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经济

搜索文档
山寨胖东来开业翻车,一众明星遭审判
36氪· 2025-05-09 15:30
品牌营销与诚信危机 - 胖都来商场通过模仿胖东来命名和邀请明星站台高调开业,但5天后因货架空置、客流锐减被网友评价"与关门无异"[3][4][5] - 明星站台行为引发诚信质疑,赵亮道歉称"友情帮忙未收费",但网友质疑其动机,曝光明星祝福视频灰色产业链(价格数千至数十万元且流向诈骗集团)[6][7][11][12] - 叶璇因亲自站台导致微博粉丝量骤降15万,显示公众对蹭流量行为的零容忍[17] 山寨商业模式的失败 - 胖都来从名称、配色到经营范围全面模仿胖东来,但仅学皮毛未学服务内核,开业五天即面临关门[19][20] - 法律专家指出该行为涉嫌违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参考"茶颜观色"赔偿170万元案例可能面临更名赔偿[21][22][24] - 与永辉超市形成鲜明对比:永辉41家调改门店一季度利润超7400万元,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和服务实现转型[27][29][30] 企业诚信的行业价值 - 胖东来遭遇网络暴力后,于东来社交账号两天涨粉30万,显示公众对诚信企业的支持[32][33] - 针对"百倍暴利"指控,监管部门数据显示其和田玉销售毛利率不足20%,13款抽检商品全部合规[36][37] - 永辉超市和长城汽车等企业公开声援,形成行业同盟守护诚信,永辉强调"守护零售业信任根基"[39][41][42] 商业环境深层问题 - 网红"柴怼怼"造谣事件反转:其账号被封且被曝卖三无产品,胖东来将500万索赔金全数捐赠[38] - 行业面临从"野蛮增长"向"信任经济"转型的阵痛,需警惕"碰瓷"与"抹黑"对诚信体系的破坏[46][47] - 当良心企业被迫自证清白时,可能动摇社会诚信底线,需建立更完善的商业保护机制[48]
海底捞你学不会,胖东来你学不了
36氪· 2025-05-09 12:45
公司业绩与行业地位 - 2024年总营收接近170亿元,拥有13家门店和超过15000名员工,人效和坪效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超越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内外品牌 [1] - 坪效表现显著优于餐饮上市企业:海底捞2023年营收414+亿元(1343家门店/14万员工),百胜中国营收800+亿元(15423家门店/43万员工) [1] - 被网友称为"人民特供",因食品安全标准超过欧盟(农残检测308项 vs 欧盟258项) [6][8] 产品策略 - 核心卖点是"信任",通过"真品+安全"建立消费者心智,1995年即提出"用真品换真心"口号 [2][3][5] - 食品安全执行超严标准:熟食不含防腐剂(保质期1天)、果切当日出清、炸油12小时更换 [6] - 自营产品占比达30%,4个单品年销过亿(如DL茶叶年销6亿),目标三年内将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50% [43] 服务模式 - 服务系统分为售前(产品参数可视化)、售中(无事不扰式服务)、售后(不满意就退货)三部分 [12][15][16] - 售后案例包括"千万元擀面皮赔偿"和"三文鱼事件顶格赔偿+奖励打假人10万元" [16] - 服务创造"心价比",顾客赔偿金直接回流消费,形成"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复购闭环 [18][19] 企业文化与员工管理 - 实行"家文化":淡化层级(员工称于东来为"哥")、考核员工幸福指数(含爱情/理财等6维度) [26] - 2024年员工平均工资9000元(许昌本地2-3倍),店长月薪达8万元 [27][28] - 福利包含30-40天带薪年假、8小时工作制、委屈奖(5000-8000元)、6000㎡豪华休息区 [32][33] 供应链创新 - 供应链3次迭代:从集中采购→贴牌生产→中央厨房自营(投资15亿建3.4万㎡无菌车间) [46][47] - 大单品策略成效显著:网红大月饼日销3.5万块(年销3亿超五芳斋),DL精酿啤酒年销预计5亿 [43] - OEM合作顶级供应商(千岛湖啤酒代工精酿、邦吉集团供应葵花籽油) [46] 发展战略思考 - 坚持"规模克制":29年仅开13家店,拒绝全国扩张邀约 [54] - "利润克制":自营产品毛利控制在30%,医药超市因利润过高被整顿,黄金/茶叶部门提前下班 [54] - 行业启示:西贝等企业从"做大"转向"做好+做久",警惕盲目扩张导致速生速死 [57][58] 行业趋势洞察 - 消费趋势向"真与安全"倾斜:80.99%消费维权涉及食品安全,养生奶茶/无糖咖啡需求激增 [9][10] - 供应链成为竞争关键:餐饮品牌向上游延伸(自建种植基地/加工厂),供应链创新驱动品类革命 [50][51][53] - 信任经济崛起:物质市场饱和后,"心智经营"取代模式杠杆,成为新质生产力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