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

搜索文档
恒瑞医药涨2.08%,成交额43.3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06: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盘中上涨2.08%至66.33元/股 成交43.33亿元 换手率1.04% 总市值4402.4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23亿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6.82% 大单买入占比27.2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5.1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5.15%/6.91%/21.17%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 同比增长15.88% [3] - 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 同比增长29.67%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3.0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5.68亿元 [4] 业务结构与行业定位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肿瘤52.12% 神经科学15.33% 造影剂9.82% 代谢和心血管6.25% [2] - 专注于肿瘤领域 覆盖激酶抑制剂 ADC药物 肿瘤免疫等研究方向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概念板块包括AI医药 细胞治疗等 [3]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36.47万户 较上期减少11.27% 人均流通股17493股 增加12.70%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35亿股 较上期增加1.43亿股 [4] - 华夏上证50ETF增持588.30万股至8761.61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645.85万股至7949.95万股 [4]
新天药业: 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核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2 14:1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4000万元自有资金通过增资加受让方式增加对参股公司汇伦医药的股权投资 [1] - 其中2000万元用于受让苹湖创投持有的汇伦医药2352941股股份 [1] - 本次交易已获得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 [1] 交易结构 - 增资部分属于关联交易 受让股权部分虽不直接构成关联交易但适用关联交易相关规定 [2] - 交易将签署《增资协议》和《股份转让协议》 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 [2] - 定价遵循客观公正、平等自愿、价格公允的市场原则 [2] 战略意义 - 交易将加大公司在小分子化药领域的产业投入 包括抗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仿制药及创新药 [2] - 有助于提升公司未来市场竞争力 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整体利益 [2] 审批程序 - 独立董事一致同意该议案并将提交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3] - 会议应到独立董事3名 实际出席3名 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规定 [1]
华润双鹤: 华润双鹤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9:22
行业概况 - 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 [3] - 创新药形成覆盖研发至支付的全周期支持体系,推动产业升级,仿制药持续优化药品集中采购规则,确保质优价宜的仿制药供应 [3] - 药品追溯码自2025年1月1日起成为集采必备条件,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3] - 政策推动医药生产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要求单位GDP能耗降低3% [3] - 医疗反腐聚焦购销关键环节、医疗新兴乱象及线上违规,通过追溯码、穿透审计和医德考评长效机制实现全链条治理 [3] 公司业务结构 - 慢病业务收入占比为30%,同比下降4.7%,核心产品0号受省采和渠道治理影响收入下滑,但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复穗悦)收入同比增长5%,硝苯地平缓释片(贝奇灵)和控释片(贝奇康)收入同比增长26% [4][5][9] - 专科业务收入占比为27%,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收入同比增长14%,其中儿科领域收入同比下降4%,肾科领域收入同比增长9%,精神/神经领域收入同比增长6%,肿瘤领域收入同比增长47%,女性健康领域收入同比增长9% [5][10] - 输液业务收入占比为25%,同比下降17%,受省联盟采和医保控费影响,需求减少且市场价格下滑 [6][7][10] - 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在行业价格下行背景下通过成本控制和结构优化展现抗周期能力 [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5,741,509,806.80元,同比下降3.16% [2] - 利润总额1,222,508,568.03元,同比增长2.0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5,491,614.76元,同比下降6.79%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2,173,851.53元,同比下降29.24% [2] - 基本每股收益0.9480元/股,同比下降7.05% [2] 研发创新 - 全面推进"十年三步走"研发战略,基本完成"产品驱动期"核心能力构建,转段启程"技术驱动期" [12] - 创新药管线15个在研项目稳步推进,自研1类抗肿瘤药DC50292A获得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临床许可 [13] - 布局合成生物赛道,组建70余人核心技术团队,完成第一阶段七大技术平台建设,6个项目进入中试转产关键阶段 [13] - 仿制药和一致性评价获批12个、申报11个,原料药获批3个、申报2个 [14] - 研发人员数量突破1,100人 [14] 外延发展与营销转型 - 引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产品右哌甲酯缓释胶囊国内独家代理权,填补临床供给缺口 [5][15] - 