8[2] - 货物总吞吐量年均增长3.7% 2024年达到5.79亿吨 位居世界第9[2] - 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24.8万标箱 货物吞吐量完成2.96亿吨[2] 航线网络与区域联通 - 2024年开通集装箱航线147条 联通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1][3] - 在内陆布局营销网点超过百家 拥有通达欧洲 中亚等地的三条亚欧大陆桥通道[3] -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全球前20[1] 产业集聚与经济效益 - 围绕港口优势货类及本地优势产业双向发力 聚集大量行业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3] - 2024年绿色石化 海工装备 航空航天 粮油加工 新能源等五大适港产业产值近6000亿元[3] - 港口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显著[2] 服务功能与业务拓展 - 提供区域经营 地产开发 工程建设 信息科技 运营保障 金融服务等8大业务服务[2] - 实现港口服务功能覆盖全部内陆腹地[3] - 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和雄安新区最近出海口 辐射"三北"内陆腹地[1]
利安隆: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 出口收入占比约为42%
全景网· 2025-09-11 11:24
公司战略与市场布局 - 马来西亚项目建设旨在更好服务全球客户产品需求 符合下游市场需求[1] - 公司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 已建立完备国际化营销体系[1] - 出口收入占比约42% 依托国内和马来西亚研发生产基地服务全球客户[1] 行业发展趋势 - 高分子材料持续发展带动抗老化助剂每年产生一定需求增量[1] 客户服务与市场拓展 - 通过国际专业展会拓展订单转化 建立本地化技术服务中心覆盖东南亚市场[1] - 马来西亚产能规划直接对接下游市场需求 强化全球服务能力[1]
瑞达期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日报-20250911
瑞达期货· 2025-09-11 08:49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 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 明出处为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 | |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日报 | | | 2025/9/11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类别 | 数据指标 最新 环比 最新 | | 数据指标 | | 环比 | | | EC主力收盘价 | 1203.800 -67.1↓ EC次主力收盘价 | | | 1609.1 | | -68.20↓ | | 期货盘面 | EC2510-EC2512价差 -405.30 +1.30↑ EC2510-EC2602价差 | | | -293.60 | | -37.00↓ | | EC合约基差 | 362.66 +63.60↑ | | | | | | | 期货持仓头寸(手) EC主力持仓量 | 49507 2187↑ | | | | | | | SCF ...
申银万国期货早间策略-20250911
申银万国期货· 2025-09-11 05: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国内流动性延续宽松且处于政策窗口期,四季度为提振实体经济可能出台更多增量政策,外部风险逐步缓和,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增加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当前市场处于“政策底+资金底+估值底”共振期,但需适应板块轮动加速与结构分化;科技成长成分居多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更偏进攻、波动大但可能回报更高,红利蓝筹成分居多的上证50和沪深300更偏防御、波动小但价格弹性可能较弱;自7月以来股指持续上涨且涨幅较大,短期可能震荡整理,中长期行情延续概率较高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指期货市场 - IF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4432.40、4422.80、4400.60、4378.20,涨跌分别为11.60、10.00、7.40、4.60,沪深300涨跌幅分别为0.26、0.23、0.17、0.11,成交量分别为76988.00、6115.00、38360.00、9217.00,持仓量分别为113485.00、15085.00、106452.00、40453.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944.00、828.00、4011.00、1524.00 [1] - IH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2937.80、2936.20、2936.80、2939.80,涨跌分别为15.80、14.60、15.00、16.60,上证50涨跌幅分别为0.54、0.50、0.51、0.57,成交量分别为33015.00、2270.00、14970.00、2994.00,持仓量分别为48255.00、5673.00、32649.00、9310.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 -159.00、 -802.00、623.00、245.00 [1] - IC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6863.40、6803.00、6682.80、6531.20,涨跌分别为 -3.40、 -5.00、 -9.20、 -15.20,中证500涨跌幅分别为 -0.05、 -0.07、 -0.14、 -0.23,成交量分别为75803.00、7440.00、39131.00、12223.00,持仓量分别为105294.00、15435.00、88732.00、37927.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1013.00、556.00、801.00、 -638.00 [1] - IM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7151.00、7088.60、6938.20、6750.00,涨跌分别为 -2.40、 -3.80、 -10.60、 -19.80,中证1000涨跌幅分别为 -0.03、 -0.05、 -0.15、 -0.29,成交量分别为161976.00、14887.00、74810.00、23421.00,持仓量分别为154502.00、30109.00、132535.00、66557.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 -826.00、1901.00、1429.00、539.00 [1] - IF下月 - IF当月、IH下月 - IH当月、IC下月 - IC当月、IM下月 - IM当月隔月价差现值分别为 -9.60、 -1.60、 -60.40、 -62.40,前值分别为 -7.00、0.40、 -59.20、 -65.20 [1] 股指现货市场 - 沪深300指数前值4445.36,涨跌幅0.21,前两日成交量221.38亿手,总成交金额5628.61亿元;上证50指数前值2939.59,涨跌幅0.37,前两日成交量55.72亿手,总成交金额1392.41亿元;中证500指数前值6932.11,涨跌幅0.05,前两日成交量225.84亿手,总成交金额3947.62亿元;中证1000指数前值7230.17,涨跌幅0.06,前两日成交量282.44亿手,总成交金额4319.29亿元 [1] - 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行业前值分别为2159.35、3252.58、2366.21、6613.47,涨跌幅分别为 -0.47%、 -1.21%、 -0.88%、 -0.61%;主要消费、医药卫生、地产金融、信息技术行业前值分别为23194.32、9625.21、6671.12、2984.24,涨跌幅分别为0.31%、 -0.71%、 -0.08%、2.13%;电信业务、公用事业行业前值分别为4922.53、2541.08,涨跌幅分别为4.05%、0.00% [1] 期现基差 - IF当月 - 沪深300、IF下月 - 沪深300、IF下季 - 沪深300、IF隔季 - 沪深300前值分别为 -12.96、 -22.56、 -44.76、 -67.16,前2日值分别为 -10.06、 -17.06、 -36.66、 -57.06 [1] - IH当月 - 上证50、IH下月 - 上证50、IH下季 - 上证50、IH隔季 - 上证50前值分别为 -1.79、 -3.39、 -2.79、0.21,前2日值分别为 -3.23、 -2.83、 -3.83、 -2.03 [1] - IC当月 - 中证500、IC下月 - 中证500、IC下季 - 中证500、IC隔季 - 中证500前值分别为 -68.71、 -129.11、 -249.31、 -400.91,前2日值分别为 -56.17、 -115.37、 -232.57、 -378.97 [1] - IM当月 - 中证1000、IM下月 - 中证1000、IM下季 - 中证1000、IM隔季 - 中证1000前值分别为 -79.17、 -141.57、 -291.97、 -480.17,前2日值分别为 -60.23、 -125.43、 -269.63、 -449.23 [1] 其他国内主要指数和海外指数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前值分别为3812.22、12557.68、7686.96、2904.27,涨跌幅分别为0.13%、0.38%、0.14%、1.27% [1] - 恒生指数、日经225、标准普尔、DAX指数前值分别为26200.26、43837.67、6532.04、23632.95,涨跌幅分别为1.01%、0.87%、0.30%、 -0.36% [1] 宏观信息 - 中国8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核心CPI同比上涨0.9%且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 [2] - 国家发改委报告指出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等,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物价回升、就业稳定与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基本盘 [2] - 习近平表示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服务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2] - 王毅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指出美方消极言行损害中方权益、干涉内政,中方明确反对 [2] 行业信息 - 工信部等六部门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严打网络水军、“黑公关”等行为 [2] -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发现“亚洲锂腰带”并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2] - 8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31,环比下降3%,同比上升12.9%,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以下但高于合理区间,预计9月乘用车终端零售环比增长 [2] - 8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3点,比上月上升0.3点,连续6个月上涨 [2] 股指观点 美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一交易日股指震荡反弹,通信板块领涨,电力设备板块领跌,市场成交额2.00万亿元;9月9日融资余额增加59.52亿元至23034.95亿元 [2]
五张“王牌”,枢纽武汉竞逐全球
长江日报· 2025-09-11 04:25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 武汉在"十四五"期间集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五类国家物流枢纽 成为全国唯一集齐五型枢纽的省会城市[1] - 武汉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 与郑州、长沙等非沿江枢纽城市形成核心差异点[1] - 武汉于2020年率先获批港口型枢纽 2021-2025年陆续获批其他四型枢纽 成为继重庆后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2] 各类型枢纽功能与建设 - 港口型枢纽以阳逻港为核心 作为长江中上游出海口 承担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货物江海联运功能[2] - 陆港型枢纽通过中欧班列辐射欧亚40国120城 拥有58条稳定跨境线路 运输产品从低附加值纺织品升级为笔记本电脑、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商品[2][6] - 空港型枢纽依托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 花湖机场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实现"一日达全国、两日达周边、三日达全球"的航空货运体系[3][6] - 商贸服务型枢纽以汉口北为载体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实现货物快速低成本出海[5] - 生产服务型枢纽聚焦汽车、光电子、高端制造等产业 服务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5] 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硬件设施包括汉欧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光谷城市货站等 实现国际货物"落地即入仓"和企业门口"值机安检"[5] - 水上通道扩大开放至3个港区7个泊位 开通日韩俄越印尼近洋直航和上海港航线联盟[6] - 天河机场运营超210条客运航线 形成洲际连通、亚太畅通、国内畅达的客运网络[6] - 通过空铁联运、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 实现新西兰龙虾快速直达国内餐桌、湖北新能源汽车直发秘鲁等全球供应链协同[7] 智慧物流与效率提升 - 打通港口、铁路、机场数据孤岛 实现集装箱全程数据可视和无缝衔接[7] - 某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0% 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7] - 2024年武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物流运行效率全国领先[7] 产业协同与枢纽经济 - 岚图汽车通过中欧班列直发欧洲 带动中部地区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8] - 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通过花山港国际近洋直航以更低成本融入全球产业链[9] - 武汉经开区纯电动重卡、氢燃料商用车等高端产品占比升至45%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9] - 青锋作业区建设2个千吨级泊位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商流集聚效应[9] 城市定位与战略发展 -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性质[9] - 武汉从地理位置的"九省通衢"向功能性的"九州通衢"升级 致力于成为链接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要素、服务全球市场的世界级枢纽[7][9]
王炸!五大王牌,武汉集齐了