双鹤天安引进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并于2025年5月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15] - 华润紫竹收入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增长11% [15] - 探索商销、零售和电商等多模式整合营销,硝苯地平缓控释系列收入同比增长26%,毓婷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 [15][16] 产能与成本优化 - 山东济南新建固体制剂车间和江苏淮安腹透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并正式投产 [16] - 华润(安徽)双鹤健康产业园搬迁一期项目按进展推进 [16][23] - 通过物料集中采购、精益管理、原料制剂一体化和重点原料工艺优化多措并举节降成本 [16] - 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覆盖率已达80%,提升总部对业务的共享服务能力 [17] 产品与市场竞争力 - 拥有25个亿元级产品,慢病业务核心产品包括0号、压氏达、穗悦等,专科业务覆盖儿科、肾科、精神/神经等领域 [18] -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I)、腹膜透析液市场份额位居前列,丙戊酸镁缓释片为独家品种 [18] - 51个产品(含续约)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中选,超过70%的产品在省级带量采购(含联盟采)中中选 [19] - 10家下属单位取得CNAS认可证书,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 [19] 渠道与国际化 - 非输液业务覆盖医院、城市社区中心/站点以及农村基层医疗终端十五万余家,覆盖药店四十余万家,与百余家百强连锁药店合作 [20] - 输液业务终端覆盖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在北京、安徽、陕西、湖北、江苏、河南等省具有较高市场份额 [20] - 出口业务以原料药为主,覆盖全球超50个国家,华润赛科、天东制药、神舟生物、华润紫竹通过国际认证 [21] - 管理团队年轻化、高学历化,加大高层次、关键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22]
医药一哥,业绩创新高!有重要股东减持了……
证券时报· 2025-08-20 23:0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9.67% [1] - 利润总额50.51亿元,同比增长34.63%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亿元,同比增长41.8% [3] - 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创新药收入95.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7] - 创新药对外许可收入包括默沙东2亿美元首付款和IDEAYA 7500万美元首付款 [7] - 仿制药业务收入实现小幅提升,主要受益于布比卡因脂质体和注射用紫杉醇等产品增长 [7] 研发进展 - 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注射用瑞卡西单抗和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等 [8] - 拥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8] - 5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0项临床推进至Ⅲ期,22项临床推进至Ⅱ期,15项创新产品首次推进至临床Ⅰ期 [8] 国际化进程 - 与GSK达成合作协议,涵盖12款创新药物,GSK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9] - 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启动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 [9] - 瑞康曲妥珠单抗联合阿得贝利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证,公司共有五款创新药获得该认定 [9] -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总募资额达114亿港元(约15亿美元) [10] 股东结构变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增持1.425亿股 [6] - 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减持1827万股,青岛博森泰科技有限公司减持32万股,连云港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减持202万股 [6] - 上证5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分别增持588万股和645万股 [6]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引领业绩增长 上半年归母净利为44.5亿元 同比增长29.7%
智通财经· 2025-08-20 12:3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达人民币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9% [1]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4.5亿元,同比增长29.7% [1] - 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0.70元 [1] 创新药业务 - 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人民币95.61亿元,同比增长26.8%,占总收入比重60.7% [1] - 创新药销售收入达人民币75.7亿元 [1] - 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医保内创新药因临床价值获认可实现快速增长 [1] - 艾瑞昔布、瑞马唑仑、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早期创新药通过新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1] - 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海曲泊帕等产品在报告期内取得增长 [1] 对外许可业务 - 收到Merck Sharp&Dohme首付款2亿美元并确认为收入 [2] - 收到IDEAYA Biosciences首付款7500万美元并确认为收入 [2] - 对外许可收入已成为营业收入重要组成部分 [2] 仿制药业务 - 纳入集采的仿制药销售收入略有下滑 [2] - 布比卡因脂质体及美国首仿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实现较快增长 [2] - 整体仿制药业务收入实现小幅提升 [2] 商业化策略 - 部分创新产品因上市时间短、未纳入医保等因素尚未释放销售潜力 [1] - 公司将以医学和市场为引领推动新产品普及使用 [1] - 加速优质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以贡献未来增长动力 [1]
恒瑞医药(01276) - 海外监管公告 - 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08-20 12:34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23][60][117][175]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50.51亿元,同比增长34.63%[2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24][60]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2.73亿元,同比增长22.43%[24][60]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3.00亿元,同比增长41.80%[24][117][180] - 2025年6月末归母净资产584.6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44%[24]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628.9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5.45%[24] 用户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364655户,其中A股364643户,H股登记股东12户[159] 未来展望 - 2025 - 2027年公司将累计投入1.2亿元设立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1:10比例匹配1200万元资金,总计1.32亿元[92] - 公司制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13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5年1、3、5月分别有瑞卡西单抗、艾玛昔替尼、瑞康曲妥珠单抗等创新药获批上市[58] - 报告期内15个自主研发创新分子首次进入临床阶段[72] - ADC平台10余个新型ADC分子获批临床,瑞康曲妥珠单抗9项适应症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72] - 报告期内6款1类创新药和6个新适应症获批上市[74] - GLP - 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获积极顶线结果[7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截至报告期末,商业化网络覆盖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超25,000家医院及超200,000家线下零售药店,覆盖主流线上药店平台[67] - 2025年公司已实现3笔对外授权,与Merck Sharp & Dohme等合作[77][78][115][13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优化组织结构,深化销售体系改革,多个销售提效项目落地[65][66] - 公司成立DTP团队,建成专业化处方药零售推广团队,设立基层广阔市场架构,启动“筑渠工程”[67] - 公司将积极支持国家医保惠民举措,探索适宜产品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39] - 公司将严守合规底线,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流程,打造合规文化[40]
福元医药: 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09: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3%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03%,主要由于货款收回减少和费用支出增加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6元/股,同比下降8.20% [2] - 总资产为46.9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2.61% [2] 研发进展 - 8个品种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包括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罗沙司他胶囊等 [9] - 获得3项临床批件,包括奥美沙坦酯左氨氯地平片、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气雾剂等 [9] - 阿昔莫司原料药DMF转A [9] - 完成利塞膦酸钠片、罗替高汀贴片等多个项目的申报 [9] - 创新药方面,小核酸药物和药物递送系统项目持续推进 [9]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已授权专利303项,其中发明专利129项 [15] 产品与市场地位 - 拥有15个国内首仿产品,包括复方α-酮酸片、奥美沙坦酯片等 [8][14] - 主要产品在心血管系统、慢性肾病、皮肤病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8][14] - 12个品种已中标带量采购,包括盐酸帕罗西汀片、奥美沙坦酯片等 [11] - 产品线覆盖心血管系统类、慢性肾病类、皮肤病类、消化系统类等多个细分领域 [3] 行业环境 - 医药行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形成全链条支持体系 [5] - 仿制药领域迎来结构性发展契机,集采规则优化推动行业整合 [5] - 创新药获得全链条支持,包括医保数据用于研发和30日快速审批通道 [6] - "三医联动"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性增强 [6] - 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供应链结构深度调整 [7] - 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规模爆发式增长 [7] 经营策略 - 坚持"临床急需、仿创结合"研发策略,巩固仿制药优势,加快创新药布局 [3][9] - 销售模式包括推广经销、配送经销和直销三种 [4] - 深化品种准入建设,实施差异化销售策略 [10] - 优化营销三大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客户体系 [10] - 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生产、采购、质量等环节效率 [12] 产能与项目建设 - 漷县基地高精尖药品产业化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建筑施工完毕并完成竣工验收,进入转产阶段 [12] - 药品生产智慧支持中心项目(立库项目)于2025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12] - 固定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97.49%,主要由于高精尖药品产业化建设项目部分转固 [16] 子公司表现 - 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9.09万元,净利润366.33万元 [19] - 福元药业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净利润6868.70万元 [19] - 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8.00万元,净亏损382.26万元 [19]