长江日报· 2025-09-11 04:06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 武汉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成为全国唯一集齐五型的省会城市[1] - 五型枢纽包括港口型 陆港型 空港型 商贸服务型 生产服务型 武汉于2020-2025年间陆续获批建设[7] - 武汉成为继重庆后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定位为全球资源链接与配置的超级接口[1][7] 地理区位优势 -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 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距北上广深蓉等主要城市均在1000公里左右[4] - 拥有长江黄金水道 区别于郑州 长沙等非沿江枢纽城市 具备低成本大运量运输优势[4] - 长江岸线资源使港口型枢纽具备不可替代性 成为五型枢纽建设的关键支撑[7] 各类型枢纽功能 - 港口型枢纽通过阳逻港实现长江中上游货物出海口功能 集装箱经上海远销全球[8] - 陆港型枢纽通过中欧班列辐射欧亚40国120城 运输笔记本电脑 汽车零配件等高价值货物[9][17] - 空港型枢纽通过天河机场210条客运航线及花湖机场104条货运航线 实现24小时全球达[10][18] - 商贸服务型枢纽在汉口北聚集跨境电商 实现商流与物流融合[11] - 生产服务型枢纽聚焦汽车 光电子 高端制造 服务国家产业链安全战略[12] 物流网络建设 - 中欧班列拥有58条稳定跨境线路 运输光电产品 机械装备 新能源汽车等湖北造产品[17] - 武汉港开放3个港区7个泊位 开通日韩俄越印尼近洋直航 形成江海联运体系[18]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运行效率全国领先[20] 产业协同效应 - 汽车企业通过枢纽网络实现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0% 显著降低成本[20] - 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 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20] - 新能源汽车 北斗 低空经济等产业通过枢纽网络辐射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6] 战略定位与发展 - 武汉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目标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16][30] - 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 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20] - 依托自贸片区实施外贸龙头育强计划 一天内办结跨境电商出口备案[25]
万联晨会-20250911
万联证券· 2025-09-11 01:03
市场回顾 - 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上涨0.13%报3812.22点 深证成指上涨0.38%报12557.68点 创业板指上涨1.27%报2904.27点[1][6] - A股两市成交额1.98万亿元人民币 南向资金净买入75.66亿港元 超2500只个股下跌[1][6] - 申万行业方面通信、电子及传媒行业领涨 电力设备及综合行业跌幅居前 概念板块方面覆铜板指数及冰雪旅游概念指数涨幅居前 锂矿指数及锂电正极概念指数跌幅居前[1][6] - 恒生指数上涨1.01%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27% 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道指下跌0.48%报45490.92点 标普500指数上涨0.30%报6532.04点 纳指上涨0.03%报21886.06点[1][6] 重要新闻 - 中国8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 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2][6] - 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为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 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2][6] - 国家发改委报告指出要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2][6] 珠江啤酒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98亿元同比增长7.09% 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22.51% 扣非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23.31%[7]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9.71亿元同比增长4.96% 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20.17% 扣非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18.80%[7]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1.85%同比提升2.81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19.44%同比提升2.34个百分点[7] - 2025Q2毛利率为56.11%同比提升3.00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3.35%同比提升2.87个百分点[7] 珠江啤酒业务分析 - 按渠道分类普通渠道营收29.03亿元同比增长6.57% 商超渠道营收1.26亿元同比增长49.29% 电商渠道营收0.33亿元同比增长47.72%[10] - 按产品分类高档产品营收23.64亿元同比增长15.86%占比76.25% 中档产品营收5.35亿元同比下降17.47% 大众化产品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7.50%[10] - 2025上半年啤酒销量73.41万吨同比增长5.10% 啤酒吨价为4222.38元/吨同比增长2.58%[10] - 华南地区营收30.17亿元同比增长8.44%占比94.36% 其他地区营收1.80亿元同比下降11.38%[10] 立高食品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70亿元同比增长16.20% 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26.24% 扣非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33.28%[13] - 2025Q2单季度营收10.24亿元同比增长18.40% 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40.84% 扣非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40.36%[1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25个百分点至30.35% 净利率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至8.05%[16] 立高食品业务分析 - 冷冻烘焙食品营收11.25亿元同比增长6.08%占比54.35% 烘焙食品原料营收9.33亿元同比增长32.12%占比45.09%[14] - 奶油产品营收5.58亿元同比增长28.70% 酱料产品营收1.42亿元同比增长36.45% 其他烘焙原材料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3.84%[14] - 商超渠道收入占比约30%同比增长近30% 餐饮、茶饮及新零售等创新渠道收入占比略超20%合计同比增速约40%[15]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至10.61%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至5.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