解禁不减持!宣泰医药控股股东承诺未来24个月内不减持
中证网· 2025-08-17 09:00
控股股东不减持承诺 - 控股股东联和投资自愿承诺自2025年8月25日起未来24个月内不减持所持公司股份 包括新增股份 [1] - 联和投资持股2 33亿股占8月25日解禁股份3 11亿股的75% 解禁股份占总股本68 61% [1] - 不减持承诺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信心和长期价值认可 旨在增强投资者信心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1] 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依托三大技术平台(难溶药物增溶 缓控释药物制剂 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研发高技术壁垒仿制药 [2] - 截至2024年底已获批上市产品16款 含多款国内外首仿产品 产品销往美国等10余个国家地区 [2] - 2024年恩杂鲁胺片和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获美国FDA暂时批准 为进入美国市场奠定基础 [2] CRO/CMO业务进展 - 2024年7月助力亚盛医药和征祥医药两款新药获批上市 并提供后续CMO服务 [3] - 累计推进超100个创新药制剂开发 其中8款新药已获批上市并由公司承接商业化生产 [3] - 客户包括歌礼制药 再鼎医药等上市公司及辉瑞普强等国内外知名药企 [3] 投资者回报与公司治理 - 2022年上市以来连续三年现金分红 累计7436万元 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3] - 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 优先选择现金分红回馈股东 [3] - 秉持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优化经营管理 规范治理体系 [3]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创新驱动与国际布局双轮驱动 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 [4] - 通过稳定可持续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4]
海西新药拟赴港IPO!仿制药赚钱,创新药花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8:35
8月6日,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西新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今年1月3日,海西新药 首次递交招股书。 与多家创新药企业在亏损状态下遵从18A制度谋求在港股上市的情况不同,海西新药拥有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14款仿制药,并凭借仿制药的销售实现盈 利。2024年,海西新药来自VBP(即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计划的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九成。 但其主要产品瑞安妥、海慧通的VBP纳入有效期将在2025年12月31日结束。招股书提示,如果相应的产品被剔除出VBP名录或其他政府资助的医保计划, 公司的业务、运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而依靠仿制药"供血"的创新药研发也将遭遇危机。 靠仿制药赚钱 海西新药几乎所有的销售收入均来自销售仿制药。公司表示,未来销售收入也将主要来自仿制药。具体来看,安必力、海慧通、瑞安妥及塞西福四款入选 国家VBP计划的药物,在2024年为海西新药带来的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87亿元、4794.9万元及4372.9万元。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5月31日止五個月 | | | | --- ...
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新浪财经· 2025-08-12 10:56
业务合作终止影响 - 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进入交接尾阶段 可能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 人员分流 企业转型的风险 [1] - 北医医药是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 承担流通板块业务 包括第三方药品 器械和耗材的分销 零售 医院集采 药房托管等 [1] - 北大医药8月12日盘中一度跌超9% 收盘报6 42元/股 跌7 36% 最新总市值38 26亿元 [1] 财务影响分析 - 北医医药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唯一提供商 2024年合同金额12亿元 已履行11 23亿元 [4] - 北大医药2024年总营收20 6亿元 其中约50%来自国际医院供应合同 [4] - 预计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 占最近一期营收29 13% 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28 99% [5] - 预计自2026年起营收减少约10 27亿元 占最近一期营收49 85% 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49 78% [5] 公司历史与现状 - 北大医药前身为西南合成制药厂 1997年上市 2013年更名为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 - 2015年剥离原料药业务 加码医疗服务业 形成目前业务布局 [7] - 2022年12月方正集团完成重整 北大医疗成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成员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为中国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旗舰医院 [3] -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收购合成集团100%股权 间接取得北大医药控股权 [11] 行业观察与评论 - 北大医药正经历典型的单一大客户依赖反噬 过去五年近半收入绑定北大国际医院 [6] - 行业需意识到切莫把医院托管当成永续现金流 [6] - 医改加速 集采扩围 按病组付费(DRG)三大变量叠加下 医院端采购权正在迅速集中化 传统分销溢价会被极限压缩 [6] - 若失去流通板块 北大医药将是一家质地普通的仿制药企 规模有限且缺乏创新药在研产品 2024年药品制造业及其他板块创收仅6亿元 [6]